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李义府不屑一顾,对李义府的行为深恶痛绝,当然,他也知道,李义府的后台就是当今的皇后——我。
“上官大人是觉得这诗太差了还是觉得这诗太好了而不好说?”我看到上官仪这么迟疑,问道。
“恕下臣不便评论,我觉得许敬宗大人会写点诗。皇后还是找他吧,如果皇后没有什么事的话,下臣就告退了。”上官仪不冷不热地说道。
说实话,我不生气,上官仪这样我并不恼怒,有文化的人大都有点脾气的嘛。这也许是人们所说的风骨吧。
这一年,风调雨顺,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国家又取得了几次战争的胜利。
我需要向世人们竖立一个好皇后的印象。
以前,不是有人说我不够格皇后吗?还说王皇后端庄贤淑。现在我要证明天下人特别是朝中那些大臣看看,我与王皇后,哪个皇后更好!
其实,大唐的好皇后以前已经有一个典范了,那就是先帝的皇后——长孙皇后。先帝与长孙皇后相处几十年,相敬如宾,他们的感情,就如人的上牙和下牙,从来都是那么默契。听说他们结婚几十年,几乎没有吵过一次架。太宗先帝如果在朝廷上有什么不开心的,脾气了,长孙皇后都会化解他的怒火。太宗先帝曾经好多次公开称赞这位好皇后,在长孙皇后去世时,先帝痛哭了一天一夜,说失去人生一个最好的诤友。他把长孙皇后比作自己的眼睛,说失去长孙皇后就如同失去眼睛一样。先帝去世后,后人就把他们葬在一个墓里,他们的故事在民间都广为流传。
在京城长安的西边,有一个石碑,是先帝亲自立的,那碑上刻着先帝为长孙皇后撰写的碑文,那碑上叙述了长孙皇后一生的功绩。
在我的心里,我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像长孙皇后一样的天下人都赞颂的好皇后,端庄贤淑,为皇上分忧。
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比王皇后好,这一点我确信无疑。
当时大唐有一位著名的和尚——玄奘。玄奘大师曾经历经千辛万苦,经过西域各国,经过几千公里,到了天竺国,取到了佛教真经。他在出和回来时,太宗先帝都曾亲自接送他。
过一些日子,玄奘要把来自天竺国的一块刻着经书的碑从另一个地方迎到大雁塔。大雁塔在长安城边上,是唐朝最著名的一座塔。这一次迎送仪式将会非常隆重,到时有来自全国的僧众,和来自全国几十万的百姓都来观看这个仪式。
李治也知道这件事,在唐朝,佛教很受重视,玄奘邀请李治亲自主持这个仪式,李治同意了。他要向全国老百姓展示一下他这个新皇帝的风采。
第二十七章衣锦还乡
我如何出现在这一次的迎碑仪式上呢?我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我现在是皇后,被封皇后还不到半年,人们都说先帝的长孙皇后是一位贤良的皇后,我应该像长孙皇后一样,像她那样广为人知,声名远扬。
宫里也在充分准备,各种礼仪,宫女的挑选。李治和我将出现在迎碑仪式上,李治意气风,而我也是新皇后,天下人都在用眼睛关注着我,这一次印象将决定了我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
在这段时间里,我时常在练习迎碑的礼仪,我甚至想了自己怎么走路,怎样让人觉得贤淑,衣服要怎么穿,帽子应该怎么戴,等等。当我觉得一切都准备得很不错了,信心满满地。
那一天到了,全长安城的百姓几乎都来看了,当玄奘坐在马车上,从马车上下来,捧起那块碑,上面刻满了字,其实我也不太清楚那块碑上刻的东西的真正含义,但我清楚地知道佛教在国家的地位。
李治和我站在一起,站在大雁塔边上,李治将和我一起接过那碑,并把它放在塔第七层的地方。在路的两边,站满了僧众,我从没有见过如此多的僧众,我甚至觉得全国所有的僧人都来参加这个仪式了,几排僧众整整齐齐地站着,口里念着佛经。再远一点的地方,百姓们人头攒动,许多人站在高一点的位置上,只想看清楚,还有人跳起来,怕错过了这重要的一刻。有许多百姓也是虔诚的样子,可以想像佛教在当时社会的重要影响力。在官方当然还是儒教处于统治地位,但这外来的佛教已经显现它的魔力,玄奘的故事在民间传扬,许多百姓都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段玄奘取经的故事。今天百姓们都来了,他们想看一下这位历经千辛万苦的传奇和尚,看一下这位到过西方的佛教人士,当然百姓也想看一下新皇帝新皇后的风采,平时有些人一辈子都看不到皇帝,可今天皇帝皇后却都来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大臣,这种情形是多么地难得啊。所以许多人拖儿带女,奔走相告。
我微笑着,站在李治边上,伸出双手,接过玄奘捧着的碑,那碑有点沉,上面刻着满满地字,不过上面的字我一个也不认识,应该是梵文,如果仔细看,这块碑也没有出奇的地方,我在心里想到。但就是因为人们相信他,心里的虔诚让它有了无比的光辉,当然,我也知道,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人的一种信仰。
我也当过尼姑,对经文略懂一些,出家人把凡尘俗世看穿,视世间皆为红尘,那是一种怎样的勇气!更是一种怎样的脱!它带给人的是一种磨砺,一种对心性的拷问。
说实话,我很佩服这些僧人,那种境界我是达不到的。
仪仗队在奏乐,边上的百姓人山人海,不少人在欢呼,我和李治两人紧紧地拿着碑,一步步走向大雁塔。到了塔前,李治把碑放在了一个精致的底座上,人群里一阵欢动。
迎碑仪式直到了下午才结束,可以说,我和李治都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新皇帝、一个新皇后的形象。
而我与李治的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我们的默契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我已经在这个宫里又呆了四年多,如果加上先前的十二年,我已经在这宫里呆了十六年之多,在这宫里呆久了也会产生烦腻,我想到外面出去走走。
我离开家乡已经有十七年了,从我最初进来十四岁的一个少女,现在已经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姐姐在我成为昭仪时,我已经叫人来到宫里,但母亲一个人还有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他们一直都在家乡,虽然,我也曾和家里送过信,还给家里送些东西,但是我已经整整十七年没有踏上过家乡的土地,这十七年,不知道家乡有什么变化没有,乡亲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我的家乡在山西并州,山西也是先帝起家的地方,此时,我很想念家乡,现在我已是皇后,天下安定,我为何不回家乡一趟呢。我当了皇后,要让家乡人看看这个新皇后的风采,知道我们家乡也出了个大人物。
当然了,最好劝李治一起去,我要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项羽有句话:虽有锦衣裳,夜不能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身上穿了一件很好看的、很珍贵的衣服,可是如果是在晚上,还有什么能看到呢?我现在贵为皇后,可是如果不回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又怎么能感觉到我这位皇后呢?我要衣锦还乡,让家乡人都看到我这位家乡出生的皇后的风采。
可是如何叫李治也来我家乡呢?总不能说我们专门带着众多的宫女,还有一帮大臣,就是为了回家一趟吧,当初的长孙皇后,王皇后都没有这样做过。再说李治已经在宫里呆久了,他还不习惯离开这衣锦玉食、天天大臣俯称臣的日子。毕竟皇帝为大,皇后再大也只是皇帝的妻子,如果说的更白一些,只不过是皇帝的一件衣服,王皇后不是就被给废了吗?只不过现在李治跟我的关系特别好,他特别关心我,而那些大臣是肯定不会同意皇帝离开京城,远行千里到皇后的老家去的。
我得想个办法,让李治同意。对此,我已经想了个好办法,李治他肯定会答应的。
“治,”等李治回到家,我挽着他的手。
“皇上在宫里呆了这么久,会不会有点腻的感觉?我想出去走走,怎么样?”我对李治说道。
“恩,”李治说道,“在宫里,每天对着这班大臣,还有这么多的事,我是有些累,我也想出去走走,莫非媚娘想到了什么好地方?”
“恩,我想好了,副都洛阳离长安不远,那里又有新建成的宫殿,而且那里通运河,粮食丰富,我们何不到那里住一段时间,也好放松放松自己。治,看你这段时间这么忙,都瘦了。”我对李治说道。
“哦,”李治想了想,说道,“那朝政的事怎么办呀?”
“不是还有太子吗?可以让太子监国,宰相裴炎辅国。”我说道。
“恩,不错。那我们过几天就动身。呵呵。”李治回答道。
洛阳在河南,边上有条河,水路交通便利,而长安就不一样的,长安只有6路,又人口众多,粮食根本不够用,用马车运粮的成本又很高。洛阳就不一样了,因为有河流,离运河又不远,产自全国各地的粮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水路运到,正因为这个原因,前些年太宗先帝就已经在这里建了一些宫殿,而在李治当上的皇帝以后,他又兴建了几座,这里虽比不上长安那么繁华,但是环境好,人口也不太多,很适宜养身静心。
李治在宫里呆久了,他也正想到外面走走,正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正所谓夫妻心有灵犀一点通,哈哈。其实,李治我太了解他了,我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他的脾气我更是了如指掌,不然我们怎么能相处这么好呢。经过我的鼓动,他答应一起去洛阳。
四月的洛阳,春光明媚,沿途两岸春意盎然,我和李治坐在车上,边游玩边欣赏边上的风景,我们不时说笑着,看到路边的农夫正在耕作,集镇上的小商贩们叫卖,还有各种各样的行人,我们高兴极了。
我又一次通往宫中与家乡的路途上,可是这一次我是从宫里到家乡,十八年前我是坐着一辆马车,孤独地来到皇宫里。而今天,我的身边坐着当今的皇帝,边上是许多卫士,我们坐的马车是当今最漂亮最豪华的马车,我们的车队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气势的车队,我的心情好极了,我此时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依偎在李治的怀里,我们吟诗作对,看着路边的风景说笑,此时,在家乡的母亲,还有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他们曾经与我们母女相处在一个地方,却对我们如此坏,不知他们现在知道我的情况,他们会有怎么样的想法?
洛阳的边上有一条河,叫洛河,它与运河相连。这里环境优美,开着许多的牡丹花,牡丹有红的,有黄的,各种各样,在洛阳住着的这几天,我仿佛就在花的海洋里,我注意地观察了一下,这里从地理环境来看,绝不比长安差,不过当初先祖为什么会定都长安呢?
在宫里的日子太紧张了,前一阵子我和王皇后激烈地斗争,还有长孙无忌等人,繁忙的事情让我没有休息的兴致,此时,我终于放下身心,来到如天堂一样的地方。在洛阳的宫殿里,这里的房子是刚建的,有一座建在一个小山丘上,周围绿树掩映,我和李治到这里一起对弈,这真是神仙一样的生活。
我躺在李治的怀里。
“媚,你现在感觉怎样?”李治对我说道。
“你说呢?”我对李治说道,“你会不会想其他的女人呢?”
“这个?”李治没有回答我。
皇帝有三宫六院,嫔妃有十来个,还有昭仪、婕妤、才人等等,还有另外数不清的宫女,也许皇帝看上哪个了,那个宫女就得宠了,所以不时地进行着争宠的战争。
李治会不会喜欢上别的女人?这个暂时不会,我觉得。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李治在我身体不好的时候,或是怀孕的时候肯定也会喜欢别的女人,这在皇帝的眼里是天经地义的。
第二十八章妇唱夫随
女人从来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这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尤其在宫里是如此。.对于我来说,爱情给我带来的东西很多,但失宠的话就会让我失去所有的一切。所以,对于我来说,我要紧紧地抓住这一切。
政治,这个东西我有着天生的敏感,这是一个关于权力的场所。这里有的斗争,有朝堂上的斗争,盘根错节。在我当皇后的过程中,我先在建立了一个情报网,我的眼线遍布,他们大多是太监、宫女。在朝堂上,也有几位大臣,如许敬宗、李义府,其实我与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高升了,他们的官也越做越大,我曾经跟他们说,我和他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打倒长孙无忌等人的过程中,他们也是春风得意,分别当上了宰相的位置。现在几位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诸遂良死在了被贬的路上,于志宁退休,李绩也身体不好,申请隐退了。许敬宗、李义府已经是这个朝堂上官职最高的官员之一。
另一方面,我以前曾经帮李治批阅奏章,又有几个坐在帘子后面听政,这渐渐培养了我的政治能力,我像一个喜好酒的人产生了酒瘾一样,我越来越对权力着迷。政治的斗争让我热血,让我充满了力量。当然有时也让我感到累,可是政治这东西,一旦沾上,便无法放下,人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回头路,我已经上了这条路,怎么可能往后退呢?
记得在十四岁来宫里时,看到母亲哭,我就对母亲说:来宫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要哭呢?我就曾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出人头地,要一飞冲天,今天,我不是做了吗?
“媚娘,在想什么呢?”李治笑笑,对我说道。
我刚才在想问题,呆呆地,李治看了,就对我说道。
“治,我们既然已经出来一顿了,要不要再往我老家去一趟?我想看看家乡的父老乡亲,你能陪我一起去吗?”我对李治说道。
“哦,是不是想让乡亲们看下这个风光的皇后呀?”李治对我开玩笑道。
“是啊,再让他们看看这位威风的皇帝,哈哈。”我也说笑道。
“好啊,我们就一起去。”李治也有兴致。
“过两天我们就出,带上要准备的东西。治,怎么样?”我说道。
“恩,就听你的。”李治说道。
车队在路上殅旗飘飘,我们的车队又浩浩荡荡地出了,马车行在路上,出叮叮地声音。
这个国家广大无边,臣民勤劳,我现在感觉真好,我现在是皇后,是真正的衣锦还乡,我们的家乡还真从没有出过高官,更没有皇后了。
我回到家乡,我一定要宴请乡亲们,让乡亲们好好高兴一下,让他们知道家乡出了一位能干的女人。当然,我还希望家乡的人民生活幸福,所以我已经建议李治给家乡减去赋税,家乡出了一位皇后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经过五天的行程,我们的车队到了我的家乡,山西并州。当看到车队到了家乡,家乡的人民都拥出来了,并州的官员们,还有山西的父母官——太原刺史也来了,大臣们齐跪拜地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迎接我们的百姓排成一排,足有一里远,到处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有老人,有小孩,有年青人,有男人,有女人,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好奇的眼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宫里的人,更不用皇帝皇后了。就算是并州的地方官,他们也没有见过皇帝,现在,在他们的地方上,出了一位皇后,他们的心情是多么地激动啊!
当我们的车队向前行的时候,百姓在后面跟着,因为卫队的原因,他们不能靠得太近,但我依然感受到他们无比的热情,他们的欢呼劲。当我们到了并州县衙门前,整个县城的百姓都来了,他们议论纷纷,脸上掩不住地兴奋,他们想亲眼看一下皇帝、皇后长得什么模样。
我看到一个小孩在他母亲的怀里,睁着一双稚嫩的眼睛,也不断地舞动着双手,也想朝这边看,我忍不住对李治说道:“看,那个小孩多有趣。”
李治也是第一次与百姓如此接近,虽然边上有卫队,可是离百姓也只有几米远而已。这几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看百姓们的穿戴,虽然大都是粗布,但都很整洁,脸上也红润,说明他们的生活还是可以的。
马车终于停下来了,卫士们过来,太监在车外报:“皇上、娘娘,到了。”
李治掀开帘子,我也走出车子,官员齐跪倒在地,接着边上的百姓也跪倒在地,大家齐呼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等声音安静下来,李治清了清嗓子,说道:“众位爱卿平身,众位百姓平身。”
只见官员们、百姓们都站起来。李治接着说道:“并州是皇后的家乡,今天皇后是来看望大家的。”
我走到李治身边,说道:“我就是前工部尚书武士彟的女儿武媚娘,十八年前离开家乡,今天回来就是想看一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今天,我和皇上来看你们了。”
听到我和李治的话,众位百姓又一次跪倒在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百姓们都是那么平和,其实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的,今天皇帝皇后来看望他们了,他们是多么高兴与激动啊!
“明天,”李治接着说道,“明天,我已叫大臣们准备了酒席,请并州的百姓们宴吃三天,这三天吃的都免费,这是皇后向我建议的。”
百姓听了后,欢呼起来,齐喊道:“皇后千岁。”
在我们来到之前,李治已经下诏叫下面的大臣准备好了许多粮食,还有肉,还带来许多宫里的御厨,明天就可以动手,到时并州的百姓就可以放假三天,大家都聚到县城一起吃喝三天。
晚上,我们就住在以前建的皇帝行宫里。
第二天,百姓们在一起吃饭,包括官员们也一起,而我和李治则坐在上边,许多百姓要来向我们敬酒,他们跪在地上,一边感谢皇上皇后,一边喝下酒。
“与民同乐的感觉真好啊,”我对李治说道。
“是啊,呵呵。“李治笑笑。
这三天,我风风光光的,感觉好极了,我第一次在乡亲们面前那么风光,乡亲们不断向我这个皇后敬酒,官员们向我和李治跪拜。当李治宣布给并州减去赋税三年,百姓更是满眼泪花。他们在内心里感谢这位皇后。
这位十八年前从这里出去的小丫头,现在却成了他们的明星,他们的骄傲。我的父亲是工部尚书,三品大员,是并州出过的最大的官了,可是现在有一位更厉害的人物出现了,就是我——皇后。
母亲在我成为皇后以后也到宫里去了,现在,在我的老家,只有两位同父异母的两位哥哥,武元庆、武元爽。对于这两位哥哥,我的印象是负面多于正面,我的妈妈在嫁给父亲时,父亲已经有了这两个儿子,后来,母亲生了三个女儿,本来我们一家过得还可以,可是后来父亲去世了,我们三个孩子还小,这两位哥哥,还有他们的一大家,对我们母女非常苛刻,那些伤痛的回忆记忆犹新。
不知道他们两个兄弟现在怎么样了,他们当然知道我已回到家乡,不过我还没回到老家的房子看看,明天我就准备去看下。
“娘娘,”一位太监报告。
“什么事?”我问道。
“有两位自称为娘娘哥哥的男子想见娘娘。”太监说道。
我刚和李治在一起下棋,听到太监的报告,我们停下了对弈。
李治也知道我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听了后,笑着对我说道:“媚娘,你亲人来看你了。”
“这两位哥哥,不是什么好角色。”我说道。
“那你是不准备见他们了?”李治问道。
“那倒也不必,就看看他们吧。”我说道。
两个男子进来了,是穿着一般乡绅的衣服,满脸的胡子,从眼神看并不是一个很温和的平常百姓,这和我小时候见到的是一个印象,只是现在他们大了,也比以前老了。
“皇后娘娘。”他们跪倒在地,叩头。
李治并没有一起来,我觉得我单独见他们就行了。
“噢,原来是两位哥哥啊,让,请赐坐。”我说道。
他们听了我的话,站起来,坐到边上的凳子上。
“你们这些年过得还可以吧?”我问他们。
“回娘娘,还可以,谢娘娘的关心。”他们回答道。
几位回答说的话倒还中规中举。不过等了会儿,他们有点坐不住了,称呼也改了,“妹妹,你现在这么好,做了皇后,能不能帮我们也到宫里去啊?”
我一时没有说话。
见此,他们改口道:“要不,给我们弄个官做做怎么样?”
原来,今天他们是向我要官来的。真是无利不起早啊。看到他们的嘴脸,我又想起了小时候他们对我和母亲姐姐的情景。我的心里不禁一阵厌恶。
“这个——”我缓缓地说,“皇后并不能参与朝政的,更没有任命官员的权利,这个恐怕爱莫能助,当然了,我可以跟皇上商量一下。但你们不能心急,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哎呀,妹妹,”他们还是叫我妹妹,他们真当我是他们的亲妹妹了,不知当初有没有当我这个妹妹。
他们说道:“妹妹现在已经是一个皇后了,当个朝中的大臣还不是妹妹一句话嘛,你看现在皇上多么宠你啊,只消你向皇上说一声,还不是十拿九稳啊!”
我现在当皇后不久,对政治的掌控力也不大,如果我一上任就任命亲戚当大官,别的大臣肯定会说我干预朝政,因为这太明显了。
“我倒是觉得两位哥哥在老家弄份好差事就可以了,这样,日子过得快活,又衣食无忧,这不是挺好吗?”我说道。其实,他们也不想想,他们先前这样对我,我怎么可能叫他们到宫里去呢?再说,就是去现在也不是好时机啊。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