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发射的探测器在预定时间内返航,并且带回来门对面一切安全的好消息。从探测器内部的读数来看,星门对面存在着一颗暗淡的褐矮星,在它的轨道上存在着一颗岩石星球,但由于褐矮星表面温度极低,这颗岩石行星的地表环境自然也不适宜人类生存。
既然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方舟也就要开始“过门”了,我看到不远处已经聚集了许多的噬星者,它们都是被星门启动时强烈的能量反应吸引过来的,只不过所有的噬星者都停在几百千米开外并没有来打扰我们。这些噬星者的智能并不像表面上表现出的那么低,我一度怀疑那份报告中提到的西泽尼亚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些透明的噬星者,但噬星者却明显有着与西泽尼亚不符的智力。
“还在想西泽尼亚的事情呢?”灵溪走到我身边坐下,她只是一个投影因此她的凳子也是投影出来的。
“你为什么会把那份档案作为废弃文件处理?”我不解地看着灵溪,以后者的能力她应该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才对。
“我当然没有把这些档案作为废弃文件处理。”灵溪俏皮地笑了一下。“只不过是暂时放一下而已,再说你不是已经把它们从废纸篓里捡出来了吗?”
“嗯?什么意思?”
她却不回答我。
“方舟准备穿越空间门了,方法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以灵溪为中心,四周的场景悄然发生着变化,所有的东西都逐渐被隐去只留下一片太空。方舟上的三维投影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方舟外的太空仿佛是直接呈现在我面前一般。
星门的原理基于人造虫洞,而人工虫洞的建造基于双星系统中恒星引力波之间的摩擦,在一个稳定的双星结构星系中,两颗恒星的引力场会相互干扰,这些稳定的波形成了一连串的驻波,就好像吉他弹奏时琴弦振动所形成的波一样。在特定的节点上两个快速震荡的反向力场会形成一组强大的切变力,当这组切变力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时会形成一个纵向延伸的曲率触手,而足够大的曲率则会在星空深处形成一个新的曲率触手,两个曲率触手会自然交汇融合,这与避雷针的原理实际上是一样的。
物体在穿越两个星门之间的高维通道时难以避免受到切变力的影响,这会对舰船的结构会造成致命的损伤,因此在穿越星门时物体实际上会处在超大玻色子球体的包裹之中,玻色子球中的等离子体会反射引力波,使得其内部的物体免收共振场的影响。当然,穿越人工虫洞时必须要两边的星门同步进行操作,不过除了普通的电容器外星门还有一组量子纠缠电容,在配套通讯系统的支持下只要星门本体没有发生故障,那么这个虫洞就能够顺利地开启。
以上内容都是灵溪告诉我的,她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捡着我能听懂的说,对此我很时感动。然而这些每一个字我都认识,放到一起我就听不明白了,不过我还是总结出来了一点东西。
反正就是能过呗。
起先我以为方舟进行空间跳跃要跟探测器一样从中间穿过星门,但是这么做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那就是方舟的直径比星门要大那么一点,如果跟探测器一样走正门的话跟直接撞上去其实没什么差别。
正门不通我们就走偏门。
这是灵溪的原话。
显然星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运送大体积舰船通过的问题,星门的玻色子球可以在距离星门一定的范围内生成,同时由于星门并不需要依靠双星系统就能生成足够的切变力,高维通道因此也可以在星门附近外层空间中生成。高维通道对于低维度的物体来说是无所谓大小的,哪怕是再小的一个高维通道它在低维度的投影都是无穷大的,星门只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具象出来使我们可以利用而已。
就在我还在一堆拗口的专有名次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噬星者们已经靠近方舟到了十千米的范围内,启动后的星门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把这些收集癌晚期的噬星者们的牢牢吸住。我敢断定只要方舟一离开,这些噬星者就会一拥而上把自己贴到星门上面,不过我倒是不担心方舟的安全,毕竟高维空间的时间流逝对于三维宇宙没有意义,哪怕我们在里面待一年对于外界来说也不过时一瞬间的事情,因此它们别说把星门打包带走,它们就是把星门炸了都跟我没关系。
不过在方舟离开后噬星者们恐怕会很失望,因为在离线状态下方舟自带的电容器内的点亮只够方舟这种大家伙一次跳跃使用,方舟离开之后星门很快就会因为失去能源供给而熄灭,到时候噬星者们就只能拖着一个金属环回家当作装饰品了,希望合金表面的反光能够让它们开心一阵子。
星门的内部依旧是一片黑暗,一些不知为何物的絮状云彩在其中飘荡。在这段时间里我抽空查了一下什么是避雷针原理,好让自己在灵溪面前显得没有那么文盲。虽然比电脑懂得少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灵溪也很乐意帮助自己学习这些“基础课程”。在查过了避雷针原理之后我大概是明白了曲率触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我莫名想到了之前在黄矮星那里探测到的星核,后者的用途虽然与星门相似但不论时功率还是耗能都比我们之前激活的那个星门要大得多,而且噬星者们在使用它的时候并没有激活湖蓝星云内部的空间门,不然它也不应该还保持一个球的形态,这种形态明显是为了超长待机而设计的。而方舟从落地点到抵达噬星者的巢穴仅仅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宇宙尺度上一个月的时间用白驹过隙形容也毫不为过。而且按照星门的原理来说,黄矮星星核投送过来的的落点也明显不对。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