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封云志之决起

第三十七章 大庆殿行刺案

    正月十四日。深夜,圆月当空照。

    寒风萧瑟,奇冷无比。帝都云城依旧彻夜喧嚣,热闹非凡。

    与以往不同的是,皇宫附近增加了无数禁卫,气氛紧张。

    杨起予按照刘光洁先前的指示,来到了都亭驿云水河畔的荒林之中。

    约莫一刻钟的工夫,刘光洁俏丽的身影终于出现了。

    那个美丽而忧伤的影子轻快地穿过斑驳的树木,幽幽来到了面前。

    她依旧是戴着易容膜,那是别人的容颜,却是她的模样。

    杨起予心中隐隐作痛,动情地轻轻唤了一声:“长公主!”

    刘光洁的眼圈略带湿润,却故作冷漠,说道:“你知道我叫你来做什么吗?”

    “你是要见我最后一面吧?”

    “是,也不是。”刘光洁说道,“我一直以为,这次行动,我会直接参与。可是,商议后最终还是由我做幕后。所以,我想,即便失败,我也不会那么快就丧命。”

    “那太好了!”杨起予打心眼里高兴。

    “倒是便宜了你!”刘光洁嗔骂了一句。

    杨起予明白,她指的是那夜在官渡镇的风流一夜,夺了她的纯洁之身。

    “你是不是很后悔?”

    “我……”刘光洁脸红了一下,决绝道,“不后悔!我刘光洁做事从不后悔!”说完紧紧咬住了嘴唇,豆大的泪珠从她光滑白皙的面颊上滚落下来。

    杨起予将她抱进怀里,泪如雨下。

    刘光洁忽然一把推开他,抹干眼泪,正色道:“你我之间,不会再有什么儿女情长了,该给你的我都给你了,两不相欠!就当……就当你我从未有过什么吧。”

    “长公主,你知道,我在意的不是那些。”

    “别说了。”刘光洁背过身,颤抖着声音喝道,“今日叫你过来,是来给你布置任务!”

    杨起予无奈,只好点点头:“好吧,请长公主吩咐。”

    刘光洁长舒了一口气,说道:“如果行动失败,哥哥会束手就擒,然后就一定会入狱,关押的场所应当是永福殿下面的地牢。司狱长是席安没错吧?”

    “没错。”

    “你随时与其保持联系,如果哥哥被杀或者自尽,一定要他留个全尸,且把尸体弄到手,及时交付给我。”

    “好。”杨起予说完,还是忍不住问道,“长公主,你们的行动到底是什么?”

    “你还没猜到吗?”

    “大庆典行刺天子?”

    “对,要了那狗皇帝的命!”

    杨起予心惊胆颤。

    心说:这不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么?

    自知劝不住,只能暗中尽全力保护她了。

    ※

    十五日。元夕节。大雪。

    大街小巷次第响起五更鼓,这已是德盛官家在大康帝国龙椅上坐的十八个年头,这大雪兆丰年的彩头似乎也预示着他还将继续统领四方。

    很快,那从各街巷传出来的更鼓声迅速淹没在嘈杂的车马聒噪声中,各路官员、举子和解员、使臣络绎不绝,或步行,或骑马,或驾车,或骑骆驼,从各个方向涌向宣德门,

    那里通向神秘、威严而富丽堂皇的皇宫大殿。

    彼时,白雪皑皑之下的帝都内外早已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而崇高的气氛。

    京城内的早市也已竞相开张,寒冷和冰雪并不能阻挡人们早早爬将起来参与这场盛典,无数市井小民包裹严实,啃着馒头、荷叶饼、豆糕,喝着热酒,挤在宣德门外的御街两侧,你拥我推,悄声议论,痴痴盯着那些朱服高冠着身的封疆大吏从面前走过,满眼都是艳羡。

    卯时,德盛皇帝将驾临大庆殿,举行一年一度的大朝会。

    三千拜贺队伍从大庆殿大院内一直排到宣德门,熙熙攘攘,繁而不乱,忙而有序。

    按照惯例,拜贺的官员须距大殿百步之遥,拜贺时自然也看不清大殿上皇帝的真容。

    但这一年,德盛皇帝心情甚好,破例允许拜贺官员再进五十步,可略微抬头一睹皇帝尊容。

    而大尧国作为大康国友好联邦,又是军事、经济大国,其使臣更是可以再近三十步。

    为了这场大庆典,礼部上下日夜操劳,精心准备,太乐居、鼓吹局、大晟府等各自准备了精彩节目,从全国遴选了一流伶人、歌妓、宫调、弹唱、杂技等,前前后后排练了半年有余,如今终有机会,在皇帝面前表演,自然各个使出浑身解数,倾力演绎。

    同时,大殿内外也部署了成千上万武艺高强的禁军将士。大殿里面设有机关,通常还埋伏有一流弓箭手,并暗中配有高级侍卫。

    昨日以来,刘决一眼未眨,跟着方若弼检查督促各项护卫工作,将皇宫内外检查精细,就连大庆殿周围的树木、花丛、池塘、水榭、梁木也重复检查了几遍,不留任何疏漏,并对每一个拜贺者在进入宣德门前进行严格查验,姓氏、官阶核对无误,一律不准携带武器、粉末、瓶罐,确保庆典万无一失。

    拜贺仪式尚未开启,刘决便已陪同方若弼站在大庆殿内龙柱之下,瞪着双眼盯着前来拜贺的每一个人,不敢有任何闪失。

    刘决心潮澎湃,寒冬腊月的天,他的手心竟攥出了些汗水。

    身后三十步距离即是大殿之端,当朝皇帝便坐在上面。

    他却只能死死地盯着台阶之下的拜贺队伍,不敢回头往大殿上看一眼,心中却不免感叹:这皇帝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我这一介草民,不知此生有无机会也坐一坐那高高在上的龙椅?这个念头禁不住让他打了个寒颤,罢了,别做梦了,梦做得太离谱,命就没了。

    拜贺仪式终于开始了,各州的进奏吏逐一报告进贡的礼品。接下来,是各外国使臣觐见。

    昆仑国的大使和副使戴着金冠,穿着粉红色的袍子,腰上戴着金蹀躞,下身着吊顿裤子。他们的跪拜仪式很特别:双手放在胸前,左手紧把右手大拇指,左手小指则指向右手腕,而右手四指皆伸直,左手大指向上。

    朝鲜使臣和南番使臣在殿上的拜贺礼仪与汉人相同。

    很快,便轮到大尧国使臣上前拜贺。

    大尧国的使臣头戴金冠,冠的后檐又尖又长,看起来像一片荷叶,身上穿的紫袍略微收身,腰带是金的,上面还挂了狼牙、虎牙、荷包、流苏等物件。

    使臣是三个男人。大使在前,两名副使臣在后。为首的报了贡品名称,然后便开始行礼。

    刘决起初并没有在意大尧国的拜贺,但三人行礼的动作终究是引起了他的怀疑,因为三人行礼动作不统一!大使右腿下跪,左小腿立着,左膝朝上,每一拜总会以两手触及右肩。

    然而,后面那个高大威猛的副使却跟其他两人不同,他是左腿下跪。随后,这位副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神色紧张,偷偷瞄了一眼他人,动作愈加不协调,随即纠正,换做了右腿下跪,却在做触肩动作时,与其他两人又不一致了。

    刘决的第一反应是此人有鬼。

    眼看距离大殿之上的皇帝仅有二十步距离了。

    两旁禁卫看他们逾越了界限,立即上前阻拦,却被大使大手一挥,一道白光射出,七八个禁卫立时飞出五六丈开外,重重摔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旋即,大使使出神力,射出几道白光直奔皇帝谢太平要害。

    躲闪已经来不及了,皇帝身旁的两个太监忽然飞将过来,身体互为重叠,挡住了那道白光,两人皆被被白光射穿了胸口,当场毙命。

    两个太监的遮挡为皇帝赢得了躲闪的时间,他迅速俯身,头上的九旒冕被削去了大半,十分惊险。

    这两个太监,看似柔弱实则是皇帝的秘密侍卫,这一点也出乎众人的意料。

    谢太平到底是见过大场面的皇帝,略微露出了惊恐之色,扶正了九旒冕,瞬间便平复下来,重新端坐于龙椅之上,冷静而从容地看着下面。

    方若弼早拔剑飞将下去,挡在刺客面前,指挥禁军卫士瞬间完成了布阵,将三个使臣团团围住。

    刘决从未见过如此场面,一时紧张,竟不知所措,兀自愣在原地。

    只见使臣三人各自将双手从腰间托起,化作一股神力,闪出一道蓝光,劈向禁卫队伍,登时,禁卫死伤无数。

    大尧国使臣趁机飞越台阶,到了大殿前沿。埋伏在大殿内外的高级弓箭手弯弓搭箭,万箭齐发,像一团团的黑云,带着嗤嗤的风声从四面八方射向刺客。

    大使不慌不忙,双掌划出一道圆弧,使出神力,瞬时生出无数道蓝光,形成一个圆球,将三人严密包裹。那射过来的万只利箭在距离蓝色球体约一尺距离时,突然停在半空中,亦不坠落。

    但见大尧国大使双手合十,念念有词,忽地将掌心翻转朝外,那围绕在蓝色球体四周的箭突然调转方向,齐齐对准了大殿内。

    看来大尧国使臣对于大庆殿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

    大使大喝一声:“杀!”万只利箭挂着风声齐齐射向正皇帝谢太平。

    刘决这时终于反应过来,立即拔出虎翼刀划出了一道道红色的屏障,形成了高高的盾墙,密不透风,光芒闪烁,横在大殿中央,再奋力一推,抵住了那射来的万支利箭。

    果然,飞驰的箭阵遇到刘决布置的盾墙,便停在了空中。

    三个大使吃了一惊,立即合力再使出一股神力,强推过来。

    眼看刘决气势落了下风,方若弼慌忙飞到刘决身后,使出全部神力,一同推了过去。

    僵持了片刻,大使力量不及,那些箭也开始失去速度和力量,纷纷掉落在地上。

    刺客的计划很明确,如果第一次行刺未能杀死皇帝,那埋伏在四面八方的弓箭队很快便会射箭,于是借力生力,用法力护住利箭,借为己用,然后射死德盛。

    然而,令大使没有想到的是,宫廷之内还有法力更高的高手。

    刘决的到来,破坏了他的完美计划。

    原本,计划中只考虑到了方若弼。

    大使大失所望,精心准备半年多的刺杀行动看来是功败垂成了。

    刘决看对方的箭阵已破,提起虎翼刀,往石阶上一点,便原地腾空十丈有余,紧握虎翼刀,一招力劈华山,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刀的杀气汇成一道霞光,杀向刺客。

    三名刺客来不及躲闪,只听砰地一声巨响,蓝色的护体被刘决巨大无比的刀力击破,护体内三名使臣被气流所伤,飞出几丈高,掉落在地上,又从大殿石阶滚下,皆口吐鲜血,失去了反抗能力。

    说时迟,那时快,早有数十名禁卫紧紧围住刺客,十几把冷冰冰的刀枪架在了三名刺客的脖颈上。

    方若弼冷冷看了一眼刘决,说道:“刘大人果然是神功盖世。”说罢飞身跃下,禁兵队伍闪出一条道路,方若弼疾步来到刺客身前。

    但还是晚了一步,只见两名副使臣突然浑身抽搐、痉挛,顷刻周身腐烂,很快便已血肉模糊,化作一团腐肉,臭气熏天。

    两名副使臣自尽了。

    刘决立即用神力锁住了大使的经脉和穴位,使其动弹不得。大使受了内伤,垂头丧气,兀自冷笑,看上去并无自尽倾向。

    方若弼扫了一眼大院内看得目瞪口呆的拜贺人群,即刻命人将刺客带了下去。

    方若弼快步回到殿前。这个时候,大康国第一宰相谢仑也一瘸一拐地走了出来,嘴角挂着习惯性的微笑,看到眼前的景象,并未惊慌,显得淡定从容。

    方若弼道:“报告相爷,三名大尧国刺客两个自尽,一个被擒。”

    谢仑意味深长地瞅了一眼方若弼,又看了看刘决,问道:“方才是你擒杀了那三个刺客?”

    “回大人,在下已将大使擒获,另外两个副使自尽而亡。”方若弼巧妙地功劳揽了过去。

    刘决心中有些不快。

    谢仑点点头,命道:“通知礼仪官,拜贺继续进行。立即清理现场,将刺客打入地牢,严加审讯。审案情况及时报我。”

    说罢抖了下袖头,转身回大殿了。

    方若弼慌忙领命。

    雪下得更大了,众朝臣落了一身的雪,却没有一人敢抖落下去。

    刚刚的行刺现场很快被清扫干净,随着乐队的奏乐声响起,礼仪官宣布拜贺仪式继续进行。

    刘决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觉得这场行刺竟有些滑稽,亦有几分蹊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