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此问题写道:“这个‘批判哲学如何是可能的呢’的问题又如何是可能的呢?”
82?对康德的批判性思考(2)
一般来说,哲学家们对于这些基础研究领域的兴趣要比科学家们的兴趣大。有人说,随着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出现,新康德主义也就到了尾声;不过另一种说法也是对的:新康德主义是通过国家社会主义而结束的,或者干脆说,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要么是已经去世,要么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到诋毁,倘使他们1933年还有职位,也被从德国驱逐出去了。
卡西尔的新康德主义老师与康德的关系——从康德出是为了超越康德——在某些方面和卡西尔自己与柯亨以及纳托普的关系是类似的。对他们来说,认识和科学认识在本质上是同义的。此外,卡西尔还对所谓的人文科学和文化学进行了研究;他也将语、神话和宗教思想以及艺术直觉纳入哲学研究的范围,视其为与科学相对的另一种独立的世界。他最后在国外(部分用英语)表的著作,如《人论》和《国家的神话》尤其是这种况。
卡西尔的思想是从新康德主义中展而来的,其繁荣时期在1870—1930年间。他的思想不仅在时间上是属于20世纪,而且在本质特征上也是属于20世纪的,卡西尔将他的批判工作的中心从意识和认识问题转移到了语问题上,他的理论依据就是20世纪初——特别是通过瑞士人菲迪南特·德·索绪尔的研究——才开始作为精密科学出现的语学。
符号这个概念可被看做是卡西尔的中心概念。在卡西尔看来,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直接把握和重现真实的东西,我们始终需要一种象征或符号的体系作为中介。卡西尔的这个思想已非常接近现代符号学,其创立者中较为杰出的一位就是美国人查尔斯·莫里斯。
在叙述20世纪哲学之前,我事先在这里补充几句话用来解释符号学的含义。“符号学”`这个词是从希腊语se——符号引申而来的,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符号学是一个一般的符号体系理论——所谓一般是指,这个理论不仅包括自然形成的语作为最重要的体系。,而且还包括人造语其中包括国际辅助语如世界语等,还包括出于科学研究目的而构造和通行的语。,此外还包括用于计算机的程序语,图像符号如交通标志、表意符号。,艺术和宗教中的象征符号,最后还有动物王国里用于相互沟通的语体系。
莫里斯的主要著作《符号理论的基础》是以弗雷格和佩尔泽以及美国的实用主义和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为基础的。符号学所考虑的基本问题就是符号的特征,即其所代表的意义如文字表示语音,乐谱表示音乐声调,绿灯表示“可以通行”。。符号,符号所代表的事物,还有使用符号者既作为送者又作为接收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符号三角关系”,在这些角点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专门研究符号与所指对象的关系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用文字这种“语符号”表达事物时,语词与它们所指称的对象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更多的是通过概念传达的。
(3)西南德意志学派
新康德主义的第二个重要学派,西南德意志学派从一开始就与马堡学派不同,这个学派的主要活动地在海德堡,它的两个领袖人物就是威廉·文德尔班和海因利希·李凯尔特。就像李凯尔特著作的题目所标明的那样,这个学派并不以纯粹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他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人文科学,以及如何独立地建立人文科学和正确地划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界限。文德尔班认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自然科学研究一般规律,与此相反,人文科学研究特殊的、唯一的和个别的事物。在研究方法上它们之间也是不同的。
这个学派的另一个特征与他们的兴趣转向文化和文化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文化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探索和描述特殊事物,那么其必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在大量的个别现象中作出选择,而这种选择——如果不过分武断的话——也要遵循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的依据只能是对象的价值。价值这个概念被用于哲学是通过鲁道夫·海尔曼·罗采实现的,和古斯塔夫·提奥多·费希纳一样,在转向哲学研究之前,罗采也是个自然科学家。
92?对康德的批判性思考(3)
从罗采开始,价值这个概念在哲学中占据了一个中心地位,它不仅对于人文科学研究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一切人类行为和认识的基础。有超验价值,它不是来源于人的既有的经验,其中包含应当如此的成分,它是真理、道德和美的范畴中的理想原则。如果一个判断“真正”符合价值原则,那么它就是正确的。如果一个行为“真正”符合价值原则,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好的。这样的价值是超越时代的,它们不依赖任何既定的经验而普遍适用于所有时代。这样的价值既没有的存在,也没有精神的存在——在精神行为中,我们只专注于那些既有的价值。它们的存在就是“价值”。
价值是通过人类精神的客体化而得以自我实现的:科学、国家、法律、艺术、宗教。李凯尔特将价值的范围进行了细致划分,在他看来,逻辑学具有最高价值,其次是美学美。、神秘主义神圣、万有。、伦理学善、德行、人的集体意识。、幸福、爱的合一、献身精神。和宗教神圣、虔诚。。
新黑格尔主义在意大利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是乔凡尼·金蒂雷。在法国,可以与克罗齐比肩的影响较大的新唯心主义思想家是莱昂·布隆施韦克,他的重要著作有《判断的方式》、《精神生活导论》、《数学哲学的阶段》、《西方哲学中意识的进步》及《理性与宗教》。
在这篇简要的述评中,我们还应该提到弗拉基米尔·索洛维耶夫,他是俄国出现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思想和苏维埃政权之外,他对俄国思想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德国,他以精湛的语艺术和他的天才作品《反基督者的自白》而享誉天下;自1953年以后,他的哲学著作出版了德文版的全集。索洛维耶夫的基督教哲学思想融合了形式上的西方思想和俄罗斯宗教信仰。
在提到俄国思想家的时候,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本书中很少涉及俄国的思想展?这当然不是因为俄国思想的展历史不属于欧洲思想史的范围。毫无疑问,在文学和音乐领域内,俄国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俄国人也有突出的成就。但是,俄国人在哲学方面的成就与此相比就逊色多了。虽然自彼得大帝以后,俄国向欧洲敞开了大门,虽然重要的欧洲思想运动——启蒙运动、德国唯心主义、浪漫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都输入俄国并产生了反响,但是,我们几乎看不到一种来自俄国的思想反过来对中欧和西欧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例外的况是,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补充。
在西方,至少自康德以后,著名的思想家大都是大学教授,而俄国的大学——其整个教育体制都是如此——则是持续地受到国家的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东正教教会。监护,因此,独立的思想在这里不可能得以自由展。甚至在很长时间以内,康德的著作都是。独立的思想至多只能在文学或某些内部刊物中表达出来,所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以及那些评论家关于人和世界的深刻思想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或报刊中才有表达的可能性。
在苏俄马克思主义内部,形形色色的修正主义和正统的占据主流。斯大林统治时期,任何偏离党的路线的企图都很容易招致杀身之祸。大约自1960年开始,在消除斯大林影响的过程中,西方思想家如莱布尼茨、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尼古拉·哈特曼、维特根斯坦和伯特兰·罗素的大量著作次有了俄文译本。
11?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1)
(1)概述
所有现代生命哲学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并明确表示,他们是站在叔本华和尼采的肩上的。此外,他们还有相同的基本思想和一系列共同的本质特征,我们可列举如下:这些思想家们都是能动主义者。在他们那里,运动、变化和展比一成不变的存在更有意义。
他们把现实世界看做是有机的。他们大部分都以生物学为出点。他们特别喜欢非理性。概念、逻辑原则和先验的形态对他们来说都是作用有限的方法论工具。他们更偏爱直觉、直观、凭感觉领悟和领会以及体验。在认识论方面,他们是非主观主义者。对他们来说,世界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内,而且在我们的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客观现实世界。他们大都是多元论者,就是说,他们不接受一种唯一的基本原则,而是两种,即生命及其对立物,或者更多种。
(2)柏格森
柏格森所有著作的共同特点是,语极其优美和清晰,书中包含大量的形象比喻和例证,从内容上讲,它们都具备牢固的自然科学所有分支的知识基础。这也是柏格森之所以能够取得番茄成就的原因之一。现代生命哲学的第一位推动者就是法国人亨利·柏格森。他的四部重要著作是:《论意识的直接材料》,其德文版的书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物质与记忆》;《创造进化论》和《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柏格森一开始是想进一步深化斯宾塞的思想体系,最终却导致他与斯宾塞彻底地分道扬镳。在法国,柏格森的主要批评者和对手就是于连·邦达。除叔本华之外——其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双重观点与柏格森非常相近——柏格森在法国也有自己的思想先驱,只不过在重要性上柏格森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初,柏格森是以斯宾塞的思想为出点的。
空间与时间,理性与直觉
事实上,自然科学所观察到的始终是这样一种空间。自然科学所称的运动只是物体在空间中的前后次序。所谓的测量时间实际上也只是测量空间中的变化。柏格森以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为出点。在康德那里,空间和时间从本质上说是我们的直觉体验中的两种同等重要的形态。在柏格森看来,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空间本身是均质的,它是一种同类点的整体。我们可任意地从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
空间是不变的存在,而时间不是不变的存在,它是变动不居的。与空间和时间相适应,在人身上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时间不是均质的,它是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序列。在时间之内,我根本不可能任意地从一个点转移到另一个点。每一时刻都是新的,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时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不可分割的流变,它与自然科学所称的时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但是,理智不可能理解真正的时间和纯粹的绵延。当理智转而思考时间时,它会把它与空间中的物质相适应的观念转嫁到时间身上。理智会把时间切成碎片,它会把时间分割成能够数得清的和可以测算的计量单位,因而会远离时间的真正本质。理智可列入空间一类。理智的对象是不变的东西和空间中的东西,是物质。在这个范围内,理智具有真正的认识能力,因为它与物质是本质相连的。理智是行动着的人的感觉器官,是制造工具并改造自然的生物的感觉器官。
我们只有通过直觉才能领悟纯粹的绵延。今天的人们已经太过习惯于运用理智,以至于我们很难再摆脱理智的束缚,用纯粹直观去感觉时间的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流动。与理智相反,这种直觉并非服务于人的实践活动,它是人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由于理智是为实践服务的,所以从事哲学思考只有运用直觉才行。这必然会产生一种必要的逻辑证据的匮乏。哲学家能够把自己通过直觉认识到的东西用直观的生动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哲学家并没有能力再帮助别人达到和他同样的直觉力。
生命冲动
当哲学家沉思围绕着我们四周的生命海洋之时,他会认识到,一切现实都是一种变化过程。从根本上说,只存在变化、活动和行动。而且这种运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命的上升运动;另一类是物质的下降运动。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世界。试图用理性去解释生命的本质是毫无意义的,不管这种解释是机械论的还是目的论的。譬如,像眼睛这样的复杂器官难道是通过一系列偶然的变异而产生的吗?尤其是,我们该如何解释,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完全独立的各不相同的生物旁系怎么会演化出非常相似的器官呢?而且是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如果认为这样的富有目的和复杂的器官构造是通过一种盲目的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而形成的,那么这种想法无论如何也只是天方夜谭。生命的展不是取决于物质及其机械原则,或者毋宁说恰恰相反,它是拒绝惰性和偶然性的,生命会向更高的更冒险的和更自由的形式展。
21?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2)
生命是在物理和化学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展的,它的展轨迹就如同我们在观察一个圆圈的一小段时那样,我们看到的那一小段线是直的,而事实上,生命的展轨迹是曲折复杂的。意识也并不依赖于,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意识。但是,只有人才有直觉,才能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能够沉思自我。重要的是,我们要“侧耳倾听那深邃的生命之奥秘,并且要借助于一种理智的精密计算来把握生命的脉动”。
道德与宗教
在柏格森的道德和宗教哲学中也有两种类似的相互对立的因素。
道德分为两种。一种是封闭的道德,它由社会压力而产生,不是关涉个人的。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几乎都是无意识的和凭本能直觉的。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风尚,因此,它总是涉及某个特定的人类团体。另一种是开放的道德,这种道德是关涉个人的,它独立于社会,富有创造性。只有在杰出的人物身上,在圣者和英雄身上,这种道德才有所体现。它源自对生命根本的直接领悟并在爱中包容整个生命。
宗教也分为两种。由于人这种社会动物缺乏一种能够维持他们的社会关系的本能直觉,由于人的理性在维持他们的社会关系方面起着一种相反的作用,因而大自然就用理性的“臆想”帮助人类维护他们的社会关系。人类凭借想象创造了许多神话传说,用以把人类与生命个体连接在一起。人通过理性认识到,他是会死的。他通过理性认识到,若想实现他的目的,他就必须跨越许多无法预测的艰难险阻。大自然会帮助他来承受这个痛苦的认识,它借助于幻想制造友善的神灵。这种“静态”宗教在人的生活当中的功能与本能直觉在动物那里的功能是相似的,它起一种制约的、保存的和宽慰的作用。
由此而,动态宗教是一种与之完全不同的宗教,它在希腊人那里开始萌芽。在印度人那里以沉思冥想的形式出现,在基督教神秘主义者那里达到了完成。这种动态宗教起源于对难以企及的东西的预感,起源于向生命之流的回溯。只有那些个别的番茄人物才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倘若那些神秘主义者依据对别人来说难以理解的个人经验而断,生命之流的源头就在上帝那里,上帝就是爱之神,世界就是神之爱的外显,在人的身上就燃烧着一种不朽的神之微光,那么,即使哲学对此无法加以证明,但是人也应该心怀感激地把它作为一种启示来接受,因为只有人这种具备神秘通灵能力的万物之灵才有这样的禀赋。
(3)活力论——格式塔理论
汉斯·德里石是德国新活力论的代表性哲学家,我们把他放到生命哲学里讨论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先德里石的哲学是以生命为出点的;其次德里石的哲学是一种有机的哲学。由此出,德里石的思想倾向倒是更接近那个时代的形而上学,即客观存在哲学,我们将在这一章的另一节里讨论其代表人物。
在观察生命的过程中,机械论和活力论之间的对立斗争在希腊人那里就已经生了。其中德谟克里特就试图用原子的机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整个宇宙,而亚里士多德则用一种特殊的生命之力即“因德来希”解释生命现象。在近代哲学中,从笛卡儿到拉美特利的“机器人”,机械主义的世界观仍然占据主流。康德试图划清这两种世界观的界限并且认识到,一种目的论的世界观是必不可少的。浪漫主义是一种活力论,浪漫主义思想是充满活力的和有机的。19世纪的自然科学伴随着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有机化学领域内取得的突出成就而重新倾向于一种机械论的世界观。
在德国,汉斯·德里石是以活力论的代表而闻名的,他的主要著作有《有机哲学》、《秩序学》、《现实理论》、《形而上学》和《心理玄学》。
德里石在海胆上面所做的动物学实验是促使他的思想产生的重要诱因,这些实验表明,一个被分割的胚胎并不是形成生命体的一部分器官,而是形成多个完整的生命体,即使微小的生物也是如此。对德里石来说,从部分中形成整体的生物再生能力是不可能用机械论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整体因果性是生命所特有的。德里石用亚里士多德的“因德来希”称呼这种不可见的、无法把握的力量。
31?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3)
德里石并不满足于此,为了对生物学作哲学的解释,他创立了一套思想体系,内容涉及逻辑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
德里石伦理学的要前提就是对生命的肯定,生命是有机的并且是精神生活的工具。由此必然会得出结论,生物之间的行为规范就是互不伤害和厮杀。在国家中,在人类展过程中,在道德意识的事实中,也有类似有机生物中的那种整体特征。尽管并不十分确定,但是这也接近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说,在现象世界的背后存在着一种“因德来希”,一种宇宙整体的灵魂。
20世纪的科学和哲学通常倾向于从整体上观察世界,人们认识到,整体是可塑的。在心理学领域里,这个思想尤其通过所谓的格式塔心理学以及普通格式塔理论而得到扬。普通格式塔理论的创立者是克里斯蒂安·封·艾伦斯男爵,他于1890年表了一篇《关于格式塔质量》的论文。格式塔心理学的创立者是马科斯·维特海默、沃尔福冈·克勒尔和库尔特·考福卡。
在哲学领域内值得一提的是海尔曼·弗里德曼,他是一位研究形式问题和格式塔理论的思想家,他给生物学的硕果累累的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他的主要著作有《形式的世界》、《科学与象征》。
(4)德国的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
德国的生命哲学所关心的并不是生物学问题,而是历史问题,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代表性人物。德国的生命哲学与所谓的历史主义有着紧密的关系。自黑格尔和浪漫主义以来,德国历史科学的蓬勃展为历史主义思想运动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在这里成了哲学思考的中心问题。提奥多·利特在人类的历史特性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根本目的。对生命的历史考察很容易产生一种价值相对主义。人们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形成与消亡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生的。这就可能导致人在面对自己时代的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时会表现得优柔寡断。德国生命哲学的精神导师尼采就针对这一点以及那种令人备感压抑的历史知识的堆砌进行了激烈批评。
我们在这里把德国的生命哲学家和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主义思想家放到一起加以讨论。
路德维希·克拉格斯来自以诗人斯蒂文·乔治为中心的文人圈子,他的伟大功绩主要在于科学的笔迹学和性格学研究,而且他这方面的功绩要比他在哲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更为持久的影响。克拉格斯把人的看做灵魂的外在现象,把灵魂看做的知觉,因而和灵魂就是一种知觉和表达的紧密关系。克拉格斯主要是从他的老师麦奇奥·帕拉基那里获得灵感的,帕拉基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于1901年——也就是在爱因斯坦表《狭义相对论》的好几年之前——就已经在他的论文《时间与空间的新理论》中表达了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克拉格斯接受了他的“间歇性意识”的学说,根据他的学说,持续不断的流动的生命过程只能被人的断断续续的意识不完整地把握住。这使人想起柏格森的观点。
克拉格斯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作为灵魂的敌人的精神》中明确地表明了他的立场。和灵魂是生命机体的密不可分的两极,而精神就像楔子一样是从外部挤进来的,它插在和灵魂之间,意欲使和灵魂一分为二并将生命扼杀掉。尚未被与生命为敌的精神侵害到的灵魂所体验到的世界是一连串的图像,是被赋予了灵魂的形象。精神却把这个连续的图像之流搞得支离破碎,并将灵魂的体验肢解为彼此分离的“对象”。科学,特别是机械主义的自然科学,最为强烈地破坏着这些连续的图像,精神对生命的扼杀作用显露无遗。精神对于生命是一种陌生的超时空的力量,它是对生命的侵犯。在这场精神与灵魂之争中,克拉格斯激洋溢地站在了灵魂的一边,站在了生动的无意识的生命一边,借此来对抗灵魂的敌人,对抗精神、心灵、感、直觉、头脑、理性以及智力。精神产生的结果就是有意识的行为,每一种这样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谋杀”。克拉格斯提出的口号是:回到自然的无意识的生命中去!
41?生命哲学和历史主义(4)
几乎被人遗忘了的文化历史学家约翰·雅克比·巴霍芬的关于母权和原始宗教的著作通过克拉格斯而重新产生了影响。
海尔曼·凯瑟林伯爵是一个来自波罗的海东岸的古老的德国家庭的后裔,著名的斯坦贝格男爵就是他的祖先。这个家族名字所带有的那种闻名于世的冒险精神也传给了凯瑟林,他称自己是个“雇佣兵”,“喜欢非同寻常的、多彩的、变化多端的和富于挑战性的生活”。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世界,在他的《一个哲学家的旅行日记》中,他描述了自己游历印度、中国、南太平洋和美洲的见闻,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生动的哲学著作之一。和克拉格斯一样,凯瑟林也强烈地反对纯粹的理性主义文化。他是一个崇尚创造性直觉的人,但是他并不反对精神,而是试图将精神与灵魂重新结合为一体,从而指出一条完美的途径。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想赋予哲学更多的东西,亦即“智慧人生”。
西默尔指出,虽然这些客观的文化内容有它们自己的规定性而且甚至可能会站在生命的对立面,但是它们都是从生命自身中产生出来的。因为生命同时又总是赋予比生命本身更多的内容,或者如西默尔所,超验性是生命内在所固有的,这就是说,生命超越其生命基础属于生命的本质。西乔治·西默尔和凯瑟林一样也是个非常博学多才和修养很高的作家。生命之间形成的张力就是西默尔的生命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其“客观内容”就是人的文化,包括法律、道德、科学、艺术和宗教等。西默尔在这方面的最重要的著作是论人生观的四篇形而上学文章。西默尔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社会学家。
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通过表引起轰动的著作《西方的没落》而闻名遐迩,他的名气比西默尔要大得多。和柏格森一样,斯宾格勒也坚信空间和时间的世界具有本质的区别。有一种空间逻辑,它的原则是因果律,它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范围。此外还有一种时间逻辑,这是一种有机逻辑,一种命运逻辑。它教导人们从历史中把握世界。
斯宾格勒具有观相术士般的敏锐目光,他能够看清历史展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对他来说,世界历史不是一个持续展的过程,而是各自独立的文明的序列。每一种文明都是一个有机体,是一种最高级别的生物体,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表达。文明和生物一样,它也会成长、繁荣和衰亡。世界历史的比较形态学可以看清每一个文明的生命历程。如果将它运用到我们西方的“浮士德式的”文明中去,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的文明已经进入一个停滞的阶段,而且正在走向没落。斯宾格勒的其他著作与他的《西方的没落》比起来就逊色多了。
威廉·狄尔泰属于相对较老的一代人,但是他的影响和斯宾格勒一样也一直延续至今。狄尔泰的思想展是从实证主义出的,它最后展为一种对生命和历史的非理性认识,从而反映了19世纪的思想展过程。因为现实就是生命,只有把现实看做是从生命到生命的运动,它才可能被理解,仅依靠理性是做不到的,除此之外还要依靠我们的感力量。人文科学,特别是作为人的自我反思的历史科学对于认识现实世界是极其重要的。“人只有通过历史才能了解人是什么。”狄尔泰强调了人文科学在逻辑学和认识论上的意义,并且指出了人文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他在这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我们这一段简短的叙述中,狄尔泰被放在了其他思想家的后面,但是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德国的生命哲学家里面,狄尔泰产生的影响是最为持久和深远的。狄尔泰的历史主义不可避免地把他引向了相对主义。“人的观念的相对性就是历史世界观的最后结论,一切都是在过程中流动的,无物长存。”一大批近现代思想家都受过他的影响,其中包括恩斯特·特勒尔、埃德华·施普朗格、埃里希·罗特哈克、汉斯·弗莱尔、提奥多·利特,以及西班牙哲学家胡塞·奥特加·加赛特。
52?实用主义(1)
(1)威廉·詹姆斯
他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有《信仰意志》、《宗教经验的区别》、《多元的宇宙》、《真理的意义》。
詹姆斯哲学思想的主要的——并非唯一的——特征就是“实用主义”。这个词是从希腊语prg——行动、行为引申而来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实践”、“实用”这些词意义相近。詹姆斯自己给它下的定义是,“这是一种不考虑第一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的必然性的态度,它所关心的是最后事物、结果和事实”。实用主义的特征就是它的特殊的真理概念。实用主义不像经院哲学和古代形而上学那样,它不关心事物的最终“本质”詹姆斯也坚决地拒绝德国唯心主义的抽象思辨。,它也不关心事物的最初起源,它把目光投向前面。它只关心一个观念的“现价”是多少?在詹姆斯那里,美国的那些典型的表达方式随处可见,如利润、用处、功劳、结果等。“经受住实践结果考验的就是真理。”詹姆斯的真理观是从美国人查尔斯·皮尔士的一篇论文那里获得启而来的,在此意义上,皮尔士可被看做是詹姆斯的先驱。实用主义这个概念是皮尔士从康德那里借来的。
詹姆斯的思想体现了美国人的那种直接的现实主义的和讲求实际的生活态度。如果把实用主义运用到哲学中去,这意味着什么呢?对哲学也不应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合乎逻辑吗?这符合事实吗?而应该问:这种哲学在实际运用中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利益究竟有何意义?如果哲学——即使它再合乎逻辑再有说服力——不能满足人的宝贵的愿望或者让他非常失望,如果哲学与我们的内心希望和兴趣不相符合,如果哲学在实际生活中,在斗争和工作中,在自然中经受不住考验,那么,人们就永远都不会接受这种哲学。“逻辑和说教并没有说服力;夜晚的浓雾弥漫在我的心中……我反复地思索哲学和宗教的意义。也许它们在课堂上被证明是对的,但是在广袤的云海里,在奔腾的河流中则不尽然。”这也同样适用于宗教,“假使人们相信有一种宗教能够帮助人过上一种更为美好的生活,那么相信这种宗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很好的,前提是这种信仰没有碰巧与人的其他更为性命攸关的利益相冲突”。显而易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与西方传统的真理观是相矛盾的,与西方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所确定的真理观是不一致的。
在詹姆斯的思想中,除了实用主义的因素之外至少还有另外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个特征我们可称之为“物力论”。宇宙不是已经完成了的静态的,而是永远变化的。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永恒的流变,一种相互关联的体系。
第二个特征詹姆斯自己称之为“多元论”。我们不可能用一种原理来解释世界。现实世界是由许多个独立的体系组成的。宇宙“不是单一的宇宙,而是多元的宇宙”。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是各种对立的力量相互争斗的战场,人类的意志和力量拥有广泛的用武之地。每个人都必须参与进来。古代民族的多神信仰就是世界多元化特征的体现,多神信仰总是一个民族的真正的宗教,而且今天仍然如此。多元论和多神教比任何一种一元论和一神教都更为合理。
第三个特征也是一种典型美国式的对一切可能性都敞开大门的怀疑主义的无偏见态度。谁敢断,他的认识方式是我们人类的认识方式中的最为有效和最为正确的?“我本人坚决否认这样一种信仰,即认为我们人类的经验是宇宙中的最高形式。我倒是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念,即我们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几乎和我们的宠物狗和宠物猫与我们的关系是同样的,它们是我们的起居室和书房里的成员,它们也参与到一个连它们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场景里来。在神奇的历史进程中,它们都只是匆匆过客……在万物的轮回流转中,我们也只是匆匆过客……”
(2)约翰·杜威
有些特别的是,杜威在他生命中的重要时期都不是在更为欧洲化的美国东部度过的,他长期在美国的中西部生活。杜威的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有《理论逻辑研究》、《伦理学》、《创造的智慧》、《哲学的改造》、《人的本性和人的行为》。詹姆斯是个虔诚的信奉宗教的人,他的哲学虽然带有实用主义的倾向,但是仍然使人觉得他是在为哲学和宗教作辩护。与此相反,杜威只关心自然科学和实际经验,他剔除了一切超越自然科学和实际经验的东西。思想是行为的工具。思想只具有工具的价值。因此,他的哲学也被称为工具主义。成长和展是杜威世界观的关键词。它们也是伦理学的标准。人生的目的不是达到一种最终的完美境界,而是在一个永恒持续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更完美、更成熟和更精致迈进。
62?实用主义(2)
(3)实用主义在欧洲:席勒、魏欣格尔
在尼采那里,还有在恩斯特·马赫、维特根斯坦、维也纳学派以及鲁道夫·卡尔纳普那里,读者也将会现与实用主义相近的思想。
倘若把实用主义者看做是这样的人,他认为认识的目的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获得现实的成功,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那个如今几乎被人遗忘了的思想家汉斯·魏欣格尔划归实用主义者的行列,通常他都是被看做新康德主义者。事实上,正如他对《纯粹理性批判》所做的纪念碑式的评论所显示的那样,他确实是个“康德通”。在新康德主义运动中,魏欣格尔的这篇康德评论以及由他创办并且自1896年开始出版的期刊《康德研究》对于复兴康德思想是立下功劳的。
如《或然哲学,人类的理论、实用和宗教的虚构体系》这本书的标题所显示的那样,魏欣格尔的中心概念就是虚构,他的哲学因而也被称为虚构主义。虚构的字面意义就是“杜撰、编造、假设”在英语中它指文学中的小说fiction。。在科学中,人们称虚构是一种假设,其或然性和不可能性是尽人皆知的,尽管如此人们仍然用它作为一种辅助概念,而且它也的确起一定的作用。对于“虚构”这个词还有一种较为恰当的语表达,即“似乎”。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虚构和假说相混淆。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