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下
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来逛,上一页是讲故事与角色的后记(中),这一篇则是讲故事中有提到的社会议题。
【第十一章】
蕴酿写作情绪时我听的是《黑暗骑士》的电影原声带,尤其是最后一首《a dark knight》。这虽然是一部娱乐电影,我却在里面看到很多令我感到有共鸣之处,已经是我最爱的电影非常多年。配乐也非常棒。
几年前的原稿就有莲被绑架的剧情,但是在较早的时间点,而对方只是一直想当面找克里斯谈话被拒绝才出了下策,莲其实倍受礼遇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今年开始修稿与重写这本后,几个月来我就一直在思索要如何改写这一段。可以确定的是要写得更黑暗一点,但要写到什幺程度我一直在挣扎着。
而刚好今年写稿时读到了一篇未成年人口贩卖的深度报导(我不是第一次读到这方面的东西),让我很难过,想把这个问题写到小说中。如果我让女主角毫髮无伤,太脱离现实。所以我最后还是让她受到很大的痛苦,但没有赐她死。
虽然这样写很狠心,但我觉得莲很快就被救出来,还有强大的亲友团爱她支持她,让她最终还是和心爱的男人在一起,就已经是身为女主角的幸运特权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遭到侵害的女性没有这幺幸运。她们可能羞于启齿,可能身边的人没有同理心,可能不知道有可以帮助他们的资源,可能经济上有问题或是跟本还未成年。
而且很多加害者是认识的人,这让事情变得更複杂,加害者可以反咬控告说是两情厢愿不是侵害,造成许多被害者怕被越描越黑而沉默。有些加害者甚至犯罪超过一次,还同时心理控制让受害者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误与不堪,更难以向外求援。
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若我们知道了身边的人受到了伤害时,愿我们都能以最大的同理心﹑爱心﹑耐心地试着去了解,尽力去帮忙。社会上有专门专业帮助受害者的慈善机构,就算不想报警,还是可以找到咨询辅导的资源,也有这方面的书可以阅读。
第一时间不要去检讨受害者,「妳为什幺不怎样怎样」,这会被受害者视为攻击与怪罪,加深受害者的自卑感。受害者的人身安全最重要,如果还在被侵犯之中,要想办法帮助她找到安全的方式。
我最近才在脸书上,看到朋友的朋友公开分享她的经验。她说不要问受害者为什幺不抵抗,问的人怎幺知道受害者有没有抵抗呢?就算没有明显的肢体抵抗,加害者和受害者都很明白这是违反受害者意志权利的事。人面临巨大威胁时,僵硬逃不了其实是很常见的。这位小姐说,她是刚练完跆拳道时被攻击,她也反击了,仍然被加害者打到伤口要去缝针,头也被抓着去撞墙好几次。抵抗了又怎样?所以,请不要在受害者的伤口上洒盐。
有时受害者不可能一下子就脱离受害环境,这不代表就让受害者自生自灭,最少可以为他做精神上的一个小安慰,鼓励他不要放弃,要尽力活下去寻求解决之道。可能旁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被欺负了怎幺还装作没事一样,甚至还有和加害者继续一起生活的都有。但其实受害者已经得了心病,很多时候无法完全自救,真的很需要被耐心地帮助与关怀。
至于人口贩卖,那是一个很大的犯罪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我前几天又看到另一个报导,这个问题严重到,坏人会大胆地直接向流浪的女性或小孩问要不要加入。当然也有人被骗,有人被掳。我没有什幺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仙丹灵药,只能说愿我们都能尽力去关心身边的人。有些慈善机构会帮助无家可归的弱势族群,也有机构专门帮助妇幼或是逃出火坑的。
我们当然不可能参加世界上每一个慈善机构,但若人人都能选一个(甚至更多)自身关心的议题,在能力範围内献上一份心或实质行动,相信世界会更好。
【不是死刑】
社会的确有些时候对女性不公平,明明是受害者,却要受到一些不合理的批评与不谅解,甚至还有人对受害者心灵伤害。就算是瞒着不说,受害者本身都会面临许多压力与挑战。无论是一次还是长期受害,都会对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许多需要克服之处。就算是去看心理医生,也不是一两次咨询还是吃药就能简单完全痊癒。
我大学实习的单位,还有以前工作了好几年的公司,都和女性议题有关。所以我读过很多被侵害的例子,也真的认识几位被害者。不幸的例子真的很惨,很常见到受害者就此自我放弃,开始和烂男人在一起,恶性循环,堕胎无数次有之,生了孩子漠视﹑让烂男人侵犯小孩﹑甚至和烂男人一起虐待有之。瞌药酗酒,自杀,都很常见。
但是,被侵害不是人生的死刑。虽然很痛苦,一定不要放弃自己。世界上,也有成功的例子。
我大学实习的单位,就是一位大学时代被侵犯的女性创办的。她决定投身于校园安全议题,教育大学生如何能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只限于性侵,还有像是酒驾影响等等),提供免费由警察授课的自卫课程,机构会製作海报文宣刊物,举办活动,提供辅导或是资源的分享等等。
以前工作的单位,採访许多受害者。像是有一位受害者把性侵之下怀的孩子堕掉了,但她后来觉得堕胎像是第二次被侵害,而且还是她自己主动去做的,不过她终于走出阴影,找到一个爱她包容她的男子,结婚成家。另外一位生下了性侵之下怀的孩子,这个孩子后来成为她坚强走出阴影的力量来源。
(我不是社工系。我做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只是我对这些事也很关心。)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被侵害,可是她现在活得很乐观积极,还有她自己的事业。她说她不介意身份被我写出来,所以我要方享她最近完成的壮举,她完成了徒步走台湾一圈!总之和她聊天,只会觉得她就像平凡人,一点都不会悲观还是自怜自艾。
另一个我认识童年被认识的人侵害的,现在已经幸福地结婚生子了。
我不是说这种事随随便便就可以变好,但也不是无法振作的打击。我并不是专家,每个案例也都不同,有需要请找专业协助。不过我想,受害者都是希望被当成普通人对待,所以也不需要一见到对方就愁眉苦脸还是过度同情,耐心与了解是一回事,基本上还是平常心一起相处吧。有时只要是开心的笑容,温暖的一声问候,就很足够了。
每个人成长过程,也许或多或少会受到打击,不一定是性侵。但世界很大,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不要放弃自己,也不要放弃身边的亲友。
【领养】
在故事中,莲是被领养的私生女。她的爸爸因酒醉被骗(她的生母与妈妈是长得很相似但个性完全相反的姐妹),而妈妈觉得小孩是无辜的,用爱心接纳了莲。我并没有让莲的生母实际出场,因为我对这个因为嫉妒姐姐就故意搞破坏的角色没什幺同情心。
东方人对于血统很执着。所以领养的小孩有时会被旁人视为次等公民,甚至连领养家庭内都会有差别待遇。许多小说把被领养的小孩写成超级悲情的角色,前阵子我还看到新闻,一个有一点名气已经有两个小孩的家庭考虑领养,却竟然被旁人指指点点劝阻他们不要这样做。我觉得这是很可惜的事。
在我心中,给一个小孩完整充满了爱的家,第二次机会,那是很感人的事。
我相信在台湾也有充满爱心视为己出的领养父母,我希望这种家庭会成为常态。
在美国,大多数会领养的家庭都是希望能够让孩子有个新的机会,让自己的家多一位家人,或是接受配偶以前生下的小孩。一般来说对被领养的孩子不会有差别待遇,视如己出。若是被领养的与领养父母是同一种族,往往旁人看不出来是领养的。我认识一些被领养或是有领养的人。而且很多家庭是已经有好几个小孩才去领养,并不是所有领养家庭都是自己生不出来。
但因为现在堕胎很方便,能够被领养的小孩远比想要领养的人少。所以许多美国人会选择领养外国小孩,我就听过不少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夫妻(已经有了自己生的小孩)花了两年申请,几万美金,千辛万苦要和许多机构与政府人员打交道,挫折连连,终于领养到一位高雄来的小孩。这对夫妻并不有钱,省吃俭用存钱很多年,卖了东西筹钱,还特地早早就去参加中文教会学习中文与华人文化。
有人专门领养有唐氏症或是其他天生疾病的小孩,我非常佩服。
我以前还很天真,看了美国人领养的小孩若是亚裔, 99 都是女孩,我还在想难道美国人比较喜欢女孩吗?后来别人告诉我,那是因为东方人若是生男的除非男孩有病才不会让人领养,所以大部分被放弃的都是女孩才能被领养。我听了这种性别岐视的现象很难过,不过还好这些女孩子来了美国就被当成宝,我在教会内看到这些小女孩总是被打扮得成公主一般。有一个家庭已经生了三个女孩,第四个还是领养了亚裔女孩,并没有刻意要去领养一个男孩子。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幺不去领养社福系统内的小孩?我不清楚台湾的法律。而在美国,社福系统内的小孩很难被领养。第一是法律上的问题,虽然小孩们不和亲生父母住在一起,但要能够被领养,必须亲生父母对小孩的权利完全放弃(或是被法院强行剥夺),要做到这点必须达到一些条件。而政府的社福系统没有让无血缘关係的人来领养的动机,社福机构主要目的是让小孩和亲生父母或是血亲重新能够在一起,虽然大部分的小孩到了成年都还是和寄养家庭住在一起。
政府社福机构可能也会对想领养的人产生怀疑,说系统内的小孩有心理上的问题,而且年纪都比较大了,可能是七八岁或是更大。
还是有人能成功地从社福系统中领养小孩,但这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且比私人领养与国际领养都还要艰难很多(主要是法律与政府机构的问题)。
感谢愿意读我碎碎唸的读者。写小说,我一直坚持给角色有个好结局,因为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很多无奈之处。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希望的,我祝福大家都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幸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