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派来到你身边的卧底”。
尘远的一句话引起千层浪,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似乎都不认识尘远了。
李序然依旧没有说话,他甚至都没有表情,这是他多年来历练了出来的一种本事:临危不惧,息怒不行于色。
尘远继续说道:“大哥,你还的记得吗?当年,我们一起去京城,就是你做了刑部的五品官的时候,荣亲王,也就是现在的皇上,他就看出了你的前程不可限量,确切的说是因为梦盈小姐他父亲的事才注意上你,也注意上了我。
当时,他给我吃了一种药,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解药,在京城的时候我去他那里取解药,后来,我们离开京城到了地方后,他就派人去送,今天被杀的六个人里面,就有送药的,确切的说,药就在他们身上,隔段时间给我一次”。
这时,李序然的脸色似乎比刚才有了些表情:“你起来吧,起来说话”。
尘远没起来,而是继续说道:“我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将我所知道的关于大哥的事情报给他。
起初,荣亲王知道你是杨峰杨大人的人,所以,一方面通过你来控制并监视杨峰的举动。看有没有背叛他,后来黑虎山发生了太子的怒自私藏官银的事,从此也就把你当做他和当时的太子斗争的一颗棋子”。
说道这里,李序然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当年,自己在凌云寺的房间里烧了那些人给太子的信时,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而门外就只有尘远一人了,后来当时的老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原来是尘远向荣亲王说的,而荣亲王再把这个消息到了当时的老皇上”。
李序然没有说话,尘远却还有话要说:“后来,老皇上让李序然在牢房里写了《铁窗赋》后,荣亲王就认定大哥将来必定会成为非将即相的人物,而他又认定自己将来必定是皇上,所以,他和大哥也将必有一些较量,所以,之后的事情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李序然终于明白了:怪不得自己这么多年,做了这么多事,拥有这么大的权力,可皇上每次都没有怎么犹豫就把权力给了他,原来,在他的身边一直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更何况是这么重要,这么近的一双眼睛。
远的不说,就说着前几年的时候,皇上让让做北王的时候,还给了他一个钦差,还有几百民校尉。
这位钦差是个明眼人,后来,他就主动请辞,告老还乡去了,不管怎么说,他虽然没有完成皇上的交给他们的任务,但也算没有得罪李序然,自己落了个回家了事的结局。
那些个校尉虽然人数多,但都毕竟不能够近距离的接触李序然,他们原本是辅助钦差大臣的,钦差都走了,他们的作用也就呆着没什么价值了。
但是,皇上没有再派钦差,也没有再派其他将军,原来是有尘远这双眼睛呢。
这时,一驰再次说道:“那你说说,你为什么要这几个人,就算是有一个给你送药,那其他几个呢?”。
“这几个人也是盯着大哥的,起初我不知道,后来,我发现一下些事情我还没有向皇上说,他就知道了,说明还有其他人做着和我一样的任务,所以就派人盯着他们。后来,才知道这些当中不仅是皇上派的人。还有其人的眼线,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这些人不知道奉了谁的命令,要毒死大哥。所以,我就想了这个办法把他们都给杀了”。尘远说道。
见其他人不解,尘远解释到:“自从大哥到了北江,我在北沙的时候,我就在王府里安插了自己的人,那天叫他们六个人来。是我的人点名叫的,所以,他们才到了一起,而他们互相之间并不知道各自的任务,所以,也就没怀疑什么”。
说道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其实,尘远并没有背叛李序然,只是做了一些大家都不知道的事情。恰恰相反,他在某种意义上是保护了李序然,因为有他的存在,皇上才自认为对李序然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一驰问道:“行。三弟我告诉你,大哥怎么多年可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谅你也不敢胡说什么,你能为大哥的安危着想杀了那些人。而且能把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还算你有点良心”。
李序然知道一驰这是在向自己求情,不要怪尘远。毕竟他们都是一起长大的,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而李序然现在也算是完全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关键问题是尘远说的那个时候,也就是自己在刑部做官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穿越过来,而他和尘远还有一驰也是在他离开刑部到了江都做知府时候才见的面,所以,尘远说的那个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因此,这也不能完全怪尘远。
况且,一驰刚才说的对,尘远只是向皇上那里勉强应付差事,并没有添油加醋,并没有从中乱了分寸,相反,他这次知道有难,便把人给杀了,而且编了个送鹿肉这么个理由把事情他自己一个人扛了,也算是对得起兄弟一场。
终于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序然开口了:“起来吧,你二哥刚才也说了,既然你身不由己,却还能为大哥着想,也算是对得起我们兄弟一场。大哥不怪你,这事就这样吧,以后谁也不要再提起,你该怎么向皇上禀报,你尽管报便是,你二哥说的对,大哥没有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只是,你杀了那些人,你没了解药,该怎办?”。
这时,尘远站起来走到安刚的面前,突然,抽出他的配刀说道:“大哥,忍了这么多年了,我受够了,杀了他们的人,他们迟早会查处来的。现在你掌管着全国最富有的三个省,手下的兵马近百万,官员和百姓也知道有北王,而不知道有皇上,你为何不更进一步呢?我虽然没有给大哥带来什么祸害,但这么多年隐瞒着你们,所以,我早就不想用这条命了”。
这时,杜唐也开口了:“对啊,我们现在的兵马钱粮充足,官民们一呼百应,况且,我们有枪炮战船,就是打几个国家也没问题,更何况是这么个小小的皇上了”。
李序然立刻制止了他们的话:“你们先不要说这些事了,还是想想看,怎么化解尘远身上的伤吧”。
大家这才缓过神来,杜唐叫来李序然的亲信郎中,仔细的检查了尘远的身体,但是,结果却很令人失望:那就是只有一个办法,用什么办法将尘远身上多年积累下来的毒给逼出去。
但是,药效却没有这样的效果,如果用药轻,自然是不能治根,但是,药效太猛了,会致命的。况且,也没有这种药,多年积累下来的身体,已经有了并发症。
看见医官们束手无策,大家乱成一团。
而在里屋的李序然也一直在左右踱步,他必须要想个法子把这件事给解决了,尘远不能死。
想来想去,李序然决定还是用他的最后一个办法——绝世内力。
事不宜迟,李序然让杜唐摈弃左右,自己立刻调整身体,运用气息,准备发功。
傍晚时分,李序然已经准备好了,他尘远进来。
尘远死活不同意用李序然的内力来救他,这时,李序然命令安刚将他点岤,然后将尘远放好,其他人出去,关上房门。
其他人在门外焦急的等着,现在他们既担心尘远,也担心李序然,这种事,稍有不甚,两个人的命都有可能不保。
两时辰后,终于听见了里面传来了微微的声音。
当他们看到,尘远大声的喊着李序然大哥,而李序然满头大汗的躺在那里,笑着看着他们时,大家紧绷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不过,李序然这次耗费的内力太大,尘远是救了,而李序然的内力也几乎耗尽,剩下的,不到原先的一成。
从此,这个所谓的文官大将军李序然有绝世内力的事,也就只是个传说了。
这件事总算过去了,接下来,李序然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对朝廷怎么样,朝廷也没有对北王怎么样。他命令自己的人一切按照原先的轨迹做事,谁也没有再提这件事。
几个月后,那艘花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的战舰也回来了。
李序然知道:这才是他真正要忙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北王进京(上)
得到这艘战舰是花费了很大周折的,现在好不容易到了这里,李序然他们自然要好好的研究了。!
梁宪等人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甚至向李序然请示,晚上要在舰上睡觉,这种以舰为家的感情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到的。
经过他们多天昼夜研究对比,终于找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同时,李序然一直强调的既要借鉴又要创新的原则,梁宪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拘泥于现实,而是站在这艘舰的梯上,更进一步。
熔铸铁水、铸造模型、扩大厂房、熟练技术、提炼药……
现在的北江武器厂,经过这么多年的是完善和成熟,已经很先进和完备了。
按照这样的发展,用不了几年,李序然当初的计划:枪炮厂、战船厂还有新思想的书院都已经在各地发展起来了。
几个月后,李序然再次召集了三省的众官员:各省的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县,还有提督将军、副将、总兵等。
他有重要的命令,这或许是自己做官这么久以来最大的一道命令。
三个省这么多的官员,有二百多人,尽管李序然王府的大堂很大,但一下涌进来这么多的官员,还是显得有些拥挤。
众官员到齐后,李序然坐上了他的王座,官员们齐声参拜,这里边还包括巡抚、提督这些一二品的大员,这么大的排场,李序然俨然一个真正的王。
和皇上又有何异?
礼毕,李序然站起来,来回踱步,突然,他停下脚步对众官员说道:“诸位都是两江和北沙的官员,有封疆大吏。也有一方的父母官,这么多年了,大家在一起共事,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你们对本王的支持和信任,本王铭记在心。现在我顶着北王的这顶帽。所以,不能与诸位称兄道弟,但,这么多年下来。这份情谊本王一直都记着”。
李序然的话一出,底下里有不少官员连连点头,甚至不少人都流泪。
李序然的话说到了他们的心里。
可以想象,这里几乎的官员都和一起办过差,一起打过仗,一起剿过匪,其中的滋味和感受,自然不用多说,更多的是用心去感受了。
作为北王。李序然当然是不会只为了抒发他的感情,他有更重要的事。
“经过这么多年努力,现在我们三个省的税银是首屈一指的,同时。枪炮和战船已具规模,技术也堪称先进,教育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超前。这都是我们努力的后果,但是。现在这是个苗头,只是一部分,我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有要事商量”。
说着。李序然命令:“从即日起,各省、府、县要全面启动咱们的三步计划。这三步就是民生发展、兵工厂建设,还有教育。
各地要在粮食、战马,还有牛羊、茶叶、陶瓷、丝绸布匹、银庄等方面下功夫,这是百姓们的饭碗,也是大家的命根啊,各省的巡抚、布政使,还有知府,知县要全力以赴。
各省要在省城建立一个尽可能大规模的兵工厂,枪炮、战船、练兵都必须要是最好的,这件事就交给几位巡抚和提督及各位将军了。
而各府县也要确保自己辖区内至少要有一处兵工厂,枪炮和练兵两项是必须要具备的。至于战船嘛,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不成熟就不勉强了,本王会在两江专门建设两个大的厂房,专门建造战船,到时我们要建立一支舰队,大家听好了,未来很长时间的战斗都是在海战上开始的”。
底下的官员认真的听着,他们要认真记住各自的命令,他们知道李序然的命令不是开玩笑的,完成了,怎么都好说,完成不了,那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在这些官员中,很多是来自李序然的嫡系,但也有一些是因为不听李序然的话,而被罢免之后新任的。所以,现在可以说,这里面的这些官员,没有一个心怀鬼胎的了。
这一点李序然自然知道,所以,他叫了这么多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这个道理。
他继续说道:“诸位,本王屡次告诫大家: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的规律,也是不辨的真理。所以,大家在发展民生和兵工厂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了教育,读书人虽不会舞枪弄炮,但他们也有他们的任务,他们的任务是这些枪炮所替代不了的。
大家要让每个百姓学会地理,学会历史,学会数理化……
本王希望,像落后就要挨打、国强才能民富,这些话能传遍我两江三省所有的地方,到那时,我们才是永不会败的铁军,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强”。
“下官谨记北王王教诲,粉身碎骨、万死不辞,定当完成使命”,众官员齐声说道。
之后,李序然叮嘱他们:自护队的队员有近六十万了,以后每个队员都要加强操练,同时,给自护队配置枪炮,每人一支枪,每千人一门炮,同时,战船的操作也要学会并要熟练。
李序然知道,这些亦农亦兵的自护队有着太多的意义,他们要是能真正的都拿起枪炮,那那些列强就真无可奈何了,毕竟,人民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现在,兵马和自护队总共有百万人之巨,这将是两江三省最重要的一支“大”军,而这数百万的百姓和他们的不堪落后的思想,将是最重要的一支“王”军。
此“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无敌。
议完事后,李序然安顿这些官员在一起吃了晚饭。
席间,李序然说道:“今晚大家放开喝,差事呢,也要放开干,记住,如果出了什么事,你们无需担心,你们都是奉了本王的命令,谁要是问起来,那就让来问我北王”。
大家都很清楚,这是李序然为了给他们打消顾虑,让他们放手去干。
其实,这一点无需多说,都这么多年了,他们都习惯了听北王的令,也按照北王令做了这么多年了,要是害怕,早就不做了。
号令一发,可谓是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两江三省最全面的一次改革终于开始了。
李序然看着这一切,心里不免感到了莫大的欣慰,这是他多年的心血,他的目的就是让国富民强,粮仓满满,牛羊遍地,枪炮、舰船利器所向披靡,百姓们眼界开阔。
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就没有那个列强能欺负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多不平等的条约了。
这就是他的终极计划。
至于谁当这个皇上,已经不重要了,他是穿越过来的,他知道,这个晚晴的皇上也不好当,最后还是要被历史所淘汰。况且,改朝换代势必要引起大的干戈,杀戮和鲜血是最起码的。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自己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还有几年活头,总不能将自己的余生全部放在自相残杀吧?
一年后,两江三省各地都已经按照李序然的命令开建了,由于有之前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技术,所以,各地发展的速度很快,现在,都已经完全上了轨道。
这一点令李序然很欣慰,毕竟这些官民们对他最大的支持就是来自对北王命令不折不扣的执行。
同时,最近还发生了已经令他欣慰的事,那就是,他之前赈灾过的河北河南两地的不少官员纷纷来北江,希望李序然能去他们省指导改革。
河北河南两地不少地方甚至都自己建立了自护队,他们都是效仿李序然的,现在他们请李序然过去,就是因为还想更进一步的改革。
这个结果真是太好了,李序然早就想过,要是他的这些想法和措施能在所有的省份都开始的话,那用不了几年就真正的成了世界强国了。
但是,就在这时,再次发生了不明人向京城秘密送信的事,被李序然的十三骑给发现了。
尘远的事还没有让人忘记,现在又发生了这样的事,加上河北河南两地也有改革的意思。
所以,他决定去趟京城,他要说服朝廷,官民对自己的拥护是天道,是王道,靠几个探是制止不了的,而不仅在两江三省,而是在全国,要让改革遍地实行。(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北王进京(下)
北王要进京了,这个消息立刻传遍了王府,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这么多年来,皇上一直召他入京,他却一直没有去,现在自己主动要去,不得不说,一般人还真不解。
电子书下载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