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雪竹情悠

第二十七章 过渡

    纵使包拯不相信世上有长生不老之药,但皇上金口一开,他也只得遵从。不过倒是让包拯没想到的是皇上让他去往庐州陪伴娘亲一个月,一个月之后等他配了人手再出发。

    包拯一路匆匆赶回,没想到还没走到寺门口,就见那熟悉的身影正对着自己浅笑,包拯的脚步不由一顿,心头渐渐被一股暖意所包围,于是,脚步不由的再次加快。半晌,才低声的开口说道,“怎么不多加件衣服?”

    “哼,不用你管。”小蛮没好气的瞪了包拯一眼,头也不回的愤愤离去。

    “哎,小蛮,小蛮,你听我解释,小蛮…”包拯跟在小蛮的身后不断的喊道。

    “没什么可解释的。”小蛮语气颇为哀怨。

    就这样,包拯只得先安慰着小蛮,把去庐州的事放在之后。

    待看着吃素斋的小蛮已经面露喜色,知道是时候了,但,小蛮可会跟着他前往庐州?而如果小蛮不愿,他又该怎么做?

    一边吃着斋饭,一边心想所事,距小蛮离开大厅已经有一会儿了,于是吃完便放下碗筷去找寻小蛮。

    刚过拐角,包拯便看见夫人房外,小蛮和她交谈甚欢。

    等他走近,只隐隐约约听见一句。

    你是娇贵的。

    这是什么意思,她为什么说小蛮是娇贵的呢?

    因为顾及眼前之事,包拯不便多想。

    等夫人走后,看着小蛮,包拯缓缓的开口,“小蛮,明天我们就走了,这次我们不去京城,我们去庐州。”

    小蛮一愣,什么?庐州?

    不是要回京复命吗?怎么又要去庐州了呢?

    包拯紧紧盯着小蛮,见小蛮犹豫着,便上前一步问道,“小蛮,这次你有什么打算?”

    “打算?”

    “不如和我们一起去庐州吧。”

    “庐州,这么远”

    “和我一起去庐州吧。”见小蛮有些迟疑,用不可拒绝的态度再一次说道。

    “嗯,这可是你叫我去的,包黑子。”小蛮语气有些心虚,但心里却乐开了花。

    包拯先是一怔,这么说小蛮是答应了。于是不等小蛮还要说什么,便立马起身去找寻展昭和公孙策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好早日动身。

    公孙策听后,有些怔了怔,皇上私下面见包拯,怕是想要拉拢包拯吧?如今庞太师和八贤王成力均之敌之势,而皇上虽是明君,但毕竟心不够狠,只怕日后是危机四伏啊。

    而皇上之所以拉拢无党派的清流,其目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势力,而包拯就是最好的人选,因为包拯耿直,家世清白,脾气秉性最为了解,因此,也最为容易控制,可是,这样的人,虽容易控制,可一旦失控,威胁的就是皇上自己。

    “那,你打算怎么做?”公孙策低声问道。

    “我娘,她…”包拯哽咽住。

    “包大哥,我们听你的,包大娘也好久没有看见包大哥了,这次回去,包大娘一定会很开心的。”展昭接道。

    “那好,我们明日就启程。”展昭的话打动了包拯的心,他有多久没有吃到娘亲手包的包子了。

    迦叶寺里,一个坐在团垫上敲着木鱼,一个站在佛像前凝眉沉思。

    “公孙施主,公孙施主?”无止喊了几遍公孙策都没有听见,于是又大声的喊道。

    “嗯,哦,无止是在喊在下。”终于这次公孙策听到了,愣了片刻回答。

    “无止见公孙施主已经站在佛像前已有半个时辰了,公孙施主似乎有心事?”无止问道。

    “无止,你真的什么都看的破吗?”公孙策不答反问。

    “公孙施主,无止只是凡人,当然看不破,但公孙施主和包施主乃是聪明人,真相迟早会找到的。”

    “什么是真相?”公孙策接着问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无止看着公孙策那充满晦暗如深的眼眸,又看了看面前的佛像,想了想便将《金刚经》中的偈语说了出来。

    “无止在公孙施主的眼中看到了天下苍生,可…”

    “可是什么?”公孙策不安的询问道。

    “可无止却看不懂公孙施主心中所想。”无止摇着头说道。

    这一刻,公孙策像是被无止说中了心事一般,心下一凛,当场愣住,双眼迷离。他以为经过三年他可以完全放下了,但其实不然。

    “明天一早我们就动身。”公孙策转移话题。

    “阿弥陀佛。”他们之间的对话已近末尾。

    只是,就在公孙策刚要跨出门槛之际,一句莫名的话从背后幽幽的传来。

    有缘自会相见。

    这是什么意思,无止为何会在最后一刻说出这一句来。

    此时,京城的某间书房里。

    身着蓝色衣袍的庞统,正用修长的手指轻轻翻过手中的书页,他的书案前站立着一位面容普通的恭敬的弓腰作礼。

    “怎么?包拯明日起行?”

    “回将军,正是。”

    “以后,他们的情报要在第一时间送过来。”

    “是!”

    而这时,包拯和公孙策终于踏上了前往庐州的旅程,随行者,自然就是展昭和小蛮了。

    小蛮坐在马车上已有三天的时间,这期间一路颠簸着紧赶慢赶终于到达了包拯的故乡。等小蛮醒来的时候,就见马车外头暖暖的太阳已然高高挂起,人来人往的街道颇为热闹。

    “包大哥,我们到了。”展昭停住马车,兴奋的挠了挠后脑勺,而后转过身向车内的他们说道。

    小蛮早已迫不及待了,不待两人的目光就马上掀开了帘子,跳了下来。

    公孙策无奈的看着包拯已经将伸出的手尴尬的缩了回去,叹了一声摇着头便下了马车。

    包拯微微皱眉,虽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却咕噜着,这人怎么这么不小心,街上人来人往的,这么一跳也不怕摔着了?

    命运之所以为命运,就是因为它总是在不经意的时间给予人惊喜,缘分一旦开启,就像转动的轮盘,随着齿轮的转动,终会回到原点。

    展昭打算先去准备礼物,所以便打头先走。

    公孙策看着前面打打闹闹的两人,淡淡一笑。他依旧慢吞吞的跟在他们的身后,时不时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街道商贩,此时,路边正倒垂着杨柳依依偎语,如此,倒是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正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走至“青天药炉”,穿过一条街便到了包府。

    包拯回头,对着小蛮说道,“我们到了。”

    这时,只见小蛮颇有一种见公婆的感觉,心里倒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总感觉哪里怪怪的,但是又说不出来哪里怪了。

    包拯抬头一看,心里甚是怀念,见小蛮不似刚才的姿态,又转头看了眼正发愣的小蛮,微笑道,“我们进去吧。”

    一进府内,包拯便有些着急的朝内堂走去,他想立马见到已经有五年未见的娘亲了,“娘,娘…”

    没喊几声,便听见身后那许久未听到的声音,“包儿!”

    包拯身子下意识一僵,随即努力调整了自己的呼吸和情绪,才慢慢转身看着身后一脸慈爱笑容的娘亲,他快步走近,露出笑容,“娘!”

    包大娘停下手中的活,拉着包拯左看看右瞧瞧,一脸心疼的模样说道,“累了吧,看你瘦得。”

    “不累,是孩儿的错让娘等的苦。”包拯看着眼前的娘亲说道。

    “娘,这五年怎么样?我可想你了。”包拯关心的问道。

    “娘还好啊,你呢?”包大娘问道。

    “我啊,我先是去了双喜镇,然后又去了鲁地…”

    没待包拯说完,却看见包拯身后的一位小姑娘,便问道,“这位是?”

    “哦,娘,这是我在双喜镇结交的朋友,她叫小蛮。”包拯积极的为娘亲解答疑惑,介绍起小蛮来。

    “包大娘好。”小蛮热情的开口道。

    包大娘一边答应着,一边仔细打量起面前的姑娘,这姑娘看起来很是灵动,特别是那一双大大的眼睛让人印象深刻,脆朗的声音显出她的性格来,很是可爱,让她第一眼看起来也很是喜欢。越看越觉得与包拯很是般配。

    **

    公孙策在与包大娘寒暄之后,准备替包大娘去拿厨房中珍藏的青梅酒,穿过厅堂来到独立的小院中。

    院子里还是和他们走之前没有多大的变化,大概是包大娘经常打扫的缘故吧,看起来十分的干净,他刚进院子就感觉有些特别的异样,是什么呢?是了,只闻得一股幽幽的药草的味道在空中不断地蔓延开来,随着游丝般的徐风直冲鼻梁,沁入心脾。

    才走了几步,他却愣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一抹纤瘦的身影,是一个女子的模样——此刻的她乌云如发,只用一根木簪简单的挽起来,随意而美丽,她手持书卷安静的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副安然入定的画,他愣愣的看着院中那个十分慵懒的女子,她是谁?在他们还未走之际这里除了他们就是常雨了。

    可看背影,却不像是记忆中的那抹熟悉的身影,会是谁呢?

    她似乎发现了他,但也只是懒懒的翻了一下书,淡淡的开口道,“常雨,不用收拾了,去休息吧。”

    因为在这个时节,发病的人本身就不多,又因为药材的缺少无法熬制,所以包大娘便决定今天不去医馆,在家里休息休息。

    闲来无事,筱雪便干脆利落的把整个庭院的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看着干净整洁的包府,筱雪很有成就感的搬来一把椅子十分惬意的在院中看书。

    因为小蝶正在厨房忙活着,而包大娘正在前院,忽然听到有脚步声在靠近,所以筱雪便理所当然的认为这脚步声便是常来这里的常雨了。

    没有听到说话声,筱雪便认为常雨已经去休息了,于是手中的书又翻了一页。

    在无意中却听到一声:“公孙大人!”筱雪扭头看到小蝶正端着盘子站在厨房外,看着蓝衣人惊喜地叫到。

    “啪!”筱雪猛打站起身呆滞的看着他,手中的书也因此垂落在地。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