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无垠星光

第十五章:撞击坑

    这一次跳跃后湖蓝星云只有借助高倍望远镜才能够观测的到,以它为基点灵溪测算出我们已经跨域了超过两万光年的星空。如同太空中绝大部分的星空一样,这片宇域也是黯淡无光的,褐矮星在远方的太空中散发着黯淡的光。

    褐矮星也被叫做失败的恒星,它们的体积一般为木星的数十倍,但是其质量最高只能达到太阳的7%,还不足以启动和维持氢核聚变而成为恒星。如果褐矮星的质量超过13个木星质量就可以点燃氘,但是氘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和氢比起来微乎其微,而且对于质量最大的褐矮星来说氘燃烧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亿年。这相比恒星动则数十亿年的寿命来说根本不值一提,褐矮星一生中所释放的能量大多源自与其形成与收缩过程中产生的引力能,当这些能量被消耗殆尽后褐矮星将逐渐冷却老去。

    灵溪已经确认这些星门之间全都是单一路线,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前往下一个星域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星门才行,再次激活之前的星门只能返回上一个地点。不过现在倒也不急着寻找新的星门,灵溪刚从数万年的死循环中苏醒过来,在死循环期间方舟的很多系统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损坏,虽然换上了备用零件但是方舟还是需要一些矿物来填充库存和制造更多的组件,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补给点会在什么地方,多准备一点东西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褐矮星的的轨道上有一颗岩质行星,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从行星的角度看去褐矮星几乎占掉了四分之三的天空。

    方舟此时正停在行星的上空面对着褐矮星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能看到星球背面的巨大撞击坑,猛烈的碰撞导致整个星球有二分之一的表面都布满了裂痕。一艘冶金船离开了船坞,它将自动降落到撞击坑深处执行开采作业,在那里灵溪扫描到了大量的金属矿石,这些矿石在经过冶炼之后就能送回到方舟上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方舟进入了岩质行星的同步轨道,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实时监控矿物的开采进度避免因为星体遮挡而丢失连络信号,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对这个撞击坑的成因进行探索。这颗行星大约有地球的一半大小,在行星南部有一个澳大利亚大小的撞击坑,因高温融化的岩石在冷却后形成了紫色的结晶体,目前我们尚无法知道紫色结晶的成因但它肯定不是方舟能源舱用的那种。

    逃亡历1年8月12日

    在经过了外星星门之后我们来到一个荒芜的星系,这个星系中只有一颗还在苟延残喘的褐矮星和它的伴星,方舟的零备件库需要补充一些损耗所以我们在它的伴星上空停留至今,这颗伴星是一颗小型的岩质行星,这颗行星在向着褐矮星坠落,以它现在的轨道至多在未来三千年内这颗行星就会因为越过希洛半径而被撕得粉碎。

    这颗行星仍有微弱的磁场,我们怀疑这是因为它内部的核心还没有彻底冷却导致的,在行星的南部有一个巨大的撞击坑,撞击坑直径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五百公里,在撞击坑的底部我们发现了一些只有在高温高压环境中才能形成的稀有金属和一些带有辐射的紫色结晶,关于后者的成因目前尚不可知,但是我们通过对结晶的检测发现上面残留的辐射频率与人类建造的曲率引擎极度类似。

    于是我们可以猜测有一艘飞船在某种情况下以曲速撞击了这颗行星,进而将后者从一个相对较远的轨道推到了这里,我们在采矿时发现的一些金属碎片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硬度惊人的碎片上有着明显的人为加工的痕迹,在一部分体积较大的碎片上我们甚至还找到了已经融化一半的能量管道。

    但是这种说法依旧有致命的漏洞,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存在,亚空间中的物体在与现实的行星在三维空间上的坐标重合时,前者会从后者的内部穿过而不是撞上去,而这对于在空间泡外面的物体根本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再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存在,亚空间内的物体在位置上与外界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处于叠加状态时气泡的破裂需要无限大的能量。虽然人类在探究曲率跃迁的路子上除了差错,但是这些基本理论的正确性却是经过了无数次检验的,因此在亚空间中以曲率前进的飞船撞击行星的可能性无限趋于零。

    因此这个撞击坑的起源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性是不安全曲率飞船,某个外星文明的飞船采用了原理完全不同的曲率引擎,这种引擎无法保证航行过程的安全,飞船随时可能会与亚空间外部的物体相撞。鉴于亚空间的特性和水晶辐射的近似频率这种可能性几乎可以排除。

    第二种可能性则是大型星舰撞击,有一个大型物体以相对较慢的速度与行星发生碰撞,这种可能与上一种相比较为符合逻辑也比较容易实现,方舟这种级别的星舰在以亚光速航行时就能够造成这种规格的撞击,然而方舟这种级别的星舰一旦发生碰撞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残骸,然而我们在岩质行星上发现的碎片加起来也不够一个小型舱室的所需的材料,即使高温在瞬间汽化了大量的金属,那也应该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碎片保留下来。轨道卫星已经对这个星球地表至底下三百米处的土壤进行了扫描,除了微量辐射和极少量的金属碎屑外并没有新的发现。

    因此灵溪提出了最有可能的光粒打击假设,这个起名来自于公共网络上一本小说。光粒打击假设是说一艘中小型飞船在曲率引擎的推动下以无限接近光速撞击了行星。根据相对论原理物体达到光速时其质量将无限大,因此这种规模的碰撞只需要一艘小型飞船就能够达到,而且人类在研究曲率引擎的初期也做出过依靠扭曲空间前进的光速飞船,只不过由于安全性和操控性的等问题,这些飞船在进行了几次测试后就被宣布退役。

    当飞船以光速前进时外界的时间流逝相对于舰船内部会快很多,因此飞船内的人很难对飞船的航行状态进行精确操控,如果没有优秀的预警系统,那么在碰撞发生前舰内的人员往往不会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