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明旗

明旗第17部分阅读

    的话一下又咽了回去,站在那里沉默不语。随后赶到的林小旗犹豫了片刻悄悄的往后退去。

    已经领到钱货的明军看到这边有热闹,都一下涌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却没一个人出去要拦下那些女人,闹哄哄的不成样子。

    “都给我闭嘴!”

    陆清怒扫了这帮乱哄哄的明军,对他们越发失望,这么多人看着一群孤苦的女人离堡却无一人去阻拦,反而在这当热闹般看,你们到底还是不是男人!

    不知是杀人杀多了还是怒火滔天的缘故,陆清这会的眼神看着十分的可怕,至少,那些被他瞪到的明军竟然都有些害怕起来,一个个下意识的低下脑袋,不敢正视陆清的目光。

    后面的明军则低声对同伴说道:“看见没,就是这小子下令把鞑子全部投井里淹死的,听说这小子是锦衣卫的人。”

    “锦衣卫的人?难怪下手这么毒的。”

    人群响起一阵低呼声,这些明军大部分并不知道陆清的身份,因此陡然听到陆清竟然是锦衣卫的人,一个个自然都要吃惊一下,毕竟锦衣卫的传说实在是太可怕。

    人群终于安静下去后,陆清侧过脸去对周云义说道:“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你现在就带人去把她们给我劝回来!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我拿你是问!”

    盯着陆清看了半响,确认对方是真要将女人们劝回来后,周云义叹了口气,不再多说什么,转身便要带人去把女人们给追回来,可是身子刚转过去,整个人却如同看到什么可怕的事一样定在了那里。

    “她们!”

    “怎么?”

    陆清一凛,扭头向堡外看去,只见那些出堡的女人正一个接一个的往清石河里走去,最前面的人依稀已经被水淹过了腰身。

    不好,这些女人要投水自杀!

    陆清震惊之下,抬腿便往清石河冲去。

    “都愣着干甚,都他娘的去救人啊!”

    周云义也急了,吼了一嗓子也箭步往清石河冲去,蒋通、张庆他们这会也醒悟过来,一个个的撒腿便跑。

    看热闹的明军毕竟还是人,再怎么麻木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几百女人投河自杀啊,一时间也全都冲出了堡子准备救人。

    河边,一个年轻的女人抱着她才五岁的女儿呆呆的站在岸上,眼前是十几丈宽的清石河,水面黑漆漆的令人恐惧。

    正当女人咬牙往前走时,抱在怀里的女儿却轻声喊道:“娘,我冷,天好黑,我好怕,我要回家。”

    回家?

    女儿的话让女人的鼻子一下发酸,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家?我们哪里还有家!

    怜爱的看了一眼女儿后,女人轻声道:“巧儿不怕,有娘在呢。”

    “娘在,巧儿不怕。”

    女儿抬起她的扎着羊角辫的脑袋,厥起了小嘴,很是不高兴道:“娘,爹为什么还不来找我们啊,他一个人在家吗?”

    “你爹他”

    想到死去的丈夫,女人心如刀割,强忍着悲痛对女儿道:“爹在家,他不来找我们,我们就去找他。”

    “真的吗?”母亲的话让女儿的嘴角一下咧开了,很是欢喜道:“那巧儿很快就能见到爹了。”

    “是的,巧儿很快就能见到爹了。”

    女人低头将脸靠在女儿的脸上,片刻,咬牙走进了河水之中。

    “回来,你们都回来啊!”

    陆清疯了般叫唤那些已经走到河中央的女人,可是那些女人根本没有回头,而正在往河里走的女人们也没有人停下脚步。

    在河滩上刨坑埋尸的十几个明军也发觉这些女人要投河,这会正四下拼命的拦着那些女人,可他们拦得住这个,却拦不住那个,眼看着女人们一个个的下了河,这些五大三粗的汉子也急得哭了起来。

    陆清更是急得直跺脚,他一把拉住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却发现这个女人就是在千户所前将额头磕得血肉模糊,求自己替她女儿报仇的女人,她怀中的那个孩子早已死去。

    愣了数秒后,陆清近乎哀求的对那女人道:“大婶,我求你了,你快把她们叫回来,叫回来啊!”

    中年女人凄惨的笑了一笑:“军爷,你是好人,谢谢你为我孩子报了仇,你们还要去杀鞑子,我们不能拖累你们。军爷,你就让我们死吧。“

    “什么拖累不拖累的,大婶,你别说胡话了,你快让她们上岸吧,不然她们就要死了!”

    “上岸又能如何?”

    中年女人幽幽的叹了口气,“你们还要南下,还要去杀鞑子,我们跟着你们只会拖累你们,留在这堡子也还是要被鞑子祸害,于其再被鞑子污辱,我们情愿一死了之。”

    “不,你们不会拖累我们,我们也不会抛弃你们,大婶,你们不能死,不能这样死啊!”

    “鞑子祸害了我们,我们的亲人又都死了,这个世上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我们留恋了,军爷,你别说了,你就让我们死吧。”

    “你们不能死,你们能活下来,不会再有鞑子祸害你们!你相信我,大婶!”

    中年女人怔在了那里,迟疑一下,小声道:“军爷,你是说你要带我们走吗?”

    “我”

    陆清说不出话来,他真的能带着这些女人南下吗?如果他这样做了,他还能有改变“土木堡之变”的机会吗?

    “我知道,其实打一开始我就知道,唉我不怪你们。”

    中年女人失望的看了眼陆清,扭头便要投河。

    陆清一下急了,再也不去想什么后果,也不顾什么后果了,他大声冲那些女人们叫道:“你们都听着,我陆清不会丢下你们,也不会再让鞑子祸害你们,我带你们走,你们不必去死!”

    去你娘的什么土木堡,去你娘的什么正统皇帝,去你娘的大明国运,老子不管,老子什么都不管,老子要带这些女人走!

    第六十六章愚蠢

    陆清做了一个愚蠢的选择。

    让这些女人去死,才最符合这支明军败兵和陆清的利益,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带着这些女人南下。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两全齐美的事,活己又想活人,只是存在书本之中的美好幻想,残酷的事实往往只给出一个选择——你是想自己活下来还是一块死。

    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个选择时,通常都会选择前者,因为这是理智的选择,人性大多是自私的,没有人会愿意为了一帮素不相识的人搭上自己的性命。

    选择后者的通常被称为英雄,悲剧的英雄,不识时务的英雄,他们在被人歌颂赞美时,往往都已死去——为他们违背理智的选择付出生命的代价。

    陆清失去了理智,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要带这些女人走,或者说,他要保护这些女人。

    来到这个时代,陆清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去改变即将到来的“土木堡之变”,想着如何去挽救数十万大明军民的性命,想着如何去改变正统皇帝朱祁镇被俘的命运,这是一个多么高尚而伟大的目标,为此他不惜死保郭敬,甚至做好投靠王振的准备,为的就是那个他认为自己必须去做的事。

    汉人,我是一个汉人,所以我必须这么做。

    陆清不止一次如此告诉自己他要这么做的原因,因为他是一个汉人,他甚至告诉自己,若是自己能够改变土木变之堡,他就将成为汉人的英雄,成为大明的英雄。只有成为英雄,他才能在这大明王朝真正的立足,继而呼风唤雨,威风一时。

    可是为了成为英雄,为了日后的权势,就要接受几百孤苦无依的女人在自己眼前投河而死吗?

    为了几百个素不相识的女人而失去改变土木堡之变的机会,失去可以通向权势的大门,这又是否值得?

    扪心自问,陆清认为不值得,几百人的性命和几十万人的性命绝对不是等同的,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的做法,在后世通常被称为“圣母心”,这是一个绝对的贬义词。

    但这毕竟是几百条活生生的性命,因为无助,因为绝望,她们才会选择去死,如果有活下来的机会,她们难道真的愿意就此去死吗?

    被鞑子糟蹋不是她们去死的理由,大明朝的礼法还约束不到这边镇的女人们,如果仅仅是因为贞节有辱或为死去的丈夫守节就要去死,这边镇就没有女人了。

    夫死改嫁在九边再正常不过,身为军户的女人,她们早就做好丈夫身死的那天,她们不会为了所谓名节而刻意的去守寡,因为她们要活下去,要将丈夫留下的骨血扶养长大。而要活下来,有能力将前夫留下的孩子养大成丨人,她们就必须改嫁,让另一个男人撑起这个破碎的家。

    可以说,在这宣大境内,十个女人中就有两个是改嫁的妇人,因此,这些女人们绝不是因为贞节被辱去死,而是她们意识到她们根本没有活路,这才在绝望之下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

    自杀,是她们能够自保,不再被鞑子污辱的唯一手段。

    很多女人都听到了陆清的声音,听到了他的保证,她们本能的停下了脚步,错愕的回头看去。

    “你们都不必死,我们会保护你们,绝不会让你们再被鞑子掳去!”

    陆清再次大声的保证,唯恐那些离得远的女人听不清楚,他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你真的会保护我们吗?”一个孱弱的女子因为激动,声音都有些发抖了。

    “会,一定会!”

    陆清一脸坚定的看着这个女子,重重的点了点头。

    女子相信了陆清,她哭喊起来:“姐妹们,回来吧,他们会保护咱们的。”

    哭喊声中,女人们马蚤动起来,在犹豫之后,一些人终于回头走上了岸,毕竟她们并不想死,既然这些明军不会抛弃她们,她们自然不会再寻短见。

    很快,上岸的女人越来越多,赶来救人的明军也为此高兴,可是宋邦德等军官的脸上却是阴沉无比。

    远处堡墙上的郭太监则是闭上了双眼,长长的叹了口气。

    “娘,那个叔叔叫我们回去。”

    “娘知道。”

    “那我们为什么还站在水里呢,娘,你不冷吗?”

    “娘冷。”

    “那为什么不上岸?”

    “娘”

    女人并不想回头,她真的想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望着女儿期盼的脸,女人的心如何也狠不下去,终于,她轻咬了咬唇,抱着女儿扭头向岸上走去。上岸那刻,虽身上湿漉漉一片,可是不知为何,这心却是踏实了许多。

    巧儿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只知道母亲不冷了。

    虽然大多数女人因为陆清的保证上了岸,但还是有十几个女人已经溺死在河中,她们的尸体不知沉在何处,也许,明日她们就会漂到下游的某处吧。

    女人们是被救了回来,可是千户所的大堂内却也吵成了一团。

    “我们绝不能带着她们南下,不然,大伙都得死!”

    争吵了半个时辰,陆清仍无法说服宋邦德他们同意带这些女人上路,站在他一边的除了周云义、蒋通等人,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带女人上路,内中很多人刚才还急着救人,这会却异口同声的站在了宋邦德一边。

    救人不代表要救到底,或许,在这些人看来,不让这些女人投河自杀和带她们上路是两回事,一个只是良心不安,一个则是事关自家性命,可不能主末颠倒,不然,可是要出大事的。

    郭太监没有参与这场争吵,只让小田寅过来告诉陆清,等他们商量出结果来通知他一声便是。

    陆清知道这是郭太监委婉的在表达对他的不满,但事已至此,他也无法再说什么,既然他给了那些女人一个活下去的承诺,他就一定不会食言,更不会再将她们抛弃。

    第六十七章去留

    屋内还在争执着,同意的不同意的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主事的宋邦德和林小旗并不支持陆清,但碍于郭太监,二人也不敢公然反对他,更不敢指责陆清妇人之仁,将大伙带到危险之中。不过他二人不说话却代表着一种默许,至少,在他二人的沉默中,反对带女人上路的那帮明军吵得更凶了。

    争吵中,万全左卫败兵中一个叫周五的领头汉子气不过,冲陆清吼了起来,他骂道:“姓陆的,你他娘的心善,那前头为什么不把君子堡的人也带着,而是逼着他们出边?难道这些女人的命是命,那些老弱妇孺的命就不是命!你要是一直带着君子堡的人,咱爷们也没二话,可你前头哄了人家跟着一块南下,后头就变脸把人家当累赘给扔了,这他娘的算个什么事!”

    “对,君子堡的人命凭不什么比不上这些个娘们!”

    “要么一视同仁,要么就都不管,没有管一个扔一个的道理!”

    “姓陆的假仁假义,弟兄们不要听他的!”

    “那些娘们的命是命,咱爷们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这汉子的话立时引起一些人的共鸣,纷纷叫骂起来,内中更有阴阳怪气讥讽陆清的。

    “你姓陆的莫非是看中了哪个女人吧,不然干嘛不顾大伙性命,非要带她们一起走?”

    “老子好不容易逃到这地方,还指着跟郭公公南下当亲军呢,妈的,谁要是让老子没活路,老子就跟谁拼命!”

    “刚发了点财,就摊上这破事,俺们又不是常山赵子龙,哪个有本事带着这帮娘们上路!”

    “别以为你锦衣卫的就能做了咱们的主,大伙敬你,是给郭公公面子,可不是给你这小子面子!”

    “顶天也不过是个吃兵粮的,你当你是指挥使、千户呢,今儿咱们把话索性说开,不带这些女人走,大伙一路听你的,但你要是敢带这些女人走,大伙可就跟你急眼了,到时可别怪弟兄们手黑!”

    “”

    话说得越来越难听,有人甚至开始威胁起陆清,那周五更是只差将唾沫星子喷陆清一脸了。

    没了郭太监这尊大佛在这震场,以陆清浅薄的资历根本震不住这帮子败兵们,宋邦德这个总旗又不肯出头,林小旗、吉小旗又巴不得他们闹起来,没有人约束,这帮子败兵自然是有恃无恐,看他们叫嚷的样子,若是陆清仍然坚持带女人上路,怕当场就能翻脸。

    面对这帮人的咄咄逼人之势,陆清心中冷然,他不想和这帮人辩解君子堡的事情,因为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他心中的痛,至少,他没有为那帮老弱妇孺们竭力争取,在郭太监做出决定后他是顺从的接受,而不是据理力争。

    同样是人,凭什么前面的不带,却死活要带后面的呢?

    陆清心头发苦,君子堡的事情是他的一根软肋,他根本没办法反驳这些人的指责,更无法再用什么大义凛然的话说服他们。

    他能做的只能是保持沉默,他知道,这个时候他说得越多,这帮人就会闹得越凶。

    陆清不吱声,宋邦德和林小旗对视一眼,心中都是暗喜,陆清只要不是傻子,便万万做不出和众人意见相背的事来,须知众怒难犯,这帮人眼下都是败兵,可没有什么军法规矩能制得住他们。

    见陆清无话可说,周五那帮人更是得意,叫骂声中,有一个败兵竟然上前推了陆清一把,朝众人喊道:“弟兄们别跟这小子废话了,天一亮咱们就走,管那帮娘们死活!这小子要是敢拦着,大伙便宰了他!”

    听了这话,陆清大怒,泥人还有三分性,况他这手上沾了七八十人命的汉子,这帮子混蛋当真是给点颜色就开染坊,自己不吭声就当自己好欺负的么!

    右手下意识的按在了刀柄上,正待喝骂这人时,却见一脸胡子的郑秀突然拔刀横在了他面前,冲那家伙怒道:“我他娘的倒要看看谁敢动陆兄弟!”

    “谁敢动!”

    张庆和蒋通也将弩箭抬在了手中,周云义不动声色的也按手按在了刀柄上,一旦有人动手,他便立即抽刀。

    几个夜不收出身的临时小旗也围了上来和对面的明军对峙起来。

    外头有人听到里面的动静,一下冲进来十几人,却都是万全右卫的夜不收。看到洗马林堡的人正和开平卫的人对峙,这些夜不收也没二话,纷纷喝骂着拔刀冲了上来。

    “娘的,敢动咱万全右卫的人,当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进来的夜不收都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弩,冲在最前面的却是樊若,他朝陆清看了眼后,扭头冲前面那帮人叫道瞎:“老子在外面听了半天,你们他娘的还是不是男人,你们就忍心把那些娘们扔给鞑子祸害?呸!反正这事咱夜不收的汉子做不出来,今儿咱弟兄把话摞这了,就是天塌下来咱们也得把那些娘们带着,谁他娘的不答应,就先看看老子手上这弩箭长没长眼!”

    话音刚落,弓弩就笔直的瞄向了周五。

    被弩指着,周五顿觉后背发凉,不过他倒也不孬,竟然把胸口一挺,破口骂道:“你小子动手试试!别说就你们这十几个人,就是他娘的再来几十个,老子我也不怕!”

    周五身边的那个明军是他的拜把兄弟,也是个亡命徒,脖子一梗便把刀抽了出来,指着那夜不收道:“夜不收了不起啊?外头可是有好几百咱们的兄弟,真动起手来,你们夜不收可讨不了好!”

    “外头的爷管不着,里头的,嘿嘿,倒是看看是你讨得好,还是爷讨得了好!”

    樊若也不是吓大的,眼一瞪就把手指挪向了板机,随时便要扣下机簧,眼见一场内讧不可避免,陆清却突然大声叫道:“都给我住手!”然后走到樊若面前,低声道:“把弩放下。”

    樊若见陆清要自己把弩放下,不由急了:“陆兄弟,他们!”

    陆清却是对他摇了摇头,道:“当我是兄弟,就把弩放下。”

    樊若无奈,只能将弩放下,其余的夜不收们见状,也纷纷将弩放下。

    看到一场流血得以避免,宋邦德也是暗松了口气,正要上前转圈说和,却见陆清冷着脸走到了周五面前,然后环顾众人,开口道:“既然大伙不愿意带这些女人上路,那我也不勉强大伙,就让她们留在这里好了。”说完,顿了一顿,却又道:“我留下。”

    一听陆清竟然要留下,宋邦德大吃一惊,赶紧劝道:“陆兄弟,我知道你是想保护这些女人,可你要想清楚,这一旦留在金家庄堡,可就没的退路了,一旦鞑子发现这里的情况,别说那些女人逃不了,你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我已经想清楚了,事情因我而生,便由我而断,我既已对这些女人做出承诺,便绝不会抛弃她们!”

    陆清已经拿定主意,他对还要再劝的宋邦德道:“就这么定了吧,天一亮你就带人护送郭公公南下,我留在这里保护这些女人。等会去问问外面的人,有愿意留下的就让他们留下,不愿留下的就都随宋兄一块南下。宋兄走时,给我留些马下来便行。”

    “这”

    宋邦德为难的看了眼林小旗,后者忙点了点头,再看吉小旗,也是欣然同意。

    周五那帮人更是没有意见,陆清自个找死是他的事,可不关大伙的事。

    周云义他们却是没有想到陆清竟然要留下,一时都有些愕然。

    见没有人反对,宋邦德便顺水推舟道:“既然陆兄弟心意已决,为兄也不便再说什么,这事就这么办吧,不过这事还得陆兄弟你自己和郭公公说,若是为兄去说,怕郭公公会误会”

    “我知道。”

    陆清点了点头,便请宋邦德去统计愿意留下的人,他则去向郭太监说明此事。

    第六十八章玉佩

    陆清找到郭太监时,他还在堡墙上,并没有去睡,看样子是一直在等待陆清的回信。

    小田寅这孩子却早就趴在郭太监的腿上睡着了,陆清上来时,郭太监正将身上的披风解下来披在小田寅身上,远远看去,一脸的慈祥。

    看到陆清,郭太监摆了摆手,示意他脚步轻些,又指了指面前的一块矮石,让他坐过去。

    陆清坐下后,郭太监便开口问他:“事情商量得如何?”

    陆清不知如何开口跟郭太监说他要留下的事,犹豫了许久,还是将事情和郭太监说了。

    “什么?你要留下来!”

    郭太监吃了一惊,旋即恼怒起来,他没想到陆清竟然会为了群素不相识的女人而离开他老人家。

    “你!”

    郭太监抬手想打陆清一个巴掌,可是手挥在半空却怎么也打不下去。

    “唉!”

    郭太监长叹一声,视线落在陆清的脸上,试图看到陆清的悔意。可是让他失望了,陆清的脸上并没有悔意,反而是一脸的坚定之色。

    “罢了罢了,咱家就知道你这后生仁义,见不得那些孤苦女子可怜啊,唉”

    郭太监无奈的摇了摇头,虽然和陆清相识不久,可是他打心眼里已经将这后生当成自己的亲人,现在这亲人却突然要离开自己,这不能不让他感到悲伤,更让他有种失落和无助感。

    “公公。”

    见郭太监伤感,陆清也有些愁肠,虽说自己从一开始就打着利用这老太监的心思,可这么些日子下来,怎么也有些情份在。如今自己要离开他,想着这老太监对自己的亲近,也着实不是滋味。

    他低声唤了一声后,郭太监却没有应他,而是将目光落在一边的墙砖上,久久没有挪动。

    郭太监不说话,陆清自然也无话可说,他心中倒是有很多话想和郭太监说,但却又偏偏说不得。

    在沉默了足有数分种后,郭太监突然动了一下,他伸手从怀中摸出了一块玉佩,示意陆清接去。

    陆清不知道郭太监是何用意,但见那玉佩十分的精美,想必价值不菲,便没敢伸手去接。

    “咱家叫你拿,你就拿,怕个什么?”

    郭太监不由分说的将玉佩硬塞在了陆清的手中,尔后又沉默下来,神情十分的凝重,是在思考什么。

    陆清不敢打扰郭太监,便借着一边火把的光亮仔细扫视起这块玉佩来。

    这块玉佩做工很是精美,晶莹剔透,隐隐泛着不知明的光泽,看着十分的讨人喜欢,不过和寻常玉佩不同的是,这块玉的背面却刻了一个“曹”字。

    曹?

    陆清十分奇怪,不知这曹字指的是什么?难道郭太监本姓曹,这郭姓是他入宫后改的姓?

    正疑惑着,却听郭太监说道:“后生,你对咱家有救命之恩,这一路上对咱家又是十分的照顾,若不是你,咱家不知死上几回了。咱家是打心眼里感激你,也是打心眼里欢喜你,本想着好生提携你一把,可说实话,咱家也不知道见到皇爷后会是个什么下场说不得咱家这南下的路比你这边还危险,便是真一路平安的见着皇爷,多半也是被问罪的多,可不敢真拍胸脯能提携你这孩子好在你留下来固然凶险,可鞑子眼下都奔南边去了,一时半会倒也能平安无事,你也是个精明的孩子,咱家想你总不会真将自己陷在这死地吧和你比起来,咱家才真是提心吊胆的很噢。”

    听郭太监说得凄惨,陆清下意识的就要安慰郭太监几句,不想郭太监却摆手让他不要说话,在那接着说道:“咱家老了,真被皇爷问罪了也没什么,虽是个阉人,这辈子却也荣华富贵过,就是真被杀了头,这活得也算值了,不冤也不枉啊。”

    “不过你放心,咱家死了不打紧,咱家总有办法还你的情份。咱家毕竟在宫里呆了几十年,徒子徒孙总是有那么几个的,知交好友也有那么两三个,咱家虽然帮不了你,可他们却能帮你。你手中这块玉佩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位当年送给我的,如今咱家把这块玉交给你,你若是能活下来,便进京到东城大通当铺将这玉拿给里面的人看,他们会知会我那位好友,看在咱家的面子上,他必定会提携你一把的,咱家旁的不敢保证,百户、千户的职缺我这位好友还是能轻松为你谋来的。”

    “公公我”

    陆清没想到郭太监给自己这块玉佩的目的竟是为了给自己日后谋缺所用,一时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好,鼻子突然发酸得很。

    “男子汉大丈夫,做甚小儿女姿态,还落泪了?真是的,赶紧擦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家给你交待后事呢。”郭太监强笑着打趣着陆清。

    陆清哽咽道:“公公,不是我不愿护送你老人家南下,实在是那些女人实在太惨,我不忍心她们再被鞑子祸害”

    “好了,这事咱家并没有怪你,做人重承诺好,有情有义更好,若你真是无情无义,言而无信之人,咱家这块玉还不给你呢。”

    郭太监如长辈般慈祥的看着陆清,又缓缓说道:“你莫要以为咱家一心为你着想,其实咱家给你这块玉佩也是存着私心的,咱家没有子嗣,但却是有两个不成器的侄儿,虽说不像话,但总是我老郭家的血脉,咱家在时能照顾他们,可咱家不在就难说了。咱家这么多年来也得罪过不少人,真若是出了事,难保没有人找我这两侄儿的麻烦,我那宫中的几位好友和徒子徒孙能照顾得他们一时,可照顾不了一世。人走茶凉噢你日后若是有能力便替咱家照拂他们一二,若是没有这个能力,便不须理会他们,免得把自个也给陷进去。”

    “公公放心,只要我陆清活在这世上一天,我一定”

    郭太监却不让陆清说下去,笑着摆手道:“好了,好了,你什么都不用说,咱家知道你这孩子心性,咱家也放心。”说完,感到有些疲倦,“你下去吧,咱家实在是累了,得去歇息,明日还要赶路,这把老骨头可经不住这般折腾。”

    陆清忙起身道:“我扶公公下去。”

    “不必了,咱家还走得动。你把这孩子抱下去吧。”

    待陆清将小田寅从郭太监腿上抱起后,郭太监想到一事,对他说道:“对了,这孩子跟咱家有缘,咱家也喜欢他,明日便带着他一块上路吧。”

    “这?”

    陆清有些迟疑,他这边虽然凶险,但郭太监南下更不安全,万一见到皇帝后被治罪,那小田寅可就没人照顾了。

    郭太监看出陆清担心什么,笑道:“无妨,咱家就是被问了罪,也能安排这孩子,总不会让他吃苦。”

    郭太监这般说了,陆清自然不好再说什么,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忙道:“公公,田家可就剩这一个独苗了。”

    “嘿,你这孩子想什么呢?”郭太监哈哈一笑,“咱家可没打算把这孩子送进宫去,放心吧,咱家会把这孩子安排好的。”

    第六十九章罪魁祸首?

    郭太监笑着离去,远去的背影却说不出的沧桑。

    安顿好小田寅后,在夜风中独自冷静了会后,陆清找到宋邦德。

    愿意南下的和愿意留下的人数已经统计出来,结果没有太出陆清的意料,只有84人选择留下,其余人则全部选择继续南下。

    留下的人只占明军总数的十分之一。

    人各有志,或者说人各有智,陆清犯傻却不代表这帮明军都跟他一样犯傻,这世上愿意为一帮非亲非故的女人将自己也陷入绝地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珍惜自己的性命多一点,况且南下还能谋一份亲军的锦绣前程,留下除了送命还能捞到什么?

    两相一比较,利弊一权衡,如何选择自是再清楚不过。

    那84个选择留下的也真是难为他们了,不知是作何考虑非要陪陆清留在这里等死。

    英雄乎?傻子乎?

    谁知道呢。

    宋邦德还想再劝劝陆清,毕竟只有84个人愿意跟他留下,这点人手是根本无法守住金家庄堡这个千户所的,一旦瓦剌人打过来,到时铁定是堡陷人亡。

    林小旗和吉小旗也你一言我一语的劝陆清再考虑考虑,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改变主意还来得及。

    陆清却婉拒了他们的好意,只要宋邦德将留下的人名单拿给他看,宋邦德无奈之下便也由他去了,示意林小旗将名单递给陆清。

    这份名单是林小旗登录的,上面的人名是用繁体字书写,有一些字陆清看得很是吃力,但勉强也能看懂。为了方便陆清熟悉这些留下的人,林小旗还特意在每个人名后面注明了他们来自何处。

    84人中有一多半是万全左卫的兵,余下的则大多属开平卫,万全右卫此次赴援独石堡的只是军中抽调的夜不收,因此人数并不多,而选择留下的同样也不多,只有12人,只占队伍中夜不收人数的三分之一。

    12人中,蒋通、樊若、郑秀三人的名字赫然在册,但陆清却没有看到周云义和张庆的名字。

    不在名册便表示人家不愿意留下,陆清对此没有什么好说,但总是有点遗憾,因为他一直认为周云义这个重情义的夜不收小旗会选择陪自己留下,但却没有想到他最终选择的却是南下。

    遗憾之余,陆清也只能用人各有志来宽解自己。

    宋邦德和林小旗他们商议后,给陆清留了30匹马,另外将缴获的瓦剌人的马刀也留了84把下来,分发的钱财中那些不好带走的也全部留给了陆清,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天终于亮了,南下的、留下的都知道这或许是他们的最后一面,因此气氛还是很沉重的。

    一群群明军从各个方向聚拢到堡门处,有互道珍重的,也有相互拥抱的,但也不乏暗骂留下的人傻的。

    女人们发现了明军出堡的举动,她们很是惊慌,以为陆清欺骗了她们,这些明军还是要将她们抛弃,但在看到陆清始终站在那里没有走时,她们或多或少的安定了下来,但一双眼睛却都是死死的盯着陆清,唯恐他突然抬脚离开。

    随着越来越多的明军出堡南下,女人们意识到什么,开始慌乱起来,但却没有人因此而哭叫着再去投河,因为她们看到陆清仍然屹立在那。

    “陆兄弟,后会有期!”

    “各位,一路顺风!”

    简单的客套之后,宋邦德他们一一翻身上马,冲陆清拱了拱手后打马奔出了堡外。

    车轴的咯吱声中,郭太监乘坐的马车缓缓的停在了陆清的面前,车厢里,小田寅探出脑袋看了眼陆清后,轻声说道:“陆叔叔,郭公公让我问你,你还有什么话要对他说的吗?若是有,赶紧说,不然他老人家就走了。”

    陆清看了眼车厢,郭太监闭着眼睛坐在那里,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公公。”

    陆清上前低声叫了一声,郭太监微微抬眼,嗯了一声以示自己正听着。

    陆清张嘴要说什么,但总觉喉咙里有什么堵着,哽咽难以开口。

    车内的郭太监觉察到陆清的心绪,暗自叹口气后,故作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后生,有什么话要对咱家说的,你就赶紧吧,咱家可急着上路呢。”

    “是,公公。”

    陆清吸了口气,正色道:“陆清没有其他的话要与公公说,陆清只求公公见到王振王公公后,还请公公将阿剌部可能切断大军归京之路之事告诉王公公,请他老人家无论如何也要劝说皇上不可从居庸关回京。”

    郭太监没想到陆清最后要对自己说的仍是这事,一时有些惊讶:“后生,你真就那么肯定阿剌东向就一定是冲大军去的?万一事实并非如你所说,咱家随便向王公公进言,岂不是误了大事?”

    陆清很肯定的道:“公公,我不知道如何跟你解释,但我敢肯定阿剌部东向一定是冲大军去的!”说完,又道,“我知公公并不相信我的推测,但世上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事情真被我猜中,那有什么后果,恐怕公公比我更清楚。公公自己也说过,这世上人心最难测啊!为免圣驾受惊,大军归京还是另择道路为好。”

    郭太监听后,没有说话,片刻,叹道:“唉,也罢,既然你坚持要咱家信你,那咱家就信你一回,等回头见到王公公就将此事告诉于他。不过咱家丑话说在前头,咱家如今是戴罪之身,可不敢保证王公公一定就会听咱家的,如果真是那样,后生你可莫怪咱家没有尽力。”

    说完,自嘲的一笑,“你这般郑重托付咱家,可咱家不一定能活着见到御驾呢,要是咱家半路上就遭了不测,你这话就永远到不了王公公耳中喽要不,后生,你自己去和王公公说?”郭太监突然话锋一转劝起陆清来。

    陆清苦笑一声,没有接这话,郭太监见了,无奈的摇了摇头,想了想,说道:“大军这会当到了大同,若是也先退了兵,皇爷八成不会出边追击,估摸着多半也会班师回京,毕竟大军在外,粮草消耗巨大,时间久了,朝廷也负担不起。若是班师的话,要么走居庸关回京,要么打紫荆关回京,说起来要是从紫荆关回京的话,这距离倒是比走居庸关要近得多,不过你要咱家想个什么由头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