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皇宫里到处张灯结彩,丝竹管弦不绝于耳。晚宴安排在赏月殿,赏月殿各个走廊上,忙碌穿行的宫女手里捧着食盒,各式或蒸,或炖,或炒,或煎;或红,或白,或绿,或黄的美味珍馐捧至席面,满满当当,浓香四溢。金杯银盏,明晃晃,亮铮铮,真是:此宴只应皇家有,寻常百姓几回见?金纯玉粒细细烹,银盏金杯醉八仙。
晚宴开始了,皇帝携肖贵妃坐上首,太子和太子妃一侧归坐,其它妃嫔和诸位亲王及王妃依次而坐,大家落座后,皇帝举着金杯:
“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一家子尚能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我们皇家今日骨肉团聚,朕心欢喜!大家共饮了这杯团圆酒!”
皇上这第一杯酒下肚后,太子和众亲王齐举杯:
“儿臣祝父皇龙体康健,福寿无疆!祝我大明国运昌盛,千秋万代!”
皇帝哈哈大笑:“好!朕的皇儿,个个都是好样的,你们驻守边境,尽心竭力,朕心甚慰!来,干了这杯酒!”
众人喝干了杯中酒。这时,肖贵妃亲手为皇上斟满酒:
“臣妾和众姐妹敬皇上一杯!”
众位嫔妃举杯:
“祝皇上龙体康健,福寿绵长,国泰民安!”
“好!大家共同干杯!”酒过三巡,肖贵妃对身边的宫女耳语几句,宫女离开后,不一会儿,赏月殿外飘来优美的箫声,众人抬头,只见月光下,高高的月台上,两位白衣女子好似天外飞仙,飘然从天而降,一人吹箫,一人翩翩起舞,衣袂飘飘,宛如月宫嫦娥。那箫声穿越宫殿,飞上九天,追逐天上漂浮的白云,飞的更远;那舞姿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有人大声赞道:
“箫吹的好,舞跳的好,绝了!真是大饱眼福呀!”
“那舞者,定是广寒仙子飞出了广寒宫!”
“对,那就是广寒仙子!”
此时,表演的正是玉娇和冷婵姐妹俩,就在大家如醉如痴的欣赏时,冷婵对妹妹叮嘱:
“我们奉旨助燕王,又不能动用法术随意打乱现在皇宫格局,只能趁此机会分开长期潜伏,遥相呼应,等待时机。我追随燕王去北平,你留守皇宫。”
“姐姐言之有理,妹妹遵命。”
冷婵似有不放心,再此叮嘱:
“待我施法术弄阵风,上来救我们的一定有燕王,你离他远一点。”
玉娇笑道:
“我岂不知姐姐的心思,放心,我不会和你抢姐夫的。”
“哎,对了,两年前你猎场邂逅的那个少年郎如今也长大了,那孩子不错,你也别闲着,好好给我找个妹夫。”
“姐姐你好讨厌,怎么说起我了?”
“说你心里去了,还害羞呀?”
冷婵说着舞袖弄风,顿时,狂风大作,赏月殿的门窗咣咣作响,风势渐猛,听到树木摧折的声音。有人惊呼:
“不好!月台上的人有危险!”只见狂风中,两个娇躯纤细的女子,眼看就要跌落高高的赏月台,肖贵妃哭喊:“快救救她们!谁去救救她们!”整个人瘫软,跌坐在地上,她原本设计这场戏是让两个侄女展示才艺,为了她们日后有个好的归宿,没想到怎会好端端的刮起一阵邪风?月台上情势危急,皇上急命:
“炆儿和四皇儿,你们身上有些功夫,快去救人!”不等皇上下令,朱允炆和燕王早已飞身上去,冷婵投入燕王怀抱,故作惊恐的紧紧抱住燕王,眼里满含深情:
“谢谢您救我!”
燕王惊艳怀中美人,他的魂魄早被摄了去,四目相对,燕王嘴唇贴住冷婵耳朵:
“做我的女人,天天吹箫给我听好吗?”
冷婵一脸娇羞:
“我愿意!”
另一边,玉娇很惊诧来救她的竟是两年前那个赠她玉佩的少年,他真的长大了,眉清目秀,而且练成了一身好功夫。抱着美女,朱允炆痴了一般:
“嫦娥姐姐,你是从月宫里下来的吗?”
玉娇记得两年前,猎场那个年说过同样的话,看来缘分这东西是真的,笑道:
“我不是嫦娥,我是。。。”
朱允炆突然接口:
“猎户的女儿。”
“我不是猎户的女儿呀?”玉娇想笑,朱允炆也笑了:“对不起,我两年前见到过一个女子,也似你这般美貌,她怀中抱着一只白兔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真以为她是下凡的嫦娥仙子,我当时还送过她一块玉佩,时常梦里都在想她,后来再也没有见过她。”
玉娇下意识的摸一下身上的玉佩还在,她一直都戴着朱允炆两年前送给她的这块玉佩,好像冥冥中,她要和这个少年有故事发生,她不知道是悲剧还是喜剧。
落地后,朱允炆痴痴傻傻的抱着玉娇不松手,只听有人大笑:
“那小子抱着美人不舍得放手呀,哈哈。。。”
皇上也笑道:
“炆儿,快把人家姑娘放开。”
朱允炆松开手,突然脸臊的通红躲到一边去。燕王救的人也稳稳当当的站在面前。有惊无险,众人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肖贵妃从地上爬起来,拉着两侄女跪在皇上面前:
“这是臣妾的两个侄女,大侄女肖若仙,小侄女肖若花,臣妾今晚招她们来,是为中秋夜宴助兴的,一阵邪风差点出事,惊了圣驾,请皇上恕罪!”皇上扶起肖贵妃:
“爱妃本是好意,只怪这阵邪风,两孩子安然无恙便好,你何罪之有?”
“谢皇上!”
肖贵妃对姐妹俩道:
“若仙,救你的是燕王殿下,若花,救你的是皇长孙小殿下,还不快去谢谢两位殿下的救命之恩?”肖若花前去跪在朱允炆面前正要叩头谢
恩,朱允炆连忙伸手扶起她:
“姑娘既是肖娘娘的侄女,便是自家人,我们年纪差不多大,不必叩谢。”
风似乎停了,月色朦胧,美人如玉,朱允炆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皇上耳边道:
“皇爷爷,今晚看了肖姑娘的舞,以后皇宫里的舞就看不下去了,您就把肖若花留在宫里吧?”
皇上摸着爱孙脑袋:
“皇爷爷岂不知你的那点小心思,既然你喜欢,皇爷爷就依你。”
“谢谢皇爷爷!”
爷孙俩低声交谈后,皇上笑道:
“肖若花,年纪不大,惊鸿舞跳的不错,你就留在宫里做舞乐教习女官可好?”
肖若花转头看姑姑,肖贵妃暗自替侄女高兴,舞乐坊女官阶品不低,一般宫人见面要低头弯腰行礼,以后嫁人非富即贵,她拉着侄女上前叩谢:
“多谢皇上恩典!”
朱允炆拍手称快:
“好!太好了!皇爷爷英明!”
这时,一个十一二岁粉团子似的胖女孩跳出来,推一下肖若花:
“你离我表哥远一点,我表哥同意你留下,我也勉强同意你留下,但是,你不能嫁给我表哥,长大后,我要嫁给我表哥的。”
朱允炆朝女孩做个鬼脸:
“我才不娶你,肥的像个肉球球。。。”
小女孩不依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撒泼,又哭又闹:
“要嫁。。。要嫁,我偏要嫁。。。”
朱允炆故意逗着女孩:“不娶。。。不娶,我偏不娶。。。”
俩小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三公主上来把女孩拽下去。。。皇上摇摇头:
“这一对活宝,朕的头都被他们闹大了。”
肖贵妃低声对肖若花道:
“这个女孩叫慧敏,是皇上最宠爱的三公主的女儿,生下三个月就被皇上封为郡主,娇生惯养,刁蛮任性,以后见面少招惹她。肖贵妃转头,突然发现大侄女和燕王靠的很近,她哪里知道,皇帝一直在暗中观察燕王,燕王自从救下肖若仙后,两个人眉目传情,燕王眼睛一直盯着肖若仙不曾移开,当肖若仙过去向他叩谢救命之恩时,他一把抓住肖若仙的手不再放开。这时,燕王见皇上正朝他这边看,拉着肖若仙过来叩头:
“儿臣请求父皇,给儿臣一个恩典,请父皇恩准肖若仙做儿臣的侧妃!”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老四太像他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老四屡立战功,这点小小的恩典不算什么,肖若仙虽是判臣之女,但肖太守已经过世十余年,过去的事早已尘埃落定。他略一沉思道:
“肖若仙是肖贵妃侄女,算是亲上加亲,朕准了!”
“谢父皇恩典!”
皇上转头见肖贵妃在一旁发愣,笑着道:
“爱妃,朕恩准你侄女做四皇儿的侧妃,你怎么不谢恩呀?是不是高兴傻了?”
肖贵妃对今晚发生的这些事觉得不可思议,她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阵邪风,两个侄女险些从月台丧命,却都是因祸得福,特别是大侄女若仙要做燕王的侧妃,一切都发生的这么突然,不知是祸是福,皇上开了金口,容不得她多想。她忙拉着若仙过来叩头:
“臣妾谢谢皇上的恩典!若仙做燕王侧妃是她的福气,也是我这个做姑姑的荣幸!”
皇上高兴的哈哈大笑:
“隔日不如撞日,今日是中秋佳节,是团团圆圆的好日子,朕就圆了这桩美事,让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今晚就拜堂入洞房!”
“皇上,侄女出嫁,臣妾这个做姑姑的什么都没准备,今晚就让他们成亲未免太仓促了些,请皇上收回成命,晚几天再办喜事。”
肖贵妃对于今晚的事疑虑未消,她怕自己的侄女有什么闪失。皇上拉起肖贵妃坐在自己身边:
“爱妃,皇室贵胄什么也不缺,你还要准备什么呢?再说两个孩子一见钟情,这本就是好事一桩呀?”
皇上如此坚持,肖贵妃不便再说什么,硬着头皮道:
“臣妾想多了,就依皇上吧。”
皇上对一旁伺立的高公公道:
“你去着人布置一下喜堂,简单一点,不需要搞的太繁琐。”
“老奴明白!”高公公退下后,肖贵妃悄悄拉着肖若仙到一旁:
“这事也办的太急了,如果你不愿意,姑姑想办法去和皇上说。”
“姑姑,我愿意!我爱燕王!”
肖贵妃没想到侄女回答的这么爽快,干脆,她有些吃惊的看着侄女,这一点也不像那个矜持柔顺的肖若仙,几年没见面,侄女变的这么陌生,她叹口气道:
“你今晚和燕王拜堂礼成后,就要随燕王去北方,那里气候和南方不一样,而且燕王还有一位正妃娘娘,她是徐达徐公的长女,家世显赫,你恐怕要受些委屈,姑姑怎么放心的下?”
“姑姑,您就别操这份心,敢给我委屈受的人,这天底下恐怕还没有!”
肖若仙眼里闪着冷厉的光,肖贵妃似乎打了个寒颤。
皇上的决定就是圣旨,一个时辰后,大家齐聚西殿,再度摆宴,燕王和肖若仙步入礼堂,只见:燕王头戴紫金冠,身着滚金边的大红袍,腰缠蓝田玉带,足登步云靴,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再看:那肖若仙凤冠霞帔,轻摇碎步,华容婀娜!
礼堂上位坐着皇上和肖贵妃,礼官唱喏: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礼毕后,皇上和肖贵妃起驾离开,那些兄弟们拥着燕王:
“四哥和新嫂子郎才女貌。。。”
“四哥艳福不浅,抱得美人归。。。”
“我们今晚把四哥灌醉,让他入不了洞房。。。哈哈!”
。。。
西殿的嘻闹欢笑声淹没整个皇宫。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