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忠武大帝

忠武大帝第33部分阅读

    下令道。众人虽然不解,可仍然齐声称是。我注意到,梁汉儒面有不快之色,我视而不见,让众官退去,只留下了曹朗。

    我回房更换了便服,让小三子把曹朗领到后花园去等候。

    待我换好衣服,来到后花园,曹朗正在一个花圃边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焦急。想来,他也料到了,即将有大任降在他的身上。

    “小四儿,怎么了?一副急不可奈的样子。”我笑着走了过去。曹朗在家里排行老四,三位兄长都在当年那一战中为国捐躯了,一门忠烈,从小我就叫他小四儿,尽管他比我大一岁。

    曹朗闻声忙回身施礼道:“王爷。”我拍了拍他的手,笑道:“行了,这里没有外人,不用这么拘礼。怎么样,这京城卫戍将军还当得习惯吧?”曹朗苦笑一声,叹道:“末将感谢王爷的提携,但是……”我正观赏着花圃里一朵月季花的花骨朵,随口道:“说,本王不会怪罪于你。”

    “那末将就直言了,王爷,这卫戍将军虽然官居三品,听着也威风,可说到底,还是个虚职,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穿着这身铠甲,带着几个亲兵,在京城里来回的晃悠。到轩雅居要两道小菜,喝杯小酒,再不然就去戏园子听听戏,我这哪是什么将军啊,活脱脱一个混世魔王,王爷,您看是不是……”曹郎把一肚子苦水全倒了出来,简直跟个深闺怨妇差不多。

    “小子,知道难受了?”我看了看他,打趣的说道。

    曹朗好像看出什么端倪来,忙央求道:“王爷,您行行好,给末将调个位置吧,哪怕你让我去西北打仗也行啊。李则元那小子也不知道哪世修来的福分,让王爷您保举他统兵支援前线,怎么我就没有那个运气呢……”

    “调个职位?你想得倒是容易,这是能说调就调的么?”我故意卖关子。曹朗急了,手舞足蹈,只差没有一把抓住我的手:“王爷,您可不能这么说啊。现在谁不知道,皇上将朝政全交给了你,现在你就是一国之主啊,你说一句话,谁敢不听……”

    “住嘴!”我厉声喝道,曹朗自知失言,忙抬起手就是两个嘴巴,赔笑道:“是是是,末将失言了,王爷恕罪。”

    我叹了口气:“小四儿啊,咱们是儿时的玩伴,感情自然不必说。可公私得分明,国家大事可不是儿戏,本王是有一件差事想交给你,就怕你处理不好啊。”曹朗这家伙,一听我这句话,只差没跳了起来,掀开衣摆跪了下去,连连磕头道:“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小四儿一马当先,不管什么事儿,我保证替王爷您办好!”

    “那若是办不好呢?”我正色问道。

    曹朗面色一懔,随即一本正经的回答道:“若是曹朗办不好,甘愿人头落地!”

    “好,这话本王记住了!起来吧。”我伸手扶起了他。

    “王爷,不知道是什么差事?”曹朗已经迫不及待了。

    我盯了他一眼,沉声说道:“神武卫指挥使!”

    坦白讲,让曹朗出任神武卫指挥使我有私心。曹朗与我一起长大,我对他再了解不过了,别看他在我面前恭恭敬敬,其实是个好勇斗狠之辈,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有勇无谋。我已经计划好,绣衣使撤消建制以后,改编为神武卫,名义上是父皇的近卫军,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事实上,由我实际控制。起用曹朗担任神武卫指挥使,不过是掩人耳目,若是由我亲自统领,恐怕会惹来诸多非议,就连晋江王那边也会对我起戒心。好在曹朗与我的关系不比寻常,他不会逆我任何一句话的。到时候,我再把张剑飞等人派入神武卫中担任要职,通过他们,好好整顿神武卫,一定要让这三万人马,成为我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年来发生的种种事情,已经让我深刻体会到手中没有军权的无奈,我必须有自己的军事力量,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这一天,是我主持朝政的第一天,对我而言,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起了个大早,玉儿早已经替我准备好了早膳,我起床之时,她已经把早膳端到房里。

    “玉儿,怎么今天把早膳端到房里来了?”我一边整理着衣冠,一边问道。玉儿嫣然一笑,柔声说道:“今天是王爷的大日子,妾想和王爷分享这份喜悦。”我闻言会心的一笑,走到玉儿身边,一把拥入怀中,低声说道:“玉儿,本王总算是等到今天了。”玉儿圈着我的脖子,俏目之中,眼波流转:“玉儿知道,王爷是人中之龙,总有一天会飞上九天的,只是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十九岁就主持朝政,纵观历代,只怕没有几个人能和我们王爷相提并论。”

    “哈哈……说得好!”我不由得大喜起来,这句话若是由别人说出来,我只当是阿谀奉承,可现在说这句话的人,却是我自己的妻子,怎么能让我不高兴。我突然间紧紧的盯着玉儿,这丫头跟成婚之前,已经判若两人了。我有的时候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她有如此大的改变,现在的玉儿,贤良淑德,持家有道,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刁蛮任性的大小姐了。

    “王爷,怎么了?怎么这么看着玉儿?”玉儿笑着问道。我轻轻抚摸着玉儿嫩滑的脸庞:“玉儿,你母仪天下的日子就要到了。”

    承乾殿,自我东唐建国以来,这里便是最高权力中心,皇帝在此召见百官,商议国事。我到达承乾殿的时候,文武百官已经到得差不多了。当我踏进承乾殿的那一该,我的心情和往日是完全不同,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这里的主人。

    “忠武王殿下到!”值事太监一声高喝,大殿之上嘈杂之声立时停止,王公大臣们纷纷侧目。以前他们眼里的小年王爷,如今就要踏上这承乾殿,主持朝政了。不知道他们心里,作何感想。

    老远,我就瞧见三哥满面笑容的在朝我使眼色,我也微笑着点了点头。看样子,他似乎对我主持朝政一事,并无心结,这大概要得益于那日我在他府上说的那番话。四哥就站在三哥后面,一脸的平静,看不出任何表情。作为我最亲近的人之一,他应该为我感到高兴才是。

    承乾殿的上方,华丽气派的龙椅之下,摆放着一张雕花檀木大椅,上面加着软垫,这是我的位置吧?自古以来,在皇上的龙椅下面加设座位,只有摄政王才有资格,父皇这一次既是对我器重,也是把我推上了风口浪尖。机会他是给我了,但是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就得看我自己的本事了。

    我一步步的接近那张大椅,每走一步,我就感觉自己的心情沉重一分,两边的王公大臣都注视着我,整个大殿上鸦雀无声。站在檀木大椅之前,我看了一眼父皇的龙椅,此刻,我离它是如此的近。多少年梦寐以求,现在,我离它只有一步之遥了。定了定心神,我猛的一转身,一甩衣摆坐了下去。

    除几位王爷外,所有文武大臣都跪了下去,高声呼道:“忠武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我正待叫免礼,站在我另一边的刘义已经尖着嗓子叫道:“平身!”

    “刘公公,你身为内务府总管,不会连基本的礼法都不知道吧?本王主朝,百官跪拜,能叫平身么?”逮着这个机会,我岂会放过刘义,当庭训斥!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九十七章

    刘义那张老脸一阵红一阵白,两支手好像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习惯性的轻咳两声,小声说道:“是,奴才失言了。”大概这些年来,即便是父皇,也没有当庭训斥过他。这位仅倾朝野的大太监这会儿心里不知作何感想。

    “好了,议政吧,今儿有什么事,报上来吧。”我端坐在椅子上,望着下面站得笔直的两列文武大臣。他们个人面容肃穆,看不出来任何表情,可我知道,这里面,有人欢喜,有人愁。还有的人,只怕正处心积虑的想要让我难堪,都来吧,看我李漠然有几斤几两。

    “禀报忠武王殿下,西北前线柳梦龙大元帅日前八百里加急送军报进京,太原已经失守,请朝庭速发援兵,否则,山西危矣。”张庭毅第一个站了出来,我心里暗笑,等的就是你。他一出来就把太原失守的事情给抖了出来,这件事情本来只有父皇,我,他三个人知道,现在经他口一说,满朝震惊,百官议论纷纷,就算两位亲王也变了脸色。需知山西太原是我李唐发源之地,丢了太原,与丢失京城无异。

    “这件事情本王自有主张,不用议了。刘玉周!”我挥挥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即把刘玉周叫了出来。刘玉周为官清正,直言敢谏,虽然不依附了任何一派,但在朝中颇有声望,对我一直也是恭恭敬敬。这件差事,只得麻烦他跑一趟了。

    “下官在。”刘玉周站了列来,躬身候命。

    “本王命你为监军大臣,着户部速拨饷银,速往前线督促大军作战。”

    刘玉周根本一句疑问也没有,拱手一揖,朗声答道:“下官遵命!”我点了点头,嗯道:“好,你告诉柳梦龙,他手里还有三十余万众,就是三十根木头,也要把突厥人给本王挡住!要是再后退一步,本王要他的项上人头!”

    刘玉周一听这话,面色一凛,一掀衣摆跪了下去:“下官必不负王爷所托,誓与前线将士共存亡!”我冲他赞许的笑了笑,轻声道:“国难当头,客套话本王就不多说了。今天散朝之后你就回去准备一下,本王让户部把银子给你送去,明天一早就起程吧,军情紧急,本王就不来送你了。”刘玉周领命回班。

    “户部尚书梁少奎!”我大声叫着我的大舅子,梁少奎出班候命,“本王命你想尽一切办法,筹集三十万两军饷,交付御史刘玉周赶赴前线,不得有误。”到底现在还算是自家人,梁少奎前些日子还在哭穷,这会儿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下官遵命!”

    我非常满意,看了看,把目光投入了三哥,他正笑吟吟的看着我,我也报之以微笑,拱手道:“皇兄,劳烦你挑选一千精锐将士,作为监军大臣的卫队,赶赴前线。”三哥更是没话说,居然客气的躬身一揖,大声答道:“遵命!”安排这些,前前后后不过片刻功夫,百官人人失色,沉默不语。而我旁边的刘义更是脸色铁青,一言不发。谁都知道,我刚才那句要柳梦龙的项上人头,是冲着他去的。想当年,正是他的极力推荐,父皇才委派柳梦龙为西北大营行军大元帅,虽说仗打到这个地步,并非全是将领的过错,可他柳梦龙难辞其咎,换下他是迟早的事情,我李漠然领兵亲征之日,就是他柳梦龙倒台之时。

    “怎么?天下太平了?诸位大人都没有事情要上报了?”一阵沉默之后,我开口问道。众官这才回过神来,纷纷上奏。我一件一件谨慎处理,力争不压下一件事情。时间悄悄的过去,今天的早朝,大概是近年来议得最久的,不,不应该说是议,因为全是我一个人在发号司令,百官根本没有插嘴的份儿。等处理完一切事务,瞧瞧大殿外面,日头已经偏西了,不知不觉中,几个时辰已经过去了。我松了口气,又问道:“诸位,还有什么事么?”

    “王爷,扶桑使臣小犬一郎一直滞留京城,皇上一直没有答复扶桑更改国号以及享受百济,新罗,高丽三国朝贡的请求,这件事情不宜再拖下去了。”礼部尚书何景出班奏道。我倒把这事儿给忘记了,那日在太子东宫,我见过这位扶桑使臣,弹丸小国之臣,居然不可一世,当日可是被三哥和四哥耍得够呛。

    “嗯,这事儿得小心处置。诸位大人有什么意见,说出来听听,大家议议,今天把这事儿给处理了。”我动了动身子,靠在椅背上问道。

    “王爷,下官认为,扶桑自古以来为中华属国,其文化,政体等方面均学自中原。我朝开国以来,扶桑岁岁纳贡,从不间断。近年来,倭奴见我中原处在多事之秋,便生了异心,妄图脱离中华,独自立国。下官认为,不但不能答应,还应该痛加斥责,将扶桑使臣赶出京城!”说这话的人,是武威大将军楚元浩,这人平日里难得说上半句话,身为武威大将军,可我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他领兵上过阵,对这类人,我从来不屑一顾,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如回家养老,还能给朝庭腾出位置来,留给有用之人。

    “嗯,这算是一种办法吧,还有么?”我问道。

    梁汉儒今天还没发表过什么意见,这会儿站了出来,手持玉笏说道:“王爷,下官不以为然。据下官所知,扶桑国近年来国力迅猛发展,国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不可否认的是,我朝正处在国力匮乏之时,下官认为没有必要为了面子而与扶桑交恶。若他们此时兴兵来犯,我天朝只怕没有能力应付啊。不如就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待我元气恢复之时,再兴师讨伐,一劳永逸。”

    “是啊,丞相所言极是。”

    “不错,下官附议。”

    众臣随声附和。梁汉儒的意见倒和我相差不远。扶桑要更改国号为日本,既然已经上奏朝庭了,答应了对我朝也没有什么损失,这一条倒是可以商量。可让百济,新罗,高丽三国朝贡于他们,这万万不可。这几国向来臣服于我东唐,视我为宗主国,是我大唐主权的象征,如果答应了他们,我中华天威何在?

    想到这里,我开口说道:“本王有个提议,诸位试听,看是否可行。扶桑要求更改国号为日本,本王认为,这一条可以答应。他们自认为位于日出之地,想要意滛一下,咱们也满足他。可进贡一事,绝对不行。这是我朝主权的象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我们一方面同意他们更改国号,另一方面请父皇下诏,斥责扶桑胆大妄为。如果他们聪明,最好是见好就收,如若不然……”

    百官一阵议论之后,均无异议,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想来没有其他什么事情了,我正待宣布散朝。旁边的刘义突然咳嗽了一声,我就知道你这老家伙还有事情要说,当下微微一笑,扭头对他说道:“刘总管,你还有事儿?”

    刘义冲着我微微欠了欠身:“回王爷的话,老奴有一事不明,请王爷给老奴一个合理的解释。”他这话刚说出口,下面的晋江王已经吼了起来:“大胆刘义,怎么跟忠武王说话呢?”到底是一代枭雄,刘义没有顶撞半句,低头道:“是,请问忠武王殿下,晋江王千岁前日派重兵围困绣衣使衙门,禁止任何人出入,不知这是何意?又是奉了谁的命令?”这事儿倒不好回答了,父皇没有下过旨意要我们围困绣衣使衙门,这一切都只是我和三哥商量着办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绣衣使趁乱暴动,可在承乾殿上,这话可不能说出来。略一思索,我回答道:“父皇曾命本王,会同晋江王,逍遥王彻查东门血案。这件事情跟绣衣使有关,本王在和晋江王,逍遥王商量之下,决定暂时限制绣衣使的行动,一切等案情真相大白之后,再做决定。好了,没什么事情的话,大家都回去吧,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算是为国尽忠了。”

    “是!”百官领命。我把刘义丢在一旁,看也没有看他一眼,径直向殿外走去。

    刚走出大殿,一些平常难得说话的大臣们都上来跟我攀谈,我心里虽然瞧不起他们的见风转舵,可仍旧客客气气的应答着,毕竟身在官场,不完全是风光,也有许多的无奈,这正是我所要努力改变的现状。

    突然,围在我身边的大臣们纷纷告辞离开,我回头一看,才知道是三哥和四哥赶上来了。

    “漠然,干得漂亮,今天咱们兄弟真是扬眉吐气,痛快!真是痛快!”三哥一上来就禁不住大呼痛快,看来今天的心情大概是不错了。倒是四哥,一直没说半个字,我跟三哥客套了几句,向着四哥问道:“四哥,今儿是怎么了?怎么一言不发?”四哥脸上露出招牌似的微笑,柔声道:“漠然主持朝政,当兄长的自然替你高兴,你也知道,四哥从来对朝政上的事情没什么兴趣,所以嘛……”四哥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尊敬的人之一,以前每当看到他的笑容,我就觉得充满了鼓励的意味,从小到大,也只有他和姐姐十分关照我。可今天,却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笑容让我感觉捉摸不透,感觉是那么的陌生。

    “漠然,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绣衣使衙门已经被咱们围困了,只要本王一声令下,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到时候……”三哥小声说道,没等他说完,我摆了摆手,示意他收声,几名大臣从我们身边经过,冲三位王爷行礼。

    “三哥,先不要忙,这事儿得这么……”我话刚说到这儿,四哥突然冲我们一拱手,说道:“皇兄,漠然,本王府里还有事,先走一步了。”说完,也不管我们,转身就往宫外走去。四哥今天的反应实在是有些异常啊。

    “唉,老四就是这个样子。一见李安然被软禁了,没有什么危险了,就忙着抽身而退。好像他不是李家子孙似的,难成大器啊。”三哥看着四哥的背影叹道。

    “呵呵,四哥向来无心朝政,咱们也不要勉强他。”我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不这么认为。四哥最近一段时间太反常了,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和三哥商量完毕,我们恰好走出宫门,三哥自然是打道回府了,我站在宫门口倒是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了。

    “王爷,回府么?”小三子迎了上来问道。我想了想,突然念起一个人来,当下急冲冲的登上轿子,对小三子说道:“走,去玉昭公主府上。”

    又回到了这个我童年经常来玩耍的地方,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当年不经人事的孩童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主持朝政。而姐姐这座府邸好象一点也没有变,还是当年的老样子。下了轿之后,我摒退了随身侍卫,只带着小三子向里面走去。府门口的卫士们神色凄凉,见了我无声跪了下去,我没有说话,径直向里面走去。大厅上空无一人,整座府邸显得十分苍凉。我心里一紧,也不知道姐夫的病好些了没有,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向他请教呢。

    “王爷,这公主府上怎么不见人影儿?”小三子嘀咕道。我也觉得纳闷呢,人都去哪儿了?回想起刚才在门口,卫士们凄凉的神情,我心里一惊,莫不是……

    “小三子,快叫人!”我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小三子一听好像也急了,连忙放声大叫道:“有人吗?忠武王殿下到!”叫了好一阵,终于一个丫鬟快步奔了出来。

    “公主呢?”我问道。那丫头脸上隐隐泛着泪光,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嘿,你这小丫头好不识抬举。王爷问你话呢,你听到没有?”小三子喝道。那丫头还是不回答,只是趴在地上抽泣。我预感到事情不太对,撇下她不管,向后院走去。姐姐的府邸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不多时来到后院,这里是姐姐和姐夫日常居住的地方。我还没有走到,已经听见一阵阵哭声从一间屋子里传出来,当下大骇,快步冲了过去,一把推开房门。

    我惊呆了,只感觉一股凉意从心头升起。屋里面跪满了下人,人人伏地不起,痛哭失声。左边角上的床前,姐姐木然的坐在那里,眼睛直直的盯着床上,脸上,挂满了泪水。而躺在床上的姐夫,这会儿一动也不动,紧紧的闭着眼睛。

    “不会的,不会的……”我安慰着自己,一步一步的走过去。短短几步的距离,我却感觉脚上好像灌了铅一样。好不容易走到床前,我轻轻唤了一声:“姐夫。”没有反应,我还是不相信,又叫道:“姐夫,本王来看你了。”

    “漠然……你姐夫他……”姐姐的声音已经嘶哑了,我像是被一把重锤砸在了头上,整个人都晕了,回过头失声问道:“姐姐,姐夫他怎么了?”

    姐姐慢慢站了起来,红肿的眼睛看着我,一字一顿的说道:“你姐夫,他走了。”

    我已经很久不知道哭,是个什么感觉。这时候,我只感觉到两行泪水止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我身为亲王,现在还是摄政亲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本不想在这么多人面前失态,可平常自负的我,现在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我神经质的左顾右盼,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嘴里喃喃的念道:“不会的,不会的……”

    满屋子的下人们突然着魔似的大哭起来,我心头火起,大喝道:“都给本王滚出去!滚!全部滚!”下人们大惊失色,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整个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姐姐,姐夫三个人。

    此时,姐姐再也忍奈不住,扑到我怀里大声哭了起来,她哭得那么伤心,那么让我心碎……我扶着姐姐的肩膀,六神无主,万军之中我不曾慌乱过,生死之间我不曾害怕过,可现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安慰姐姐。至亲至爱之人突然间天人永隔,世上还有什么事情能比这个更能让一个女人伤心绝望,姐姐以后,该怎么办啊。

    我们姐弟二人相拥而泣,我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只是无尽的哀伤与深深的思念。姐夫这么多年来怀才不遇,一直引为憾事,我正琢磨着想起用他,可他却没能等到这一天,老天啊,你为何如此不公。

    “姐姐,为什么事先不派人通知漠然?”我强忍着悲痛,轻声问道。

    “你姐夫,不让……他说,你现在,操劳国,事,不要,打扰你,让你,分心。”姐姐抽泣着回答道。我无言以对,怔怔的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也不知过了多久,姐姐突然站直了身子,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过一样东西递到我的手上,我一看,是一封信。

    拆开一看,是姐夫留给我的。

    “忠武王殿下台鉴,某自知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但有一言,须告知王爷。如今大唐多事之秋,国难当头,某本愿为国效力,奈何一生不曾得志。现王爷摄政,国家民族幸甚,王爷自幼英明无双,文武双全,必能重振朝纲,中兴大唐。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中华数千年来传承不灭,无不有赖于此两句。现如今,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若三军用命,举国共勉,盛世不远矣。惟忧虑一事,王爷勿怪,某索知王爷有鸿鹄之志,但切记刚愎自用,妄自尊大,此为取祸之道,望王爷谨记。弥留之际,祝王爷诛权阉,革弊政,兴军备,驱蛮夷,海内一统,天下归一,中华帝国,千秋不灭……”

    “姐夫……”

    第九十八章神犬

    驸马虽然身为皇族一员,身份显赫,可如今国难当头,况且姐夫向来不曾受到重用,在朝中,提起他的名讳来,只怕多少人都得思量片刻,才能想起他。为这样一个人举行国葬,大臣们自然有意见。

    可我仍然“一意孤行”,请示父皇,得到“自行决定”的回复后,我下了命令。姐夫于我有教导之恩,姐姐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于公于私,我都应该这样做。

    驸马的葬礼极尽哀荣,在我的授意之下,满朝文武,不论品阶大小,尽数出席。就连近日来不常露面的绣衣使大总管刘义,也身着素服前来。

    身为皇族一员,姐夫自然有资格陪葬皇陵。他的墓|岤是我命人日夜赶工完成的。现在,满朝文武列于身后,众人大气也不敢喘,低头不语。

    我望着姐夫孤独的坟墓,看看身边暗暗啜泣的姐姐,心中百感交集,长叹一声,叫小三子捧过祭文来。

    祭文是我亲笔所写,称颂姐夫功绩,感怀他一生为国为民所做的贡献。每念一句,我心中的痛楚便加深一分,终于,我还是念不下去了。姐夫的一生,都在郁郁寡欢中度过,纵使他有经天纬地之材,扭转乾坤之能,可终究英雄无用武之地。何等的悲哀。

    “王爷,节哀。”一边的小三子轻声提醒了一句。

    我这才从痛苦的思绪中回过神来,把祭文一合,递到他手里,来到了姐姐面前。一身素服的姐姐满面悲戚,有什么比失去至爱更让人心碎呢。

    “姐姐,本王……”一开口,我才发现,自负能言善辩的我,此时竟不知如何说起。人原来是如此的无助,面对生离死别,我们竟然是如此的无奈。

    姐姐比我想像中要坚强得多,虽则她的双眼已经哭得通红,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可这时见我如此模样,竟然强忍着泪水,小声安慰道:“漠然,你姐泉下有知,看到你对他如此礼遇,想来也可以含笑了。未亡人替他谢谢你。”说完,身体前倾,就要拜倒。

    我如何敢受姐姐大礼,慌忙扶住。姐弟二人相视良久,半晌无语。

    忽然一阵寒风吹过,姐姐瘦弱的身子瑟瑟发抖。我回头望了一眼寒风中孤独的坟墓,心中阵阵惆怅……

    姐夫去世的悲痛,很快便被繁杂的政务给冲淡了。自我摄政以来,国家事务,不论大小,皆要由我裁夺,国家又处在多事之秋,各地的奏章如雪片般向京城飞来。长江以南各州发生瘟疫,百姓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大批灾民背景离乡,外出逃灾。

    各州县长官向朝庭求救,乞求速拨赈灾专款。可国库早已空虚,让我拿什么去救百姓?

    深夜,窗外一片漆黑,我独自立于窗前,望着那无边的黑幕。好像灵魂已经被掏空,脑中一片空白。

    百姓有句俗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看来此话不假。以前做闲王时,不觉当政者有什么困难的地方,真到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才知道个中的苦楚。眼下突厥大军犯境,虽然已经派出御史刘玉周任钦差大臣,携军饷前往西北,可我心里明白,那是抵挡不了多久的。

    国内又是灾荒连年,赋税无从收起,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为官之人,不思为国尽忠,为民请命,贪赃枉法,中饱私囊者比比皆是。

    够了,够了,再想下去,我的头都快裂开了。

    细微的脚步声在我身后响起,一件披风披在了我的肩膀上,不用看也知道,是玉儿。

    “王爷,天凉,小心风寒。”玉儿轻声提醒道。

    我微微叹了口气,胸口似积压着一口闷气,憋得我难受。

    “玉儿,你说本王应该怎么办?”我突然转身问道。玉儿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些错愕,半晌没有回过神来。是啊,国家大事,怎么能问一个妇道人家呢?

    玉儿脸上的神情突然有了变化,微微一笑,伸手拂着我被寒风吹乱的头发。

    “王爷,玉儿是女流之辈,不懂国家大事。可妾想,治国和治家有着一样的道理。妾自与王爷成婚,入主忠武王府以来,这王府上上下下,都要我来管理。

    这忠武王府如今一片和睦,究其原因,不外乎上下一心四个字。国家应该也是一样,如今朝庭内忧外患,困难重重。但妾始终相信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吧。只要举国一心,任何困难皆不足虑。”

    我一直很认真的听着,玉儿所讲的话,虽然朴素,却也不无道理。不过,举国一心四个字,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突厥大军压境,国内人心惶惶,也不说各地灾荒连年,民不聊生。

    单说朝中的局势,已经够让人忧心了。虽然太子被软禁,绣衣使衙门被围困,但刘义还在。这阉人一天不除,我一天不得安宁。绣衣使经他苦心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要想一举铲除已属不易,更何况我还想收为己用。

    退一万步说,太子被废,刘义被杀。可朝内还有手握重兵的晋江王,朝外还有江南大营的镇南王,对朝中虎视眈眈,呵呵,老天爷给我李漠然设置的障碍,实在是太多了。

    一阵猛烈的寒风扑面吹来,寒风之中,夹杂着奇怪的吼声。似虎非虎,听起来让人顿觉毛骨悚然。我王府之上并未圈养任何野兽,何来的吼声?

    “玉儿,这是……”我皱了皱眉头,向玉儿问道。

    玉儿向着后院的方向看了看,回答道:“好像是和奴赞普送给王爷的那头苍倪犬,这些日子一直吼叫不止,不肯进食,怕是思念故土。”她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那日校场之上,这畜生的勇猛剽悍让我印象深刻。

    “走,去看看!”我微微一笑,大声说道。玉儿却是面露难色,我一看就明白了,到底是女人,对如此猛兽多少有些害怕。当下倒也不勉强她,嘱咐她早些休息之后,叫上小三子,径直往后院走去。

    王府后院之中,住着张剑飞等江湖豪侠,想来有些日子没见到他们了,正待顺路去打声招呼,没还走到厢房,就听见鲁有为那震天的嗓门:“娘的,那畜生早也叫,晚也叫,明儿跟王爷说一声,把它宰来煮狗肉!”随即传来一阵桌椅的碰撞声,想来是他脾气暴躁,正掀桌子呢。

    “鲁大侠,想吃狗肉有何难,本王明天便让厨房弄一桌狗肉全席。”我边向厢房走去,边打趣的说道。

    大概是听到了我的声音,西厢房的都亮了起来,不多时,各房的门都打开了,张剑飞等人先后走出房门,一一与我见礼。

    “王爷好兴致啊,这么晚上了还没有歇息。”张剑飞迎了上来,笑说道。

    “呵呵,本王也是被那头苍倪犬吵到,正打算去看看,各位侠士不是也还没睡么?”

    张剑飞正要答话,虎背熊腰的鲁有为已经冲了过来,大声嚷道:“王爷,那畜生实在太聒噪,干脆宰来吃了吧!”此话一出,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果然不愧是神犬,多日未进食,见有生人前来,仍旧从铁笼中腾起,狂吼不止,震得人耳朵生疼。特别是那一双眸子,闪耀着血红色的光芒,纵使我等自侍武艺在身,也不禁后退两步。

    “这哪里是狗嘛,分明就是一头猛兽!”韩逸摇头叹道。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