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穿越东周

穿越东周第10部分阅读

    不同意讲和。经我再三央求,陈国公子佗私下劝陈桓公,仍然没有丝毫效果。此次出使,未完成使命,请主公降罪!”

    郑庄公:“子都爱卿不要自责,陈国一时不能接受议和是我们意料之中的。”

    祭足奏道:“俗话说:‘先礼后兵。’陈国既然拒绝议和,那我们只好采取第二步行动:边打边拉,直至议和为止。”

    郑庄公说:“可以。”

    祭足又奏道:“攻打陈国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叫边防军对陈国进行间断xg袭扰,主要采用游击战法,这样既可以促使议和,又可以麻痹陈军;第二部,若陈国拒绝议和,就派两支大军悄悄进入边境地区,假扮成边防军,对陈国纵深突然袭击,争取有较大的缴获。”

    公孙阏振声说:“我愿带兵出征,将功补过!”

    郑庄公说:“两支袭击军队,子都爱卿可以带领一支。另外一支谁带领比较合适呢?”

    祭足说:“颖考叔和曼伯均可考虑。”

    郑庄公沉思一阵,说:“颖考叔另外有安排,还是曼伯合适些。”

    公孙阏高兴地说:“对,主公英明,曼伯将军合适些。”

    祭足说:“曼伯将军上次在北制战役中就显示了他擅长袭击的本领,他是个合适的人选。”

    郑庄公说:“那好,就派曼伯帅领一支。详细作战方案请子封爱卿制定!”

    公子吕大声承应道:“是!”

    于是公子吕很快制定出作战方案,命令边境部队对陈国边境地区进行间断xgsāo扰,这样持续了将近一年,陈桓公还是不答应议和。公孙阏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请求出兵袭击。公子吕劝阻说:“一切都要按计划行事,急不得,缓不得,你还是好好练兵吧!”

    直到第二年夏五月,郑国见陈国仍然拒绝议和,就派公孙阏和曼伯各领一支约五千人的军队,对陈国西北边境的城池,利用钳形攻势发动突然袭击,俘获了陈国一千多战俘,缴获了大量物资。

    陈桓公得到惨败的消息,大惊失sè,后悔没有议和,想主动求和,既怕丢面子,又怕郑国趁机提出苛刻的条件,于是处于两难境地,整天坐立不安。

    一天早朝,陈桓公正要提议和的事情,公子佗突然奏道:“启奏主公:郑国派颖考叔呈递国书并归还战俘及物资。颖考叔正在朝外等候觐见,是否宣他进殿!”

    陈桓公对公子佗问:“郑国使臣是不是来讲和的?”

    公子佗说:“应该是吧,这次我们不要再错过讲和的机会了!”

    陈桓公说:“宣他进殿。”

    颖考叔进殿拜礼完毕,也不说多的话,将国书双手捧出说:“向陈公谨呈敝国国书!”

    陈桓公示意内臣接过国书。陈桓公看完国书,故意沉稳一阵,然后才对内臣说:“请大声宣读!”

    于是内臣高声宣读道:

    寤生奉书拜陈公殿下:您得到周天子的宠爱,寡人也有幸作为周天子的朝臣,我们俩本该友好相处,共同为周朝保护好封地。由于我们两国多年没有达成和议,我边疆部队妄加猜测,以为我们两国矛盾深沉,于是擅行侵入贵国境内进行掠夺。寡人得知后,寝食难安,于是将所有俘获全部归还,特派颖考叔代寡人前来谢罪。寡人愿与君结为兄弟情谊,请求成全!

    宣读完毕,陈桓公说:“看来,郑侯是真心实意的,寡人同意与郑侯友好相处。”

    群臣拍手称快。

    颖考叔带着陈桓公友好信物,赶回去报告郑庄公。郑庄公非常高兴,传令严禁对陈国侵扰,只等与陈国结为同盟。

    郑国和陈国关系缓和后,郑庄公对颖考叔更加器重。不久,郑庄公让颖考叔和公孙阏各担任一支约五千人的预备军主将,颖考叔还兼司马本部主参将和外交使臣。因此,公孙阏对颖考叔更加嫉妒,认为颖考叔老是捡得便宜。公孙阏认为,若不是他先去陈国求和,若不是他大胜陈兵,若不是主公叫归还俘获,颖考叔也不会促成陈郑和好的。

    yu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

    020回外交之战

    郑国与陈国关系得到缓和的这年秋天,郑庄公准备入周觐见周桓王,一来想与周桓王和好,二来不想失去周朝卿士职务,三来可以借周天子名义拉拢鲁、齐等国,从而孤立宋国,再行讨伐。正在这时,忽然传报:“宋国已经攻破了长葛,宋国公子冯逃来,现已在朝外等候!”

    郑庄公没有惊慌,冷静地说:“这宋国真是麻烦,请宋国公子冯进殿吧!”

    公子冯满身戎装,血迹斑斑,脸上多处有伤,觐见礼毕,急忙奏道:“宋兵从去年底开始包围长葛,发动无数次进攻,都被击退。最近增加进攻兵力,长葛兵力枯竭,致使东门被破,宋兵趁虚而入,攻占了长葛。我见大势已去,只得从北门逃出,望郑伯派出大军,讨伐那无道宋君吧!”

    郑庄公说:“公子的苦难,寡人是很同情的,寡人一定要为你报仇雪恨。不过我们还需从长计议,等时机成熟了再去讨伐,你还需要忍耐一段时间。”

    公子冯说:“感谢郑伯洪恩!”

    郑庄公又对公子冯说:“公子这次来,就在新郑安置,所有需求由我国负责,你就放心调养吧!”

    公子冯很感动,流着泪说:“郑伯大恩,永世难忘!”于是退出朝殿。

    后来,宋殇公被太宰华督杀害,迎公子冯回国继位,史称宋庄公。公子冯的父亲宋穆公好心将君位传给宋殇公,宋殇公却过于记恨堂弟公子冯,不惜多次征伐郑国,要将公子冯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结果事与愿违,遭此报应,乃天也。此是后话。

    公子冯走后,郑庄公对群臣说:“寡人决定,过一段时间,寡人与祭足亚卿一起入周。寡人入周期间,世子忽监理国政,由公子吕和颖考叔辅佐。至于宋兵,尽量与之周旋,暂时不发大军讨伐。宋兵攻占长葛,本意是杀公子冯和为宋都西门之战泄愤。现在公子冯已经逃出长葛,加上长葛远离宋国本土。因此,宋兵长期占领长葛的意义不大,今后会自动撤兵的。”

    不久,冬季来临,雨雪纷纷。郑庄公再次开朝,接见鲁国使臣,然后准备起身入周。鲁国使臣礼毕,奏道:“最近周朝来鲁国告知,说周朝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饥荒。敝国倡议有条件的诸侯国给予适当的援助,因此特来告知贵国。”

    郑庄公心想:“我正准备再入周觐见周桓王,怕周桓王责怪这责怪那的,一直找不到合适理由,何不利用援助名义去呢?再说我正要与鲁国联盟,既然是鲁国倡议,我该积极响应,给鲁国良好印象。”于是郑庄公对鲁国使臣说:“周朝出现饥荒,诸侯国都该援助,我郑国虽然天灾连年,兵灾不断,但还是愿意出一千钟粮食援助周朝。”

    鲁国使臣说:“郑伯几代君侯都为周朝立有大公,现在又积极响应援助周朝,不愧为周朝忠心之卿士,堪称诸侯之典范。可钦可佩,可歌可颂!我回国之后,一定请求史官,永载史册。”

    郑庄公说:“感谢褒奖!你一路劳顿,早点歇息吧!”

    于是鲁国使臣退出朝殿。

    这时,一些大臣劝阻说:“郑国的粮食非常紧缺,为什么还要出那么多粮食援助呢?”

    郑庄公听了,笑着说:“寡人觉得,祭足爱卿应该明白其中缘故,不如请足爱卿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大家说:“好!”

    群臣都看着祭足。祭足迈着小步走到队列中间面对大家说:“上次我国以饥荒名义向周朝请求援助,先在周朝温洛之间获取麦子约两千钟,后在成周之地获取稻谷约四千钟。现在我们援助周朝一千钟,相当于归还六分之一,既给了周王面子,又获得诸侯国称赞,还为主公和好周王和我们联合鲁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是一笔很划算的交易,是主公英明之举。”

    群臣高呼:“主公英明!”

    颖考叔突然奏道:“古人言:‘民讫自若,是多盘。’意思是:大家一致认为是对的,往往需要多加盘问和思考。我并不是反对援助周朝,但我们要反思:若我国没有诸多灾难,粮食获得了大丰收,的确有多余的粮食,真心实意去援助,彼此都舒心愉快,岂不更好!”

    群臣议论道:“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实际上很迂腐,太不现实。”

    公孙阏对个别大臣说:“岂止是迂腐!”

    郑庄公沉默地看着大家,然后说:“俗话说:‘话有百说,理有百断。’言论可以ziyou,但做事往往只能用一种方法,否则将错过时机。今天朝议到此结束。”

    冬十一月上旬,郑庄公由祭足陪同入周觐见周王,并送去救灾粮食,满以为要获得周王热情接待,于是乎显得轻松自若,洋洋洒洒,还不时主动用脸去迎接小片飞雪,感到十分惬意。

    在周朝朝殿,郑庄公对周桓王伏地三拜道:“下臣寤生前来觐见我王,愿我王江山永固,万寿无疆!”郑庄公伏在地上,只等周王加礼表彰。

    内臣周公黑肩站在周桓王侧边高声宣读郑国的礼单:“郑国敬献粮食一千钟!”

    周桓王不削一顾地看着郑庄公,半天不说话。周公黑肩轻声对他说:“郑伯觐见是件好事,若不礼遇,会伤了所有朝见者的心。”

    周桓王不仅没用听劝,反而更加生气的质问郑庄公:“郑国不是经常闹灾,向朕强要粮食吗?难道今年获得了大丰收?”

    郑庄公跪地抬头道:“托我王洪福,今年郑国没有天灾。”

    周桓王讥讽道:“既然没有天灾,那寡人温洛的麦子,成周的稻谷,明年可以自己享用了!”

    群臣哄笑起来。郑庄公傻呆呆地看着周围,然后无趣地起身告辞,退出朝殿。

    郑庄公气愤愤地回到馆舍,对祭足诉说朝上被周王羞辱的情景,最后说:“那小子心眼太小,老是不放过寡人,不仅羞辱我,也不回赠礼品,居然还不请我赴宴。真是气死我了,我们马上回国!”

    祭足赶忙劝道:“主公莫气莫急,小不忍则乱大谋。”

    郑庄公气愤地说:“这是寡人第二次遭他羞辱了,斯可忍,孰不可忍!”

    祭足再要劝说时,忽然传报:“周公来了!”

    郑庄公和祭足赶快出门迎接,见周公黑肩送来两车彩绸,还有十车大黄米,于是赶忙将周公引进馆舍客厅坐下。

    周公黑肩对郑庄公说:“那十车大黄米是大王托我送来的,说是备荒之用;两车彩绸是我送来的,代表我一点心意。”

    郑庄公眼含感激泪光,顶礼道:“寤生感激周公厚意!”

    祭足插话道:“那十车大黄米,也可能是周公劝说的结果吧!”

    周公黑肩笑着说:“这有什么,不过就是几句话而已,不足挂齿!”

    郑庄公非常感谢周公,于是在馆舍备下酒宴,与周公叙谈许久。

    周公黑肩离开后,郑庄公问祭足:“周公为什么送我们如此厚礼?”

    祭足说:“周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姬沱,小儿子名叫姬克。周王宠爱姬克,吩咐周公好好地辅佐扶持姬克,以便将来废长立幼。因此,周公现在讨好我国,以便将来获得我国支持。

    郑庄公对祭足说:“原来如此哟,我们干吗要这些脏东西?不如发给街上的百姓得个美名,顺便也气气周王,解解寡人心中的怨气!”

    祭足赶忙劝阻道:“这些东西大有用处呢!”

    郑庄公问:“有什么用处?”

    祭足说:“主公这次朝周,诸侯各国都是知道的。现在可以将周公所赠的两车彩绸,分别覆盖在十车粮食上面,对外宣称是周王赏赐的十车彩绸。另外两车里面装些衬垫,外面搭上些涂红的弓箭等兵器。于是对外假称说:‘宋公许久不朝周王,周王特令郑伯帅领各国讨伐宋国。’如此宣传后,诸侯列国必然信以为真,多半要纷纷响应。到那时,宋国虽然是大国,但怎么能抵挡奉王令的军队呢?”

    郑庄公拍着祭足肩膀说:“爱卿真是智慧大师啊!寡人将依计而行。”

    郑庄公出了周朝境内,一路叫人四处传说:“宋公长期不朝周王,周王发怒,特令郑伯帅领各国,讨伐宋国!”听到的人看到周王赏赐如此丰厚的礼品,无不信以为真。于是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卫国因同宋国关系紧密,听到这个传说,感到非常遗憾,于是处于观望状态,既不中断与宋国关系,也不把关系处得太好。

    鲁国听到这个传说后,觉得宋公做得不对,产生了背离宋国的想法。

    齐国是郑国的结盟伙伴,听到这个传说,对郑国表示积极响应,但又害怕宋国一旦失去,鲁国必然强大,于是齐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以保全宋国。

    陈国得知这个传说,暗自高兴与郑国关系缓和,准备与郑国正式结盟。

    蔡国听到这个传说,感到孤立无援,但又自持有周王宠爱,也不随便去附和郑国,装着不知道。

    宋国听到这个传说,人心惶惶,商人纷纷外逃。

    其他不必细说,只说宋国的情况。

    一天,宋殇公听说郑伯将借王令讨伐宋国,吓得周身发颤,舌头直了,结结巴巴地问大夫孔父嘉:“这这这如何是好?”

    孔父嘉说:“主公莫要惊慌,臣有三计可以化解。”

    宋殇公仍然发颤地问:“哪哪哪三计?”

    孔父嘉说:“一撤,二交,三备战。”

    宋殇公问:“仔细说来。”

    孔父嘉说:“‘一撤’,就是从郑国长葛撤兵。我们攻取长葛,本意是杀公子冯。现在公子冯逃走了,加上长葛远离宋国本土,长期占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主动撤兵。这样既可集中兵力,又可以向郑国表示友好,以缓和紧张的关系。”

    宋殇公问:“那‘二交’呢?”

    孔父嘉说:“‘二交’就是利用外交来化解危机。首先,我们从郑国撤兵后,立即派使臣到郑国归还所有俘获;解释说我们出兵长葛,只是为了擒拿叛逆公子冯;表示愿意与郑国重新和好。其次,我们央求齐国出来调解郑国与我国和卫国的紧张关系。因为我国一直牵制着鲁国,齐国不愿意看到我国彻底完了,因此齐国是愿意出来调解的。接下来,我们设法巩固与卫国联盟关系,加强与蔡国交往。这样一来,郑国讨伐我国的决心不会太大,再加上有齐国调解,我国就不会显得很孤立,危机就化解了很多。”

    宋殇公觉得轻松了不少,舒了一口气说:“‘三备战’呢?”

    孔父嘉说:“前面两计都是权宜之计,只有备战一计才是长期要用的。俗话说:‘狼逐弱羊。’我们必须要强大起来,必须做好打仗的准备。”

    宋殇公高兴地说:“好,爱卿说得太好了,就照你说的办!”

    于是宋国立即从长葛撤兵,然后派孔父嘉立即出使郑国,归还一切俘获。郑庄公对此很高兴,对孔父嘉表示说:“如果宋公却有悔改的意愿,那我可以向周天子说些好话,看是否答应饶恕。”

    公孙阏私下对郑庄公说:“我们不能轻饶了宋国,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把宋国彻底摧毁,来个一劳永逸,岂不快哉!”

    郑庄公说:“子都爱卿有所不知,万事需要讲究适度和时机。宋国毕竟是公爵大国,我们又是假借王令,若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将引来天下人攻击郑国,那我们受得了吗?再说,我们兴师讨伐宋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我们的联盟还没有充分建立起来,宋国的伙伴还很多,我们的战争创伤还没有充分愈合。因此,我们不能急于讨伐。正如颖考叔说的,要坚持‘中国之道’。”

    公孙阏一听到‘颖考叔’三个字,心里很不舒服,于是说:“他说的话好听不好用。”

    郑庄公沉默不语,正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劝说公孙阏的时候,忽然听见宫外传话:“报告主公,齐国使臣夷仲年大夫来到,带有国书求见。”

    郑庄公说:“既然有国书,又是伙伴国家,那明ri朝上接见。”

    第二天朝上,齐国大夫夷仲年叩拜郑庄公,呈上齐僖公(名:吕禄普)亲笔国书。内臣高声宣读国书:

    吕禄甫奉书拜郑贤伯殿下:卫侯来书倡议:为了诸侯列国和睦相处,求寡人出面调停,特邀郑、卫、宋三国与敝国首脑一起,于今年秋七月三ri赴周朝温地瓦屋相会,歃血订盟,各释旧憾,重归于好。万望幸会!

    国书宣读完毕,郑庄公立即对夷仲年说:“请你回去转告齐侯,寡人很想念他,也很想见到他,互诉衷肠。”

    夷仲年退出去后,公子吕问郑庄公:“主公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郑庄公说:“依你看呢?”

    公子吕说:“据谍报,卫宣公之所以要纠合齐僖公出面调停,是因为宋国派孔父嘉送给卫国一个价值连城的文物,这文物叫‘纪时灯’,也叫‘火纪时’。这纪时灯是尧舜时传下来的专门用于计时的陶制油灯。这油灯高约七尺,宽约三尺,有时辰刻度,灯芯燃烧稳定,能准确计时。”

    郑庄公说:“既然是这种情况,那寡人去了,岂不是受人愚弄!”

    公子吕说:“主公英明!”

    各位群臣也多数说:“主公英明!”

    郑庄公看多数都赞同不去,特地看到颖考叔说:“颖考叔爱卿觉得如何?”

    颖考叔看了一下同僚,说:“我赞同不去。”

    郑庄公笑道:“爱卿一向认为,大家都说对的,往往有问题,今天怎么也随大流了?”

    颖考叔说:“我看今天还有少数人没有明确表态,所以就随大流了。”

    郑庄公笑了。

    公孙阏突然说:“你原来判定是非居然如此简单啊!”

    大家一阵笑起来。

    公孙阏穷追不舍,又说:“你向来喜欢用通俗的比方说明道理,能不能用通俗的比方,说明你这简单判定是非的道理?”

    大家也凑合着说:“颍大夫说呀!”

    颖考叔望了一眼郑庄公,见他微笑着,带有鼓励眼sè,于是搔了一下头,突然将额上头发一甩,说:“比方说你给客人一碗饭,他若没有吃完,很可能给够了;他若吃得jg光,说明没有给够。没有吃完就相当于意见不统一,很可能是对的;相反,客人吃得jg光,相当于大家完全同意,说明没有让客人吃饱,当然就错了。”

    除了公孙阏,其他大臣都竖起母指相继赞道:“颍大夫,天才!”

    公孙阏看大家都竖起拇指,也竖起拇指举着说:“大家看哈,全部竖起拇指了,表明他还是错了哈!”

    郑庄公微笑着说:“寡人没有竖起拇指哈!”

    于是大家开心地笑了。

    等大家笑得差不多了,郑庄公对群臣严肃地说:“我们还要商议两件外事:一是与陈国正式结盟,二是如何去联合鲁国和齐国。”

    颖考叔说:“去年夏天,郑国与陈国只是关系得到了缓和,但还没有正是结盟,按当时和谈提议,只要到今年年底,郑陈两国相安无事,就可以正是结盟。现在已是秋季,离正是结盟的最后期限快到了,望主公早作决断!”

    郑庄公对颖考叔说:“爱卿既然对陈国轻车熟路,那你就出使陈国,给寡人带个口信,请陈侯委托人来与寡人订盟。然后寡人再委托人与陈侯订盟。”

    颖考叔说:“遵命!”

    郑庄公对群臣问:“众爱卿:如何去联合鲁国和齐国呢?”

    祭足奏道:“去年冬季,鲁侯首倡赈济周朝饥荒,我国是积极响应的,鲁侯一定对主公有好感。再说,天下都传说,周王委托主公帅诸侯列国讨伐宋国,但已经过了快两年了,我们还是没有采取讨伐行动,说明主公是仁慈的。鲁国人一向重视道义和礼仪,他们一定对主公应该是好感的。还有,鲁国公子翚手握军政大权,是个贪图钱财的人,我们也可以贿赂他,求他帮我们撮合。至于齐国,与鲁国世代通婚,关系比较融洽,加上齐国一直与我国关系很好,只要鲁国同意与我国联合,齐国是没有问题的。”

    郑庄公说:“足爱卿说得是。出使鲁国和齐国的使者派谁呢?”

    祭足说:“鲁国、齐国同在一个方向,又是同样的使命,派一个使臣就够了。依我看,宛大夫(名:shè犬)能胜此任。”

    郑庄公看到宛大夫问:“shè犬爱卿觉得如何?”

    宛大夫上前奏道:“感谢主公厚爱,shè犬绝不辜负主公和大家的期望!”

    郑庄公说:“好,今天朝议完毕!”

    这年夏六月,卫宣公得到宋国送来纪时灯,非常高兴,于是与宋殇公在犬丘(今山东曹县境内)相会,商议如何请齐僖公出面调停。最后,齐僖公答应出面调停,定于秋七月三ri在温地瓦屋相会,以释前恨,重归于好。

    瓦屋相会,结果郑庄公没有来。齐僖公说:“既然我们要邀请的主要人物没有来,此次相会已经失去意义,我们就此告别吧!”

    齐僖公说完就要起身走出屋外,宋殇公着慌了,赶忙拉住齐僖公苦苦央求道:“郑伯不来,但不至于影响我们三国相会,请齐侯暂时不要走啊!”

    卫宣公也说:“是啊,我们这次来瓦屋,主要是为了睦邻友好,虽然郑伯没有来,但只要我们三国和睦相处,郑国也会慢慢溶入的,万望齐侯留下来吧!”

    齐僖公无奈,只好说:“好吧,我留下来只是为了我们三国友好相聚,不参与订盟之事,以免激怒郑国,但求二位理解!”

    宋殇公和卫宣公相继说:“这样也好。”

    相会期间,宋殇公与卫宣公歃血订盟:互不侵犯,互为友好,互相救助。

    这年秋,宛大夫先出使鲁国,再出使齐国。宛大夫在觐见鲁隐公之前,先送给鲁国公子翚许多财物,公子翚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即使鲁公不同意联合,我也要参与联合。”

    然后公子翚引宛大夫在殿下觐见鲁隐公,呈上国书。

    鲁隐公看了国书,叫内臣当朝宣读:

    寤生奉书拜鲁贤侯殿下:宋公长期不朝周王,肆意侵略邻国。为此,周王愤怒,令寤生征诸侯忠义之师讨伐宋公,以安天下。鲁、齐世为婚姻,关系紧密,还求鲁侯与之通融,促成伐宋联盟。所伐宋地,全由鲁、齐二国定夺,郑国不取一寸。万望幸会。

    鲁隐公说:“既然郑伯如此大公无私,鲁国当义不容辞。”于是派公子翚落实与郑、齐联合伐宋的军政事务。

    冬十二月初,颖考叔引陈国大夫公子佗来与郑庄公歃(shà)血订盟。订盟那天,在郑国太庙前面的坝子里,牵来一条健壮的牯牛,把牛结实地困住,蒙上眼睛,掀倒在地。祭师把牛耳朵割出一些鲜血滴在酒坛里,然后倒在两个酒碗里摆放好。郑庄公和陈国公子佗一起跪下,对着即将要宰杀的牛和酒碗歃血订盟。郑庄公先发誓说:“郑国寤生代表郑国,从此愿与陈国结为同盟,互不侵犯,互相救助,有难同当。若违斯言,就如此牛,不得好死!”

    接着公子佗也作类似的发誓,最后两人各自端起血酒喝完。

    按歃血规矩,喝血酒要先将碗里的血轻轻吹开再喝,可是郑庄公搞忘了,端起血酒就一饮而尽。陈国公子佗及随从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在场的郑国人多数都看到了。于是郑国许多人就私下议论说,郑庄公居然搞忘了吹血,是不是有不好的预兆。但多数又说不出究竟,只有郑国大夫洩驾悄悄说:“主公忘记吹血,预兆着陈国公子佗不堪使命,难免遭遇凶灾。”

    可事情真是凑巧,过了九年,公子佗果然意外遭到蔡国人杀害。此是后话。

    这年冬,在宛大夫和公子翚共同努力下,鲁隐公和齐僖公在东防(今山东费县东北)会晤,商议伐宋。因郑庄公忙于抵抗北戎入侵,没有前来会晤,特委托宛大夫大表他参与商议。商议结果:决定第二年chun,三国开始联合伐宋。

    不知伐宋如何,请看下回。

    021回联军伐宋

    鲁隐公十年chun二月二十五ri,鲁隐公与齐僖公和郑庄公在中丘(今山东沂临东北)会晤,组成讨伐联军,成立讨伐联军指挥部,推选郑庄公为总指挥。

    讨伐联军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商议作战方案。除三国首脑外,其他参与商议的还有:鲁国公子翚,齐国夷仲年,郑国公子吕。

    商议会上,郑庄公用木棍指着墙上地图说:“敝国这次派出两万大军,已经通过戴国和曹国结合部,准备在宋国东北边境老桃(今山东济宁东北)一带与齐兵和鲁兵汇合。不过,我们讨伐联军指挥部现在离前线太远,最好能靠近老桃。”

    鲁隐公说:“对,我们最好先占领老桃城,将讨伐联军指挥部移到那里,这样可以迎接郑兵。”

    齐僖公说:“我同意。我派夷仲年将军领约六千人的部队,由此地出发,通过沂蒙山,经微山湖抵达老桃。”

    公子翚说:“我先领一支约六千人的部队,由鲁都曲阜出发,经兖州,直取老桃,然后等待各路大军到来。”

    鲁隐公说:“爱卿一支军队攻取老桃,是否太冒险了?”

    公子翚拍着胸脯说:“主公请放心,我有把握拿下老桃!再说,郑兵和齐兵远道而来,我们不能让他们来时没有立足之地吧!”

    大家相继称赞道:“羽父将军凛然仗义,可亲可佩!”

    可鲁隐公显得有些尴尬,说:“这也好。”

    夷仲年说:“我争取提前到达老桃东南边,然后与羽父将军形成东南和东北犄角之势,对老桃发起攻击。”

    鲁隐公说:“这样更好。”

    夏五月,公子翚和夷仲年分别领军进攻宋国东北和东南边境。公子翚先到老桃城外,派出一支小部队扮成边防军在城外袭扰,引出老桃城守将出兵迎战,自己帅大军埋伏在城门附近。等宋兵出城约十里,公子翚帅军突然发起攻击,很快攻入老桃城。然后亲自帅兵出城夹击出城的宋兵,杀得宋兵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俘获二百多人。不久,夷仲年也领齐兵赶到。

    公子翚攻下老桃后,立即传捷报给郑庄公。于是,讨伐军指挥部迁入老桃,郑庄公也帅领郑国大军来到老桃汇合。

    此次郑庄公帅领大军约二万人,分为三军:中军、右军、左军。中军一万人由郑庄公亲自帅领,再由公子吕和高渠弥作为副帅和参将;右军五千人由颖考叔帅领,公子吕负责领部分中军接应;左军五千人由公孙阏帅领,由高渠弥负责领一部分中军接应。郑国中军辂()车上立一面红sè大旗,取名叫“蝥弧”。在大旗中间绣上四个白sè的篆体大字:“奉王讨罪。”

    讨伐军指挥部移到老桃城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会议上,郑庄公先说:“这次我们能在这里汇合,全靠羽父将军率先攻下了老桃,对此表示褒奖!”

    大家拍手赞成。

    郑庄公说:“下面由子封将军介绍作战部署。”

    公子吕走到台上指着墙上地图说:“这里是老桃,西南约一百六十里是宋国都城。要攻取宋都,必须先拿下三个城池:一是郜城(今山东成武县),二是西防城(今山东金乡县西南),三是菅城(今山东单县北)。这三座城形成三角形,由我们这里朝宋都看去,郜城在右,西防城在左,菅城在中前方。其中,要拿下菅城,必须先拿下郜城和西防城。因此,第一仗就是分别攻打郜城和西防城。郜城由颖考叔和公子翚负责攻打,西防城由公孙阏和夷仲年负责攻打。”

    于是各战将领命而去。

    攻打到六月初,郜城和西防城还没有拿下。六月初三,郑庄公、鲁隐公和齐僖公一起在老桃会晤。鲁隐公一直不想让公子翚小看他,想趁机彰显军事才能,就主动请战说:“我们不能只等先拿下郜城和西防城才进攻菅城,为了不贻误战机,寡人将帅领一支约一万人的大军直取菅城。”

    郑庄公说:“去是可以的,只怕这样很危险。”

    齐僖公也说:“是啊,这样很危险!”

    鲁隐公振声说:“二位请放心,寡人一定要杀出威风来,让世人瞧瞧!”

    郑庄公知道鲁隐公的心思,就笑着说:“那好,寡人也亲自带部分中军接应。”

    于是,鲁隐公领军于六月六ri攻到菅城北门。第二天,菅城宋兵出城迎战,鲁隐公大胜,宋军逃回菅城坚守不出。菅城守军约有八千人,加上城防坚固,鲁兵远道而来,缺乏攻城器械,于是双方僵持不下。

    过了几天,菅城守军接到命令,要派一支约两千人的军队支援郜城。

    却说颖考叔和公子翚攻打郜城。

    当初,公子翚坚持要直取郜城,主要对郜城东北进攻,虽然郜城守军只有约五千人,但城防坚固,加上讨伐军远离本土,没有多少共城器械,进攻多次受阻。打了快一个月,仍然没有拿下,公子翚急得团团转。

    颖考叔对他说:“我有一计可以智取郜城。”

    公子翚问:“什么计?”

    颖考叔指着地图说:“你看,郜城东北约八十里是西防城,现在公孙阏和夷仲年正在那里攻打,听说也没有攻下。在郜城东南约五十里是菅城,据谍报,菅城后天将派出一支约两千人的宋兵来郜城救援。我们假装放弃攻打郜城向东北移动,并对外宣称要去围攻西防城。于是我们连夜赶到菅城与郜城的半路埋伏,争取全歼这支援军,然后假扮成宋国援军,智取郜城。”

    公子翚说:“好!但不知谍报是否准确。”

    颖考叔说:“即使宋国援军不来,我们可以偷袭南门。那时,郜城守军以为我们真的去了西防城,一定有所麻痹,再说我们利用夜晚偷袭南门,可以来个出其不意。”

    公子翚说:“那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上午,颖考叔和公子翚领兵向东北移动,原路留下许多移动痕迹,但又故意叫后军掩埋许多痕迹,只留下少数大便、脚印等痕迹。由于战乱,沿路的百姓早已逃走,无法利用百姓传递假情报。公子翚想了个“死间”方法,即安排一两个无法救活的伤员故意丢弃在路上,假装成逃兵四处躲藏,让宋兵的侦查兵发现。公子翚对充当死间的人许诺,将给他们家里很好的优待。

    讨伐军撤走后,郜城宋军立即派出骑兵搜寻踪迹,终于找到一些痕迹,也发现死间,于是立即回郜城报告。郜城守军经过分析判断,以为讨伐军真的去了西防城,于是有所松懈。

    夏六月十三ri,颖考叔和公子翚乘雨夜悄悄进入伏击区。第二天中午,从菅城出发的宋兵正走入伏击圈准备吃午饭,突然发现四周稻田禾苗中飞出密密麻麻的箭矢。所有宋兵赶快簇拥盾牌挡箭,只听见叮叮当当的箭矢声,接着是震耳yu聋的“杀呀”声,很快被讨伐军团团围住。

    于是公子翚高声喊道:“请宋军官兵停止抵抗,缴械不杀!”

    颖考叔也高声喊道:“此次踏入宋国领地,是奉周王命令讨伐宋公不朝周王,与宋国国人无关!请不要作无谓的抵抗和牺牲,我们都是周王朝的臣民,本是一家!”

    宋兵军官躲在盾牌圈内,下令朝讨伐军shè击,只见讨伐军立即组成盾牌围墙,不见回击。

    等宋兵停止shè箭后,颖考叔又高喊道:“我们不是没有弓箭,我们有的是时间和耐心!请宋军将领慢慢商议吧!”

    几个宋军将领围在一起商议一阵,终于举出白旗投降。

    当天晚上半夜,公子翚帅领一支先锋假扮宋兵援军来到郜城南门,叫投降的宋兵将领喊话:“我们是菅城出来的援军!”

    郜城守军立即派两个士兵从城墙上乘云梯下来核实。两个士兵下到城墙外面,点起一盏灯笼,走到讨伐军前面盘问一阵,验明宋兵军官持有的调动牒、虎符和身份,没有发现有假,于是对城上守兵喊道:“的确是援军!”

    城上守军喊道:“引他们入城安置!”

    一会儿,郜城南门徐徐开启,放下吊桥。于是讨伐军乘机进入城门,很快控制住守城宋兵。颖考叔见城门开启,也立即挥大军涌入,战斗到天亮,讨伐军彻底夺取了郜城。

    郜城攻下来后,颖考叔对公子翚说:“现在西防城还没有攻下,我准备休整两天前去援助,你就留下来坚守郜城。”

    公子翚说:“我去,我喜欢进攻不喜欢防守。”

    颖考叔说:“还是我去为好,因为公孙阏是我老挑兄弟,我不去帮他说不过去;再说你已经连立两次大功,怎么也得让我立一次大功噻!”

    公子翚笑道:“颍将军言之有理,那你去吧!”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