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盗马金枪传

盗马金枪传_分节阅读_144

    阿里铁牙:“如此说来,咱们还真不能急于起兵。八哥你也累了,不如咱们回府休息?”“不了,我就暂且留在军中,你回去吧。”说着,杨延顺摆了摆手,阖目睡去。

    阿里铁牙见状,悄悄退出帐外,召来亲兵护卫,嘱咐几句之后,便回城而去。年关岁末,落雪深寒,北国之地,一片寂静。

    ☆、一等的下流

    冬去春来,又是一轮新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再到六月底的夏至,北国辽邦已是一片繁荣之景。

    话说这么一天,正是六月二十八,夏至刚过,小暑就在眼前。耶律休哥在安城县修建好辽塔,老道李扶生不辞而别,悄然而去。耶律休哥也安排好诸多事宜,带着护卫随从,快马加鞭,星夜兼程,于三日后的清晨回到上京城。他先到皇宫内院参见辽圣宗耶律隆绪,将安城县发生的一切禀告清楚,圣宗龙颜大悦,赏赐金银财宝、牛羊马匹,毕竟到了耶律休哥这个位置,已经没有官位或是爵位可以升迁的了。圣宗又特许他三个月内可以不用早朝,辛苦一遭,为国事操劳,理应回府好生歇息一段时日。

    耶律休哥叩谢圣宗,随后辞退,出了大辽皇宫,急急忙忙回到自己的于越府。出乎意料,杨延顺并没有在自己的府上,找来下人询问,原来,杨延顺的确曾在于越府住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嫌府上事多,便回他的平章府了。耶律休哥也不休息,又马不停蹄赶到平章府。进了府门,找来下人一打听,杨延顺在左跨院封侯亭。耶律休哥也没让人通禀,而是自己径直朝左跨院走去。

    且说杨延顺在军中住了一段时间,随后又住进于越府,可耶律休哥也不在,他便觉得无趣,便回到了自己当初的平章府。此时此刻,他正坐在封侯亭中阖目养神,脑子里想着南下攻宋的计划,不过一时半刻尚且难以起兵,心中不免忧愁。又想到耶律休哥还没回来,分开小半年了,真叫人想念,不由得叹息一声,口中念叨:“三尺龙泉万卷书,上苍生我亦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唉…铁筝啊,你何时才能回来呀?我等的好苦呀。”说完,便想小憩一会,耳边只听得身后脚步声响,不由得把两道硬眉一皱,头也没回,厉声喝道:“我不是说了吗,不要来打扰我,谁来也不见!”

    “我的大常衮,难道连我也不见吗?”耶律休哥自身后搂住杨延顺的脖子,下巴抵在他左肩,对着杨延顺的脸颊吹了一股热气,分外撩人。

    杨延顺先是一惊,随后双眉舒展开来,嘴角浮起笑意,欣喜万分。紧接着一伸手,将身后的人拉到面前,扶着耶律休哥的腰肢,把他按在自己的腿上,抬头一看,眼前的容貌正是日思夜想的那人。

    耶律休哥一脸魅笑,“怎么,想我了?”

    杨延顺也不作回答,当即右手按住耶律休哥的脑后,自己向上一仰头,两唇相碰,舌齿相交,耶律休哥呼吸愈加沉重,最后憋的面容发红,似是喘不上气来。杨延顺也不罢休,一双手在耶律休哥身上游走,最后一扯他的袍带,衣衫尽落。耶律休哥面色羞赧:“你干嘛?这在外面……”。杨延顺一手伸向耶律休哥身下,一手揽过他的肩头,俯首在耳边,低声说道:“铁筝,解开我的腰带,我这里有一杆龙头银枪,你帮我取出,我让你见识见识我家传的杨家枪法!”

    耶律休哥一拍他肩头,嗔道:“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下流了?”

    杨延顺嘴角一勾,把头埋在耶律休哥颈间,“我杨八郎三等的刀法、二等的兵法、一等的下流!”说完伸在耶律休哥身下的手一动,耶律休哥不由得哀嚎了一声,咬着牙把手搭上了杨延顺的腰带,缓缓解开,伸手进去,浑身一颤,声荡音扬,“你杨家枪法真有那么厉害吗?”

    “我们大战一场不就知道了。”

    日落西垂,暮色余晖,封侯亭下,杨八郎银枪如洗,攻得大于越溃不成军,哀嚎阵阵……

    次日,耶律休哥与杨延顺二人来到军营,北院大王阿里铁牙带着辽营诸将在辕门外迎接,众人人见过面,行过礼,便奔中军帅帐而来。耶律休哥走在前头,每走四五步,就停一下,众人也只好跟在后面走走停停,不解其意。阿里铁牙抬头看看,只见大于越手扶腰,瞪着杨延顺,后者倒是一脸歉意,满面堆笑。阿里铁牙不敢再看,忙低下头,思虑片刻,走上前来,“大人小心,我扶您。”耶律休哥把手搭在阿里铁牙肩上,进了帅帐,绕过帅案,皱着眉头看着帅椅,“把它搬走!”

    阿里铁牙一使眼色,身后出来一员小将,正是武元功,忙把帅椅搬走。耶律休哥站在帅案之后,目光扫过帐中诸将,开口道:“升帐议事!”

    众将叩拜,耶律休哥抬手道:“都起来吧。”

    本来,此时众将便可按官位大小依次落座的,不过耶律休哥还站着呢,谁敢坐呢?耶律休哥见状,摆了摆手:“本帅身体不适,暂时…嗯…暂时无法落座,你们不必拘礼,都坐下吧!”他一发话,众将这才敢落座。不过耶律休哥看着坐在一旁的杨延顺,咬牙切齿道:“杨八郎需陪本帅一同站着!”

    杨延顺一愣,目瞪口呆看着耶律休哥,后者也没理他,一挥手:“来人,把杨八郎的椅子撤了!”

    有手下兵卒领命,搬走了杨延顺的椅子,杨延顺只好规规矩矩站在一旁,小声嘀咕了声官报私仇。再说耶律休哥,似是已然报了大仇一般,面色转善,看着诸将,问道:“本帅离军数月,军中大小事务都由众位治理,可有军情要事禀报?”

    杨延顺一听急忙迈步站出来,“有,有大事要报!”

    耶律休哥横眉立目,张口就骂:“杨八郎,军中的规矩你不懂吗?再敢造次,本帅自当军法处置!”

    杨延顺面容一囧,白了他一眼,无奈的单膝跪地,“禀报大于越,末将有要事禀报。”“速速讲来!”“于越大人,你不让我起来说话吗?”“跪着说吧!”“你!嗯…回于越大人的话,靠旗军已经建好,请于越检阅。”

    耶律休哥偷笑一声,道:“好了,本帅知道了,靠旗军一事不宜声张,你这就带本帅亲自去看,其余众将,回去吧。”话音一落,众将辞退,唯有阿里铁牙留下。杨延顺拉过他:“贤弟,麻烦你先出去一下,我有要事和大于越探讨一下。”

    阿里铁牙一脸疑惑:“不是要去看靠旗军吗?”“不急,你先出去,把周围的兵卒调开,一个时辰之后再回来。”阿里铁牙还要说什么,却被不耐烦的杨延顺推出了帐外。耶律休哥看罢,问道:“你干什么?干嘛把铁牙支走?”

    杨延顺转过身来,脸上挂着银笑,“娘子,刚才耍的好威风啊!怎么,又想领教我杨家枪法的厉害?”

    耶律休哥面容一变,手扶着腰肢,“杨八郎,你可不要胡来,这可是中军帅帐!我是三军元帅,你…你别过来!你…你…你……”。

    杨延顺嗷地一声扑了过来,将耶律休哥压在身下,三下两下剥去衣袍,二人赤身相拥,“我二师父说了,你是狼,我是虎。这狼,注定是要让猛虎欺的!哎呦,巧了,你这帅案又宽又大,正好当床用!”

    “本帅定要将你军法处…处置…啊!”

    ☆、烈火中原

    一个时辰之后,阿里铁牙回到中军帐前,毕恭毕敬,“二位大人,时候不早了,还请早些检阅靠旗军为好。”

    帐内二人平息片刻,帐帘一挑,耶律休哥率先出来,杨延顺跟在身后,两只眼笑眯眯的,“贤弟久等了,前头带路吧!”说完,伸手扶着耶律休哥,三人奔军营中另一处大帐而来。书说简短,三人到了这座大帐前,阿里铁牙一撩帐帘,“于越大人请!”

    耶律休哥点点头,和杨延顺走进帐内,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排武将,高矮胖瘦老少爷们,共计八人。八个人尽皆披盔挂甲,定睛观瞧,他们的装束又不同于寻常武将,每个人背后都背着四杆大旗。旗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分为八色,赤、白、黄、绿、青、蓝、紫、墨。再仔细来看,每杆旗的旗面上都绣着相同的图案:夔龙纹绣边,走的是金线;中间绣的飞龙在天,栩栩如生,分别为火龙、白龙、黄龙,青龙、黑龙、蛟龙、草龙、云龙;最下面绣的是海水江崖,又叫八宝立水,波涛汹涌,赶三山挟五岳,气势磅礴!

    耶律休哥见识广博,知道这叫靠旗,四杆靠旗系在背上和敌人厮杀既不妨碍作战又可以明显的区分敌我,在这之外,对于提升士气也很有作用。而且在庞大的战斗中,靠旗的分布有利指挥官观察战场形势,另外靠旗在近战中对武将而言还有可以起到防护背后劈砍的功能,武艺高超的将领甚至还能利用旗杆的弹性崩飞敌人的兵刃。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武将有着高超的技巧和充沛的体能和绝伦的武艺!

    而此时帐中的八名武将,因为背后背着靠旗,不能坐椅子,所以都坐在木桩上,每个人相隔半丈远,看着是那么的规矩利索。等到他们察觉到三人进来,八人都扭过头来一看,八双厉目扫来,尽显杀气,便是耶律休哥也不禁浑身一颤。再说那八人,等看清了一旁的杨延顺,这才站起身来,单膝跪倒,一时间甲叶声哗啦啦响,八人齐声喝道:“末将甲胄在身,恕不能全礼,望大人见谅!”

    声若洪钟,阵阵回响,这让常年征战的耶律休哥听着悦耳极了,军中要的就是这种肃穆萧杀之感!他只觉心中澎湃,一抬手,朗声道:“诸位将军请起!”话音一落,却是没人动弹。耶律休哥以为他们没听清楚,又抬高音量,道:“诸位快快请起!”众人还是没动,耶律休哥这下犯了疑,刚想再发话,杨延顺在他身后淡淡说道:“都起来吧。”话音方落,八人齐刷刷地起身,拱手抱拳:“谢过大人!” 说完,又整齐划一地坐在木桩上,随时待命。

    “啊…啊哈哈!好啊八郎,你把这些人训练得只听你的话,连我的话都不听,真是好手段!”耶律休哥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杨延顺。后者倒不慌也不忙,答道:“他们都是我一一找来的,跋山涉水,遍寻辽国,都是当世的隐士良将,自然要听命于我。军人,唯命是从!他们唯我的命,我,唯你的命。”

    耶律休哥拍了拍杨延顺的肩膀,满含深情地说道:“我当然信得过你,这世间除了你,绝不会有第二个人能让我这么信赖。”“铁筝,有君一言,倍暖我心。”

    耶律休哥微微一笑,随即正色道,“八郎,这几人…都叫做什么?你又是怎么挑选出来的?为何…形象各异?”

    杨延顺闻言先是看看帐中八人,随后一一将其介绍给耶律休哥,最后道:“铁筝,若问这八人究竟有何不同,那便是都占着人生八苦之一!”

    “人生八苦?此话怎讲?”耶律休哥完全不明白。

    杨延顺:“人生有八苦,乃是贪、爱、痴、悲、怨、病、离、恨!我聚齐人生八苦,组建这支靠旗军,可谓从上到下,都是杀气冲天,怒气昭昭!有这样一支劲旅,何愁不能扫南灭宋?”

    耶律休哥听罢只觉脊背发凉,低声问道:“怕只怕,这些人桀骜难训,有朝一日若是不听调遣,不服管制,那可如何是好?他们既是一把尖刀,但也可能随时转向,给咱们一刀啊!”杨延顺摆了摆手,道:“铁筝尽管放心,只要有我在一天,他们就绝对不会反叛!若是哪一天我不在军中…或是我死了,那我便会就地解散靠旗军,绝不会成为你的心腹大患!”

    耶律休哥听罢,只得压下心中的忧虑,道:“既然如此,我便信你。八郎,你要约束好靠旗军,断不可生出祸乱。”

    杨延顺点点头,“铁筝,看过了武将,我们再来看看士兵吧。”说完,带着耶律休哥走出大帐。一出军帐,面前站满了雄赳赳的靠旗兵。八百靠旗军整齐划一,背背八色靠旗,腰配精铁重剑,铁胎弓一把,弓箭三壶,手执陌刀,每人备两匹战马,马悬武威铃。一时间朔风刮过,八色靠旗猎猎作响,士气恢弘,煞是好看。有武元功一声令下,八百靠旗军手执陌刀,“杀!杀!杀!”

    耶律休哥看得眼含热泪,“师兄啊,若是你还活着,看到我辽军今日,定然也会欣喜若狂!”说完又转身拉过杨延顺:“八郎,你为我建下如此劲旅,我真不知如何感谢你?”

    杨延顺哈哈一笑:“铁筝,是我要感谢你呀,若果没有你,我又哪有机会建此靠旗军,实现我一生的夙愿?我杨八郎从未遇到过明主,不过却遇到了你,胜明主十倍!”说完,二人相拥。

    话说靠旗军建成,八郎日夜操练,久居军营。时间飞快,日月穿梭,中军不知年,世上百岁过。五年之后,一则消息传来,大宋镇守三关的兵马大元帅六郎杨景杨延昭病逝,杨延顺回到城中于越府在深夜和耶律休哥祭奠自己的六哥。次日随耶律休哥一同返回军营,辽营众将皆是请战,想要起兵攻宋!杨延顺却是毫不言语,接着回去练自己的靠旗军,剩下耶律休哥独自驳斥诸将,一时间无人再敢言战。又过四年,自东京汴梁传来了另一则消息,杨延顺不听还好,听完之后,青筋暴起,顶盔挂甲冲进帅帐,拉住耶律休哥的手,“铁筝,随我起兵!咱们立即攻宋,报我血仇!”

    耶律休哥惊诧不已,“八郎,不是说再等一年吗?怎么要突然起兵?”

    杨延顺虎目落泪,钢牙咬碎,久久不能言语。耶律休哥见状,急忙让他坐下,“八郎,坐下来慢慢说,告诉我究竟怎么了?”

    杨延顺哀叹一声,“铁筝,我三弟颜查散,死了!”

    不日,靠旗军秘密起兵,耶律休哥率三十万辽军紧随其后,宋辽之战再次打响,狼烟四起,烈火中原!

    这一年,杨延顺三十九岁,耶律休哥四十岁。

    ☆、计除颜查散

    自六郎杨延昭病逝之后,大宋朝君臣震动,朝野尽皆哀痛,最后一员杨家将也死了,天波杨府只剩下寡妇太太们和六郎之子杨宗保,杨家唯一的男丁。为了安抚杨家以及重振边关众将的雄心,也为了表彰六郎杨延昭的功勋,宋真宗赵休元收下杨宗保为御儿干殿下,赐王爵。

    六郎一死,边关动荡,大宋君臣时刻关注着辽国的动作,可辽国并没有趁机作乱,反而平静的让人称奇。不过,不做乱总是好的,大宋君臣放下心来。又过了四年,这一年的五月份,东京汴梁的汝南王府里,来了一位贵客,正是双王爷呼延佩显!

    呼延佩显登门拜访,汝南王郑昭明大摆酒宴,席间二人推杯换盏,畅谈直至夜深。话说呼延佩显十二年的双王爷,早已不是当初的单纯少年了。此时,他见郑昭明面带忧色,似是有心事一般,便问道:“昭明,怎么了,你最近身体不舒服?”郑昭明摇了摇头,饮了杯酒,叹息一声。呼延佩显见状又问道:“那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郑昭明点了点头,答道:“不瞒你说,我还真遇到了些麻烦。自从杨六郎病逝,咱们就一直担心辽国趁机作乱,不过三四年都过去了,辽国那边也没动静,想必是不会再出什么岔头了,可是这朝中却有了些麻烦。”

    呼延佩显奇道:“朝中会有何时,让你堂堂的汝南王犯难?”

    郑昭明叹了口气,看看呼延佩显,道:“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便和你实话说吧,当初的杨八郎是我奉皇命逼死的,并且对外宣称杨八郎遁世隐居了。可是现在朝中的吏部侍郎颜查散,乃是杨八郎的结义三弟,他一直不相信我所说的话,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暗中调查。本来,我没把他当回事,不过他拜在了包拯门下,做了吏部侍郎,据说将来圣上还有意升他为吏部尚书。他若是有一天掌管了吏部,那朝廷中将会有他一大半的门生,势力不容小觑。若到那时,他再调查清楚此事,与我为敌,我岂不是要倒霉?”

    呼延佩显听罢此言,饮下一杯酒,“你是说,杨八郎是你逼死的?”

    “啊啊,的确,当初的形势你也清楚,圣上下此密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郑昭明如实答道。本以为呼延佩显会跟自己发脾气,没想到他并没有,只是长叹一声,随后道:“死了好,死了好。”随后二人沉默片刻,呼延佩显率先问道:“昭明,既然你怕颜查散将来成为你的心腹之患,何不此时趁他尚未成势,除去此人!”

    郑昭明闻言盯着呼延佩显看了半响,“佩显,这么多年了,你变了好多。罢了,人都会变的,咱们还是说这个颜查散吧。实话讲,他是个好官,两袖清风而且很有学识才干,又是包拯的高徒,前途不可限量,也终将会是咱们大宋的栋梁之才,所以,我才迟迟不肯除他,毕竟良心上过意不去。想我当初对不起老八,而且答应他了,只要他死了,他的这些兄弟朋友我一定善待,只不过颜查散总在暗地里调查我,实在让我不舒服。不如你去提点提点他,让他罢手吧,我也就不再追究了。你看如何?”

    呼延佩显冷笑阵阵,看着郑昭明,道:“昭明,你做了这么多年的王爷,怎么还如此优柔寡断、妇人之仁?目光何其浅也!”

    郑昭明愣了片刻,迟疑道:“佩显,此话怎讲?”

    呼延佩显答道:“颜查散那个人我虽然不太了解,但是也接触过几次。他是杨八郎的义弟,想必也是忠实之人,一连调查你九年了,自然不畏权贵,岂是我去提点几下就能让他改变心意的?你也太天真了!”郑昭明闻言点点头,“言之有理。”

    呼延佩显又道:“你之前说,你逼死杨八郎是奉了圣上的密诏?”

    “当然了,若是没有圣上的旨意,我怎忍心将他逼死。”郑昭明辩解道。

    “既然是圣上之命,就更不能让他再查下去了,否则牵连出圣上,使这道密诏大白天下,圣上脸面往何处搁?到时候圣上一怒,你也免不了受处置。所以,应该当机立断,除去此人!即便他是清官,即便他是栋梁之才,咱们也不需要!”

    郑昭明似是还有些犹豫,“可是…他毕竟是包拯的学生,咱们想要除他,就难免要和包拯撕破脸皮呀?咱们本是同殿称臣,这日后可如何相见?”

    呼延佩显阴鸷一笑,“昭明,是龙颜大怒可怕还是那包黑子发怒可怕,你可要掂量清楚了。”

    “这…”,郑昭明沉吟片刻,“那你说我该如何除去这个颜查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