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加减速阶段有些轻微的抖动外,整个空间跳跃的过程都十分顺利。伴随着明亮的闪光,方舟从高维空间落回了三维宇宙。这里的能见度降低了相当大一节,蓝色的星际尘埃充满了任何一个角落,方舟行在云里如同行在水中,它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迹,这条痕迹渐渐扩散到最初的数十倍大小又渐渐消失,只留下一条上百千米的通道。这是方舟以百分之二十五光速冲击星云物质造成的奇特景观,我特地派出了一架小型的无人侦察机一路跟拍。噬星者扁平的三角形身体让它们即使是在厚重的星云物质中依旧速度不减,我注意到它们的幼年体往往会跟在形体较大的噬星者后面,后者划破星云时留下的短暂通道可以让幼年体避免与尘埃接触,从而达到节省体力的目的。
噬星者的巢穴就在不远的地方(大概可以叫巢穴?),一颗刚诞生的幼年恒星将附近的星际物质清扫的一干二净,而在它的轨道上则漂浮着一大堆的垃圾。说是垃圾真的不是什么比喻手法,我敢保证这个垃圾堆绝对是我见过最大的一个。说不出用途的金属残片和外形奇特的岩石小行星胡乱地堆在一起,我甚至看到了一颗人造卫星,从风格上看应该是地球航天时代早期的产物,那时候人类还在利用化学能作为推动火箭的动力。卫星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从扫面图上可以看到卫星的尾部带着一张已经碎裂的镀金光盘以及疑似是播音机的设备。这些设备都相当的古老且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显然这里的主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老古董,它只是把收集来的东西胡乱地堆在一起,最终形成一片绵延近百千米的垃圾场。
方舟已经完全驶出了星云,只在背后留下了一个仍不断扩大的隧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星云物质会重新填充这个空洞,但这可能需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
噬星者们一进入这片真空地带就跟回到了家一样,它们以最快速度冲向那堆残骸并且在缝隙间钻来钻去,就像一群小孩绕着树丛嬉闹一样,只不过我面前的是一群核弹在一堆可疑的太空垃圾到处乱飞的高能场面而已。
因为方舟的质量巨大,所需我们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减速过程,那些噬星者们在垃圾堆闹腾了好久之后我们才稳稳地进入了环日轨道。而早在减速开始的时候灵溪就已经启动了方舟的火控系统,一些小型的防空火炮正在精准地清理那些过于靠近舰体的太空碎片,反正这些武器以镭射为主,我们也不用头疼弹药问题。而在恒星的后面,灵溪扫面到了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正在以极高的速度向我们靠近,方舟发射的探测器已经抵达了恒星的正上方,很快我们就能够一睹它的真容。
“这里还真是够乱的。”灵溪看着漫天的太空垃圾说。
“是啊。”我逗弄着身边的工程机器人,这些智力低下的小家伙是平日里除灵溪外我唯一能够接触到的活物。
“我在公共网络上看到过废弃星舰的处理区,那里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只不过比这里多了很多的工程机器人,它们会把飞船上有价值的部分整个拆卸下来,剩下的无用部分则拆解成碎片以便回炉。”
“灵溪。”我叫她,她回过头来看着我的眼睛。
“你没事吧?”
“我没事啊,各系统运转一切正常。”
“不,我不是说这个。”
“你没事吧?”这一次是灵溪问我。“要不要去医疗舱检查一下?”
“不,我没事。”我摆摆手。灵溪只是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而已,这种东西对于她说基本就是档案一般的存在,没有必要掺杂别的东西在里面。
就在我跟灵溪说话的这段时间里,探测器已经看到了那个藏在恒星后面的能量源,那是一只水母,超大的那种。它同其他噬星者一样有会发光的透明身体和粉红色内脏,只不过它的外形与其他鳐鱼一般的噬星者有很大的区别,体积上也大了很多。粗略测算这只水母的伞状结构直径达到了五千多米,伞下的触手更是有七八千米长。而它大部分的触手此刻都裹在一个直径一千米左右的球上,似乎是在拖着那个球移动。
方舟静静地停留在轨道上等待着那个大家伙的到来,我暂且将它命名为云母,我已经十分肯定它是噬星者的母体,因为我看到那些小型的噬星者们在贴近云母后很快就融为后者的一部分,而云母也每隔一段时间就分离出一小部分的组织结构,这些小伞很快就能演化成新的噬星者,这种奇异的现象导致我不知道这些噬星者到底是一个族群还是单个生物。
方舟在越过那个太空垃圾厂时对后者进行了深度扫描,扫描的结果显示这里的东西分别来自于至少一百个多星区,噬星者似乎把一路上见到的所有感兴趣的东西都带回来堆在了一起。我不知道它们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它们看来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灵溪在这个星系里检测到了很多意义不明的无线电信号,这些信号都是从噬星者主要是云母身上发射出来的,后者现在大概很兴奋,因为在见到方舟的瞬间它就扔掉了怀里抱着的那个球,全力向方舟靠过来。灵溪赶紧指挥着在附近待命的探测器靠近那个被扔掉的球,因为在一开始我们就发现那球上刻着很多字符,而且符号的规格相当统一,很明显是由高精度的机械加工而成。这意味除了方舟和噬星者之外这附近可能还存在着第三个文明,当然还得祈祷一下这玩意儿别是噬星者从宇宙的某个犄角噶达拖过来的。
云母依旧在以一个较高的速度接近方舟,灵溪已经指挥着方舟上的炮台全部锁定了它。毕竟我们还没摸清楚这家伙的性情,虽然噬星者在最近这段时间的接触中总是表现的傻傻的,但谁也不敢保证它们的老妈子也是一个样。
逃亡历1年6月17日
方舟现在位于湖蓝星云的内部,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被称为云母的噬星者母体,对于这个族群的习性和社会构架依旧是个迷,目前的观测表明云母是由多个噬星者合并而成的聚合体,且云母也可以反向分裂出自身的一部分形成拥有独立意识的噬星者,因此我们无法断定湖蓝星云中的噬星者到底是一个族群还是单一的生物体。
噬星者的智力水平低下,即使是云母也完全无法与方舟交流,母体与单体噬星者之间依靠电磁波沟通,但是它们的语言体系极度混乱仅凭方舟上的设备根本无法分析出其中的含义。其实我觉得就算分析出来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些噬星者似乎无法脱离其母体单独存在,从其他地方回来的噬星者总是要融入云母之中,而云母又会增生出新的个体来接任它们的位置。而且这种离奇生物有着严重的收藏癖,返回的噬星者会带上任何它们认为有趣的东西,而云母总会将“孩子们”搬运回来的东西堆到一起,并最终在恒星轨道上形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太空垃圾场。在这个垃圾场里还有一架闪闪发光的无人机,那是我送给云母的见面礼,在拆除了所有能拆掉的东西之后我们给无人机的外壳上装了很多会发光的电极,这些电极由两块同位素电池供能,预计能够发光好几十年。噬星者全族上下对闪闪发光的东西都相当的喜欢,于是在获得这个新玩具之后云母很快就忘记了自己之前抓着的那个球,后者现在还在星系的近日轨道上飘着呢。
在送了礼物之后,方舟也就获得了噬星者的默许,只要我们不再用镭射烧它的宝贝它也就不来打搅我们,毕竟一个会飞的铁疙瘩哪里有闪闪发光还会变色的无人机好玩。
而关于云母之前抓着的那个球,我们已经确认它出自于一个高级文明之手,外壳上的那些花纹其实是一份说明,整个金属球则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