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定要使用原子弹吗?难道没有其它的办法结束战争吗?”奥本海默博士听到蒙特说要早日使用原子弹,面色马上一变,显得很是紧张。
“难度博士你不赞成使用原子弹吗?这可是你们科学家长期努力研制的成果啊。”蒙特听到对方的说话后,心中一动,试探着询问。
“研制原子弹,不等于就要使用原子弹。”费米博士显然也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抢着说道:“原子弹威力太大了,一旦使用会太不人道,还希望军方能多加考虑。”
“呵呵,两位博士,你们是私下同我交流意见吧?”蒙特看了看奥本海默博士又看了看费米博士,轻轻晃动了一下手中的酒杯笑了笑说,这样如此重要的话题,必须先确定是明面说话还是私下讨论。
“算是投票前的私下交谈吧。”奥本海默博士作为“曼哈顿工程”的总负责人,也明白到官场上的办事原则,比较圆滑地回答蒙特的询问:“我们希望先知道一下军方的意见,尤其是战略空军的意见,不知道蒙特将军能否透露一下?”
“站在军部的立场上,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大都倾向于使用原子弹,这样就不需要实施日本本土登陆的作战计划,可以大量减少美军人员地伤亡。”军事行动是属于机密的东西,蒙特对于面前的两名科学巨匠的询问。也只能是略为说说而已。
“你说的是军部的意见,那你所领导的战略空军地意见呢?”奥本海默博士也算是半个官场上的人了,从蒙特说话的语气中敏感地听出了些言外之意,立即进一步询问蒙特。
“怎么说呢,我个人认为,只要美军地战略轰炸机继续对日本本土实行战略大轰炸,也同样能够做到原子弹能够做到的事情。”蒙特并没有正面回答奥本海默博士的追问。“相信你们也多少知道这两个月来战略空军所取得的战果吧。”
“那也是不人道的,竟然连平民也杀。”费米博士显然对于美军在战场上的做法有意见,说话的声音也有些激动。“如果军方把原子弹也用来对方平民,那就会生灵涂炭。”
“我们科学家地意见,更倾向于原子弹是震慑作用而不是用在战场上。”奥本海默博士阻止了费米博士地激烈言论,以较为平缓的语气向蒙特说到:“只要让世人明白美国手上已经拥有原子弹,并让世人知道原子弹的威力就行了,未必真的需要使用。”
“哦,这是科学家代表较为一至的意见吗?”这可是件举足轻重的事情。蒙特向两位博士看了看。见到两人都微微点了点头,才又说道:“那我会把你们的意见向军部知会,好让五角大楼的将军们认真考虑一下。”
“在这我可以先向蒙特将军你透露一下,一旦原子弹军政委员会进行有关使用原子弹的投票表决,我们科学家会全部投反对票地。”奥本海默博士也一改刚才圆滑的语气,表情很是坚定严肃地向蒙特说出了科学家们的意见。
“原子弹是一把双刃剑,我相信军部会认真考虑使用原子弹的问题。”蒙特虽然是战略空军总司令,但是并不是五角大楼美军部的将领,只站在他地立场来说话。
蒙特和两名科学家地对话进行了十多分钟。让蒙特了解到这些为美国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地一些想法,原子弹虽然是由他们制造出来的,但是基于原子弹的威力太过巨大,科学家代表对于在战场上使用原子弹是持坚决否定的态度。奥本海默博士和费米博士这次私下里找蒙特谈话,其实是有争取蒙特支持的意思。毕竟在原子弹军政委员会是由七人组成。科学家代表只占了其中的三个名额,科学家们必须最少说服一名军方代表或者政府代表。才能让使用原子弹的有关决议不或通过,蒙特自然就成为了他们极力拉拢的对象。
其实对于使用原子弹,美战略空军的将领们并不是太赞成的,毕竟战略轰炸机的威力摆在那里,只要再轰炸日本几个月,就能把整个日本变成一片焦土,登不登陆日本本土,使不使用原子弹都可以忽略了。
不过计划不如变化,由于德国在苏联红军的猛烈攻势下过早的投降了,这令到苏联出兵日本本土成为了可能,美国如果想在战后利益的瓜分上得到较大的份额,就必须独立大败日本,而且这个时间还必须宜早不宜迟。因此五角大楼以米竭尔将军为首的军部将领更倾向于动用原子弹,迫使日本早日投降。
在同两名科学家代表交谈后,蒙特在当天晚上酒会过后,便直接找还逗留在工业城中的米竭尔将军转述科学家代表的意见。
“那蒙特将军你的意见呢,或者说战略空军的具体意见呢?”米竭尔将军作为美军的总参谋长,是个善于把握大局的人,也是个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人,在听取了蒙特转述的科学家代表的意见后,也征询蒙特的意见。
;“战略空军司令部将领们的意见是原子弹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出乎米竭尔将军的意料,蒙特的说话显得有些无凌两可。
“怎么个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说具体点?”米竭尔将军看着蒙特,见到蒙特是乎有些什么心思的样子,蒙特在军中向来是个敢作敢为出名的将领,很少会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抱中立态度。
“或许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蒙特笑了笑,对米竭尔将军的回答显得有点简单。
“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有好提议的话军部是会详细考虑的。”米竭尔将军一听到蒙特说还有第三种选择,马上来了精神,眯着眼向蒙特说到。
“科学家们不是说只赞成用原子弹来进行震慑而不真正使用吗?我们可以在这上面作文章。”蒙特也是抱着谨慎的态度来说出自己的想法,见到米竭尔将军露出有兴趣的样子后,才又说到:“现在的日本,说实在的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岛,日本本土对外的通信已经被中断了,对内的通信也受到我军的干扰。只要巧妙地把原子弹的威力让日本人知道,让世人知道,就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迫使日本早日投降。”
“你的意思是说,要把这次原子弹试验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原子弹的秘密研制成功,美国军方是不希望过早地让其他国家的人知道,尤其是让苏联人知道,因此米竭尔将军才有此一问。
“具我所知,现在原子弹只是制造了三枚,如今试爆了一枚还剩下两枚,我个人认为这剩下的两枚原子弹用来提防苏联人比用在日本人上要好得多,毕竟原子弹不是说造就能造的。”蒙特说到这里后略为停了一停,用眼神征询米竭尔将军的看法,在看到对方略为点了点头后才继续说到:“我们可以对日本进行投掷原子弹的准备,但是不一定需要投掷真的原子弹。”
“投掷假的原子弹,怎么个投掷法?”蒙特的这番说话,让米竭尔将军极感兴趣,马上向蒙特追问。
“说是投掷假弹,不如说成对日本进行信息欺骗。”蒙特本来想说“信息战”这个词的,但考虑到这个概念太过前卫了,只有用跟浅白的话来说明:“现在的日本本土已经被美军的舰队及战略空军从海上封锁了,我军完全有能力对日本本土的无线电通信实现监控及干扰甚至透过日本的通信网络来传达假消息。”
“也就是说,就算我们没有在日本本土投掷原子弹,但只要我军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已经在日本某个城市投掷了原子弹的消息,那么日本人也有很大的几率相信的。”蒙特向米竭尔将军说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用现在的军事角度来说,是说出了一个信息战的计划。
“我军有这个技术力量及人力物力来实施这样的特种作战行动吗?”米竭尔将军耐心地听了蒙特说了近半个小时,能够作为美军的总参谋长,自然理解能力也是极强的,米竭尔将军把这个计划理解成为打一场特种作战。
“我相信只要我海陆空三军密切配合,再加上现在日本本土中的秘密特工的相应行动,就能实行这项行动计划。”蒙特现在不仅是美战略空军总司令,还是这时美军最大的秘密战线的指挥官之一,在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后,蒙特比较有把握地说:“大概能有八成的把握吧,日本人应该会相信的。”
第一卷第三百四十五章曼哈顿工程2(二)
“只有八成的把握,这未免有些不稳妥。”在听了蒙特的说话后,米竭尔将军思索了好一会儿后才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的准备工作还是要继续进行的,但是你说提议的这个特种作战计划也不妨尝试一下,如果能够取得成功的话,战争或许可以少死伤很多人。”
“那这个特种作战计划起个什么代号呢?”蒙特见米竭尔上将基本上同意了这个新的作战计划就询问具体执行的代号。
“就叫曼哈顿工程2吧,算是曼哈顿工程的配套计划吧。”米竭尔将军把手里酒杯的酒一口喝掉,然后对蒙特说:“曼哈顿工程2的计划必须尽快完善,再根据太平洋战场的需要而选择性地实施。”
“总参谋长请放心,五天之内就能拿出具体的方案,如果军部认为需要实施这项计划的话,战略空军将随时作好准备。”其实关于如何通过战略轰炸的手段来使日本投降,战略空军早就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尤其是在硫黄岛战役后,由于美军的登陆部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在冲绳岛登陆中也遭到了日本人民的顽强抵抗。美战略空军曾经在尼米兹上将的要求下组织过采取特种作战的形式迫使日本投降的研究,蒙特这次也只不过是把一些已有的计划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就能向美军军部提交新的计划。
美国原子弹的研制试爆成功,令到美国成为了第一个有核力量的国家,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其实际的作用意义在政治方面要比军事方面要大。鉴于原子弹的威力庞大,那些研制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们都一至反对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而美国的政客们却是对使用原子弹跃跃欲试,认为花费了这么多地人力物力研制出的原子弹,如果不在战场上验证它的威力,这有些说不过去。同科学家及政客们的态度不同。美军军方在使用原子弹的态度上反而是保持了较为客观的态度。
就在原子弹试爆后五天,美国原子弹军政委员会七人成员进行了第一次秘密投票,包括美国新任总统及国务卿,美军总参谋长及战略空军总司令,以及“曼哈顿工程”的3名主要科学家负责人,进行了不记名投票,投票地结果是三票赞成三票反对一票弃权。形成了尴尬的“和局”。相信大家都能猜到,那张弃权票是由蒙特投出的。
为此,在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上,对如何迫使日本早日投降的方式方法又进行了一次讨论。以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及战略空军总司令蒙特中将为首的太平洋战区地主要将领认为不需要使用原子弹就能解决问题,而以麦克阿瑟上将及美国舰队总司令金上将为首的美军高级将领则主张使用原子弹。美军总参谋长米竭尔上将这次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在他的协调下美军军部最后作出了中止“奥林匹克行动”计划,先对日本本土实现“曼哈顿工程2”信息战计划,如果日本再不投降再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7月26日,美、英、中三国政府发布“波茨坦公告”。公告指出:日军必须无条件投降;除本国四岛外,日本应从其占领的一切领土上撤出;否则,只有“自取灭亡”。
这时由蒙特所率领的特别舰队,再次从美国本土驶回太平洋战场。“巴尔的摩”号重巡洋舰及“印度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上。分别将次临界铀325和两枚原子弹地组成部件运到了位于马里亚纳群岛中地提尼安岛上的美军基地中。
当使用与不使用原子弹的争论没有结果时,科学家和军方人士对蒙特提出的这个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讨论和可行性分析,认为这个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岛,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已经很少,而且日本的通讯已经被美军完全监听。各个地区的通讯地损害程度也相当大,可以说,美军完全有能力控制日本各地间的通讯和消息以及新闻系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军已经控制了日本的喉舌而日本只剩下耳朵了。美军有能力向日本政府和国民发布大量的虚假恐吓消息而日本却难以辨别其真伪,绝大多数的日本人会认为是真实地消息。
“历史将会证明。我们所选择地这个作战计划是正确的。”45年8月1日,在位于关岛地战略空军作战指挥中心会议室中,在蒙特的主持下召开了“曼哈顿工程2”作战计划的多兵种协调会议。“曼哈顿工程2”作战计划在这短短的半个月里已经过了多次修改,由于蒙特既担任过第58特混舰队的指挥官又是现在战略空军的总司令,无论在指挥舰队还是指挥航空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更具有普通将领所不具备的特种作战指挥经验。因此蒙特最后在多名高级将领的竞争中得到了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一职。为了方便作战指挥,美军军部甚至把投掷真原子弹的作战行动也纳入到“曼哈顿工程2”作战计划中。作为附加计划,不过那将是在日本拒不投降的情况下才会执行。
“只要天气许可,参战的战舰将开赴大隅海峡,并从丰后水道逼近广日本沿海附近的海面。”为了取得对日本作战的最后胜利,美国海军及空军的将领齐聚一堂,进行战略部署,这次斯普鲁恩斯上将反而成了这次战役的副指挥。第58特混舰队已经在米切尔中将的率领下从硫黄岛海域驶向日本沿海。
“研究组对“攻击”的城市进行了相当严格的筛选,在六个候选城市(大阪,京都,札晃,小仓,广岛,长崎)经过反复严密的论证、比较,最后选定了两个城市作为“攻击”目标,分别是广岛市和长崎市。因为广岛和长崎距离东京比较远,在通讯被基本切断的情况下信息来源极少,而且长崎和广岛实际上已经由于战略空军的狂轰滥炸而被孤立。把广岛和长崎作为信息迷惑战的目标应该是最合适的了。”战略空军总参谋长莱顿少将也向蒙特报告了参谋部研究的结果,在日本本土的军事地图上用红笔圈起了长崎市和广岛市。
“这几天对长崎市和广岛市周边地区的轰炸频率将会增加了。”为了达到信息战计划的目的,必须达到海空两军的密切协调作战,出于配合美军舰队封锁日本沿海的行动,战略空军作战部参谋长托马斯-鲍尔准将按照作战计划调整了b-29战略轰炸机的出击时间表。
由于天气的原因,这个特种作战的第一个目标是广岛市。在蒙特的统一指挥下,美军的庞大舰队于45年8月5在广岛对开海面部署完毕。第58特混舰队不仅起飞舰载航空兵对日本的城市进行轰炸,还动用战舰的巨炮对日本沿海的一些目标进行了对岸炮击。
经过一整天的轰炸后,194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轰炸机在提尼安岛起飞,当然,它所携带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几颗美军的新型-凝固汽油弹,这种威力与原子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杀伤半径不到100米,没有任何辐射。8月6日早上,这架b-29到达了广岛上空并投下了几颗凝固汽油弹,凝固汽油弹爆炸后引起了些大火,因为广岛仍有较多的木制建筑。但是引起的伤亡不是很严重,大概只有不到三百人丧生。不过集中投掷燃烧弹所产生的巨大火球在近处看起来也颇为壮观,令广岛市的居民也造成了一定的恐慌。
随后“曼哈顿2”行动全面展开。美军马上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切断了广岛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并伪装为日本在广岛的机构向日本全国各地发送无线电消息,用日语向日本政府和国民求救,“广岛被一颗巨型炸弹轰炸,威力极大”,同时,美军在日本的间谍网也开始工作(这些间谍大多数是美籍华人)。特别是把信息传给日本的几个特别重要的物理学家,因为这些人会认为这种巨型是原子弹,只有这些日本科学家真正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从而能对军方和政府建议投降。
可以说“曼哈顿2“行动是比较成功的,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漏洞。广岛与东京、大阪以及京都的通讯被中断,就连广播也因为美军的电波干扰而无法接听。甚至广岛市内的人也不知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了”。但是由于没有确实的资料,只有大量的消息,虽然日本人相信广岛被轰炸了,但是只认为是一颗非常大的常规炸弹,知道美军的假消息“广岛已经被毁灭”通过其控制的信息网发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这一消息惊吓住了。当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广岛被毁灭”的消息,甚至有些距离广岛不远的地方的人知道这是个假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清楚为什么他们的政府会发出这样的消息,他们对此只能无奈。不过令美军哭笑不得的是,因为他们对日本通信系统的破坏性打击,日本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离大城市较远的地区却没有收到他们发出的消息,因此日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陷于一片混乱”。
(注:本章引用了一些网络上的资料,读者阅读的时候请加以区别。)
第一卷第三百四十六章曼哈顿工程2(三)
“报告司令,总统先生已经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美军向广岛成功使用原子弹的消息。”8月6日晚上,战略空军行政部参谋长莫力斯e柯茨上校向蒙特报告了白宫转发来的消息,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全世界发布了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军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并向人们介绍了这种最新武器的强大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广岛已经消失了,”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到世界各地,包括传到日本以及所占领的地区。世界一片,很少人知道这颗“原子弹”是信息战的结果。
“日本政府方面的反应怎样?”这是蒙特这时最关心的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是个好大喜功的人物,蒙特对于新总统这么快就对外宣布使用原子弹的消息有些反感。
“第一枚原子弹已经爆炸了8个小时,日本政府还是没有什么反应。”情报部参谋长约瑟夫罗彻福特准将回答了蒙特的问话,这次原子弹信息战中向日本投放及传递假消息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约瑟夫罗彻福特准将主持的,约瑟夫罗彻福特准将本来就是情报战的专家,“一份有关美国拥有原子弹的情报已经通过特工巧妙地交到了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西名吉尾的手上,在日本沿海的美军战舰也通过无线电台向日本平民进行了大量的广播。相信这时日本政府的高层人员已经知道在广岛上发生了些事情。”
“希望日本地天皇能够聪明一点,能够认识到原子弹的威力所在。”这场信息战无疑是一场大戏,蒙特就是这场大戏的导演。“让在前线的战舰继续保持警戒状态,说不定还要再向日本扔几次原子弹。”
“扔几次原子弹?总司令你是在说笑吧?”战略空军总参谋长莱顿少将听了蒙特的说话后,伸了伸舌头说,“我们那来这么多原子弹扔啊,就算真的要扔也只能选择一个日本城市来扔,最少要保留一枚原子弹作为防范苏联军队的力量。”
“要是我们光打信息战,那么扔多少个都没问题。”蒙特这句话分明就是戏话,蒙特拍了拍放在桌面上的一合纪录片电影拷贝。笑着对面前地几名将军说到:“新墨西哥州原子弹试爆时,拍摄了不少相关的录影,只要使用好莱坞电影厂的技术,就能制作出不同城市地点的核弹爆炸场面。”
出乎美军高层的意料之外,日本在这时却没有显露出任何将要投降的迹象,第一枚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地两天。日本政府依然没有发表投降的相关消息,这令美国军方十分恼火。“曼哈顿工程2”计划的负责小组对日本的反应进行分析后认为,可能日本政府还不信息美国真的拥有原子弹,还在进行时间拖延,并且向苏联人伸出了橄榄枝,希望苏联方面出面调停。为此美军高层决定进行第二次信息战,并准备在两次信息战后如果日本再不投降就向日本投掷真的原子弹。
1945年8月9日。美军出动了一批b-29战略轰炸机。对日本九州岛上的长崎市实施了一次大规模密集地燃烧弹轰炸,把整个长崎市都炸毁了。长崎市并不大,一次出动300架b-29战略轰炸机就能把长崎市炸一个遍。轰炸过后长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这和被原子弹炸过没多大分别。
因为长崎市已经被美军地军舰给完全封锁了,联人与人的直接通讯的条件都没有,美军又给日本各地传送信息“长崎被原子弹轰炸”,“长崎消失了”。日本国民真正的开始陷入混乱局面。
为了让全世界的人都相信美军已经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这次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外界宣布美军又在日本长崎市投下了一颗原子弹时,还向大家展示了更令人吃惊的新闻——在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电影资料。当然,实际上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原子弹的电影资料,只是角度不同,另外还有美军用模型制作的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地电影资料,在黑白电影中很难分辨真假。
电影资料被展示后。全世界为之震惊。各大报都在头版刊登了原子弹爆炸的照片和广岛、长崎被“毁灭”的照片。这些信息又通过多种渠道向日本本土发送,日本国内已经陷入完全混乱。
“妈的!日本天皇还不肯投降吗。他有没有头脑的啊?”第二枚信息战原子弹投掷后两天,蒙特在战略空军指挥部地会议室中大发脾气,把日本天皇骂了好几次。
“或许是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地官员还没有看清楚形势,我们需不需要向日本投掷真的原子弹?”战略空军总参谋长莱顿少将在蒙特地火气降下来后,才向蒙特征询意见:“如果真的要投掷原子弹,那就要扔在日本的大城市中才有威吓作用,如果再扔在广岛、长崎这样的小城市中就显不出原子弹的威力了。”
“大家的意见呢?”蒙特并没有直接下命令要轰炸哪里,而是向参加会议的几名将军询问意见。
“要想产生威吓作用,我认为可以把原子弹扔在日本的政治中心。”见在座的几名将军没有发言,情报部参谋长约瑟夫罗彻福特准将唯有先开口说出意见,他一边说一边在会议室的军事地图上圈上了日本的东京市和京都市。“东京市是日本现在的首都,而京都市则是日本的古都。”约瑟夫罗彻福特准将拿出了一叠资料给在座的几位将军细看,由于原子弹军政委员会已经授权了战略空军在必要的时候对日本本土投掷真的原子弹,在城市目标的选择上情报部门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
“日本的天皇现在就居住在东京市,而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标志的靖国神社则位于京都市。”罗彻福特准将见几个将军看完资料后又着重地说明了一下,“如果轰炸东京市,就能够把日本的天皇给炸掉,甚至把日本的政府给打垮,而如果轰炸京都市,则可以沉重打击日本军队的武士道精神,让日军士气大跌。”
“东京市已经在多次的战略轰炸中被摧毁了大部分,城市中有价值的目标已经不多,如果真的要炸应该选择轰炸京都市。”作战部参谋长托马斯-鲍尔准将在看了相关的资料后也发表了他的意见。
“日本的政府还是要保留的,假如日本成了无政府的国家那就更难收拾了。”蒙特在综合了几个将军的意见后才归纳地说到:“日本的古都京都市在以前的战略轰炸中从来没有实施过轰炸,这是碍于京都市中有大量的古建筑,既然要给日本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代表了日本文化的古城正好成为原子弹的打击目标。”
鉴于日本政府并没有如“曼哈顿工程2”计划中预料的那样,在两个信息战用的原子弹爆炸后立即投降,美战略空军司令部不得不决定对日本实施一次真正的原子弹轰炸,而目标就定在了日本的古都京都市。
1945年8月13日,美军对日本下达了最后通牒,若不马上投降,将在京都市投放原子弹。当然,这颗将是一颗真正的原子弹。(注:这和历史的资料不同,后面关于投掷原子弹的情节都是想象的,并不是真实的。)
“命令第509特勤小组的战略轰炸机起飞轰炸日本目标城市。”最后通牒已经发出了超过12个小时,和几名高级将领一直在战略空军作战指挥中心中等待的蒙特,终于发出了轰炸日本京都市的命令。
蒙特的命令迅速地下达到提尼安岛上,保罗蒂贝茨上校早就率领小组的五架b-29战略轰炸机及机组成员在航空基地中待命。命令一到,第509特勤小组的五架b-29战略轰炸机就先后起飞升空,向遥远的北方飞去,向着日本本土的岛屿飞行。
五架b-29战略轰炸机爬升上万米高空后,采取“v”字形队列飞行,保罗蒂贝茨上校的飞机在中间,左右两边各有两架b-29战略轰炸机伴随飞行,为了保密并没有派出重型战斗机进行护航,其实这时日本的飞机已经威胁不到美军的战略轰炸机了。而原子弹就装载在蒂贝茨上校的那架b-29战略轰炸机中。
(个人认为,美军对广岛市及长崎市所投掷的原子弹可能是假弹,二战时期美军只造了三枚原子弹,其中只有两枚能用于军事用途,站在防范苏联人的立场上美国不可能把刚制造出来的原子弹都扔到日本本土上。原子弹爆炸的影片也存在造假的可能,一些“幸存者”在爆炸后从废墟中出来后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经过训练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幸存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而美国飞机的整天狂轰滥炸下,大多数市民都跑到乡下躲避,
广岛市及长崎市中不可能有30万人那么多。科学证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在广岛和长崎两地进行了土样品的秘密采集,拿回国后经化验发现这些土的土质与普通土几乎没有区别,辐射计量并非超常。根本无法与在核实验基地所采集的土样品的辐射剂量相比。实际上,在受到严重辐射的土地上在几百年内不可能可以生长植物,人在该地区生活也相当危险,这与今天广岛的事实相悖。这更使人们困惑。)
第一卷第三百四十七章原子弹轰炸京都
“猎鹰呼叫总部,估计伊诺拉盖伊号距离目标空域还有一小时,请指示。”当保罗蒂贝茨上校的b-29战略轰炸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了数小时后,在快接近日本领海区域时,保罗蒂贝茨上校按照飞行计划向后方的地面指挥部进行了一次通信联系。
“恶魔呼叫猎鹰,按照计划进行投弹。”这次由于是投掷真的原子弹,蒙特早早就来到了作战指挥中心的大厅坐镇指挥,而且按照投掷原子弹的程序,这最后的命令还是要由战略空军总司令蒙特来下达的。
这天京都的上空天气还算不错,云层较薄,风力也不大,阳光普照,飞行在空中,能较为清楚地看见地面上的情况。五架b-29战略轰炸机在多架美军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护航战机的保护下,直接从四国岛上空飞过,径直飞越濑户内海,飞到了京都市附近。
在确认了已经飞抵目标城市的上空后,几架舰载战斗机先行返航,而五架b-29战略轰炸机也在保罗蒂贝茨上校的指挥下展开了战斗轰炸的队列。
“猎鹰呼叫3号4号5号机,立即进行试探性轰炸。”保罗蒂贝茨上校严格地按照模拟投掷原子弹时的程序来执行,先命令飞行小分队中的三架b-29战略轰炸机对京都市区实施燃烧弹轰炸,以此吸引和分散日军地面防空炮火的注意力。
不要小看三架b-29战略轰炸机的轰炸威力,三架战略轰炸机所装载地燃烧弹足够轰炸几条街道或者一支日军地区防御部队。这还是美军地战略轰炸机第一次进入京都市的上空。当京都市的防空警报拉响后。市民们纷纷走避躲到地下的防空工事中。而日本的高射炮也鸣响了起来,虽然日军缺少汽油但是高射炮却是比以前要加强了,京都市作为这时不多的没有遭到美军空袭的大城市,日军对京都的防御十分重视,高射炮是遍布了城市地各处。日军地面的高射炮火射向天空,虽然是在白天,但是由于太过密集也能隐约看见炮弹从地面上射向空中的弹痕,防空弹在空中爆炸。让整个天空都浓烟滚滚,这也让美军轰炸起来更加困难。
京都毕竟是大城市,日军在没有战斗机的巡逻拦截下,是很难防御美军这几架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而美军的战略轰炸机这次由于是在白天进行轰炸,其投弹的空中高度在5000米以上,日军地地面高射炮难以打到这个高度。
三架b-29战略轰炸机一一飞向京都市人口密集地市中心。在下方的日本军民只看见天空中的美军轰炸机的机舱打开。然后扔下了几箱炸弹,炸弹在扔出飞机弹舱后,就打开了白色的降落伞,当这几个弹药箱在空中飘飘荡荡的下降到1500米左右高度的时候,弹药箱吩咐爆炸开来,从多个弹药箱中爆出了更多的小型炸弹,这些小型的炸弹散得满天都是,小型炸弹并没有降落伞,在爆炸地作用力下以极快的速度向大地纷纷落下。覆盖了几个街区,这些小型炸弹连串地爆炸起来,大火迅速蔓延了起来,燃烧弹的威力就在于“燃烧”两字,超过二十吨的燃烧弹在京都市区中烧出了一条宽阔的火带。火带所覆盖地地区地建筑物及树木都随之燃烧起来。
“所有飞机立即撤离。”这条宽阔的火带就算在5000米高空中也能看得分明。保罗蒂贝茨上校在看见试探轰炸地飞行小组顺利投弹后,按照投弹计划步骤立即命令包括他的僚机在内的四架美军b-29战略轰炸机先行撤退。
当其它的美军飞机都飞离了京都市上空时。保罗蒂贝茨上校这才驾驶着他的b-29战略轰炸机飞向了京都市区上空,并命令机组人员着手处理原子弹的引爆流程。
伊诺拉盖伊号轰炸机上所装载的是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威力的原子弹,除了轰炸机组人员外这时飞机上还有一名专门负责启动原子弹爆炸装置的技术人员。在蒂贝茨上校的命令下,这名技术人员立即进行了处理原子弹爆炸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并把启动后的原子弹推入了弹舱中。
飞机沿着京都市地面那道宽阔的火带向下飞行,b-29战略轰炸机的高度逐渐下降。这时飞机上的机组人员都训练有素地忙碌了起来。飞机上有一个与自动驾驶仪连续的轰炸瞄准器,投弹手把他要投掷武器的位置输入进去,再传送给飞机。
“距离投掷地点还有1分钟。”在飞机进入投弹状态后,保罗蒂贝茨上校沉稳地驾驶着轰炸机,沿着既定的飞行路线平稳地飞行,并开始在飞机内通过扩音器进行投弹前的倒计时。
机上装载的这枚原子弹的重量在一万磅左右,重量很重,为了能在投掷时及时投掷出去,除了自动的投弹装置外还有手动的弹舱门开关,可以由投弹员手动投弹。
“还有30秒、20秒、10秒,然后就数9、8、7、6、5、4秒”保罗蒂贝茨上校的声音在飞机上连续地报着投弹时间,机组人员这时都显得有些紧张,机组中的人员除了蒂贝茨上校及那名技术人员多少了解原子弹到底是什么炸弹外,其它的机组人员都不太明了,只知道这是一中大威力的炸弹而已。当保罗蒂贝茨上校数到“1”的时候,整架b-29战略轰炸机突然倾斜了一下,这是原子弹已经脱离弹药舱的现象。在连续几个月的训练中,保罗蒂贝茨上校早就清楚这个情况,立即紧紧抓住操纵杆,把飞机再次拉升起来。如果是投掷普通的炸弹,b-28战略轰炸机会继续向前飞行再离开,而这时因为投掷的是原子弹,保罗蒂贝茨上校操纵飞机立即向后调头159度,并且快速在空中爬升。按照科学家提供的数据,在原子弹爆炸前,作为投弹的b-29战略轰炸机必须飞离投弹地点105公里以上,才能不被原子弹爆炸时的威力所波及。
保罗蒂贝茨上校在让飞机保持一定的高度及速度飞行了一段时间后,“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响起,整个天地都猛烈地颤动起来,一道耀眼的光芒在核弹爆炸的地点闪起,射向四面八方,这时原子弹爆炸时的第一种现象辐射光,强烈的光芒照耀天际大地。然后是巨大的冲击波?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