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夏·向晚

夏·向晚第17部分阅读

    对自己戴了绿帽子这个事情心里是很介意的,但是对象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也只能隐忍。李姒之前的嚣张和之后事情败露以后的情形对比来看,她之前是满满都在把握的,但是事情一旦败露了,以她的年龄和阅历能想到的只是要留下孩子甚至只是留下一条小命,她毕竟只是二十出头,还嫩着点。后文不算完整解释了这一点,我想这一点应该是能看出来的:)

    4这书这麽越来越糊涂了,太荒唐了,这种宫廷丑闻,居然可以摆在台面上。觉得作者太偏执了,上帝造人是公平,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得天独厚。因为对其母的愧疚,受尽父亲宠爱,自己又怎麽怎麽聪明,连老婆都是最受宠的,这太假了。

    还有:作为一个皇帝,武帝太过感性,我不认为他对一个没爱过的女人,会这麽愧疚。况且姚叶的性格怎麽会养出一个懦弱的孩子。还有李家的这些人,又是凭着什麽兴风作浪。武帝有什麽需要忌掸的吗?

    .

    夏萤的确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他很聪明,比如他有个很爱他很宠他的父亲,他的老婆也最受宠。这都可以看作是客观条件,他又一个完美的客观条件,但是从他自身出发,在他来处理李姒这件事情上看,他并没有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客观优势而做出一个聪明的决断,所以我一直是认为他还需要继续成长。武帝有他感性的一面,比如面对咏棠的时候,他对咏棠的愧疚也许不是因为他多么爱她,他觉得他有亏欠她,毕竟当初他有答应人家哥哥要好好照顾她。姚叶的性格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想瑾之会是一个集中体现。无论是太子朗还是夏萤,虽然姚叶有抚养,但是他们各自的性格还是不同,毕竟这其中还存在着后天的教育问题,前文有提到,夏萤小时候被武帝送到明斐家去了,他的性格会偏向谁多些,还不一定,毕竟还有个遗传问题。懦弱这个我还没有怎么觉得,挠头,我只觉得他优柔了点点。最后说武帝对李家的那三个孩子。这一点我自我反省,是我一直没有说清楚。李家的三个孩子在南国灭亡的时候,最大的李琅有13岁,李姚也就是现在的太子妃5岁,李姒1岁,除了李姒以外另外两个都已经开始记事,他们对武帝必然会有仇恨心理。武帝留下同意了明斐留下他们,当初是为了南边不稳定,还想通过这三个孩子来稳定南边未定的民心。如果他们能够乖乖归顺了听话了便是很好的结局,他们不乖的时候,武帝还是会对他们下手。比如现在这个局面。作者我有时候的确有些偏执,能指出来我会尽量改正不合理的地方,在此还是谢谢这位lashenn提出了这么多。

    ——————

    擦汗,写了好多。最后我还是想再废话一下,这一章基本上解决了前面扯出来的那些问题,若是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各位亲能说一说,谢谢,鞠躬,退场

    第四章上

    细雨湿蔷薇,梁间燕子归。正安二年的春天来得悄然无声。自从夏萤离开帝都,于窈生下小皇子梅,帝都里平静了许多。之前繁杂的事情都已经尘埃落定。

    武帝喜欢小皇子梅,也喜欢于窈。他喜欢她的那一份恬静的气息,安安静静的在那里,让人感到放松。或许是武帝已经慢慢变老,他开始回忆从前。枝头杏花开了,团雪上晴梢,红明映碧寥。

    黄昏,残阳尚留有几分余辉,思贤殿里安静得厉害。没有点灯,武帝静静坐在御案前,手边一封折子,前方的战报:夏萤受了伤。无法用言语去说自己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只觉得心上闷闷的。门外传来荣俊的声音,问是不是现在传膳。他把折子推到一边,站起身来:“点灯吧!”

    荣俊忙推开门,一众内侍跟着他进到殿中,为灯烛点上了火。殿内登时明亮起来。

    “传膳。”武帝吐出这两个字,转身向偏殿走去。

    依旧是满桌子的菜,坐在桌前,他并没有太多胃口,草草吃了些便命人撤下去。“今天小皇子怎么样?”用过了晚膳,武帝在庭院里随性地走着,荣俊自然是跟在一边。

    荣俊忙道:“听||乳|娘骆氏说,小皇子身体很好,也不哭不闹。陛下要去看看小皇子么?”

    武帝停下脚步,想了想,却是一笑:“晚些时候叫骆氏把小皇子抱给朕看看。荣俊啊,你还记得阿萤小时候嘛,从来就没听说过||乳|娘说他乖。”说着这话,他看向远处的天空。天色已晚,远处的天空是淡淡的红色,很是漂亮。

    “夏王殿下小时候好动。”荣俊笑道。

    武帝点点头,道:“的确好动,从小就聪明,可长大了却不知怎么有些愚蠢了。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朕宠他太过了。荣俊,你觉得呢?”

    “臣不知该怎么说。”荣俊恭敬道。

    武帝呵呵笑了两声,继续向前走。不知不觉中走到了裕祥宫门口,他站下了。宫门口那两棵树依旧是郁郁葱葱,看着那两棵树,他有那么片刻的怔忡。“当年朕真恨她。”突然一笑,武帝推开了裕祥宫的大门。

    宫里面安静得很,值守的宫女太监们早早的便休息了,谁也没想到武帝会在这个时候来。庭院中那棵海棠树依旧如同过去一样,到了开花的时候,想必又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后来,又不恨了。”自嘲地笑起来,武帝走到回廊边上,看着庭院中那棵海棠树,“朕总记得她说过的那些话,当初听着有些不满,可这个时候再想想,却都是有道理的。”顿了顿,他看向荣俊:“你还记得她吗?”

    荣俊忙道:“记得。”

    武帝又是一笑,轻叹了一声:“是吗?这些年朕总在想,如果当年大哥没有走,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或许,就不会有阿萤了吧!”

    荣俊低着头,不敢接话。

    沉默了半晌,武帝转了身:“到元华宫去吧!”

    元华宫是顺仪于窈所在的宫殿,离裕祥宫不远,是宫里面少有的幽静之处。当初选了这元华宫作为于窈的宫殿,武帝也是想着让她远离后宫的那些女人们。可无论这元华宫地方多么僻静,后宫中的女人们总也不会忘了这儿。

    到元华宫的时候于窈正和皇子梅的||乳|娘骆氏说着什么,武帝的突然到来着实吓了两人一跳,慌忙行了礼,又叫骆氏去抱皇子梅出来。

    武帝摆了摆手,让骆氏专心去照顾皇子梅。随意地坐在了窗下的软塌上,武帝看向站在一边的于窈:“刚才在和骆氏说什么呢?”

    于窈忙道:“骆氏说小皇子晚上睡觉不怎么安稳,想着是不是多叫几个人陪着。”

    武帝沉吟了片刻,抬头看向于窈:“你觉得呢?”

    “臣妾在想,多派两个人也好。”于窈小心道。

    “就随你吧!”武帝温和地笑了笑,“今天干了些什么?”

    于窈温婉地一笑,道:“还是和往常一样,做了些花样子,要给小皇子做一顶小帽子。”

    “上次你不是说要给阿梅做双小袜子么?”武帝饶有兴致地问道。

    于窈道:“已经做好了给他穿上了。”

    “哦?抱阿梅来看看吧!”武帝道。

    于窈听着这话,忙叫人把皇子梅抱了出来。大红的衣裳,白嫩嫩的脸颊,皇子梅显得分外可爱。武帝熟练地抱过皇子梅,一眼便看到了他脚上那双可爱的小袜子。细细打量了下,他笑起来:“做得很精致。”说着又逗了逗皇子梅。

    见到武帝,皇子梅显得很高兴,手舞足蹈地呀呀笑着,口水顺着嘴角滴下来,打湿了武帝的袖子。于窈吓了一跳,慌忙拿了帕子去擦。武帝倒是一笑,说了句没什么,又接着和皇子梅玩了会儿便让骆氏把皇子梅带去休息。

    天色也渐渐晚了,武帝感到有些疲倦,却不怎么想去休息。偏殿里昏黄的灯,朦朦胧胧,有些暧昧的感觉。武帝靠在软塌上,看着身边的于窈,感到一些些安心。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武帝闭上眼睛,闲闲地问道。

    于窈顿了顿,看了武帝一眼才开口:“臣妾还有个哥哥,不过已经很久没有来往了。”

    “你的父母呢?”武帝继续问道。

    “臣妾的父亲在臣妾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跟着哥哥一道,也很久没有来往了。臣妾是在叔叔家长大的。”于窈道,“臣妾进宫,是叔叔的意思。”

    “那你叔叔现在怎么样了?”武帝睁开眼睛看向她。

    于窈道:“自从臣妾进了宫,叔叔也搬离了帝都,自此便是失去联系了。”

    武帝沉默了会儿,又闭上了眼睛。“你觉得姚贵妃如何?”武帝突然问道。

    于窈看了武帝一眼,仿佛有些无措:“姚娘娘很好……”

    “有多好?”武帝继续问。

    于窈道:“臣妾也不知该怎么说。姚娘娘为人处事都得当,对人也很亲切。所以臣妾觉得姚娘娘好。”

    “你知道帝都这些年出了个谢家么?”武帝睁开眼睛看向她。

    于窈道:“臣妾进宫以后就很少听说帝都里面的事儿了。”

    武帝沉默了会儿,道:“这样也好。朕知道你心里是明白的,以后可不要犯糊涂才好。”

    朱鸾宫中姚叶还没有休息。依旧是刘尚宫伺候在身边,她坐在茶几边上研读一本棋谱。平日里她的爱好不算太多,绣花写字,下棋也算得上是爱好之一,但却不算精通。

    伸头看了几次门口,刘尚宫终于忍不住悄悄问姚叶:“娘娘,今儿陛下也不来吗?”

    姚叶沉默了会儿,若有所思地一笑,道:“陛下最近都不会来吧!”

    “娘娘不担心……”刘尚宫欲言又止。

    姚叶看了她一眼,放下了手中的棋谱,却问道:“前儿不是说要给朗儿挑几个女孩子的么?可有些眉目了?”

    刘尚宫忙道:“有谢家的小女儿谢漓,冯家的小女儿冯荷,还有……”

    “谢漓,是那个谢家的女儿么?”姚叶打断了她的话。

    “是的娘娘。”刘尚宫道,“不过听说这谢漓是不想进宫的,是谢老的意思。”

    姚叶沉吟片刻,抬头看向刘尚宫:“明儿让这谢漓到朱鸾宫来,我要见见她。”

    “其他的女孩子呢?”刘尚宫问道。

    “顾家有没有女孩子送来?”姚叶问道。

    刘尚宫想了想,道:“顾七公子的女儿顾嫣禾。”

    听着这话,姚叶皱了皱眉头:“顾绿宁?他什么时候回的帝都?怎么半点风声也没听说?”

    刘尚宫道:“顾七公子没有回帝都来。听说这个女儿是顾三爷带回来的。”

    “那就让这顾嫣禾和谢漓一道来。”姚叶道,“你下去吧!让我一个人静静。”

    听了这话,刘尚宫不再说什么,恭敬地退了出去。

    顾绿宁。姚叶若有所思地看着外面森森的树影。这么多年过去了,或许已经没有几个人还记得顾家有个七公子了吧!当年和顾绿祈不相上下的七公子,为了一个女人离开了帝都,便再也没有回来。仔细想想,那已经是文帝年间的事情了,轰动了一时,后来再也没有人提起。

    顾嫣禾和谢漓,谁更适合太子呢?姚叶想着,收回了目光,看着面前的那本棋谱,如果可以的话,她希望太子能同时纳了她们二人。

    明府里绿乔还没休息。最近瑾之喜欢上了画画,便缠了绿乔教她画画。绿乔的画是画得极好的,被瑾之知道以后便不依不饶地非要学不可。好在绿乔平日里就很喜欢瑾之,教她画画也很高兴。

    画完一朵牡丹,瑾之揉了揉些微有些酸痛的肩膀,抬头看向坐在桌子边上的绿乔,娇声问道:“阿娘,您看这朵画的怎么样?”

    绿乔起身,拿着蜡烛凑近了看,然后笑了:“不错,这两天进步很大。”

    瑾之呵呵笑了两声,得意地拎起画自我欣赏着。这时,她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放下画来,看向绿乔:“阿娘,今儿听人说选给太子的女子里面有个顾嫣禾,我怎么从来也没听说过这个人呢?”

    绿乔波澜不惊地笑了笑,道:“是顾老七的女儿。”

    瑾之听着这话,感觉更加糊涂了:“顾老七?怎么从来也没有听说过?”

    绿乔又笑了一笑,道:“你自然是没听说过的。他是我堂叔的小儿子,在顾家这一辈排行老七,也被人喊七公子的。很多年前就离开帝都了,所以不为人所知吧!”

    瑾之眨了眨眼睛,好奇了:“那他为什么要离开帝都呢?”

    绿乔笑了两声,看向外面,道:“他喜欢上了一个歌妓,家里不允许,他便偷偷带着那名歌妓逃出帝都,再也没有回来了。后来我三哥有一次出去遇到了他,便把嫣禾带回来了。那时候嫣禾还是个小婴儿呢!”

    “那为什么他不回来呢?”瑾之继续问。

    绿乔看向她:“那我可就不知道了。”

    夜已深,万籁俱寂。

    作者有话要说:080829,补全俺最近很纠结,纠结这篇文,所以慢了一些些,见谅见谅……

    第四章中

    说起谢漓和顾嫣禾的容貌来,两人算是不相上下,都有十分出众的外表。但细究她们两人的性格,谢漓便强势了很多——这或许是因为家世背景不同的缘故。

    站在姚叶面前,谢漓低着头,不时偷偷抬眼看姚叶的表情。而顾嫣禾却只是一直低着头,目光仿佛钉在了面前不远处的那尊花瓶上。

    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面前的两人,姚叶放下手中的茶杯,起身走到顾嫣禾面前,轻轻笑了笑:“你父亲还好吗?”

    顾嫣禾仿佛一惊,飞快抬头看了姚叶一眼,又低下了头,道:“臣女不曾见过自己的父亲。”

    姚叶轻轻挑起眉头来,没有说什么,又走到谢漓面前站下了:“听说你琴弹得妙,是么?”

    谢漓抬头看向姚叶,从容笑着:“回娘娘,臣女只是略懂皮毛,算不上精妙。”顿了顿,她看了顾嫣禾一眼,又道:“娘娘或许听说过,顾姑娘的琴艺才是精绝。”

    听着这话,顾嫣禾没有半点反应,依旧是盯着不远处的那尊花瓶,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一般。姚叶留意看了顾嫣禾一眼,继续看向谢漓,道:“无妨,弹一曲可好?”

    谢漓眉头轻轻跳了一下,也不推辞,落落大方地笑着:“献丑了。”说着便走到琴案前,简简单单的一支曲子,弹得也只是平常而已。弹完她便看向而来顾嫣禾,笑道:“顾姑娘何不来弹一曲?”

    顾嫣禾先看了姚叶一眼,然后才是一笑,道:“嫣禾手拙,就不献丑了。”

    姚叶只是一笑,道:“曲子虽然简单,但可见功底扎实。一会儿太子会过来,你们提前见见太子也好。”

    谢漓起了身,和顾嫣禾相视一眼,没有再说什么。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太子朗便来了。身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常服,嘴边带着几分淡淡的笑,太子朗看上去很是温和。先是给姚叶行礼,然后坐到一边,他才看向坐在另一边的谢漓和顾嫣禾。红裳的谢漓,青裳的顾嫣禾;在他看向她们的时候,谢漓也在看他,而顾嫣禾,自始自终都只是垂着眼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是听人说过顾嫣禾的父亲顾七公子的,当年的顾七公子算是名动帝都的美男,而顾嫣禾果然也是绝色倾城。但谢漓,虽然漂亮,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想到这里,他皱了皱眉头,收回了目光。

    姚叶满意地看向太子朗,亲切道:“朗儿看这两位姑娘如何?”

    太子朗温和地一笑,道:“两位姑娘都是绝色。”

    “那你更喜欢哪一位呢?”姚叶问。

    太子朗又看了她们一眼,笑道:“顾姑娘好像更娴静一些。而谢姑娘看上去大气。这一时也让我无法抉择了。”

    姚叶呵呵一笑,道:“这也无妨,一会儿把两位姑娘留下来用午膳,你也可以和他们聊聊。”

    谢漓和顾嫣禾听着这话,不由得抬头看向姚叶,依旧是什么也没说。

    午膳时候太子朗自然是留了下来,但无论是和谢漓还是和顾嫣禾都聊得不算太多。用过了午膳,太子朗便去思贤殿见武帝了。

    武帝一早就知道太子朗是到朱鸾宫去见谢漓和顾嫣禾两人。自从出了李姒那件事情以后,他也一直寻思着要给太子朗再找几个女子在身边。顾家和谢家自然也是他的首选。

    谢家是这十多年才慢慢在帝都里发展起来。若真要细究起这谢家来,从前还是明家曾经的一个侍从。后来从明家出来,便在帝都里落了家。有明家在背后,谢家的发展自然是快,这许多年过去以后,便已经是帝都的大家了。

    进到思贤殿,太子恭敬地行了礼,垂手站到一边,等着武帝开口。说起来好笑,在武帝面前,太子朗一向有些拘谨,仿佛总像有些害怕似的。拘谨得久了,武帝也就习惯,不再计较太子朗的生疏。

    “见到谢家和顾家的姑娘们了么?”武帝亲切地笑着,让太子朗在一边坐下。

    太子朗轻轻坐到一边,微微笑着:“回父皇,见过了。”

    “你更喜欢哪一个?”武帝接过荣俊递上来的茶,随手放到了一边,“太子妃几年都无所出,若是觉得她们好,便纳为良娣吧!”

    太子朗沉默了一下,道:“儿臣不怎么喜欢谢漓。”

    “哦?”武帝觉得有些奇怪,“朕以为你是会喜欢她的。”

    太子朗看向武帝,道:“总觉得谢漓看起来有些虚伪。如果非要从她们两人中来选,儿臣就选顾家的女儿吧!”

    武帝沉吟片刻,道:“那就顾家的女儿吧!只要你喜欢便好。”

    听着这话,太子朗莫名地感到一些开心。顿了顿,他又道:“听说前线阿萤受了伤,今天可有消息来?”

    武帝勉强笑了笑,道:“上前线哪里有不受伤的道理?他在帝都里惯坏了,上了战场就该长大了。受点伤也没什么。”

    “听着总是让人担心的。”太子朗道,“毕竟阿萤是第一次上战场呢!”

    武帝欣慰地看向太子,道:“也不必太担心了,有明斐在,出不了什么大事。倒是你,这些日子总听说你身体不适。身为太子,该把身体调养着好些,才能为国做事。”

    太子朗忙道:“父皇的话,儿臣记下了。”

    “东宫的老臣,除了顾绿祈还有谁在?”武帝突然问道。

    太子朗道:“只有顾大人是老臣,其他的便是这几次科举的进士了。”

    武帝若有所思点点头,道:“顾大人是老臣了,有什么事情尽可以问他。那些进士都年轻得很,年轻人总有些好的想法,若是觉得好不妨大胆地采用。朕总是在想,有些事情你现在都可以学着做了。以后,江山毕竟是你的。”

    一听这话,太子朗突然有些感动,跪倒在地上,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武帝呵呵笑了两声,道:“你也不必这么拘谨。这会儿也闲,你来陪朕下下棋吧!”说着他向荣俊打了个手势。荣俊忙叫人布置了棋盘棋桌。武帝起身拉了太子朗起来,父子二人便到棋桌边坐下了。

    下了两局棋,武帝便觉得有些倦意。午后阳光璀璨,晒得人有些懒洋洋的。落下黑子,武帝微微眯起了眼睛,就在等太子朗落子的那么个功夫,睡着了。

    手里攥着棋子,太子朗悄悄抬头看向武帝。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近地看他了,他怕他,总觉得他不够亲切。细细打量着他,两鬓微白,不知什么时候,他已经开始衰老了。太子朗怔在了那里,心头上拂过一些惆怅。他想起来小时候,他常常和游毅一起在他身边玩耍,可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怕他,连多说两句话都不肯了呢?想到这里,他的眼眶突然有些酸胀的感觉。

    天空中数朵白云回转,不晓得是风快还是云快,一会儿时间,有好几朵云就呼呼地散开了,只剩一朵白云孤零零地飘着。

    棋子攥得久了,手心微微开始冒汗,收回目光盯着棋盘,太子朗缓缓地落下了棋子,清了清嗓子,轻轻碰了碰武帝的手:“父皇,该您了。”

    武帝一惊,蓦地睁开眼睛,仿佛有些尴尬似的笑了笑,拿过手边的茶盏喝了口茶,专注地看向棋盘。

    正安二年春,顾嫣禾入东宫为太子良娣。

    这件事儿对顾家来说,不失为一件天大的好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良娣,但这其中的微妙之处,不得不让人探究了。而对太子妃李姚而言,顾嫣禾的到来带给她的,仿佛是一种警告了。相比对李姚,太子朗对顾嫣禾的仿佛更喜爱一些。春末的时候,便传来了顾嫣禾怀孕的消息。

    春末初夏,天气开始变得有些燥热。

    西华苑里顾嫣禾懒懒地躺在卧榻上,手边放着精致的茶点,却没有胃口吃下去。翻了个身,她闭上眼睛,想睡一会儿。外面传来隐隐约约的喧哗,然后是门被推开的声音。睁开眼睛,她翻过身去看,却只见是太子妃李姚进来了。看到李姚,她几乎是一惊,就要起身。

    李姚微微一笑,示意她坐着就好。“总想着要来看看你的,今儿得闲,便过来了。最近你可还好?”李姚在一边的软凳上坐下了。

    顾嫣禾拘谨地笑笑,道:“回娘娘,一向都好。谢娘娘关心。”

    李姚上上下下打量了顾嫣禾,又是一笑,道:“要是为殿下生下一个儿子……顾良娣今后也就不愁了。”

    顾嫣禾依旧是温和地笑了笑,道:“娘娘说的是。不过,殿下和我更希望是个女儿呢!”

    听着这话,李姚尴尬地笑了一笑,接下来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看了顾嫣禾半晌,却是叹了口气:“殿下是喜欢你的。可我却是不得殿下的喜爱了。”

    “娘娘和我说这些,又能改变什么呢?”顾嫣禾温婉地笑笑,抬眼看向李姚,“殿下的心思臣妾是不敢揣测的,娘娘的心思,臣妾自然也是不懂。”

    李姚静默了半晌,嗤笑一声,道:“顾良娣说话也算是尖刻了。也罢,顾良娣好生安胎,我也就不多打扰了。”说完她便起了身,淡然离开了西华苑。

    西华苑外,太子朗正站在外面等着她。看到她出来,太子朗冷笑一声,道:“见到了她,你又想说什么?”

    李姚抬头看向太子朗,尖锐地笑起来:“您期待臣妾说些什么?”

    “若没什么可说,你就回去吧!”太子朗没有再看她一眼。

    “你恨我?”李姚不依不饶地追问。

    太子朗冷哼一声:“出了那样的事情,你指望我还像原来那样对你?”

    “李姒的事情并不是我本意。”李姚竭力平静道。

    太子朗静默了片刻,看向李姚:“无论是不是本意,事情已经发生,再说也没有意思了。你该庆幸,你还活着。”

    李姚冷笑一声,退后了几步:“是啊,我真该庆幸,我还活着。”

    第四章下

    太子朗看着她,仿佛无奈般轻叹:“有些事情来得太早。有些事情不在我的掌控之中。”

    李姚看着他,只是笑:“是么?我可不信。如今有了顾嫣禾,殿下您应该觉得高枕无忧了吧!夏王这一年半载回不了帝都,游王更加不会回帝都来……”

    “闭嘴!”太子朗狠狠地瞪向她,“你该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忘了李姒是怎么死的?还是你也想和她一样死掉?”

    李姚一下子沉默了下来,过了半晌才开口:“你有喜欢过我吗?”

    太子朗看向他,却是讥笑一声:“你觉得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你执意想知道一个答案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在出李姒那事儿之前,我很喜欢你。但现在……”

    “那你喜欢她吗?”李姚截断了他的话,一瞬不瞬地看着他。

    太子朗不再看她,只道:“若不喜欢,又怎么会纳她为良娣?”

    李姚神经质般笑了几声,转了身,不再多看他一眼:“好吧,以后我不会再来。殿下尽可以放心了。”说完,她便快步离开了。

    太子朗盯着她的背影,表意不明地一笑,却也没有进那西华苑,而是一路向前殿去了。

    前殿中,工部侍郎谢奉已经等了很久了。谢奉是武帝嘉平年间的进士,说起来还是谢漓的堂兄,入朝以后一路青云直上,年纪轻轻便已经当上了工部侍郎。这会儿他穿着淡绿色的常服,站得笔直,看上去分外的气宇轩昂。

    太子朗在门口站了半晌,打量了那谢奉几眼,才微微一笑,扬了声:“让谢大人久等了,实在是小王的过错。”

    谢奉闻声急忙转身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朗极温和地一笑,示意他起身:“不必多礼。不知谢大人匆忙来访,有何见教?”

    谢奉忙道:“见教不敢当。是微臣有事儿求殿下。前儿微臣得了一尊玉雕,想请殿下前去鉴赏鉴赏。微臣知道殿下一向是对玉器有研究的……”

    “哦?”太子朗饶有兴致地一笑,让谢奉坐下,“是什么玉?”

    谢奉道:“和田玉。殿下何时拨冗前去一看,便知道了。”

    太子朗想了想,又看了谢奉一眼,才道:“那等过两日,本王闲下来了,就到你府上去看看吧!”

    听着这话,谢奉分外开心,千恩万谢地退出了东宫。一出东宫,便只见街角处停着一辆马车。谢奉上了马车,马车便缓缓地向东大街的谢府驶去了。

    初夏阳光开始有些刺目,马车里微微有些闷热。谢奉端坐在马车中,捧着茶。他对面坐着一个女子,却是谢漓。喝了一口茶,谢奉笑了笑,道:“过两日太子殿下便会去咱们家,你可开心了?”

    谢漓看了谢奉一眼,嫣然一笑,道:“这次要好好谢谢堂兄了。”

    谢奉只是一笑,道:“都是一家人,不提什么谢不谢的。我只是奇怪了,当初老爷子要把你送进东宫的时候你百般不愿意,这会儿如愿以偿了,怎么又想着要见太子了?”

    谢漓哼了一声,道:“我就见不得那顾嫣禾,看上去贤良。背后里也不知使了多少手段才进了东宫。我就是咽不下去那口气,我怎么会比不过她?”

    听着这话,谢奉不由得失笑了:“就为了这个?倒不是我偏袒谁,虽然你漂亮,可有时候终究是锋芒太露了,男人不喜欢的。且不说那顾嫣禾有没有用什么手段,可男人就喜欢她那种性子,温婉可人。”

    谢漓瞟了谢奉一眼,道:“你和那些男人有什么区别?说到底,这可不是我和那顾嫣禾之间的胜负,而是我们谢家和顾家的的胜负。顾嫣禾进了东宫,就是我们谢家输了。”

    谢奉哈哈笑了两声,道:“这胜负可还没定呢。你也别急。反正啊,这故事还长着呢。”

    说话间,马车已经到了谢府门口。谢漓下了车,谢奉却是驾车向城外去了。

    两日后,太子朗果然到谢府去看那尊玉雕。和田玉雕的菩萨,果然是精致得很。太子朗细细看了会儿,便向谢奉笑道:“这的确是好东西,以前在游王那里看到过一尊和田玉的弥勒佛,也是精致得很。”

    “若是殿下喜欢,微臣……”谢奉谄媚地笑着看向太子朗。

    太子朗呵呵笑了两声,道:“我不信佛,这菩萨还是你自己留着吧!再说了,看这东西你也喜欢得紧,我若要了去,可不是让你割爱了?”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向谢奉,笑道:“若没什么事儿,我可就走了。这一会儿还要回宫去呢!”

    谢奉忙道:“还有一事,想求殿下允诺。”

    “什么事儿?说来听听吧!”太子朗笑着说。

    谢奉故意迟疑了会儿,然后才道:“微臣的堂妹想见见太子殿下。”

    太子朗哈哈笑了两声,道:“这又不是什么难事,叫她出来吧!”

    听着这话,谢奉忙道:“殿下稍等,微臣这就让堂妹出来。”说着他快步出了屋子。不过一会儿,谢漓便跟着谢奉来了。谢奉悄悄退出房门,带上了门。

    娉娉婷婷行了礼,谢漓抬头看向太子朗,微微地勾起嘴角绽开一朵娇媚的笑。她穿着一件嫩红的外裳,显得分外美丽。太子朗先是一愣,有那么一刻的迟疑,然后才是一笑,让她起身。

    “不知小姐是何故要见本王?”清了清嗓子,太子朗微微笑了笑,看着谢漓。

    谢漓娇俏地一笑,从容地开口:“臣女近日听说一事,与殿下有关,便想告知殿下。”

    太子朗看着她,依旧是微微笑着:“说吧!”

    谢漓笑了一笑,道:“若真说起来,也不算什么大事。殿下听过了也就过了吧!”顿了顿,她瞅了他一眼,继续道:“前儿臣女和大哥前去明府,见到了韩小公子。”

    “韩慈?他几时又回了帝都?”太子朗随意地问着,目光始终放在谢漓身上,然后又恍惚地接了句:“他怎么了?”

    谢漓岂会不知他的目光在自己身上,可她却是只当不知,嫣然一笑继续道:“臣女是想,韩小公子回来得突然,帝都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所以……”

    “这不是什么大事。”太子朗截断了她的话,仿佛有些尴尬地撇开了目光,“不知小姐还有什么事儿想和本王说?”

    谢漓抿嘴一笑,微红了脸:“其实,只是想见一见殿下罢了。”

    太子朗听着这话挑眉一笑,仿佛极为满意,起了身来到她跟前,轻轻抚上她的脸颊,似乎是轻叹了一声:“那天我怎么没觉得你这么迷人?”

    谢漓仰头看他,笑得娇羞:“臣女一直为殿下神魂颠倒。”

    “是么?”太子朗仿佛按捺不住冲动,吻上了她的唇。

    初夏的时候,谢漓便进了东宫,可不知为何只封了承徽。但这次却也没听谢漓说什么,却是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下来。

    夏末的时候天气还是热得很。蜻蜓低飞,眼看就要有一场大雨。天空中的云朵压得极低,让人感到有些憋闷。

    瑾之坐在屋子里百~万\小!说,心里莫名地慌张,连呼吸也有些困难,额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来。放下书,她轻抚胸口,勉力扶着身边的丫鬟站起来,还没来得及站稳,只觉眼前一黑,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过了没多久,果然开始下雨。起先还只是淅淅沥沥地落着点滴,可没一会儿就狂风大作,雷声滚滚,闪电肆无忌惮地劈裂而下。大雨瓢泼而下。低洼的地上很快就积了水。雨哗啦啦下着,天却是愈来愈黑,才不过是下午,就好像是黄昏了。

    屋里点了灯,昏黄的灯火,被风吹得不住地晃动着,照的屋子里也是朦朦胧胧。开了窗,雨点伴着风吹进来,屋子里总算也有了些凉意。

    卧榻上瑾之艰难地睁开眼睛,一眼就看到窗外漆黑的天,先是一愣,然后又看向墙角的灯,最后才看向坐在身边的明荣。张了张嘴,她觉得嗓子里干涩得厉害。明荣仿佛是知道她的心思,扶了她坐起来靠在自己身上,递了水到她嘴边喂她喝了几口,然后放下茶盏伸手拉过了枕头垫到她腰后面。

    瑾之斜靠在明荣身上,只觉得乏力,说话也是有气无力:“现在什么时辰了?”

    明荣让她坐好,微微笑着:“未时刚过。这雨下得天也暗下来了。”顿了顿,他又道:“你现在可感觉好些了?刚才可是吓死我了。”

    瑾之微微皱了皱眉头,问:“刚才怎么了?”

    明荣嘿嘿傻笑了两声,挠挠头,仿佛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瑾之看着他这犹豫样子,终于忍不住开口:“怎么今儿你说话吞吞吐吐的,难不成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你可不许瞒我。若叫我知道你真闹出什么事情来,我可不饶你!”

    听着这话明荣简直哭笑不得,上前就捏了她的脸,恨恨地笑道:“在你心里我就是要惹事的人?简直是让为夫的震惊了!我吞吞吐吐,只不过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罢了。既然你都说了不许我隐瞒,我也就直接说了吧,你怀孕了。我们就要有孩子了!”

    这时,外面雷电交加,仿佛雨势又大了很多。

    瑾之一怔,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话来,过了好半天才找回声音:“真,真的?”

    明荣一把抱住她,笑得极为开心:“怎么不是真的?明年我们就有第一个孩子了!”

    瑾之过了会儿才回过神来,七手八脚地就要起身来,高兴得不得了:“哎,我要去告诉阿娘,还有我母妃。”说话间她已经起了身,慌乱地找着鞋子:“还要告诉父皇,还要告诉阿萤,气死他,他还说他会比我早有小孩,看见没,他这会儿还在外面打仗呢,孩子影儿都见不着……”

    明荣宠溺地笑着,只道:“不急,这会儿雨大,等雨停了再去也不迟呢!”

    作者有话要说:补全~

    开始忙,更新可能会变慢,见谅见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