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碍了皇家颜面。但却未及陛下回宫,草草便将桂宫拾掇干净了……这里头,有多少秽事,是她们不欲教陛下知道的?”
皇帝眉目阴沉,手紧攥起,指骨便沁白。他一抬头,那双森冷的眼睛正对窦沅,她满以为皇帝有诸多疑问存着,有许多话要问她,她略微有些紧张——但皇帝却站了起来,缓步走至门口。
“羽林卫——听谕!”
皇帝沙哑沉重的声音撕破长门许久没波没澜的平静。
天子凝泪。
“羽林卫,在!”
整肃戈戟,皇帝的亲军羽林卫正跪外以待皇命。
“翻天入地,不管你们用什么法儿,朕的圣谕在此,要须将当年告老离宫的太医令,一一带回!——朕有话问!”
“诺!”
执戟将声如洪钟。
皇帝退了回来。
忽一顿,道:“你是说——那个孩子,当真是真切存在过的,并且……是朕的骨肉?”他叹,脸色极不好看:“朕原以为,一切都是子虚乌有。当年一事……是母后厌恶她,生造了一些把柄来,母后嫌她惑主……待朕回来时,一切,已是枉然。”
窦沅道:“妾只有一问,当初……陛下疑过她吗?”
皇帝回头,眼睛里情思糅杂。
许久,他才道:“朕不诳你,朕疑过她。阿沅,你不知——”他蹙眉,那是帝王少有的难过,他放低了声音,悲色道:“她心里有刘荣,她告诉过朕……是朕亲耳所闻。”
窦沅因知事情已无周旋,毕竟久隔了这么多年。因问道:“陛下故此疑阿娇姐姐?”
皇帝略一沉,便点点头。
窦沅因叹:“那原是注定。陛下既起了这念,心术不正之人若要利用,便能成大祸。当年太后……想来亦是听了谗言。”窦沅心里藏着事,有些话,便不便挑明了。
“阿沅,你总这般深沉,”皇帝道,“朕有些不认得你了。”
“总要变的,妾又何曾认得陛下?”便抿一口香茶。浅浅的,散了满室馨香。
皇帝久不成眠,一直在守待夜探羽林卫回程复命,窦沅便劝:“陛下不回宫歇着?再没几个时辰,便该上朝啦,您这身子,吃得住?当年太医令,早告老归田,若有消息,那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
“这事……阿沅也认为是朕做的对?”
她点头:“那是自然,此事若要真相大白,唯一的法儿,便是将当年为远瑾夫人请脉的太医令找回来。”
皇帝眸色一收,忽地想起了一桩事儿。便一凛,惊道:“朕,朕想起当年出征前,为桂宫请脉的太医令找过朕,跪在宣室殿外候待许久,是朕不见。而今想来……”
窦沅急道:“陛下当年若召见了那太医令,或可防j佞小人取中做文章!”
他们都是聪明人,如今回想起来,当年那位守待请谒的太医令要向皇帝禀告甚么,皆是清楚了。但尚缺人证,若真要清查当年远瑾夫人“秽/乱宫闱”一事,还须等待接了皇命出宫的羽林卫回来。
皇帝猛地立了起来!
窦沅惊慌失措,也随之跟站起来,问:“陛下又想起了何事?”
他没回话。
但那双眼睛却早已着了重墨,浓烈失常,瞳仁里那层雾气渐渐氲散开来,随之,皇帝微眯起眼,光色便都收拢。
他的手环腰聚玄丝,这么搁着,却开始轻微地颤抖。
他回头,对上了窦沅诧异的眼。谁也听不懂帝王在说些什么,包括她,窦沅。
她听不懂皇帝的话。
皇帝的瞳仁里蓄满泪水,却强忍着,怎样也不肯流下来。
他道:“朕……朕将随身的玉给了她。”嗓音极沙哑,极忍耐,若无收势,仿佛在下一刻,便要爆发。他重复:“……给了她。”
窦沅一脸茫然:“陛下,您将玉,给了谁?”
皇帝已经趔趄跌撞着走至殿外,她也紧随跟去。
玄色冕服隐入黑夜里,一条游走的乌龙,竟被穹庐夜空,吞噬了。
她抽了抽鼻子,惊觉这一晚,是汉宫最难眠的夜。
皇帝拂袖,已然宣令:“亲军听谕!”
窦沅便觉耳中摩挲着瓦楞之声,未几时,执金吾皆如草上兵,窸窣卷至眼前。因个个跪地:“陛下万年无极!”
“免。”皇帝吸了一声,而后道:“朕圣谕:一队巡朕巡狩之路,由朕的羽林卫统领引路,远去博浪沙,找一处竹屋;另一队,随朕走。”
窦沅愣着,摸不透皇帝心思,却听皇帝回身,向她道:“阿沅,你也跟着朕。”
她自然紧随,皇帝缓开口:“摆驾——桂宫!”
远处忽一个响雷砸下,由远及近,险似要砸了她脚板子。
窦沅心中一凛。
是桂宫。
极深的夜,众人皆已安寝。若在平时,闹出这般大的动静,于宫规不合,可算是犯了极大的错,宫中一向有宵禁,众人依例是不敢违矩的,但这次是皇帝牵首,浩浩荡荡,久未有人的桂宫扑腾起一番热闹。
“热闹”之中藏着极晦暗的危险。
谁也不知。
皇帝领一众,直奔桂宫后园。
窦沅心被紧牵着,总觉不妙,周遭都透着瘆人的气氛,皇帝更是冷肃,自打出了长门宫,她便没敢与皇帝搭一句话。
那口荷花塘子,映着惨白的月光,水色泠泠流动,皇帝目色极重,冷盯着,他的声音当真穿透了黑夜,砸到她耳边:“阿沅,那一年朕仓皇回宫时,已听闻噩耗。一边是母后,一边是一个‘祸国’的女人,朕若查办母后,朕这孝谨治下的江山,便成了一出笑话、闹剧。……朕回来时,母后已拾掇干净了,不该叫朕瞧见的,朕一样也未瞧见。朕慌了,对着一个只凭她们解释的故事,朕当真慌了。”他的声音如同水漾的波纹,滑流而来,极稳当:“……尸首都未瞧见,母后说,她自个儿沉了塘子,但母后念旧赐恩,命人敛了尸首厚葬,朕能怎么办,除了信母后所言,朕能如何办?——开馆验尸么?朕如何会想,这一切皆有假,入土为安呐,她生前过不开心,连死后,朕都要去伤害她么?朕不忍心,亦不敢。”
“妾明白……”她抽噎,此刻仿佛才真正体悟了皇帝的苦衷与难处,而后多少年,皇帝与皇太后都不睦,这其中,暗蓄着多少暗流,已无外人能探知。
他们毕竟,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譬如皇帝,譬如太后。
荷花塘子外,围了一圈儿人,此刻夜已深,只就着月色,并不能看清明,她心子细,便命宫女子提宫灯结队围塘,一盏一盏的宫灯映过去,通通明亮,衬得月光都显黯淡。
但老天却极作威,方才砸下几个雷,这会儿暴雨点子急落,皇帝顶上没遮没拦的,一干人都急慌了眼,皇帝怒目圆睁,一时竟没敢上去个宽劝的人。
窦沅也急了眼,因劝:“陛下,您赶宣室殿候着吧,这边命杨长侍守待,必不能错事的。”
皇帝不理,于暴雨中坐镇,急喊:
“将这塘子刨了,水舀尽!朕不信,挖不出个圈点来!”
☆、第119章武帝(8)
风雨怒声,如同北疆战马在沙场秋声中怒吼,喑哑的马嘶鸣仿佛一道遥闪而过的电光,从天幕下撕开裂口,倾天冷雨便灌倒而下。
狗腿小厮急了眼,黄伞盖亦找不见,只得胡乱扯下自个儿荆衣,踮脚牵挂着为皇帝挡雨。窦沅也急了,连扯:“陛下,咱们走罢,掘塘子亦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莫要淋伤了——这雨忒大。”
皇帝不顾,眼睛直勾勾盯着刨塘子的众人,一眨不眨。好半晌才回神瞧了眼窦沅:“阿沅,朕捱的住——你里头请吧。”
窦沅吸一声,只觉今儿真要出事了。真要……
皇帝未走,她又怎好进去躲雨?
因劝:“陛下有自个儿该做的事,不妨先将旁的事儿解决了……?刨了这口塘子,上多少的工,也得刨到天亮方能见个底儿呀!”便瞅皇帝:“嗯?”
皇帝动了动,看她一眼,终于转身:“摆驾——椒房殿!”
窦沅一愣,赶前了连招手:“还不快闪开?摆仪驾去!没见得陛下要去瞧皇后娘娘么?”
杵石头墩儿似的狗腿一怔,立时慌着忙去了。
这边厢窦沅又将皇帝拦住了,皇帝反觉奇怪:“你这一来二去引朕做的事,朕信你自有自己打算。朕也从来不敢低估你的聪敏——阿沅,朕去找皇后算账,不正合你意么?”
窦沅冷笑:“合妾的意?多少年了,往事再究起,‘死’去的人还能活回来么?伤过的心,亦是再不会好了。陛下究竟迟到了多少年?如今再追究,从来不是妾的心意。”
“你在怨朕。”
“妾不敢。”窦沅紧退一步,急雨早就将她淋了个底儿透,她的湿发服帖地粘在鬓下、额上,那模样儿看起来甚为狼狈,她轻轻抬袖一拂,便道:“陛下,咱们先回宣室殿,——这一身落魄,好赖要换身清爽的,再行去椒房殿,才不算失礼。”
她说的话自然有理。
皇帝狠打了个喷嚏。
京畿之地羽林卫行事果然快,皇城根儿下,摊派上差事,无人敢耽搁的,因这一时,已有快马入宫,被皇帝差遣外去的羽林卫回宫复命时,蓑衣早被急雨撕烂,那差头便也不管顾了,索性扯下来,扔了边儿去。便跪雨中,守待皇帝召见。
过了好一时,一排宫女子挑宫灯出,迎出一个美妇,回宫复命的羽林卫便搓亮了眼睛,那美妇人的身形揉碎在一片雨雾里。
窦沅哼了一声,道:“且进来吧,陛下等着。”
“诺!”羽林卫便从地上爬起,直攀阶上。
窦沅早已回身入了殿。
皇帝刚换上新色冕服,正欲与窦沅一起去半夜叨扰椒房殿,尚未来得及摆驾时,便闻遣出调查的羽林卫有了消息,因坐镇殿中,抬了宫女子沏换好的新茶,等候禀告。
因说:“朕散出的羽林卫今儿连夜来复命的,只有你这一路?你算脚程快,怎么,不见得博浪沙一来一往已回来了?”
“禀陛下,”羽林卫礼道,“臣下并非派遣去博浪沙的那一路,臣下乃是为陛下寻故年老太医令的……”
皇帝一凛,便肃色道:“那也不能这般快!那个老头子,早就告老归田许多年了!”
“禀陛下,”他再一礼,道,“也是巧来,那位故旧,回长安来探亲,正被下臣逮撞来,故此才能及早回宫复命——老太医正打宫门外候着,只等陛下宣见。”
“宣。”
皇帝只吐这一字,那冰寒,早已攀上眉骨。
窦沅立一隅,默低头轻轻绞着绢,皇帝没看她,却向她这边轻招了招手:“阿沅,你坐。”
她便惶疑着坐下。心里似吊着千斤坠。
皇帝开始问话了。
窦沅一抬头,见殿下跪着一鹤发老人,那人虽已耄耋,但行礼如常,临见天子,半丝没有恐慌,她心中便有了底儿,因忖着,必没错儿了,那老人准是当年老太医令,亦是从前面圣过的,故此不慌。
只听皇帝道:“几番的真话,枉失了这许多年。你有多少要说的,只管与朕吐露。——朕问你,当年朕御驾亲征,临出长安前,跪在宣室殿外求谒的太医官,是你?”
老头儿顶着一头白发,深叩下,含了满眶泪:“正是臣下。”
“朕记得,”皇帝拊额道,“你当年责负为桂宫远瑾夫人请平安脉?”
“正是。”老太医令点头,又道:“当年求见陛下,是为诊出远瑾夫人当时脉象呈喜,司太医院任何一职,皆须为掖庭宫妃们腹中皇子负责,故此特禀。生怕走道儿出了差错,也是臣下私心了,就怕万一远瑾夫人母子有个闪失,会牵累太医官一干人众,所以……当年眼见陛下欲出征,临行前万般要见陛下,告禀此事。将来若有紧要,便可请示陛下。太医官们便可脱罪。”
“那后来……到底还是出事了。”
皇帝轻叹。
窦沅觑向皇帝。皇帝并未有她想象中的那般惊讶。这许多年过去,人事已非,再悲伤,亦早该消弭远去了。
皇帝没叫他们退下。却回头,与她似闲话家常般地:
“这般说来,当年远瑾夫人在朕出征前便已身怀有孕,那个孩子,该是朕的。后来种种,皆是因先皇太后受人污了耳目,辨不清明,才害的远瑾夫人香消玉殒,可是?”
“妾不敢说,妾如何能编排旁人呢。”她偏如此。这许多年来,熬的多少苦,也该让皇帝尝尝。
皇帝沉一笑:“你有什么不敢做?连朕都敢顶撞,偏没你不敢的事儿!”
因起身,声音沉喑叫人惶恐:“这会子……可能摆驾椒房殿了?”
“不成呢,”窦沅打了个哈欠,“天快亮了,陛下不便打搅皇后娘娘歇息。”
皇帝又坐了回来,问殿下鹤发老人道:“当年既朕已走,你未来得及禀,宫中便无人知远瑾夫人腹中已有骨肉,是么?……连先太后都不知道?”
老头子开始哆嗦起来,抬袖擦了擦汗:“这……这……”
“但说无妨。”
“禀陛下,”老太医声音微颤抖,言道,“因宫妃有孕一事,牵涉甚广,若出差错,整个太医院都得受牵连。故此……下臣与诸同僚商议之后,决定禀皇后娘娘,如此,若有个突发万一,亦可交由皇后娘娘定夺。”
皇帝皱眉。窦沅便小心翼翼看过去,只见皇帝抬手,缓缓滑向眉间,轻揉了揉。那脸色极难看,但却未显惊讶,好似所知一切,早在预料之中。
自然是在预料之中。连她都料到了,胸含经纬的皇帝又怎会料不到。
她道:“陛下,咱们不等天亮了吧?妾入宫许久,从未主动请谒椒房殿,问候过皇后娘娘,今儿……便把缺漏的礼仪,一并补上。”
皇帝正要说话,喉间却涌来一股冰寒,便搔起了痒,直要蹿到心底里去。他微微矮下/身子,咳了一声,谁想那股痒意并未被压制,反更嚣张。他制压不住,嗽的更厉害。
窦沅有点担心,连眉都皱了起来:“陛下……”
他抬了抬手:“没事,咱们……这便去椒房殿。”
窦沅随他一同站了起来。
走至殿内,洞敞的门口袭来一阵冷风,皇帝打了个喷嚏,随侍欲扶,却被皇帝挡下,冷风中呵着凉气,他道:“朕还未老……朕……还未老的不能动。”
皇帝最忌老,最忌旁人用略藏同情的语气同他说话。他的目光与随侍相触时,冰寒入骨,那随侍矮下来,低了头,再也不敢直视皇帝。
悲寥的唱起声在宣室殿外冷风里逡回……
“陛下——御起!”
雨终于稍停。
汉宫的冷雨灌进了椒房殿。
这一年这一晚,迎来皇帝御驾,却是悲伤的开始。
皇后并不知。
“陛下——驾到!”
殿里明烛一支一支亮起,伏起的烛光如漾动的波纹,恍似被风吹开了……守值宫女子偷着盹子,那蒙昏虫也被惊醒了,一动,涟漪似的惊起整座椒房殿的倦意,便有碰打杯盏的声音跌开,宫女子懵懵撞撞去迎驾……
椒房殿,终于在天亮之前醒来。
卫子夫仓皇迎出,方才赶走了瞌睡虫,此刻衣衫未整,跌跌撞撞,好不狼狈。
打前儿见了黄伞盖,便跪:“臣妾迎见陛下,祝陛下万年无极!”
皇帝哼都没哼,在她面前略停,便远身去,居上座坐定,因有宫女子奉茶,他未看一眼,摆手便示意宫女子退。
因说:“起吧,皇后。”
语气凝了冰霜。
卫子夫一憷。
她毕竟老啦,花容不再,皇帝的后宫,有无数鲜妍的美人,一茬换一茬,点缀的掖庭四季如春。陛下……是再不会为她这一副皮相,来幸椒房的。
她懂。都懂。
但凡在宫中有过历数的女子,有几个不懂的?
君王哪讲爱?色衰,则爱弛。
皇帝冷哼一声:“皇后,朕这遭儿走,是有事问你。”
她心冷,暗里想,若没事儿,陛下能走来这儿?
因一瞥,便瞥见了伴驾的窦沅。
卫子夫眼底仅存的光亮,蓦地烧熄了。
作者有话要说:稍一望,5天没更新了,不敢讲,这个破章,,写了三天。。。越来越不行了。。
我会尽快完结!!!
没多少字儿了,尽快完!结!!
作者不是个坑货,从未坑过一文,挖坑必填的。。如果这坑没填完,那是绝不会开下一文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文坑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写下一文了。。。
酱紫么么哒~~爱你们~~
☆、第120章武帝(9)
“皇后,你可知罪?”
皇帝开门见山,没半点子弯绕,这话一吐,莫说卫子夫,连御侧窦沅都惊了好大一跳。她的目光转向了皇后。
原以为皇帝老j巨猾,要套话呢,必不肯这样开门见山的。卫子夫腿一屈,心里直打哆嗦,缓怔后,向皇帝勉强一笑:“臣妾不知……陛下罪责为何?是为甘泉宫钩弋夫人之事?”
“并非,”皇帝呷了一口茶,“赵婕妤年轻,初入宫闱,必不懂规矩,她开罪了皇后,多半是她自己的过错。朕绝不会因这事儿,怨怪皇后。”稍冷的目色便觑向卫子夫,目光所触之处,当真似冻了一层冰霜:“皇后,你说是不是?”
当真无半点儿夫妻情分可言了,卫子夫只觉冷,数十年前,赐她荣华富贵的皇帝,早已不是她熟识的模样。他们早生分啦。天家恩情,到底“恩”字为前,皇帝所赐的恩,斤两都数算的好,一斤一两,清清明明,不累半点“情”。
天家,就是这样冰冷而生分。
她长久谒,再抬头,缓声道:“臣妾不敢。”
“皇后,你还似从前一样,温温婉婉,”皇帝说话的声音也很温、很缓,却并不“柔”,尽管无愠色,但总觉错差了些什么,他道,“但朕已经不喜欢了。朕够厌烦,这许多年来,听惯了温声软语,每一个人,都似那样怕着朕,但你们背着朕,做着多少教朕怕的事儿……朕不究,并非是朕糊涂。你看着朕——此刻是朕问你,你……当年桂宫之事,你有无搀和?”
她低头,不肯吭气儿。
“你看着朕——”皇帝拔高了音量:“朕最厌烦旁人诳朕。朕与母后有龃龉,母后生前,朕未做多少孝顺事,是朕不对,朕愧为人子。但,因着甚么,朕才如此,你该明白。”
她略一沉吟,而后,狠叩首——
“臣妾知错。”
“错在何处?”皇帝嗽了声。接着,咳嗽声便一阵盖过一阵,他老了,年迈便体虚,饶是帝王,亦逃不开老天烦琐却公平的铁则。为人者,血肉凡胎,总要老,总要死的。
窦沅忽然有些难过。
便转头去瞧皇帝,——此刻他非帝王,而只是一个年迈的老者,在窦沅眼里,龙钟老态的帝王,为旧情锁,……一片伤心画不成,总不过是,一副伤心的画罢了。
他的悲伤与难过,只能藏在夜间,宣室殿寒灯冷蜡下,皇帝独饮寒夜凄清。及早临朝,他又该是步履稳健、器宇不凡的王,丹陛下,跪着他的臣、他的仆。他只能冷眼看着。
坐镇他的江山,君临天下。
最寂寞是孤家寡人。
多可怜呀。
窦沅转回了头。余光却瞥见皇帝也在瞧她,刘彻极深的目光,带着淡意的嘲讽,第一次,她在他眼里读出了别样的意味:“阿沅,你别可怜朕,朕憎恶同情。”他好似在这样说。
为君者逐鹿中原,最崇尚是铁血与戈矛。他不必俯首接受他人的同情与安慰。
他不必。
也不需要。
卫子夫缓缓开口,回皇帝话:“禀陛下,当年之事……臣妾有错。臣妾知错!”她默声有泪,继续道:“……当年桂宫事发,太后亲赐远瑾夫人白绫,不想远瑾夫人是个烈性子,绞碎了白绫,自个儿沉了塘子。此事之后,臣妾与长乐宫不免心中生悔——远瑾夫人虽做坏了事,但她毕竟承君恩,乃陛下亲封,实该待陛下回宫,再行决断。”她哽声:“臣妾错了。”
“继续说。”
她歇了歇,道:“后来臣妾谒长乐宫,太后与臣妾谈及此事,臣妾方知,远瑾夫人腹中骨肉,的的确确乃龙脉贵胄!妾因惊问:母后早先便知道?太后娘娘答是,诬陷远瑾夫人与腌臜人珠胎暗结,太后亦是默许的。陛下未出世的那孩子,不过是个契机,他……来的不是时候……”
皇帝只觉五雷轰顶,他原该料到的,便是如此。皇太后有太多的理由诛桂宫,趁皇帝远行,除掉媚上惑主的女人,对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来说,太应当。
也正因为这“太应当”,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皇太后自认为做了最对的事,却反败下了最坏的行。
皇太后已入地宫,糙话儿,便是讲,死无对证了。
死无对证,凭谁都可翻弄。
皇帝明知故问:“因何?太后因何要这么做,剜朕的肉?”
卫子夫眼色略有些忧伤。陛下的心头肉……即便过去这么多年,即便那个人早已不在了,她仍然是陛下的心头肉!
卫子夫道:“因远瑾夫人乃陛下心中最重要之人,这连臣妾都知道,太后娘娘身为皇帝母亲,又怎会看不出来?昔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险丢姬氏数百年江山,自古美国,往事累累,太后娘娘心中有虑,亦是正常。她便索性先下手为强了。远瑾夫人若还在,陛下势必为其忧伤神劳,于汉家江山,无半点益处!太后娘娘这才忍痛……”
“她死了,你们弄死了她,朕便不忧伤神劳啦?”皇帝嗤之,只觉好笑。因道:“这么说,当年桂宫之事,旁责算母后的,皇后你——你在朕出宫后、桂宫出事前,完全不知她已身怀有孕?”
卫子夫不说话。
帝君忽地冷笑,眉色翻扬,凝若冰霜:“好一个皇后!”因咄:“——贤惠至极啊!你将罪责推的一干二净,全赖母后,如今母后已归入地宫,朕如何找她对质?想来亦是如此,你方敢这般!皇后,你……太教朕失望啦!”
窦沅便知今儿皇帝是不肯轻放过人啦,既这么,该来的、该做的,便都一并了了吧!因代皇帝宣:“宣医官——”
卫子夫微微一抖。
皇帝看都不看太医令,烦躁地抬了抬手,示意医官免礼,因说:“有何话,该说的,你都说,这会儿全倒了出来,往后便没人敢为难你,若藏着掖着半点儿,非但朕要与你不好过,谁或想杀人灭口,你尚逃不过!”
卫子夫大惊!皇帝这话儿,瞎心子的人都能听出,是撂向她的,并非与太医令说。他在威胁她,……“杀人灭口”,皇帝竟用了如此严重的四个字!多年夫妻情分,她在他心里,原是这样的毒妇……
已离开长安多年的老太医令不想又卷入诡谲风雨中,因跪拜:“禀陛下,陛下亲征那一年,下臣责负为桂宫远瑾夫人请平安脉。臣确确记得,陛下尚未随大军开拔离行长安时,远瑾夫人已身怀有孕……”
“你确实?”皇帝挑眉问。
“下臣不敢诳言,确实远瑾夫人有孕!那一日,臣跪凤阙阶下,候陛下宣见,正为这事。后因陛下未见,匆匆率大军出长安城,故此远瑾夫人有孕一事,陛下当时并不知。下臣心中惶恐,怕龙子若有个差池,将来没个能主张的人,故将远瑾夫人喜得龙胎一事,告知皇后娘娘。便是这么思量——臣有私心,盖因桂宫主位体弱,想来诊脉保胎另有难处,故不敢专行,若有个差池,也可有皇后娘娘分担罪责。”
“这便是说,娇……”皇帝警敏地掐了声儿,才道:“当年桂宫远瑾夫人有孕一事,你一早便告知了皇后,皇后早便知,那个孩儿是朕的骨肉,是也不是?”
皇帝见老医官面有难色,便连道:“你不必有顾忌,朕既万里迢迢差人去寻当年故旧,便是狠下心子欲彻查,你只管说真话,朕保你无事。”
稍事,老医官便告禀道:“确是如此。按月份儿推算,那个孩儿实实乃陛下亲子。后来桂宫事发,下臣心中虽明白远瑾夫人乃受诬,但亦不敢声言,怕有牵扯,连这条老命都保不住,故……早早儿便辞官还乡,便是忧心终有一日……”
“好了,”皇帝缓作平静,摆了摆手,“朕都知道啦,你告退吧,领了朕赏赐,回田间乡野,好生去过后半辈子罢……”
“诺,下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年无极!”
皇帝缓摆手,像是将他的前半生,都推出了宫门。
椒房殿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皇帝呵气生寒:“皇后,你还有什么话可说?”面上却仍是平稳,窦沅手心底却攥了一把冷汗,她伴君许多年,太明白皇帝的心思,愈生气,面上愈故作平稳,怒极时,才会现出这一片平秋之色。
狂风骤雨藏在君王平静面色的背后。
窦沅不禁打了个寒颤。
皇帝俯身,玄色箭袖扣暗花纹,似要触到了卫子夫眉间,他却忽地不动了,沉声:“皇后啊皇后,你不顾念爱惜自己,朕无话可说,但——”他的声音浑厚沙哑,似不经意,却分明一字一字都扣着冰寒入骨的“别有用意”:“但你也半点儿不肯顾念据儿的前途么?”
她惊怔,而后才反应过来,此时的皇帝,已经拖着一身疲累欲摆驾,她着了慌,拽着皇帝冕服一角,哭的几不成|人形:“陛下、臣妾求、求您,别……别动据儿……”
作者有话要说:回来了,作收终于过百,感谢大家,若想表达对作者的支持,请加个作收吧!
☆、第121章武帝(10)
“朕只是在提醒你!”皇帝甩袖:“你只有一个据儿——但朕的儿子,可非据儿一个!”他咬牙,浑身都发着颤——皇帝终究是老了,多几年前临危处变不惊,如今连帝王家事都可让他无比胆寒。
他是真不愿意……去回忆。
她似蔫儿的骨朵儿,整个人颓了下去。当真只有那么一瞬,仅仅只是那么一瞬,鲜妍的娇花便枯萎。她眼底的光彩顿成灰烬。
他……居然拿她的据儿,威胁她。
“如若有一天,陛下发现臣妾不贤惠、不大度……”她抬起头,泪光灼灼:“甚至是善妒,那……陛下还会喜欢臣妾么?”
“朕只是觉可惜,那年平阳公主府遇见的你,并不是这样。”
好许久,帝王如是说。
“臣妾心里总觉有些高兴……”她泣不成调,仰头,却笑向君王:“毕竟陛下还记得那年的平阳公主府。”
人至伤心处,才会那样嚼说自己的人生平缓似他人的故事。
她一仰脖,似赴一场久远不会回来的盛宴。
明知是死路。
声音仍是这样柔缓:“陛下说的对,臣妾不配为陛下所爱。索性……陛下后来爱的,也不是臣妾。……当年陈后与皇帝有隙,多半是臣妾搅拌,陛下可还记得妆奁藏书一事?”她觑皇帝,瞳仁里亮闪闪,就像漫天的星光都被倾倒,似在与皇帝回忆寻常往事,她笑着哑声道:“那封书信,是妾的手脚。——但那又如何?陛下所爱非人,陈后也信错了人,她瞎了眼!若然陛下是个痴情种,又怎会疑她冤她、轻易疏远她?”
她缓了一声儿,正想再说话,却被皇帝打断:“瞎眼的不是她,而是朕!子夫,你说——是不是?”
子夫,他又唤她“子夫”。这一声“子夫”却比无数漫长清冷的夜晚更吓人可怕。
皇帝冷眼凝视她:
“还有呢?”
“还有——”她像魔怔似的,眼睛钩钩直,往事从脑中蒙晕而过,明是笑着,眼泪却流个不止:“还有,为陛下所最不齿。——便是这桩事,正如陛下调查的那般,臣妾早前儿便是知情人,臣妾知桂宫远瑾夫人已身怀有孕,却刻意隐瞒,便致如此。臣妾远不及后悔。”
“为什么?”
皇帝手在颤抖。
他蹲了下来,平视她:“你……为何要这样做?朕……待你不薄!”
其时真相,他早已了然。这世上,便没有帝君得不到的真相。他从来都懂,只不敢信。
为他曾经那一刻的心动,他也不敢、不肯信,他温柔淑德的皇后,剜去了他的心。
从此深夜沉痛,独不敢语。陈阿娇的影子、她的一颦一笑,时时环绕在心,从不能拂去。似魇咒,跟住了他的一生。
“因为,”她终于不再“温婉”,反有了几分陈阿娇式的骄傲,“因为,我厌恶她。”
皇帝一瞬怔忡,微微眯起眼,似在打量故人。但他知道眼前之人并不是。深宫之中,早无人是。
即便是宠冠后宫的李夫人,生子封昌邑王,皇帝爱之,亦不能够替代曾经那个人在他心里的位置。少年夫妻,她是独一份儿。
皇帝终于抬起手,一把捏起卫子夫的下巴,——肌肤趁雪,即便老了,皇后依然美貌。但皇帝却不会怜香惜玉了。
他冷声:“你既认罪,想来也愿伏法。那么——朕便教你去死!我汉家地宫,躺的下再多人!宽敞的很!”
皇帝未必真欲取她性命。
但卫子夫这一番“直袒”,剥揭了皇帝隐忍多年的恨。哪怕不是为陈阿娇,他亦不能够忍受,有人骗他那么久!
因甩袖,不知何处摸来一条白绫,狠狠撂地上!
很长的绫子,扯也扯不开,晃迷了眼。皇帝颓然站起,再不欲看,连撂下半句话儿也不肯了。起身时,打了个趔趄,从侍欲扶,被他狠眼瞪回去。再跌撞,再踉跄,亦是固执地自个儿起身。
窦沅紧跟了上去。
皇帝摆摆手,不想与她说话,她便识趣地打住。
今儿的阵仗,连窦沅都被震住了,她未料到皇帝绝情如此。皇后……好歹也是据儿的娘呀!
皇帝万年之后,天下归太子。天下,也终归是卫子夫的天下了。
窦沅无法料想,后来会发生那么多的事。几乎倾覆了皇帝的整幅江山。
老迈的皇帝,在孤独的汉宫中,拥着丹陛江山,寂寞终老。
“阿沅,陪朕说说话。”
终点,就是起始。
他此刻拖身离开椒房殿,天边已现鱼肚白,君王在前,她缓步跟着。倒抽的一口凉气,留给了椒房殿里捧着白绫的那个人。
荣华至极,终归也会狼狈至极。
从前的陈皇后,亦是走过了她今朝走过的路。
椒房殿,原不是好地方。世间女子却趋之若鹜。
“怎么不说话?”皇帝回身,晕黄宫灯下,映着她一张好看却苍白的脸:“怎么朕瞅着你有点眼熟呐?”
她倒是笑了:“陪你身边多少年,这会子方觉眼熟……也是奇了。”
“朕觉你像一个人。”
她早知他是昏了,庸了,尽说混话。他口里瞅着像的那个人,比着旁人不知量了多少回,见一个便拿一个说像。
“阿沅便是阿沅,不像阿娇姐。”
只她一人敢直白说这些话了。她轻笑笑,紧跟在皇帝身后。
皇帝却停住了脚步:“是朕对不住她。”
她一怔,眼泪哗哗流下。
“朕猜——”帝王面上也略略现出几分难过:“博浪沙竹屋里那个女孩儿……是朕的女儿。”
窦沅抚面痛哭。这一生,从未哭的这样酣畅淋漓。
“朕……已派人去追……朕的羽林卫快马加鞭,一定能……追回来!”
握拳,老态的帝王认真许下誓言,神情却青涩似少年时候。
“天亮啦……”她抬头,喃喃。
椒房殿。
卫子夫眼神涣散,散发垢面,独自赤脚坐在青琉地上,仿佛梦魇仍未散去,她吃怔,伸出一根手指头,不住打弯,在地上划着圈圈儿……
“娘娘……”婉心轻唤一声。
那边厢,却仍无回应。
打愣了许久,再一看,那地上缓缓映出一道水印,她正划着……
婉心擦了擦眼睛,模糊是这三个字儿:
杀钩弋。
☆、第122章武帝(11)
椒房殿中宫之主披发覆面,好不狼狈。这多几年的缘因种种,早让她明了,属于她卫子夫的时代,早已过去。甚或,是她将君恩看的太重,她的时代,从未来临。
汉宫何曾是属于她的?为着当年深传巷尾的一句歌谣?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她的传奇,附着着这句歌谣。可皇帝的心里,筑着一座金屋。
她掐着脖颈,只觉喉间翻覆着一股浓烈的腥味儿,恶心感便涌了起来。她开始干呕。手却似不听使唤似的,停不住,掐的愈紧……
婉心瞧的急了,扑通一声膝盖直愣愣砸了地面上,哑声喊道:“娘娘,您这是做甚么呀?”
“你听陛下方才说甚么了吗?”她完全失了仪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