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段兴做事沉稳,属于那种四平八稳之人,交待给他的事,只要事先说清楚了,他一般都会按照商定的去做,决不会“别出心裁”的;而陈超就不同,他善于动脑之人,经常在办事中会有“花样”出来的,有种让人“目不暇接”的味道,但他的缺陷却是段兴所长,“毛躁”,缺乏足够的历练。
正是因为如此,在对密支那和孟拱攻击的率队人选上,段鹏选择了陈超。理由是,除了要对这两地攻击外,还需要涉江及根据蛮莫城缅军的动向,进行灵活的应对,如果派段兴去的话,恐怕难以起到“造势”的效果。而平稳的守城,则是段兴的特长了,这种事,需要的是“稳”字当头。对于陈超队伍回到铁壁关,那时杨家兄弟的募兵也应该到了,他们会对其进行战略“辅助”的。
三日后,先行出发的蛮莫城码头汉籍小船帮头目郑虎,其所率的船队,经过十二天的拉纤行程,终于抵达了密支那预定的江湾位置,同行而来的,有其船帮的人员,雇佣而来的汉人,及伪装成纤夫的腾冲卫军士,而在此地,哨探队弟兄,及时释放了用来传递消息的飞鸟,与守候在神护关的弟兄联络。旋即,陈超率全军人马,在刀振和刀国两位土司的引领之下,急速的赶往了会合地点,不过,颇有心机的刀振土司,他带上了他的一千五百名土兵,名义上,说的是帮腾冲卫军,实际上,连陈超也不清楚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再两日后的晚上,腾冲卫军的八千人马,在一夜的时间里,利用郑虎船队的横江架桥,跨过了大金沙江。大军渡过江后,陈超安排郑虎船队赶往密支那码头后,全军立刻夜袭驻扎在码头上的缅军守卫处。这是场根本称不上“战斗”的战斗,多年来,缅军几乎从未从过这个码头,对明军发起过攻击,他们大概做梦也想不到,“积弱”的明军会从这攻击,故此,守卫码头的缅军仅有几十个军士,八千腾冲卫军精锐几乎是片刻之间,就扫荡掉了驻扎在此地的绵军。
此后,他们第一次开始了休整,等待郑虎船队的到来。
孟拱,密支那,元隶属于大理金齿宣慰司的蒙光路,明洪武年间置孟养府,永乐二年(1404年)改为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缅军侵占。
翌日中午时间,在得到了郑虎船队上的粮草及弹药弓箭补给后,陈超大军猛扑密支那,为了“造势”,陈超军一路上简直是“肆无忌惮”,生怕缅人不知道自己的军力,在强力攻击之下,一个时辰就解决了这里的战斗,击溃了密支那的缅军防御,俘虏了近四百名敌军。而就在此地,陈超进行了第一次“搜刮”,他命令将士们,把四周矿井里干活的缅人通通给赶了出来,连同俘虏,一起交给了随队而来的两位土司,这让他们乐不可支,西南边陲,缺的就是人!但对于宝石,陈超则处理的比较慎重,对已经制作完成的宝石,他一颗不漏的敛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多个布袋里,安排王新社挑选出的一些心腹看管。
待这一切都结束后,“鉴于前路”通畅,陈超嘱咐刀家土司兄弟,要他们尽快率土兵及俘虏赶往对岸,那些看管“布袋”的一百多名军士,让他们全速钻进了郑虎船队的船舱里,隐蔽了起来。而大军,则马不停蹄的赶往了百里之外的孟拱,那里有段鹏“淳淳教导”的海量红玉和琥珀等矿!
次日晚间,陈超大军袭击了孟拱,“所幸”,陈超这次没有想要抓俘虏,在大量杀伤了缅军后,再次“席卷”了周围的矿井,与此处的缅军不同,腾冲卫军把那些干活的,倒一一给关押了起来,在他们的“帮助”之下,连夜“取”走了所有完整宝石,然后带着“丰厚”的货物和“挖矿”之人,“窜”回了密支那。
在与刀家土司兄弟交接完带回的人员后,腾冲卫大军在密支那码头周围宽阔之地,开始了“土工作业”,这是他早已打定的主意,要在此地痛击一番蛮莫城里的缅军。同时,他自己也想演练一番段兴在章凤进行的“阻击战”,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无数次的问询了参与章凤作战的军官,也详细向段兴请教了这方面的经验。
但陈超算是个“懒人”了,在“指手画脚”了一阵后,就与王新荣,毛添福一道回到了船舱里,“盘算”着这两日的“收获”。
“新荣哥,这次怎样?”陈超有些得意的问道,但他不敢对王新荣显示出不恭敬,他明白着,这王新荣算是段鹏的家人了。
“难道你还不清楚吗?”王新荣笑着反问了他一句。
“哈哈哈哈,我只知道个大概,新荣哥,这是清单。”说着,陈超把一张单子递给了王新荣,然后正色的说道:“这是鹏哥特意吩咐的,大伙还是要把事情做好。”
“陈游击,这大概值几十万两银子吧?”毛添福可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财宝的。
“应该差不多,毛千总,你要知道,鹏哥他们如果攻下了蛮莫城,那里会有更多的!这样一来,也就解了我们腾冲卫军的燃眉之急。”陈超冷静的说道。
“的确如此。目前我们要尽量打好这一仗,以便能给少爷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他们守城,一切物品都必须提前转运进城的。”王新荣有些忧虑。
“我的想法是,打空我们的弹药和弓箭,再撤到对岸,烧船返回铁壁关,郑虎他们的人,与我们一道回去。”陈超有自己主意的。
“太可惜了啊,不如要郑虎领船队返回装载弹药那地方?怎么说都接近铁壁关,也有个回旋的余地啊。”毛添福有些不舍。
“这些坛坛罐罐还是不用考虑了吧,不要给我们自己带来麻烦。”陈超说道。
“不错,东西没了,以后还可以置!但现在要的是“稳妥”!”王新荣也不赞同毛添福的想法。
。。。。。。。。。。。。。。。。。。。。。。。。。。。。
孟拱和密支那局势的异动,马上引起了拿隆的勃然大怒,但老j巨滑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慌了手脚,作为缅军的一员虎将,他也是多次征杀四方了的。腾冲卫军这半年来持续在驿道上的“动作”,他也是心知肚明的,人家“吃”的就是他了,但孟拱和密支那,这也是万万不可失去的,一旦丢失,不单是他自己的“财源”断掉,连他大哥缅王他隆也不会放过他的。
蛮莫城主的府内议事厅里。
“你们说说看,这事应该怎样办才好?”,蛮莫城主拿隆坐在高高的椅子上问道。这一年来的拿隆,运程极为的不顺,自唆使原铁壁关的千总贺天鸣公开谋反后,霉运就当头了,先是突袭入关的将士被段智渊打的半死;后是遭他大哥他隆的训斥;再后来是强攻铁壁关,损兵折将不算,还连累了自己兄弟刀强的陨落;再挑起木邦方面的转攻,又失败!这让他确实难以忍受。
“拿大人,属下以为,流年不利,您还是坐观其变吧。”一个幕僚说道。
“不可!缅王的供奉一点都不能少的,月月下来,我们根本就无法解决!不能坐视不管的。”另一个幕僚坚决反对。
“现在的问题是,无法确定明军的主力在哪!如果是在密支那,我们大可全力攻击那个方向就是,但万一他们是“疑兵”,这样我们的城池就危险了。”一位老年幕僚慢声细气的自言自语。
“够了!”拿隆很不耐烦这些鸟人翻来覆去的争议,又没拿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先遣一万人马去密支那,如果是明军主力,我们可以马上过去增援;如果不是,那这一万人马也足够清剿了!”拿隆的算盘打的很好,他也很清楚腾冲卫军大致有多少军力,在这种丛林中奔袭,是无法携带火炮等武器的。密支那不同于铁壁关,暂时是无法依托什么地形优势的,仅凭步兵交火,双方都只能是硬拼,谁也占不了太大优势的。
“拿大人,炮队是否跟上?”一位澳夷人信心满满的问道,这是来自“威远营”里的澳夷二代,自貌强在铁壁关前被火烧死后,他接任了蛮莫城炮队的队长职位。
“你扛着去吗?”拿隆瞪了他一眼,从蛮莫到密支那,也是偏僻的丛林小道,火炮的运送是极为困难的。
“知道了,拿大人。”这位澳夷二代队长,有些失望。
第二百零三章“坑埋”缅军
在拿隆决意出兵的四天后,他的缅军方才抵达密支那的码头附近,但此时的时间,已经是陈超大军攻占密支那七天以后的事了。与段兴在章凤所弄的“土工作业”相比,陈超在开挖的时间上要充裕得多,而且在“翻新”上,都凸现出了其独到的一面。
整个壕沟呈梯形状态,连绵几里,前部的锐角之处,被修成了圆弧形,以便能站立更多的军士;后部宽阔的地段与码头紧紧相连,以能及时与郑虎船队补给连上;最为精妙的是他的中间部位,纵横交错的沟道有一人多高,很多通道都是死路,仅有少数几条道是作为连接之用的,而且就在这连接的通道上,也是建有多条半人高的“堵路”,上面可以跨人,但蹲下后,可以直接把鸟铳架在“堵路”上开火。
壕沟防御的多层次“土工活”,全部是按“图纸”来建造的,而这份“图”,却是在几个月前,当陈超知道自己将领军攻击密支那后,他与段鹏,段兴共同完成的。按段鹏的意识,这就是一个“迷宫”,专门用来“坑”缅军的。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段鹏视察将士们训练时,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在历经了艰苦的章凤之战后,腾冲卫军的上上下下,更是深深被这种简单的“体力活计”而折服,这种东西没有别的要求,就是一个字:挖!而军中的军士们,很多都是种田出身,耕地,犁田,这些几乎都是手到擒来的,故此,在速度上是很有保障的。
但这种“深挖”的观点,却是陈超自己提出来的。一人多高的沟深,军士们站在沟底,是看不到上面情况的,而且也没有段兴所挖壕沟的那种“土墩”。当陈超提出要成菁桃千总,在蛮莫城里大量制作两种小凳子的时候,段鹏就明白了他的想法。鸟铳营的轮射,将会站在小凳子上完成的,稍高点的,是为丛林山地营的箭手准备的。一旦防御不住,军士们可以携凳后撤,而落入沟中的缅军,只能当“睁眼瞎”。所以,郑虎船队去密支那的生意理由,就是“贩卖”这种“凳子”,尖镐和锄头等农具。
面对蜂拥而至的缅军在自己阵地安营扎寨,陈超面无表情,他很清楚目前腾冲卫军的真实实力,与强大的缅军去比拼军士,财力,那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前沿哨位处,陈超,王新荣,毛添福等军官,正在观察着前面缅军的一举一动。
“毛千总,你们鸟铳营是第一道防御!抵挡不住,可以在统一的号令下撤退!这不失体面!我们要的是保存实力!尽可能的利用壕沟“绞杀”缅军!”陈超冷冷的说道,此时的他,方露出了其坚忍的真面目。
“是。”毛添福应道。
“新社哥,你们丛林山地营是第二道防御,你们的壕沟距离毛千总他们的壕沟,是九丈距离。一旦缅军冲至射程,必须要给予攻击,这样减缓鸟铳营方面的被冲击,你们弓箭手的射程长,应该是你们先动手才是的。”
“嗯,第一轮的阻击是很重要的,要彻底打消缅军的气焰,才能给我们的将士提高士气。”王新荣没有含糊,他赞成着说道。
密支那地处伊洛瓦底江的两条支脉,东支恩梅开江和西支迈立开江的汇流处,两江的岁月冲刷,形成了一片开阔地带。
集结完毕的缅军,开始在这平坦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们第一次的进攻。
猛然之下,只见密密麻麻的缅军,手持英制鸟铳,漫山遍野的围聚了过来。与木邦缅军硬朗的打法不同,个头更加矮小的蛮莫缅军,几乎都是弯下身子进攻的,尽量把自己暴露出的身子隐藏的更小些。
一百丈,八十丈,六十丈。。。。。。。
“射!”王新社的号令一下,第二道防线上的丛林山地营将士们,率先反击了。
“唰。。。”一阵箭雨从天而降,扎在了对面缅军的进攻路线上。
“啊。。。。。”
“啊。。。。。”
缅军有人开始中箭,但这种一起对天射击的方式,似乎成效并不大,散落在前面的缅军,排列的很稀疏,他们更讲究把战线拉宽,这样好消耗掉腾冲卫军的火器,弹药和弓箭。增援密支那缅军的统兵将领很清楚,长途奔袭的明军,弹药等携带,必定是不足的,而且他们的这种“轮射”方式,瞬间攻击力强,但却是极为消耗弹药和弓箭的。鸟铳这东西,可以说是没什么准头的,靠的是密集的弹药发射。而且对铳来说,也是种损耗,每支铳所能开火的次数是有限的,六到八次后,如果不及时停下清洗里面的残渣,就不能再用了的。
“开火!”随着再一声令下。
“啪啪啪”前沿的鸟铳营将士的第一轮也发动了。
可老练的缅军,依然是不急不躁的,他们还是按着老法子攻击。前面的军士倒下后,后面的持续跟上,再引着明军开火。
“扑扑。”随着这些贴近的声音响起,腾冲卫军也开始出现伤亡了。
几轮过后,眼见这种打法收效不大,陈超沉思片刻后,他果断做出了调整,把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上的将士们撤回,主动“让出”两道壕沟给缅军。如此一来,原本松散的缅军纷纷围聚了上来,“钻”进了陈超的“口袋”里。
一丝冷笑闪过陈超的嘴角,但他还是没有动,慢慢的,壕沟通道处开始逐渐响起了铳声,直到这时,陈超突然开始大吼一句:“动手!”
瞬间,命令开始传达到了第三,四道防线上,一会儿工夫,“嘶嘶”的响声开始悄悄的响起,紧接着,这两道壕沟内开始“飞出”了无数道带“尾巴”的小球,“扑扑”的砸到了第一,第二道防线壕沟里,也有散落在地上的。
“轰轰轰!”爆炸声此起彼伏的响起,这是陈超的又一杀手锏,“小炮仗”!
这种“小炮仗”的重量不大,比起铁壁关上曾使用过的,要小上很多。这也是按陈超的要求而专门制作的,并经于之前运送英咭利鸟铳之处,装载上船的。这种东西,威力不大,甚至很难一下子炸死人,但接二连三的这么“炸”,威慑作用却是很大,阵地上马上被笼罩在一团团烟雾之中,那些被炸伤的缅军惨叫声,开始不绝于耳,让人听了心里发怵。
而一些实在无法仍受这种状况的受伤缅军,纷纷设法从坑底爬了上来,但立刻就被第三道壕沟里的明军,又给“送”回了沟底。这样,这些新挖出来的壕沟,也就成了掩埋缅军的最好地方了。
这种壕沟之间的横向间距,陈超是做了周密测算的,每道主沟间相隔九丈,一般情况下,后一道沟里的军士,都可以准确的把手中不到一斤重的“炮仗”,丢到前一道壕沟内,有些力气大的,甚至可以投到更前一道沟里的。
见如此的境况,缅军方面首先停止了进攻,他们开始琢磨用什么法子来解决目前的困境,而壕沟里的伤兵们,则依然在嚎叫着。
。。。。。。。。。。。。。。。。。。
第二天,缅军依然是休战,但他们似乎找到了解决的法子,通过望远镜的观察,能看到缅军帐营里,通宵达旦的在忙碌着。
果然,在第四天的早上,整饰一新的缅军再次出战了。与之前不同,这次他们先出的是一些木质的“推车”,前端用厚实的东西进行了遮盖掩护,而在后部,则开始装载着一些“垫脚”之物,临近壕沟时,把“东西”抛到沟底,他们也开始学着腾冲卫军的这些动作了。
这一天,双方战斗的极为激烈,互有伤亡,但各自损失的人数并不多,这种典型的“阵地战”,只能是等同于“绞肉”一般,要想打垮对方,都不容易。而此时,腾冲卫军已经让出了五条主壕沟,无数条分叉沟,整个防御区域俨然缩小了大半。
而就在这天夜里,陈超大军后方帐营里,此刻已围聚了诸多的军官在这里。
“诸位!”陈超开始了他图谋以久的行动,“我们已经与缅军打了四天了,这几天来,据我的观察,缅军的人数和我们大致相当,也都是步兵,鸟铳兵为主。根据大家呈报上来的情况看,我们的弹药和弓箭,都已经不多了,我相信,缅军可能更短缺,我们好在还有郑虎船队的补充。”
“陈大人说的对!这种阵地战,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毛添福道。
“依照我们之前的商议,我们在前端并未投入大量的兵力,这应该已经迷惑了缅军!而且,我和新社哥这两天一直在反复统计,我们的“坑”中已经“引进”了多少缅军!”陈超开始笑道。
“这个我也注意到了,缅军可能有一半的人马“进驻”到沟内了。”鸟铳营李啸尘把总说道。
“沟底,是很“舒服”的,冬暖夏凉嘛,但也更好“埋”人!”陈超开始严厉的说道:“各营各哨,都准备好了吗?”
“是!大人,已全部分配完毕了!”众军官几乎是齐声说道。
“好!一个时辰后,同时行动!王新荣游击!你率左路人马,由船过岸边上岸,从左突袭缅军大营!毛千总,你领右路人马,从右边上岸,目的一样!李啸尘!你和我一道,担负击杀正面沟底的缅军!新荣哥,毛千总!成败就看你二人了!这是我们在此的最后一仗!”陈超大声地命令道。
“是!”众人应承后,分别离去。
而陈超,则带着李啸尘把总,率剩下的人马,占据在了腾冲卫军壕沟的最前端。
第二百零四章里应外合
“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军最薄弱之处!”这是陈超学自段鹏那里的。而具体到这次密支那之战,陈超先是用这种“土工作业”,狠狠地打击了缅军,进而再用这种壕沟,把他们给“引诱”了进来,成功的分解了缅军的兵力部署。
为担心腾冲卫军的反扑,缅军没有放弃好不容易才占下的“壕沟”,并利用这种“好地势”,作为了他们的歇息之处,但在这种境地之下,是无法完成埋锅造饭的,所以,“壕沟”里的缅军饮食,全是如腾冲卫军一般,依赖于后方的熟食供给。如此一来,缅军的阵型就被这“壕沟”,给拉扯成了前面为作战的军士,后面为辎重补给人员。
这样,正中陈超下怀!他打的就是缅军帐营!
半夜时分,当陈超部左右两路人马,沿着郑虎船队所搭置而成的浮桥,从两边水路上岸的时候,“壕沟”里的缅军丝毫没有察觉,高深的沟坎,此时成了腾冲卫军最好的掩护。
几里路的距离很快就到达,并完成了对缅军帐营的合围。
“冲啊!”
“杀啊!”
随着陈超大军突袭的开始,缅军大营里的人,还在处于懵懵懂懂之中,他们实在不明白,前方不是有自己的人马吗?何以明军能直接杀到的?
“城战”的方式,是腾冲卫军演练多时的进攻方式,以小队为组成,如齿轮般的向前滚动,精确无比,顷刻之间就“犁”开了缅军的大营,把这些缅军后备人员切成了无数个小范围,然后再逐一的定点清除。但作为防备,陈超始终保留了一小批人马,在左右两路人马突击时,担当防御的,他们的目的是监视“壕沟”里的缅军回转。
“不要恋战!击溃即可!”
“不要追逃!”
“打散缅军!”
进攻大军中不时传来军官们的大喝,打这种非军事进攻人员,他们生怕自己的军士追击的得意忘形。
对于缅军“壕沟”里的将士,当后面大营铳声一响,就有人开始出沟反击了,而他们正前部位的陈超和李啸尘把总,则不要命的把“轮射”方式,运用到了极限,以来压制住“出沟”的缅军,按陈超的要求,弓箭手必须把所有的力气使完!
就这样,后两条壕沟里的缅军还是有不少的人员冲了出去,转而反攻突入他们大营里的明军。最终,双方形成了一种混战局面。
“两军相逢,勇者胜!”这是段鹏强化军士训练时常训导的,而夜战,更是腾冲卫军作战的主要方式,在段鹏看来,没有经过多次演练的将士,对夜晚是有恐惧感的,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这种近战之下,就有可能以少胜多的,而那种大白天的冲杀,所消耗的军士数量,不是他所能承担的了的。
经过一夜的鏖战,人数占多及将士军事素养占优的腾冲卫军,在付出了较大代价之下,彻底击溃了蛮莫缅军的援军大营,并把“壕沟”里的缅军,完完全全的给围了起来,这群缅军,大致有三千人左右。
只是这一围,就整整围了两天两夜,在没有水和食物的情况下,沟里的缅军在白天发起了数次反扑,但均被“打回”了沟底。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们这才缴械投降,经大军最后清点,密支那一战,增援缅军死伤无数,轻伤及完好被俘者两千人,有诸多的敌军溃散逃了出去;而腾冲卫军方面,也死伤了两千多人马。
“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杀敌一万,自损三千,这已经是很不错了。陈超,你不必介怀。”王新荣对着陈超说道,而此时的陈超正黯然的看着军士们,在简单掩埋那些腾冲卫军战死的将士。
“是啊,鹏哥不情愿打仗的缘故,大家都是知道的,除了会给将士们的亲人带来悲痛外,花费也是巨大的。此役我们在此地,就掩埋了一千多人,光抚恤就得花个近十万两银子了,后续还不知道得花多少银子啊。”陈超很有感触。
打扫完战场后,陈超仅留下李啸尘把总及不足百名的军士,持续驻留在密支那的码头。而他自己,则火速领着剩下的将士们,带着“战利品”及收缴来的鸟铳,押着俘虏返回了铁壁关,郑虎船队的人员,也悉数跟随而走了。
。。。。。。。。。。。。。。。。。。。。。。。。。
而蛮莫城方面,当陈超大军夜袭增援缅军大营的时候,不少溃散的缅军,在历尽艰难回到城中后,向拿隆详细禀报了密支那作战情况,为逃避他们的失败之责,添油加醋了不少内容,这引得拿隆暴跳如雷,也导致了其错误的判断,他旋即清点大军,在城内仅留下了四千人马,带着大部人马,赶往了孟拱,密支那等地。
当拿隆率缅军大军赶到孟拱时,面对的情景更是让他怒火中烧,陈超早已在此地实行了“清野”策略,周围矿井里,空无一人,只留给拿隆一堆堆的伤兵在哀号。而奉命留驻密支那的李啸尘把总,见拿隆大军抵达,远远的就开始焚烧粮草和船只,然后领着手下,作鸟散状的撤回了铁壁关。
然而,就在拿隆大军离开蛮莫城后不久,铁壁关内的段鹏,就通过隐藏在城内的段伟诚,用飞鸟传递出了消息。
关内驻留已久的将士们,在当天下午倾巢而出,随行的还有关隘内所有的马帮人员,他们将开始一场物品的“抢运”比拼。
午夜时分,先头人马已隐藏在了蛮莫城门一个较远之处,照之前的商议,等待着城内兵马的“动作”。
此时城内先前“布局”下来的军士们,早已整装待发,他们主要是丛林山地营的弟兄,这几个月来,由于提前“潜入”城中,整日的龟缩在各自居住的小院里,早就憋得不耐烦了,如今终于能得到了“解脱”。依照他们所居住的位置,各路人马均已安置好要攻占之地,像缅军城内的军需,衙门等等。而段伟诚,他将与召拔一道,亲夺靠近铁壁关这个方向的城门,这也是整个谋划的重中之重。
坐在屋内,紧盯着桌上“当当”走动着的摆钟,段伟诚心中也不由得一阵的悸动,而这种状态,随着预定动手时间的逐渐临近,他的紧张感也越来越强。
终于,他站了起来,开始向外走去,而召拔,黄真,简坤民等人,也随即跟了出来。院内,全是严阵以待的将士们。
穿过人群,段伟诚等人来到了院外,此时的院子门口,停了四辆粪车,臭气熏天的。
段伟诚摆了摆手,人马四下分开,段伟诚与召拔跟随第一辆粪车,向前面的城门口处而行。一路上,由于宵禁的缘故,大街上空无一人,甚是安静,而道路两旁,则不时地有院门打开,军士们鱼贯而出,沿着街道两边,随同粪车前行。
“站住!什么人!难道不知道宵禁吗?”城门口处,一队巡逻的缅军用缅语喊道。
“大人!大人!”召拔连忙应着,“昭准(缅军领一什者)大人!我是召拔啊,运粪出城。”召拔认识眼前的这一缅军军官,自打召拔入城后,花了不少银两,方才讨到这运粪的活计,每天晚上出城,这一来二去的,也就跟守城的缅军混熟了。
“召拔!你活腻了不是?!现在是非常时期!滚回去!”这位昭准说话很不客气的。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一阵箭矢的破空声响起,隐藏在两边暗处里的丛林山地营的弟兄出手了,九山十八寨贡力寨中的神勇之士,召洛把总,射出了其精准的一箭,直接扎在了这位缅军昭准的咽喉之处,而其他的缅军,也被这一阵箭矢击倒在地。为达到攻城的目的,此次参与“内袭”的军士,其所携带的弓箭全部是经过了“浸泡”的毒箭,花费巨大。
一见偷袭得手,推运粪车的人马立刻从车底抽出兵刃,狂奔城门而去,而其他之人,也快速的向两边展开,将抢夺城楼高点。
“敌袭!敌袭!”城门处的缅军发现了状况,不停的开始大叫起来,并用手中的鸟铳开始还击。
“轰轰轰”的声音此起彼伏,而明军则分三路人马,冒着这种“弹雨”奋勇向前,一路由段伟诚,召拔领头,他们的目的是打开城门,并保证城门的开启,而另两路则是由另两个把总率队,他们将沿城门两边的阶梯,占据城楼附近。
“冲啊!”
“杀啊!”
张弓搭箭的召拔,射术水平极高,多年来的山寨猎人生活,早练就了一身善射的本领,瞬间就发出了数箭。不多时,中路人马边解决了城门处的守敌,并顺利打开了城门,不仅如此,他们还利用缅军城门地的障碍,搭建起了简易的防御工事。
而刚刚占据城楼的召洛等人,则正开始经受着醒悟过来的缅军冲击,他们沿着城墙,从其余各处增援了过来。
“点火!点火!点火!”焦躁中的召洛用汉话大喊着,这是给埋伏在城外的关爱大军传递消息。
几乎是顷刻之间,军士们马上把携带而来的火油等物品,分三堆点燃,熊熊烈火燃烧在城门之上。
而城门远处的大道上,段天宇骑兵营的三千人马早已到达,不停的有战马蹬踏着土地。
“火!火!城门上有火了!”眼尖的军士发现了情况,开始喊叫着。
只见段天宇长枪一挥,用力的指向前方,大吼一句:“冲啊!”说着,跃马而出,冲在了最前面。
第二百零五章紧急战备
驻守铁壁关的腾冲卫军,以段天宇骑兵营为箭头,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入了蛮莫城,与守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火。而先前入城“潜伏”的将士,更是早早的埋伏在城中各重要位置,当大军突袭到来后,配合他们一举占据了官衙,军器所,仓房等地。
而守卫蛮莫城的缅军,主要是拿隆的炮队,依他的思路来看,腾冲卫的主力应该在密支那一线,这样,城中只要宵禁,封闭城门后,小股的明军就不能对城池有太大威胁的。但恰恰就是这种判断上的失误,给关隘主力造成了可乘之机,奇攻下了这座西南重镇。
占据蛮莫城后,段鹏在第一时间里宣布了衙门的正式运作,由他兼任地方衙门的主官,黄真任巡捕房的巡捕官,哨探队的一些人转为捕快,维持城内的次序,并宣布城内实行戒严,宵禁。
蛮莫城,元隶属于大理金齿宣慰司的蒙怜路,明洪武年间置孟养府,永乐二年(1404年)改为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缅军侵占。在大明之前,蛮莫城并不是直接面对缅境的城池,元属最前端是重镇为太公路的太公城,当时仅太公城一地,就聚集有上万的汉人,加上毗邻的江头城,整个汉人在该区聚集有数万。自缅军吞噬了这些地方后,驱赶汉人搬迁至了贡章和蛮莫城,故此,在这两地保有大量汉人。而朝廷的连年战火,更是引致许多江南的汉家纷纷迁至蛮莫,以致蛮莫城中有七成左右的人为汉人。
当段鹏所率腾冲卫军占领了这座城池后,迅速展开了一场战略物件的大腾挪,以蛮莫城至铁壁关,数以万计的马帮人和关隘将士,以蚂蚁搬家的形式,把关隘里囤积的大量物件搬至蛮莫城,军士们在返回路途,也把攻城之战抓获的俘虏,押解回了关隘。
除此之外,另一部分将士,更是在其他三座城门的附近,砍伐了大量的树木运回城里;段兴与段伟诚等人,按照先前的商议,把城中之人进行了清查,凡属缅军家属者,悉数逐出城池,而其他人家,则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可以留驻城中,但离开之人,不得携带粮草食物等物件。不仅如此,段兴还亲自带人去了趟城边的威远营,把情况向他们进行了明晰,并带回了部分汉人返城,安置好他们歇息的地方。
大搬运时间正如段鹏之前所预计的,只有七天的时间。在这七天里,彻底搬空了铁壁关内所有库房,及囤积在关隘商业区里的物件,连辎重营饲养的猪,都弄到了城里来了。而最有准备的算是段天宇的骑兵营,他们在之前就准备了诸多的干草料,这次数他们往返的次数最多,搬至的东西也最多,只是,多是为他们骑兵营自己准备的物件。先期赶回铁壁关的陈超,也率部搬运了一次物件,不仅如此,他还执意把原本留给他的八十门炮,也搬到了蛮莫城里,并留下了毛添福及鸟铳营两千人,在他看来,守城将更加的艰难,而关隘方面还可以从后方想法子。
王新会和王新繁俩兄弟,则被安排行使了一件机密之事,他们率一百名挑选出来的精干军士,会同杨明远,带着从城里“搜刮”来的“宝石”,悄然的返回腾冲卫城,他们将在威远镖局里,等候杨家兄弟的到来。至于杨明远,却是因为杨琇儿的缘故,段鹏不想让他深陷蛮莫城,但没有告诉杨明远以实情。
占城八天后,拿隆率缅军主力返回了蛮莫城边。面对失城之况,此次拿隆没有莽撞,他先是把大营扎在远离城池的边上,构筑好防线。然后放下架子,亲自写了几封求援信,差人送去了太公城,贡章和阿瓦,在给缅王他隆的信上,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恳请他隆予以处置。
只是,在这一系列的大变故中,那位英咭利人约翰,几乎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悄然离开了关隘,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去做什么。
面对拿隆主力的归来,段鹏果断的下令封城,这也昭示着守城之战即将打响。
直到此时,段鹏才稍事歇息了下来,他与段兴进行了下分工,由他来主抓内政,而段兴坚守城池的防御军事。
城中物件的数量清查,不由得让段鹏大喜过望,这一年多来,拿隆为雪耻铁壁关的败绩,用孟拱和密支那挖出的珠宝,换来了二百四十八门炮及大量的英咭利制鸟铳,库房里更是堆满了准备用来攻打腾冲卫军的军需物件,只是,都还没来得及打,就便宜了段鹏。但这也让段鹏感到了无比的无奈,这些珠宝的主要销往之地,就是大明朝的江南。与段鹏前世的那个平行世界一样,每年都要从缅境运来大量的这些珠宝。
封城后的五天时间里,段鹏调用大量军士,对蛮莫城里的人口,家庭,进行了详细的全面清查。经合计下来,城有一万一千八百户,四万七千六十人,汉人占到了九成,其余是缅人和其他一些人,其中妇孺,老人占到了近一半。
在这些天的日子里,先前潜伏下来办置的米铺,盐铺,布店等,均没有开门,而城中原有的米铺,则依然是营业中,但米价,盐价这些日用之物的价钱,却在节节攀升之中。百姓,乃至一些富贵人家,都开始囤积这些物品了,一些谣言开始涌动,不满情绪四处滋生着,很多人甚至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