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红旗谱

红旗谱第22部分阅读

    人阶级和青年学生们,给二师同学们送粮。几天里人们靠着天上飞来的烧饼充饥。站岗的时候,仰头望着天空,唱着:“喜哉,快哉,天上掉下烧饼来!”江涛一看见烧饼,就想起严萍,眼前闪着她美丽的影子。

    人们吃不饱东西,情绪有些低落。护校委员开会的时候,张嘉庆又发了大话:“看我的,有的是米面!”江涛说:“张飞!又发什么疯?你那样,人们吃不到东西,情绪会更低落。”张嘉庆说:“管保你们吃到东西!”经过夏应图的同意,张嘉庆把武装购粮的计划,在会议上谈了,张嘉庆要亲自领导同学们武装购面。谈着,他镇着脸,眨着眼睛不说什么,似乎是征求人们的同意。

    晚上,老夏和张嘉庆,两个人趴在床板上,仔细计划了这个行动。第二天清晨,天晴得明朗朗的,岗兵们还在靠着墙,拄着枪打瞌睡。张嘉庆起了床,围着墙转了一圈,查看了岗哨。把人们召集到指挥部,宣布了购面的计划。事情不大,是个武装行动,第一次出马,人们都磨拳擦掌,心里突突跳着准备战斗。老夏把人们分成三队:他自己带两三个同学管开门闭门。老曹和老杨带十几个人,出门向北冲,堵住北街口。张嘉庆带着十几个人,出门向南冲,负责购面。分配好了具体任务,各人拿好武器,在角门底下等着。老夏拿着一杆红缨枪蹬到桌子上,向白军讲话:

    “士兵弟兄们!二师同学为了抗日,把日本兵赶出中国去,坚持护校!反动派抱定不抵抗主义,要把东北四省送给敌人……指挥你们包围学校,逮捕抗日青年……今天我们实在饿不过去,有愿和抗日交朋友的,请行个方便……”

    士兵们瞪着两只眼睛听老夏讲话,心里想:“原来是这么回子事!抗日嘛,咱们大家都赞成!”

    这时,江涛指挥人们把大门哗啷啷地打开了。大黑个子老曹带着人,拿着长枪短棍冲出去,大喊:“冲呀!冲呀!”一直向北冲去,堵住了北街口。

    张嘉庆绑好了鞋子,杀紧了腰带,手里拿着红缨枪,带着十个粗壮的小伙子,从门口冲出去。一出门口,叉开两条腿,瞪起黑眼睛,抖得那杆红缨枪滴溜乱转,枪尖上闪着明晃晃的刃光。张嘉庆张开嘴大声吼着:“士兵弟兄们闪开,抗日队伍出来了!”人们也在喊着,紧跟着冲出门去。张嘉庆在头里大声喊叫:“嗨!闲人闪开!是抗日的朋友走开吧!枪尖朝着反动派戳!嗨!大刀光砍反动派!嗨!是朋友的别害怕!

    喊着,横起腰端着长枪,一股劲望南冲。

    江涛也在后头喊:“谁敢反对抗日,看枪……冲!冲!冲呀!”

    岗兵一看这个阵仗儿,向回卷作一团。张嘉庆带着同学们朝岗兵冲过去,追得骨碌碌地一直向南跑。一个个咧起嘴瞪起眼睛,变貌失色。

    那个小军官慌里慌张跑了来,上级有命令:防备二师学生冲出市外,去聚众暴乱。他立刻吹起哨子,把岗兵带到寡妇桥上,做下隐蔽工事,等候截击。

    可是二师同学不到寡妇桥,走到下关街口就站住,路东有一家小面铺。张嘉庆把三十块洋钱向柜台上哗啷啷一扔,说:“掌柜的!看好,十袋面!”

    说着,带着人跑上去,手疾,每人背起面袋返身向回跑。掌柜的以为他们是聚众行劫,吓得浑身打抖。张嘉庆向回跑着,看见一个人失了足,骨碌地倒在地上。他又跑回来,伸手抓起面袋背在脊梁上,拽起那人来就走。江涛作后卫,岗兵一赶上来,他就瞪起眼睛冲一阵。人们丢了刀他拾着,丢了枪他也拾着,拾了一抱刀枪跑回来。人们累得满身大汗,个个象水里捞出来的,几乎喘不上气来。

    张嘉庆憋住气,出了一身绝力。力气出过去,身上渗出凉汗来,他疲乏了,手里拎着褂子走回北楼。一上楼梯,小腿肚软颤颤地打起哆嗦,脚尖反射得象要跳起来。他又退了下来,扶着栏杆歇憩了一刻,小肚子抖得不行,头也发晕,天旋地转的。他低下头,使拳头砸着眼眶,合了一会眼,才慢慢走上楼去,睡在铺板上。

    睡了抽袋烟的工夫,老夏一步一步走上楼梯,坐在他的头前,摸着他的额顶。他慢慢地睁开眼来,看着老夏半天也不说一句话。

    老夏问:“你累了,我还不知道你有这么大的本事。”

    张嘉庆猛地抬起头,说:“这就叫人急了造反!”

    老夏把张嘉庆的手,搁在自己手上拍着,一字字地说:“英雄呀,同志!英雄呀!”说完了这句话,他低下头去,再也不说什么。老夏和嘉庆虽然性格不同,一个是文文诌诌,一个是暴里暴腾,但思想是一致的;同样的是对反动派的残忍估计不足,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

    第四十九节

    十四旅旅长、保定卫戍司令陈贯群听说二师学生冲出学校,抢购面粉,便亲自出马,带着卫队奔到西下关街。他打得马喷着鼻子乍着鬃,眼看着学生们把面粉抢回学校,乍起胡子,咕嘟着嘴,手里卷着鞭子愤愤大骂:“妈拉个巴子,都去通共!饿不服cp们,任务就葬送在你们手里!”

    卫队举起鞭子,在岗兵脊梁上乱抽。

    陈贯群下命令,把岗兵和米面铺的掌柜一齐捆起来,送到保定行营。立刻加强警戒,严密包围。

    消息传到锁井镇,说:十四旅包围了第二师范。说:要拿住抗日的学生们砍头。冯老兰坐在聚源号里,大吹大擂,夸大其词地说:“第二师范也闹暴动,这不是在天子脚下造反?”风言风语传到大集上,好象出了什么大事情。严志和听得说,两手攥着把冷汗,没待赶完集,顺着十字街向东一蹓,走过苇塘去找朱老忠。看了看朱老忠不在家,返身走上千里堤。手搭凉棚,向堤外看看,再向堤里看看,耪地的人太多,认不出那一个是朱老忠。倒是朱老忠先看见他,看他动作有些慌张,一定是出了什么岔子,提起锄头走过来。离远里问:“志和!有什么事,这么着急?”

    严志和说:“大兵包围了第二师范,江涛和同学们都在里头。”

    朱老忠两眼怔得圆圆,停了一刻,说:“包围了第二师范?唔,这事非同小可!”他知道自从“九·一八”事变,第二师范是个抗日救亡的中心,学校里革命力量很大,党团员也很多,这些都是江涛说过的。

    两个人走到大杨树底下,蹲下来打火抽烟。朱老忠说:“北京、天津、上海学生运动高涨呀!去年全国学生入京大请愿,上半年西安学生运动又闹了起来。这咱保定又闹起学潮,看样子咱农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也该闹起来了!”

    严志和摇摇头说:“不一定怎么样,要不的话,江涛今年该毕业了。”

    朱老忠说:“这样一来,斗争胜利了才能毕业。”停了一刻,又说:“不过也不一定怎么样,出水才看两腿泥。”

    严志和说:“为了救国嘛,没说的。可是一念叨起包围第二师范,我心里打颤。大哥!咱去看看他们吧!”

    朱老忠说:“行!咱说去就去,看看能帮上点手儿不。咱先去告诉贾老师一声,看看他有什么办法。”

    严志和说:“我还想去托托严知孝的门子。”

    朱老忠说:“去吧!有病乱投医,多个门路没有不是。”

    两个人说定,严志和就慢腾腾地走回来。一进小门,涛他娘把饭摆在桌子上,他搬了个小凳,坐在桌子旁边抽起烟来。慢腾腾一袋,慢腾腾一袋,抽一口烟咕嘟起嘴,憋口气喷出去,喷了满屋子烟雾。他不想吃饭,走到小棚子里给牛筛上草,就又坐在炕沿上,两眼不转睛地瞅着他的牛。

    涛他娘扒前门框看了看,叫:“你可吃饭呀!”

    严志和说:“你吃吧!我不想吃了。”还是两眼直勾勾地望着,也不眨巴一下眼。慢搭搭说:“我想上保定去。”听话头话尾,涛他娘就会明白:“可能是出了什么事情!”他既不说,涛他娘也不往那上去想。长时间不见江涛的面,她也没向不好事情上想过。她一只手支着门框,捵起衣襟来擦着眼,说:“这孩子净哄我,早早答应寻个媳妇撂在屋里,还说给我生下个胖娃娃,那里有个踪影儿?”

    严志和说:“甭念叨他们!我心上麻烦。”他心里一阵烦乱,下午没浇园,也没去耪地,躺在炕上睡了半天。直到太阳平西了,他才起来,饮了牛,上了垫脚,天就黑下来。听千里堤的大杨树上鸦群噪叫得烦人,他又坐在井台上抽起烟来。抽到晚霞散了,月亮显边,就顺着那条小道去找朱老忠。

    一进门,朱老忠正坐在捶布石上喂牛。贵他娘说:“你吃饭呀!”朱老忠说:“我不想吃。”严志和问:“做一天活,不吃饭那里能行?”朱老忠说:“听到第二师范的事情,我心里不净便。”等他牵牛到大水坑里饮了水回来,点上条火绳,两人又慢搭搭地走到村北大黑柏树坟里,去找朱老明。

    他们自从反割头税的那年入了党,三个人就象秤杆不离秤锤,总在一块。在那个年月里,贾老师不断地到这里,晚上出去工作,白天睡在这小屋子里,给他们谈些革命的道理。他们就觉得心里宽亮。有时也有别的地方来个人,也不过按着姓名找人,晚晌在小屋里睡了觉,吃了饭就又走了。这就是他们的党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心劲,他们的斗争,永远没有停止过。这天晚上,三个人蹲在大杨树底下,守着火绳头上那颗红火球,抽着烟谈话,直到天明。朱老忠清早就到城里去找贾老师。告诉他,要到保定去看江涛和嘉庆他们。贾老师听到这个消息说,他也要去开会。直到天黑了,他才回来。

    第三天,天一发亮,朱老忠和严志和就拎起烟荷包上了保定。进了南关,走进一家起火小店,想歇歇脚,垫补垫补肚子。店伙计也不说什么,直怔着眼睛瞧他们。

    朱老忠笑哈哈地走上去,说:“借光,伙计!我们想住下,吃点东西。”

    店伙计说:“住房也行,吃饭也行,得先说你们是干什么的?”

    严志和说:“是来瞧学生的,他在第二师范,被包围了。”他一面说着,朱老忠直拿眼睛瞪他。紧瞪慢瞪,还是把这句话说出去。严志和才说完,又觉得后悔。

    店伙计把脑袋一摇,张开两只手向外推他们。

    朱老忠说:“你说话呀,你推什么?”

    店伙计喷着唾沫说:“去吧!去吧!这里没有房。”连推带搡,把他们轰出大门以外。

    朱老忠气得脸上一时发白一时发红,说:“他娘的!还没见过这么不讲情理的买卖人!”

    两个人立在梢门角上待了一会,闹不清店里为什么不留客,心里噗通直跳,只好离开这家小店,到第二师范去。走过了公园,一过水磨,朱老忠见桥上有大兵站着岗,就抢上两步,走到头里去。岗兵见来了人,站住脚问:“干什么的?”

    朱老忠再不说是来瞧学生的,他说:“俺是过路的。”

    岗兵歪起脖子看着朱老忠说:“过路的?我看是来瞧学生的。快接他们回去吧,人家说先‘剿共’,他们要抗日,这么闹法有什么前途?”

    朱老忠一听,不由得怔住,回头看了看。严志和见他过去,也硬着头皮走过岗位去。走到学校墙下,见把守的大兵很多。他们围着学校转了半周遭,看看没法进去。只好走进西城,去找严知孝。走到门口,朱老忠说:“到了大地方,青天白日也插着门,得先拉门铃。”一拉门铃,从里边走出个细高挑儿,穿黑纱旗袍的姑娘,探出头来问:“找谁?”开始还眨巴着眼睛看着,一见严志和,轻轻地笑着说:“是志和叔,进来吧!”说着领他们进去。喊:“爸爸,来客啦!”

    严知孝听得说,从屋子里走出来,说:“志和!我估量你快来了。”

    严志和说:“我来托你这门子。”说着走进书斋,指着朱老忠说:“这是我的老朋友,锁井镇上朱老忠。”

    朱老忠欠了欠身子坐下去。

    严萍说:“是忠大伯,我还上你家里去过。”说着,拿壶沏了水来,给他们斟上茶。

    严知孝说:“我就是希望家乡来个人,今年年景怎么样?鱼呀,梨呀,都不错吧?”他取出两支香烟,递给朱老忠一支,又递给严志和一支。

    严志和说:“梨挂得不少,河里鱼不多……我来看看江涛怎么着呢!”

    严知孝说:“我想你是为他来的。出事以前,他还天天粘在我家里,和萍儿一块玩。”

    朱老忠插了一嘴,说:“我们来看看第二师范有没有危险。”

    严知孝说:“这事也很难说,自从去年就闹抗日救亡,校长一定要开明的,教员一定要左倾的,把个教育厅也闹翻了。今天抗日,明天抗日,教员只好对着一排排的空椅子讲书,学生们都出去闹宣传。政府也是糊涂,日本兵打到关东,有人抗日还不好吗?又偏偏不让抗日。他们是‘宁与外人,不与家奴’!‘言抗日者杀毋赦’。学生更不退让,一定要抗日!针尖对麦芒,斗、斗、斗,象猫对爪儿,一直斗到今年春天。当局决心先‘剿共’后抗日,于是下令解散学校,把学生和教职员一律轰出来。把积极抗日的学生都开除学籍。学生还是坚持斗争,召回还乡同学,坚持抗日运动。当局命令军警包围了学校,断绝米面柴菜的供给。他们把米面吃完,把狗和塘里的藕都吃完,又武装抢了一次面。这样一来,第二师范可就出了名了!一个个都成了抗日救亡的英雄!”

    严志和低下头听完了,睁开大眼睛说:“那不坏了吗?他们为什么不许抗日?”

    严知孝说:“严重了!当局登报说:‘……共匪盘踞二师,严令军警督剿……’把大帽子给他们扣上了!”

    朱老忠不等说完,就说:“这两句话里就有杀机!”

    严知孝也说:“谁不说呢!”

    朱老忠说:“志和的意思,请你想个法子,看样子这个抗日的学校非解散不行!”

    严知孝说:“我早就跑了好几趟,郝校长和黄校长那里也去过了。他们痛恨二师学生把抗日救亡的理论偷偷输入他们的学校。说起话来,恨不得一手卡个死!我则不然,事出有因,各有社会基础。让他们都显显身手,谁能把这个千疮万孔的祖国从热火里救出来,算谁有本领!”

    朱老忠说:“你这倒好,看样子你赞称抗日。”

    严知孝招待他们吃饭,严萍皱起眉头,隔着门帘听着。吃完饭,严萍进来拾掇碗筷的时候,严志和说:“萍姑娘!江涛,你可得结记着他点儿。”严萍笑了说:“早结记着哩!我们还发动募捐,送烧饼。”说着,脸上就红了。

    朱老忠对严知孝说:“请你费点心,为这件事跑跶跑跶吧!”

    严知孝说:“那是当然!第二师范是我的学校,我能不管?”见他们起身要走,又说:“没有地方住,你们就住在我这儿。

    别看房子少,可有住的。”

    朱老忠说:“不,我们想住在万顺老店,那是个熟地方。”

    他们从严知孝家里走出来,到万顺老店。一进门,店掌柜迎出来,笑着说:“嘿!我以为是谁呢?是你们二位老兄!这一踏脚儿,十年不见了。老忠哥从关东回来的时候,还是从我这儿过去的。怎么想起上府来?”见老朋友来了,让到柜房里,先打洗脸水,又是斟茶,又是点烟。

    朱老忠说:“甭提了,志和跟前那个被包围在第二师范里。”

    店掌柜一听,瞪起眼睛说:“嘿呀!是志和跟前的?坏了!坏了!卫戍司令部有命令:旅馆里、店房里,一律不许收留第二师范的学生,说闹腾抗日的都是共产党!”

    严志和头发根子一机灵,立起身来,低下头长出气,也不说什么。

    朱老忠生气说:“怪不得刚才俺俩走到一家小店里,他说什么也不留俺,直往外推!”

    店掌柜说:“小买卖人,谁愿找这个麻烦?”

    朱老忠说:“俺又不是第二师范的学生。”

    店掌柜说:“碰上军、警、稽查,说‘你不是第二师范的学生,你是第二师范学生的爹!’张嘴罚你钱,谁怕钱扎手,你有什么法子?话又说回来,你为什么不上咱这儿来,吃饭喝水有多么方便,住房现摆着,光自碰了一鼻子灰!”

    朱老忠说:“俺来了,又给你添麻烦。”

    店掌柜说:“老朋友嘛,有什么说的。你们麻烦了我,我还高兴。你们要是不来,叫我知道了,我还要不干哩!”

    朱老忠呵呵笑着说:“他们要说你窝藏共产党呢?”

    店掌柜说:“他说,我也不怕。住监咱一块去,谁叫咱是老朋友呢!”

    说着话,老朋友们嘻嘻哈哈笑了一会子。严志和念叨了会子江涛的事情。店掌柜长吁短叹,为老朋友担心。他说:“你们尽管在我这儿住着吧!有什么大事小情,咱们一块帮着!”

    朱老忠看他热情招待,心想:常言道,投亲不如访友。他说:“看吧,不准怎么样,出水才看两腿泥!”

    第五十节

    严萍送走了朱老忠和严志和,拿了一本小说,想读下去,眼前老是晃着江涛的影子。这几天,百~万\小!说他象在书上,写字他象在纸上,睡觉象有个人儿在身边伴随。她伸出手挥着挥着,可是他又回来了,占住她的心。

    为了援助二师学潮,她奔走各个学校,发动抗日的女伴们募捐送粮,一直闹了几天,觉得很是疲劳。可是二师告急的消息,不断地传出来,她在担着心。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矛盾:功课不努力不行,这学期的分数显然下降了,要留级。努力吧,又没有那种心情。一时精神恍惚,书上好象爬着一群蚂蚁。她索性抛下书,把被单蒙住脸,想睡一会。可是还有别的事情在等着她,睡也睡不着。听得脚步声,妈妈走进来,手里端着条大烟袋,坐在床沿上。伸手抓起被单,看见严萍两只眼睛睁得大圆圆的,骨碌骨碌地转着。妈妈说:“萍儿!不想吃点什么?”严萍说:“不想吃。”“病了吗?”“夏天的过……妈妈,给我盖上。”她又翻了个身,脸朝里睡着。

    妈妈又忧愁起来,年轻的时候生下这个孩子,是个姑娘倒也高兴,她说“一个姑娘顶半个儿子”。她不愿叫姑娘出去跑跑颠颠,怕野了心,叫亲戚朋友笑话。走到北屋里,严知孝正躺在靠椅上,戴着老花眼镜百~万\小!说。

    妈妈说:“萍儿好象病了,又黄又瘦。”

    严知孝说:“恐怕有她自己的心事吧!”

    妈妈说:“你也该管管,姑娘家年岁不小了,也该有个靠身子的人儿。”

    严知孝说:“我早打定主意了,萍儿的事情,叫她自己去选择吧!”

    妈妈说:“叫她自己去选择!叫她自己去选择!”她又急躁起来:“她是个女人,要是我,早给她寻上个人儿。你不想咱就是这一个闺女,将来依靠谁?”说着,又捵起衣襟,擦着眼泪抽泣起来。

    严知孝猛地从靠椅上坐起来,说:“你也是个女人,你也从年轻时候过来,你不懂得一个女人的心情!”他生气地吐了口唾沫,又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爷娘置马牛?一个女人,她需要走自己的路!”严知孝是个绵长人,向来不好动气,今天却发起火来。把长头发一甩,跺着一只脚说:“真正岂有此理!”

    按一般习惯,两个人拌嘴到这种程度,妈妈就低下头,再也不说什么,沉默下来,好象是说,“是你的事情,我再也不说。”可是今天沉默不久,她又说起来。严萍的婚事,在她心上是块病。

    今天严知孝生气,也不只为严萍的事情,第二师范解散,要另起炉灶重新招生,重新招聘教职员,他还没有接到聘书。有时他也想:“也许,我也被怀疑!”随后又对自己说:“不管怎么,反正咱是无党无派的。”但是,聘书不送来,他又不能去要,看样子要另找饭碗了。

    严萍仄起耳朵,听着两个老人你一言我一语,拌起嘴来。掀起被单,坐在床沿上待了一会。照着镜子梳了一下头发,眼窝陷下去,显得眼睛更大了,下颏也尖了。看了看表,到了指定的时间。她匆匆走出西城,在桥头上站了一刹。看小河里流水,岸上的柳树……离远望过去,有带着枪、穿着灰衣裳的士兵,在第二师范围墙外站着,江涛和嘉庆他们就在这围墙里。她用小手巾抹了抹鼻子尖上的汗珠,看见水面上有几片白色的鹅毛,随着水流漂过来,又流过去了。她眼睛盯着,直到看不见了,才走向车站去。那里是一片工人住宅,她找对了胡同,看对了门牌号数,走进一家小院。房子很低,好象临时砌成的。窗台上放着两盆染指甲花,开得红上红。听得声音,有人弯着腰,从低矮的小屋子里走出来,亲切地握了严萍的手,说:“是你?”

    严萍睁起眼睛看他,也不说什么。那人说:“你忘了?在反割头税的大会上见过的,我姓贾,一说你就知道。”

    严萍笑了说:“你是贾老师,我也好象熟识。”

    贾老师说:“认识我们的关系就行了。”

    严萍说:“有人介绍过了,你多时到这儿?”

    贾老师说:“不久。”

    贾老师拿起蒲扇,忽扇了一下桌子,拎起桌子上的破宜兴壶,倒茶给严萍喝。他说:“听说志和跟老忠叔来了,我也赶来看看。”显然,他并没有说完,就不再往下说了。他脸上黑了,颧骨高起,长了满下巴胡髭。

    严萍向他谈了第二师范的情况,说明那个单位给他们投送了多少烧饼和大饼。贾老师不断鼓励她:“努力吧,同志!要想各种办法保证饿不着他们。只要有得吃,就能坚持,现在是磨时间的问题。目前,二师学潮成了保属学生界政治生活的焦点。二师学潮的胜利,就是保属青年抗日运动的胜利。据我所知,保定周围二十多个县的青年学生,都一致声援第二师范!”

    贾老师谈起话来,挺严肃,简单干脆,很有煽动力。看得出来是受过锻炼的,他在黑暗的屋子里,闪起亮晶晶的眼光,又有力地攥起拳头,捶着桌子,压低了嗓音说:“敌人占据了东四省,群众要求一致抗日,反动派要镇压抗日运动,进行‘剿共’。我们为了保卫祖国,一定要发动群众起来抗日,一定!敌人打到家门上了!把日寇打出中国去,中国人民才有出路!”

    严萍低下头,细心听着,捉摸着每一句话的精神和力量。嘴里唔唔地应着,表示她听明白了,而且忠心去执行。最后,贾老师问她:“你的脸上为什么这样憔悴?”

    严萍笑了说:“不,不怎么样。”

    贾老师也笑了,诚恳地拍着严萍的肩膀,说:“我是知道的!努力吧,同志!江涛是一个好同志,只有斗争胜利了,反动派才会把他还给你,我是同样的关心他们,所以特别赶来看看。”

    严萍听着,脸上一下子绯红起来。她想:“怎么回事?他会知道我心里想的?要是斗争不能胜利呢?”她不敢往下想,这是一个不难答复的问题。

    贾老师郑重其事地说:“看样子反动派对二师学潮,已经铁了心了。可是我们除了动员一切力量,展开宣传舆论,并没有别的办法!”他说着,点起一支烟,把洋火盒子啪地一下子放在桌子上。踱着方步,考虑更重要的问题。

    严萍说:“忠大伯和志和叔到我家去了。”

    贾老师说:“嗯!他们已经到了?他们也应该作一些工作,叫他们把学生家属联系起来,进行斗争。”

    一边说着,在椅子上坐了一下,又站起来。背叉着手,站在屋子当中,象是在等待什么。听得胡同里有人跑过,他又走到门口探身看了看,看是两个孩子逗着玩儿,才慢慢走回来。在县里的时候,他还不觉得怎么样,那里城市小,回旋区也大。一到了保定,就觉得军警机关压得抬不起头来。有时他也设想:“干!发动全体工人学生罢工罢课,揭他个过子!”当他想到:“我们的力量比起反动派来,还差很多!”就又改换一个想法。

    待不一会工夫,一个穿蓝制服的铁路工人走进来说:“我回家来吃饭,听说你在这里。来!一块吃饭吧!”他又走出去,端进玉米面窝窝头、炒青菜、秫米饭汤。贾老师叫严萍一块吃,严萍看贾老师吃得挺香甜,自己也吃起来。她心里有事情,吃也吃不下去。

    贾老师问:“唔!最近工人里对二师学潮有什么反映?”

    穿蓝制服的工人说:“抗日嘛,是再好没有的事,当局不该把学生们饿起来。我们工人子弟学校的学生,都自动地送粮投烧饼,还捐了一些款,送到保定学联去了。”

    贾老师又问:“假设反动派要屠杀二师学生的话,将在工人阶级中引起什么反响?”

    穿蓝制服的工人说:“引起什么反响?从我本人来说吧,我就要串连罢工,打击反动派!声援保定学生抗日救亡运动。要知道,我们平汉工会是有战斗传统的,他们要是需要交通上的帮助,北至北京,南至汉口,一个钱儿甭花,我们管接管送!”

    吃完了饭,贾老师还想说什么,又停住。严萍说:“我要走了。”说着,就走出来。听到贾老师的谈话,她心上豁亮多了。从城市到乡村,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抗日救亡运动努力?

    严萍又到女二师去,和几个同志商量工作。到了那里,才知道有几个同学为了给二师学生投烧饼被捕了。她皮肤紧缩了一下,心里说:“又有人被捕了!还得赶快设法营救。”走回来的时候,爸爸屋里电灯还亮着。她走回自己的小屋子待了一会,觉得江涛不来,小屋子里就没了欢乐,小院里也缺少了光辉,只觉得愁苦、寂寞,气闷得不行。她觉得口渴,拿起玻璃杯,走到爸爸屋里去倒杯茶来喝。严知孝见妈妈不在屋,把她叫住。问:“萍儿!你身体不好?”他睁大了眼睛看着她。

    严萍嗫嚅地说:“没有什么不好。”

    严知孝说:“孩子!你大人了,心里要宽亮点儿。”

    她低下头去,盯着茶杯里的茶棍,在金黄|色的茶水里浮沉。说:“是。”

    严知孝说:“天下事难尽如人意呀,知道吗?”

    严萍说:“知道。”

    严知孝说:“江涛是个好孩子,有几天不来,我就觉得寞寞落落的。他有了灾难,就象是你有了灾难一样。在这个世道里,又有什么法子哩!”

    严萍说:“我也这样想。”她把两个眼珠靠拢在鼻梁上,偷偷地看了看爸爸的神色,看得出老人在为这件事情担忧。

    严知孝问:“你爱他吗?”

    严萍听了,觉得挺不好出口,唔唔哝哝地说:“你说呢?”

    严知孝说:“孩子的事情,要自己去考虑……”

    当他一想到二师学潮还不知落到什么结果,又把这话迟疑下,不再说下去。严萍听着这句话,眼泪一下子流在眼边上,猛地跑过去,倒在爸爸的靠椅上,抖动着身子哭起来。象有多大的哀愁,呜噜呜噜地哭个不停。

    严知孝抱起女儿,摇摇头说:“苦啊,苦啊,孩子!你心里苦啊!怎么就这样的不幸?你两个要好,他偏偏遇上这样大的事故!”

    严萍拍着爸爸的肩膀,说:“爸爸!去,去,去拉黑旋风他们那帮子人来,打他们!”

    严知孝听得说,立刻伸出手,掩上严萍的嘴,说:“不要说!还不给我闭上嘴……”他搂起严萍的脖颈,抬起头长叹一声,说:“咳呀!天哪!难呀,难呀,真是难呀!我不能走那一条路,我天生成软弱无能,没有本事。我敢走那条路的话,也落不到这个地步!”他两眼看看黑暗的天空,滴下泪珠来,扑簌簌地落在地上。

    黑旋风是严老尚的好朋友,和严知孝年岁差不多。严老尚七十大寿的时候,还来过他家。这人既无军衔,也无户口,带着几百号人,在津浦路两侧过着自由浪荡的生活。据说他那些人们,能窜房越脊飞檐走壁,都是一些古楼雕钻的家伙。

    严萍一下子坐起来,摇晃着身子说:“不,我们不能再软弱下去!打他们,解决第二师范的问题。”

    严知孝说:“不能,孩子!我还不肯走那一条路。咳!卖国贼们,当他们需要‘民众’的时候,就把‘民主’当做招牌。他们不需要革命了,不需要‘民众’了,就翻了个过儿,拿起武器来,开始用武力镇压了。在保定我还有点名望,还有几个老朋友。我舍出老脸去见他们,要是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就和他们拼了!”

    严萍睁开泪眼,望着爸爸,问:“爸爸!他们应该被逮捕?

    他们犯了什么罪?”

    严知孝说:“不要问我,孩子!我是有民族观念的人,我有正义感,我明白抗日无罪!当然维护正义也是没有罪过的!”

    严萍跪在地上,两手拍着爸爸的膝盖,说:“爸爸!我对你说,我爱江涛,我不能眼看着反动派杀害他们!”一行说着,不住地摇着头,摇乱了满脑袋头发。

    严知孝低头看了看严萍,那孩子倒在地上,抽抽咽咽地哭着。他跺跺脚,仰望着上方,说:“天啊!我们遭了什么罪呀!嗯?我们犯了什么样的国法呀?”他扶起严萍,说:“孩子!我下了决心了,一定要腆着老脸去见他们……”

    第五十一节

    第二天,严知孝吃过早饭,叫严萍帮他穿上皮鞋,穿上丝罗大褂,提起手杖,他想到北菜园陈氏公馆去找陈贯群。一出大门,正碰上冯贵堂走到门前。

    冯贵堂今天穿着袍子马褂,戴着缎子帽盔,新理了发,修成八字胡髭。严知孝、陈贯群、冯贵堂,三个人在北京读书的时候见过面,一块玩过。今天他以同乡故里和表亲的关系,来看望严知孝。可是严知孝一看见冯贵堂,立时脑子里唤起一个念头:当他的表兄冯老锡和冯老洪打官司的时候,冯贵堂站在冯老洪的一边。那时,冯老锡也找过严知孝,严知孝不愿走动衙门,多管诉讼上的俗事。再说同族两院打官司,谁打输了也不好,谁打赢了也不好。于是就一口回绝不管。冯贵堂熟悉法律,衙门口里熟人多,他帮助冯老洪,冯老锡只得打下风官司了。

    冯贵堂看见严知孝从门里走出来,把脚一站,笑出来问:

    “表兄!你要出门?”

    严知孝也只好站住脚,说:“呵!你才来了,我想到贯群那里去。”他想:“贵堂一定是有什么事情。”

    说着,两个人又走回来,到严知孝的书斋里。严知孝问:

    “怎么,到保定来打什么官司?”

    他这么一问,冯贵堂搓着手笑了,说:“我倒是爱打官司,我是法科毕业嘛!可是这一趟来,并没有什么官司可打。我想看看育德铁工厂的水车。”他坐在椅子上,伸手捻着帽盔疙瘩,转了几个圈儿,放在桌子上,说:“嗯,育德中学虽然是私立的,还办得不错。这位校长也是个能人,能办好学校,也能办好工厂,都能赚不少的钱。”

    严知孝斟了一碗茶,放在冯贵堂面前,问:“听你说话,倒是挺注意实业,乡村里兴开水车了?”

    冯贵堂说:“那里,乡村里人都是死脑筋,净想逮住兔子才撒鹰。你要想对耕作方法有所改良,比登天还难呢!”

    严知孝说:“恐怕和乡村经济破产有关系吧!”

    冯贵堂说:“那里,他有了钱在柜里锁着,都不肯拿出来叫它折个斤斗儿,那还不等于是死钱?光是在一些穷老百姓身上打算盘。如今乡村里人穷得不行,整着个儿煮煮能撕出多少拆骨肉来?”

    严知孝问:“听说你回了家,日子过得还不错,你的庄稼长得怎么样?梨呢?”

    冯贵堂说:“老辈子人们都是听天由命,根据天时地利,长成什么样子算什么样子。我却按新的方法管理梨树,教长工们按书上的方法剪枝、浇水、治虫。梨子长得又圆又大,可好吃哩!可是那些老百姓们认死理,叫他们跟着学,他们还不肯。看起来国家不亡实无天理!看人家外国,说改良什么,一下子就改过来,日本维新才多少年,实业上发达得多快!”

    严知孝听他说到农业上的事情,倒发生了很大兴趣。他说:“恐怕和穷困有关系吧!人们没有钱,用不起那么多人工,垫办不起。”

    冯贵堂生气说:“他们垫办起了也不垫办。咱倒想办办这点好事,叫人敲锣集合人们来看我剪枝,你猜怎么样?庄稼百姓们一个人也不来!”

    严知孝说:“你得先告诉他们这种好处。”

    冯贵堂说:“?br/>电子书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