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家奴重五

分卷阅读6

    魏王端着碗,踱到桌边。

    放下碗,坐在凳子上,挑起眉,颇有兴趣地看着趴跪在床上的玉眠。

    玉眠只好下床,摇晃到他面前,跪下,正式地行礼。

    “知道为什么打你吗?”魏王问。

    “没有恪守本分!”玉眠答。其实他不知道,但这个万能答案应该可以用。

    魏王沉吟了一会儿说:“……歇着去吧。”

    看来是蒙对了。

    “谢王爷。”

    玉眠又挪回床上躺好,很快就昏睡了过去。

    后面的事就很模糊了。

    他仿佛发烧了,又仿佛没有。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在天上飘,有时候又觉得自己还是在马车里颠簸。有时候在梦里,有时候又好像看见有人在给他灌药。那药又苦又涩,他实在受不了了,就抓住妈妈的手说:“妈妈,苦。”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也不知睡了多久。

    “军医,他只是挨了十棍,为何伤的如此重?”他确认自己只用了五成力,应该不至于伤的如此重。

    “回王爷,一则,玉眠公子不比军人,身体较为羸弱。二则,微臣观公子胸口有个新疤,半年之前应该受过重伤,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三则,公子额头青黑,面有郁色,想是长久内心忧虑,郁结五内,加重病情。”军医恭敬道。

    “他能否撑到西越边关?”

    “我们一直在急行军,马车太过颠簸,公子急需静养,恐撑不到边关。”

    魏王没有说话,踱出了帐篷。

    过了一会儿,王通进来了。把玉眠裹好,放上马车,带着一队人赶着马车离开了。

    王通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一处小镇,急急忙忙找到了里长家,把人交给他,留下几十辆银子就急匆匆要走。

    “哎!哎!军爷,军爷!这位是谁啊?上头来人问,我怎么说啊?”里长连忙抓住王通的衣袖问他。

    “你就说是我们将军的兔儿爷!”队伍里一个老兵开玩笑道。

    “滚滚滚!”王通一巴掌把他拍远,“甭听他胡说!这是我们的军师!军师知道吗?找个大夫给他看看伤,留给你的钱应该够了,我得赶紧回去了。好好照顾他啊!”说着,王通带着人匆匆忙忙走了。

    而此时,玉眠还在里长家的厢房里昏迷不醒。

    王通急赶慢赶终于在十天后追上了王爷,高兴地前去复命。

    “王爷,我把公子安全地送到了一个镇上,找了镇上最富的里长家安顿他,还留了银子,嘱咐他给找大夫看看呢。”王通自认已经安排妥当了。

    “还记得我说的话吗?”

    “记得,您说‘带公子找个地方好好静养’。”

    李子木一听这话就觉得要糟,王爷的意思分明是要王通留下来照顾公子啊!

    “记得就好。来人!拖出去,打!”魏王铁青着脸叫来了侍卫。

    “什么?!我不服!为……”王通还想嚷嚷,让李子木捂着嘴交给侍卫推出去了。

    “王爷,我去问问他们把公子送到哪里了。”李子木拱手道。

    魏王已经不想说话,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

    李子木急匆匆进来。

    “王爷,恐怕我们得赶紧派人去找回公子。王通没有留人照顾他,有个兵卒还当着村里人的面开玩笑说公子是……是兔儿爷。公子容颜秀丽,此处蛮荒,人多鲁莽,公子恐有不测。”

    魏王听完拿起马鞭就要走。

    李子木忙跪在他面前阻挡了去路道:“前方战事一触即发,王爷万万不能离开。还请王爷放心,李子木万死都会寻回公子。”

    “……你去吧。”

    李子木走到还在挨打的王通面前骂道:“混账东西,还不快起来带路!”

    算是救了他一命。

    李子木和王通在拼命往回赶,而此时的玉眠终于彻底清醒过来。

    醒来就听见外面有争执声。

    “里长,我就进去看看,我又不动他。”

    “不行不行,那些兵爷我可惹不起。”

    “那些人都走了半个月了,决计不会再回来了。听说这兔儿爷长的可好看了,就让我瞧瞧呗。”

    “不行,若兵爷追究起来,小老儿可担不起这责任。”里长好说歹说地把人给劝走了。

    “多谢里长相护。”玉眠起身,对里长拱手为礼。

    “你快点好吧,那个候三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泼皮无赖,又身形高大,再这样下去,我恐怕也护不住你了。”

    “劳里长担忧了,我再将养几日便可动身去县里雇人送我回去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休息吧。”

    几日后,玉眠虽然还有些虚弱,但已经行动自如了。为了避免给里长带来更大的麻烦,他决定动身去县里。

    临走,他给里长留下了一封信,写明了自己的打算和里长对自己的照顾,希望来找他的人能对里长以礼相待。里长给他带上了干粮,雇了牛车,还要把剩下的二十两银子都给他带上,他只拿了十两做盘缠,就谢过里长,坐车走了。

    李子木和王通赶到的时候,玉眠已经离开了。看过了书信,二人正准备追过去,里长却指着远远而来的一辆牛车说:“那好像就是公子坐的那辆牛车,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走到跟前,赶车的人依旧惊魂未定,急急地对他们说:“快,快,我们路上遇到了候三来纠缠公子,公子与他扭打着两人都掉到河里去了。”

    王通把车夫一把抓上马就催马往前跑。

    等他们赶到的时候,只在河岸边找到了玉眠的一条腰带。

    此后的好几天,他们找遍了河中和上下几十里的河岸,都毫无发现。

    战事紧急,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留下两个人继续寻找并等待消息,其他人则赶回边关。

    重五躺在炕上,盖的是土布蓝色印花被,屋里简洁而又整齐,家具不多,只有一些常用的东西。

    重五安静地躺着,这样的环境让他觉得舒服。

    像,回家的感觉。

    屋外的阳光灿烂,忍不住想出去转转。

    披衣下床,扶着能够到手的东西,慢慢地挪到了屋外。

    阳光有些刺眼,重五不禁眯起眼睛。

    一个干净的小庭院,晒着些草药,阳光下,一株他没见过的花木含苞待放。

    大概是听到有动静,侧屋走出来一个人。

    两鬓微白,灰白色粗布衣裳,扎着绑腿,面色祥和,一副普通的农家老者打扮。

    眼神清亮,沉淀着睿智与岁月的痕迹,重五甚至可以感受到那里蕴藏的力量与宽广。

    一个如深海般的老人。

    接下来的几天,重五开始四处走动,时不时帮老人晒晒草药,扫扫庭院,很惬意。

    他们没有对话,因为,老人从不开口。

    又过了几天,重五已行动自如。老人开始整理包袱。

    他们要出门了。

    去哪里?

    他不知道,也不关心。

    出了城。

    走上一条山路。

    走了两天。老人始终健步如飞,重五则气喘吁吁,相信如果没带着他,老人会走得更快。

    第二天,将近天黑,他们到了。

    一座人迹罕至的破庙。

    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老人在满是灰尘的桌子上写了四个字:山行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