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人皇纪年天宝元年秋十月初七,白袍丘圣人以文入道踏碎星空而去,宇内仰赖大名纷纷俯首听教,致九方大陆一千年间未有战事,后来为纪念此事,各部族约定每十年举办一次文学盛会,相传第一次宴会开始之前,大汉人皇刘源指着下面九方大陆的众多青年才俊朗声说道:“如此这般,真如万千河鲤一跃龙门!”于是,这鱼龙宴的叫法便在九方大陆之间传开了。
经历过大晋王朝宗派乱国的教训后,大煜王朝自建国之初便十分注重以文治国,虽然历数代王朝各方部族早已不再入京都赴会,但鱼龙宴的传统却一直保存下来了,并且各王公贵族的子弟凡开始学习经义者则必须要求参加。
因与十月初八大煜皇族的祭祖狩猎冲突,所以鱼龙宴的时间就被缩减到了一天,这样一来,大煜的百姓就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前一天风度翩翩书生卷十足的贵族子弟,第二天一出门往往就变成了一个扯着嗓门骑马乱窜的背弓少年。
苏仪刚一起床就被两个身材“魁梧”的丫鬟给拉到了铜镜之前,洗脸,漱口,穿衣,半个时辰之后,一个青衣小厮的身影闪进院内,在苏仪的门外站住施礼。
“小侯爷,马车已备好,是否现在就可以出发?”
“嗯,出发吧!”
苏仪身穿一身白色锦衣,脚蹬乌色流金靴,面如璞玉,眼若明波,脚步不紧不慢的走上早已等候多时的马车。
鱼龙宴不光是一场宴会,对于底层民众来说,更多的,人们把它当做一个节日来庆祝,苏仪端坐在车内,听着车铃摇动和临街人的交谈声,不过几柱香的时间,四周便安静下来了。
车子曲曲折折的绕过好几条大街,在城门守卫严密的搜查过后终于来到了皇城内庭。
醉仙湖是皇宫的内湖,也是此次鱼龙宴的举办之地。苏仪坐在了一个相对来说靠后的地方,把玩着手中的酒盅,看着无数才俊推杯换盏互相恭维。
“没意思吗?”一个身着灰色长袍的男孩忽然坐到了苏仪身边,一脸微笑的看着他。
“你是谁?”苏仪并不想与人过多交谈,回了一声之后便向旁边挪了挪,但眼睛却上下来回的打量着身边的男孩。
“我是大司空赵郁的儿子赵希之,你也可以叫我小五。来到这有什么感想吗?”男孩把跪得生痛的双腿盘在身前,一歪头仍是看着苏仪的方向。
“我叫苏仪,大胡子天下候苏胥的四子。今天我来就是要为当今读书人立下标杆的。”苏仪眼里闪烁着明灭的光芒,一双小手却情不自禁地挥舞起来。
“哈哈,有趣有趣,苏仪,我可是记住你了!”赵希之咯咯笑了起来,起身从桌上拿起一杯酒一饮而尽,“待会对弈的时候我可看好你啊!今天的士子和老先生们可是不好对付啊。”
赵希之拿着酒杯回到一张靠近靠近主位的长桌后,遥遥举杯向苏仪示意。
鱼龙宴的主角永远不会是美酒佳肴,诗词歌赋、国政法论才是鱼龙宴不变的主题。
帝国三公中的两位——大司徒、大司空今天也如期而至,酒足饭饱之后,鱼龙宴的第一个高潮也就来了,文炼,是一种测验方式,各大王公贵族的子弟会被依次叫到一个完全封闭的屋子内,由当世大儒现场出题供学子解答,并就问题和答案与群儒辩论。辩论结果不涉及奖惩,但却关乎家族颜面,所以众人也是非常重视。
“靖国公长子季长林开题——”
……
“左拾遗少子蒙寂开题——”
……
“忠义候少子成疆开题——”
……
一个又一个少年被唤往屋内,而开题的结果也以下、中、上三个等级来区分优劣。
“天下候少子苏仪开题——”
厚重的嗓音又一次响起,苏仪起身走进了屋内。
屋里的摆设极为简陋,但是却挤进了一圈头发花白的老者,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文华殿大学士。
苏仪刚站定施了一礼,便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规整的写着一个大大的“法”字。
“没错,你的题目就是‘法’。”一位老者轻抬眼帘,一脸淡然地说道。
“请开始吧”一个轻飘飘的声音从屋子的深处传来。
“关于法,你如何看待‘春秋决狱’的处置方法呢?”一个红衣老者率先发难。
“春秋诀狱是指无法条可循时,根据案件的事实来追究犯人的动机,好的动机办成了坏事是可以免罪的,坏的动机干成了好事也是难逃责任的。”苏仪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个人认为,这样的做法其实已经远离了法的本意,大商朝的相尹田由曾经就说过,‘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的判罚只能出现在罪行之前,罪行后发生的事情还是要由法的方式来确定。”
角落里一个邋遢的老头好奇的走到苏仪身前,转了两圈后,悠悠的问道:“那么士大夫与法律呢?”
“《煜律疏议》中说,‘刑,不上大夫。’说的是刑罚不能施加到有气节的大臣身上,此举只是为了勉励士大夫应当具有宁死不辱的气节,而非说法律不可加到大臣身上。凡在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这十恶之中的,不在八议论赎之限。”
苏仪面色平静,眼睛眯成一条细线,双手恭在身前,仍是刚才的模样。
“那么天子呢?”那位依旧不依不饶。
坐席上一阵骚乱,一位老者清咳了几声,整个屋子又开始变得安静起来。
“天子……《圣典》中说,‘法者,天子之所与天下公共也。’天子犯法当于庶民同罪,天子虽高居庙堂,但也仍是法律实施的对象。”
苏仪的声音虽不高,但却足够清晰,殿内众人一阵沉默,寂静的只有各人不断变化的呼吸声。
“好了,可以出去了。”又是刚开始那位老者的声音,苏仪不敢耽搁,立马躬身退了出去。
“诸位以为如何?”一黑袍老者从黑暗里走出。
“可以……但,太……太过年轻了……”原先的红衣老者仿佛有些犹豫。
“哈哈,纪老不要多虑,在他之前不时还有你我诸位大臣吗!”一个长长的花白胡髯的老者走到殿内正中央,“继续吧!”
“镇南候世子杨伯文开题——”文炼仍然在进行,但速度仿佛有些加快,一个时辰过后,所有的贵族子弟皆宜测验完毕。
殿内地上此刻摆满了密密麻麻的玉佩,而每个玉佩的墙面都写着一个名字,这是本次文炼的赠品——正心清邪华玉。而在此之中,唯独苏仪的名字下面空空如也,黑袍老者手中流光一闪,一颗与其他形制相似的玉佩便出现在下面,不同的是,这个玉佩周身散发着金色的光芒,密密麻麻的文字镌刻在上面,如同蠕动的蚂蚁一般,而几次闪烁之后,所有的异象却尽皆消失。
“拿下去吧!”黑袍老者说完之后便转身离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