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会是一代明君。”
皇后知道,谢玄在说谢弘。
“我本打算等他此次回来便立他为太子的……”
皇后红了眼。
“我只怕活不长了。到了这个地步,不得不另择人选了。皇后,你说呢?”谢玄含情脉脉地看着她。
这么多年了,她都快忘了他曾经的这种眼神。
皇后犹豫一晌,轻道:“我总认为弘儿还活着。”
谢玄叹息,“你与我始终还是一心的。”
他能认识到这点,皇后总也不算白活了。
谢玄又叹,“若是你能为我生个儿子,或许也不会到如今这个地步了。皇后,你不会怪我吧?”
皇后身子康健却无子,整个天下,只有皇帝才能做得到。
怪,如何不怪?只是,如今,她早已淡了,放下了。
谢玄让皇后拿了纸笔来,道:“拟旨吧。”
作者有话要说:
☆、结局(一)
“是否传文武大臣以作见证?”皇后提笔,又犹豫询问。
谢玄摇头,只怕来不及了。皇后强忍哀痛,静待谢玄开口。谢玄有气无力地传旨:“琰王谢琰驻守北疆八载,定国安邦,功在社稷,必……”谢玄顿了顿,皇后耐心等待。谢玄稍顿片刻,一口气念完,“必能克承大统。”
皇后停笔,谢玄强撑着身子又道:“再拟一旨。二皇子谢弘文韬武略,固国安民,深具千秋之德,必能惠及万代,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皇后一字不差地录下,面上却蹙着眉头。谢玄此意是谢弘若能生还,便将后者公布于天下?她虽明白他的用心良苦,然而,这对谢琰岂又公平?皇后一声叹息。
而谢玄一口气说完,已耗费了全身力气。此时躺在榻上再也不愿多说一个字。只眼神示意皇后。皇后朝他点了点头。将诏书盖了玉玺后收好,然后静静地坐在谢玄榻前。希望谢琰快些回来,亦希望谢胤真能寻到谢弘。
此时的谢琰一人一马在官道上疾驰,马蹄卷起漫天尘土。他望了望前方,还有百里便可到达天都。他提神,快马一鞭,入了一处窄长峡谷。行至峡谷中央,一个物体以极快的速度朝胸口袭来。谢琰身子一低,方一避过,又有接连不断的暗器飞来。谢琰不得不抽出随身佩剑对付。
暗器被他全数挡下。数十个蒙面人突然现身,将谢琰团团围住。谢琰正了正色,全力以赴。
——————————————————————————————————————————
早在谢琰遇袭数日前,远在北疆的左明接到谢琰遇难的消息,心中一惊。常飞、顾羽二人立马抽刀欲走,左明快步拦下,“将无诏令,不可擅离北疆。”
常飞、顾羽异口同声,“琰王殿下有难,要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么?”
左明蹙眉,“这个消息不可全信。”
“不怕是假,若万一是真呢?”常飞二人又道。
左明沉思,随后道:“你二人既然铁定了主意要去,当不可被人认出身份来。”常飞、顾羽点头,领了数百兵士,乔装一番后朝天都而去。
天都皇宫,丽妃在寝宫内左顾右盼,期待谢胤得了她的消息,早在谢琰之前回来。谢玄因此或可改了主意。她又一思忖,起身朝谢玄寝殿而去。既然消息已经传了出去,她也得在谢玄身边守着才是,不时为谢胤说些好话。
到了谢玄殿内,杨相也在。丽妃不禁蹙眉。杨相身为谢弘的岳父,固然是站在谢弘那边的,此时在场,怕是要说服谢玄等谢弘的确切消息了。
谢玄躺在榻上,两眼已经无神,干涸的嘴张着,似乎只剩最后一口气。文武百官亦不知从何处得了消息,陆陆续续前来,都侯在外殿。
而几个时辰过后,谢玄要等的人,一个都没来。他不甘心地睁大眼睛。皇后再是镇定,双眼也湿润起来。丽妃见谢玄快速枯竭的模样,亦是一时感慨。杨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诚心祈祷谢玄能好起来。
殿内一室哀戚,静谧非常。谢玄急急的呼吸之声清晰入耳,只怕一口气换不过来……
却在此时,“琰王殿下到”的呼声由外自内响起。
一个沉重的脚步声渐行渐近。殿内之人闻声抬头,皆朝殿门看去,心思各不相同。待看得一张冷毅英武的脸时,丽妃绝望,杨相失望,皇后虽有一愣,却也欣慰。
谢玄看到谢琰,恍恍惚惚中又似看到了谢弘。他原本已然僵硬的嘴,微微扯起了丝弧度。
“父皇。”谢琰已然明白了一切,大步行至谢玄榻前,“哐当”一声,跪倒在地。
谢玄看着谢琰,嘴角张了张,说不出一个字。
谢琰又一声轻唤:“父皇,儿臣回来了。”
谢玄终于大弧度的扬起了嘴角,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笑。然后,缓缓合了眼。
“皇上驾崩”的声音由内而外响起。丧钟之声响彻宫殿。所有人闻声跪地。宫内一片肃穆哀戚。
只流血不流泪的谢琰第一次流了泪。
皇后心中悲伤,将谢玄的遗诏交给杨相,让他宣读。杨相领命,却在一看那遗诏内容时,双手一抖,掀开隔着内殿、外殿的帘幕。
殿内、殿外之人都看向杨相,等他宣读诏书。
杨相看了一眼众人,又看了一眼谢琰,最后将目光重新移到遗诏之上。最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再合上,犹豫着,吐不出一个字。
各宫嫔妃、皇家子嗣、文武大臣都屏住呼吸,静待一个结果。
杨相抹了抹脸上的汗,深吸一口气,开口:“琰王谢琰驻守北疆八载,定国安邦,功在社稷……”
听到此处,众人都了然继承大统之人是谁了。自二皇子谢弘“薨逝”的消息传来,琰王谢琰登基自是情理之中,亦非意料之外了。只等杨相再往下念。
却在此时,一声痛呼传来。众人转头,浑身污泥,一派狼狈的谢胤经众人,飞奔至谢玄榻前,大哭着喊“父皇!父皇!”
他的声音悲切,众人又被他的情绪感染,纷纷抽泣起来。杨相宣诏之事被自然而然地打断。
“父皇,父皇,您是怎么了?儿臣走的时候,您不是好好的么?您怎么能说走就走呢?就这样扔下我们兄弟姐妹不管了?”
谢胤又将从小到大时与谢玄之间的父子亲情细细地哭着道完。他说的全然是一个儿子对父亲的亲情哀思,感人肺腑。
谢琰拍了拍谢胤的肩,谢胤回拍。
一声“二皇子到”让悲痛中的人醒过神来。
所有人都朝殿门口看去。只见谢弘一身白衣,一瘸一拐地缓缓走来。
丽妃哼笑。杨相、皇后一喜,随后却不知该如何宣读那道遗诏。
作者有话要说:
☆、结局(终)
谢弘一瘸一拐地缓缓走近谢玄的面前。看着榻上之人紧闭的双眼,他的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嘴唇微微颤动,说不出一个字来。众人只听“扑通”一声闷响,谢弘倒在了谢玄榻前。
“二哥!”“弘儿!”谢胤与皇后同时大呼一声,谢胤倾身上前。谢琰亦快前一步,扶起谢弘。
谢弘借着谢琰的力,从地上起来,跪直了身子后,朝谢琰摆了摆手。
“二哥保重!”谢胤在谢弘身旁言道。
谢弘点头。心恨自己回来得太迟,竟连父皇的最后一眼都未曾见到。
一番哀悼过后,大臣们想起了遗诏之事,都纷纷开口让杨相继续才将的宣诏,将遗诏读完。杨相为难地看了皇后一眼,皇后点了点头。杨相重新展开遗诏。
谢胤在外殿听到了杨相宣读的前半段,这才抛下他二哥,匆匆进殿。他虽有私心,但也知这遗旨是必须得宣读完的。因此,他眉头紧蹙,看了看他二哥与四哥,两人眼里都只有哀戚之色,再无其他情绪。
无论杨相多想拖延时间,还是不得不开口宣读,“琰王谢琰驻守北疆八载,定国安邦,功在社稷,必能克承大统。”
众人听完,心道果不其然,遗诏的意思是要琰王继位。这在先前,他们大多都是接受的。而如今,谢弘归来,却不免又有纠结。
妃嫔、皇嗣、大臣们正思忖之际,皇后又将一道圣旨交给杨相,让杨相宣读。杨相一看那上面的内容,顿时大喜,宣召之声也大声起来,“二皇子谢弘文韬武略,固国安民,深具千秋之德,必能惠及万代,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这,这,这……
杨相话音一毕,众人不可置信地看着杨相。皇上怎会留下两道圣旨,并且,前一道意为琰王继位,后一道却要二皇子登基?
杨相也疑惑,但他自然是站在谢弘那边的。因此,将两道诏书都给了大臣们传看,证明这两道圣旨都是真实的,他所言非虚。
众人看过之后,目光都移向谢弘与谢琰。如此,该如何处理才好?
谢弘与谢琰也不知竟有这等事,一时讶然,沉默不语。
皇后虽让杨相将两道诏书都宣读出来,却也不知这种事该如何处理。
一时大臣们议论纷纷。
便在此刻,谢琰朝谢弘叩首,大呼:“吾皇万岁!”
他声音一出,大众皆惊。谢琰淡道:“父皇明言二哥继皇帝位。二哥自是我朝名正言顺的新帝。”
是了。谢玄第一道旨意虽大力表彰琰王之能,又言“必能克承大统”,却未言“应克承大统”。而那第二道诏书上却明言二皇子“著朕登基,继皇帝位”。众人心叹谢玄多此一举,又赞谢琰心胸广阔。
于是,在谢琰再呼“吾皇万岁”后,众人皆山呼“吾皇万岁!”
宁安寺里,钟声响个不停。偃珺迟一惊,趴在案上的身子霎时直起来。听这钟声,谢玄驾崩了?二哥的事,她还没弄明白,这又是怎么回事?怎会如此突然?
偃珺迟走到门边,敲门。却只听得阵阵脚步声慌慌张张地从她门前经过,并无一人来为她开门。
屋内昏暗,偃珺迟又踱步回到案边,心中忧虑不安。待到用膳之时,她问送饭的小沙弥,天都到底出了什么事。
小沙弥也没瞒她,直言相告。
谢玄真的驾崩了。而她二哥已登基成为新帝,正主持着谢玄的后事。
偃珺迟悬了几日的心,终于落下。她二哥还活着。她捂住心口,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更让她开心的事了。
她问小沙弥她是否可以出去了。小沙弥称要问过住持才知。而一连几日,除了用膳时有人来,她仍只能呆在禅房内,哪里也不能去,谁也不能见。
而在天都,七日国丧之后,谢弘继位的诏书诏告天下,并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登基大典上,谢弘肃严而坐,群臣朝拜,山呼之声响彻整个天都。谢弘改年号为“建武”。
臣子上书封后之事,谢弘未准也未驳。且其登基第一件事竟是亲自去了宁安寺。
禅房门开启时,刺眼的光亮射得偃珺迟睁不开眼。她眨了眨眼,见数百禁卫夹道而立。而禁卫之首者一身玄色龙袍,正朝她看来。偃珺迟恍然间太不适应这一身龙袍下的他。
她怔愣半晌,裣衽欲拜。谢弘连忙上前一步,握着她的手,将她扶起。偃珺迟看着谢弘,一声“皇上”出口。谢弘蹙眉,却未说什么。他牵起她的手,上了一辆马车,然后下令回宫。
偃珺迟皱着眉头看向坐在她身旁的人,道:“我还是骑马吧。”
谢弘斜睨着她,声音低沉,“怎么?”
偃珺迟极少听到他如此语气,心头一跳,解释道:“你……如今已是皇上。自然不能如此……轻率。”
谢弘盯着她,并不出声。
偃珺迟很不习惯这样的他,仿似换了个人一般。她低头不再看他。
谢弘轻轻抬起她的下巴,轻道:“如此憔悴……”话毕,在她唇上一吻,然后伸手将她圈在怀中,轻飘飘地道:“终于看到你了。当我被巨石压住身体,我还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你了。如今,真好。”
偃珺迟埋在他怀中,也在想听闻他噩耗后的痛不欲生。如今还能窝在他怀中,听他说话,真好。
只是,他如今已是皇上,出了这马车,他们仍然无法在一起。
“二哥。”
“叫我名字。”
偃珺迟沉默。
谢弘逼迫着她看他。偃珺迟便抬起头看他。
“我们好不容易到了今天,我不准你再逃避。”
“是啊,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但你可知,我们更不可能在一起的。”
马车里的气氛很冷,两人互望着,都分毫不退,一直瞪着对方,直至皇宫。
偃珺迟仍住承光殿。谢弘在正阳宫。
一入皇宫,谢弘诸事缠身。杨相觐见,对谢弘禀道:“琰王私自调离北疆将领回天都,其心叵测。”
谢弘看着杨相,“哦”了一声,悠悠道:“真是琰王调离的?”
杨相身子一抖,躬身回:“除了琰王还会有谁?”
“朕正在想,除了琰王,还有谁有如此手段?当真是才干卓绝!”
杨相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继续忠言逆耳,“皇上莫要忘了先皇也有意让琰王继位。还是琰王率先称皇上万岁。如今,朝野之中,人人都称赞琰王心胸广阔。对琰王敬爱有加。”
谢弘哼了一声,他此言是说他名不正,言不顺么?
杨相看着一脸威严的谢弘,不似从前那般清隽儒雅,让人亲近,心中还有一大筐话,以及封后之事,却一时也不敢说出口了。
承光殿内,偃珺迟听素云说起天都及宫中之事。知晓了遗旨之事,以及谢琰在北疆的属下未得君令进都,如今谢琰赋闲在琰王府,谢弘尚无任何旨意。不禁有些担忧谢琰。怕谢弘听了闲言碎语,对谢琰做出不利之事。
她正担忧着,便见谢弘沉着脸进来,并一手挥散殿内伺候的宫人。
偃珺迟行礼。谢弘将她扶起,脸色在见到她的那刻起渐渐缓和了些。此时,已至亥时。偃珺迟道:“都这么晚了。二哥过来有事么?”
她不习惯称他为“皇上”。谢弘又沉了脸,再次重申,“叫我的名字。我从此不再是你二哥。”
偃珺迟道:“你别忘了,你父皇赐我谢姓。”
“妻子冠以夫姓天经地义。”
谢弘将她搂进怀中,温热的气息在耳边缓缓掠过。
“你……若我真姓‘谢’呢?”偃珺迟有些语无伦次。
“呵,你信么?”谢弘轻笑,“不过,你姓什么都无所谓。”
谢弘吻着她的耳根,在她耳垂上辗转、吮吸。
偃珺迟身子一紧,脸嗖的红了,双手抵在他胸前,轻呼着“不”。她话音未毕,身子一轻,已被谢弘抱起,朝床榻而去。然后被他轻轻放在榻上。他跟着躺了上来。
谢弘的吻从耳际到眉间,再到鼻端、嘴唇。
他的气息在她唇齿之间辗转,大手也在她身上游走。偃珺迟闭了双眼,他一朝做了皇帝,便是什么都不再顾及。她委屈不已,眼泪自双眼滴落到他的脸上。
谢弘一滞,停了动作,将她紧紧拥在怀中,喘着气轻声安慰:“好了,我错了。”
两人强自镇定了片刻,平复情绪后,谢弘缓缓闭了眼。偃珺迟见他极是疲惫,便乖乖被他圈在怀中不动。
许久之后,谢弘闭眼道:“杨相说四弟私自将北疆将领调离回都,居心叵测。珺儿,你认为呢?”
偃珺迟蹙眉,反问道:“四哥的为人,二哥还不清楚么?”
谢弘睁眼,看着她,道:“不甚清楚。”
偃珺迟一笑,“四哥若有所谓的居心,还会在先皇榻前,众臣面前替你解围,称你为‘皇上’么?至于那两个将领离疆回都之事,明显不是四哥的主意。听说他们乔装回都,却被杨相之人一眼认出是北疆之将,并被拘禁起来。我看倒像是有人故意陷害。”
“哦?你就这么相信他?”谢弘眯眼。
偃珺迟道:“我不信二哥会不知。”
“你竟然如此信任他。”
偃珺迟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有些恼,却仍道:“我自然是信任四哥的。”
谢弘起身,拂袖而去。
一连十数日,谢弘再没来过承光殿。偃珺迟也听闻了谢弘仍未处置谢琰“私自”调遣将领回都一事。又过数日,她听说谢弘开始彻查此事。在彻查期间,谢琰不得离开王府半步。谢弘还派了禁卫守在王府。任何人都不得进出。
又过了些日子,倒是杨怡容来了承光殿。她如今虽住在皇宫,又是谢弘明媒正娶的妻子,却并无封号。偃珺迟讶异她突然拜访。吩咐人上茶后,便听杨怡容道:“听说先皇让公主在宁安寺祈福,不得君令不可回宫。皇上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接公主回来。皇上与公主之间的兄妹情深着实让人羡慕。”
偃珺迟不语,听她继续道:“我作为公主的嫂嫂,也是心疼公主的。公主早已过了说亲的年纪,不能再拖。这□□的青年才俊,但凡有公主喜欢的,公主莫要害羞,嫂嫂给你看看。若是实在还没有,嫂嫂也乐意为公主物色物色。”
偃珺迟最恨自己的婚姻大事由别人做主。她还如此口口声声自称“嫂嫂”,心中些不屑,嘴上便道:“本公主倒觉得先让皇上为嫂嫂册封个位分才是当务之急。本公主的事就不劳旁人费心了。”
“你!”谢弘迟迟未对她进行册封,正是她心中之痛。她在他耳边提过一次为珺玉公主物色良婿之事,却被谢弘斥责的眼神给阻止。这珺玉公主容貌倾城,天下无双,她自然知晓谢弘的心思。
杨怡容气得拂袖而去。偃珺迟见她离去的背影,却并不开心。难道呆在这宫里,她注定要如宫中大多女人那般尖酸刻薄了么?她无法接受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是夜,许久不见的谢弘来了承光殿。他一身疲惫,双眼都凹陷了下去。这一国之君,并不轻松。偃珺迟心疼,让他坐下歇息。
谢弘斜依着卧榻,待偃珺迟吩咐了人上些补身的汤来后,伸手将她拉进了自己怀中。这些日子,他刻意不见她,心中却想念得紧。于是,处理完政事后,不顾疲倦,还是忍不住来见她。
他抱着她,沉默。她也不说话。待参汤上来了,她亲手喂他。呈烫的宫人见状,诚惶诚恐的默默退下。
谢弘轻笑,“不怕闲话了?”
偃珺迟何时怕被人闲话了?她所怕的只是他的名声被污而已。
谢弘见她不语,含了一口参汤凑近她的唇,用力灌了一口在她嘴里,然后借机吮吸她的舌尖,好一番辗转过后,志得意满地道:“味道真好。”
偃珺迟瞪着他。他笑得更开怀,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他将头放在她颈窝,缓缓道:“我派了禁卫到四弟府上。”
偃珺迟身子一顿。
“你答应我嫁给我,我就撤了禁卫,放四弟回北疆。”
“我若不应,你就不放么?二……弘,你明明就是筐我。你虽派了禁卫去四哥府上,却也是做做样子。你也是信任四哥的。不会像那些昏君一样,为了坐稳江山而手足相残。”
“你是说我是明君?”谢弘笑问。
偃珺迟眨眼。
“我都不知呢。”谢弘又笑。末了,又道:“珺儿,嫁给我,好不好?”
偃珺迟很想应,只是,她一直都顾及的,如今仍无法释怀,更何况,要变成宫中那些争风吃醋、善妒的女子……她咬了咬唇,道:“我想想。”
“好。”她不拒绝便好。
翌日,谢弘宣称常飞、顾羽二人并非听信谢琰之令而回天都,只是听人误报琰王遇难,忧心之下仓促而行。念在二人良苦用心,此次只免去一年军饷,自回北疆戴罪立功。琰王府的禁卫亦已撤去。僰族叛乱还需琰王平定。著琰王即刻去往西南,平定僰族之乱。平乱之后,仍去北疆,领军北疆边兵。
退朝之后,谢弘仍去承光殿。
偃珺迟正准备用午膳。谢弘来了,恰好一起。
“考虑得如何了?”谢弘问。
“先皇才驾崩不久。你虽不用守满三年孝期,但是,也不宜婚娶。”偃珺迟斟酌道。
“你不愿意?”谢弘问。
“再等三年可好?”
“这三年之制早在皇爷爷时便取消了。”谢弘不悦,“更何况,再等三年,你岂不成老姑娘了?”
“你嫌弃?”
“我自然是不会嫌弃的。只是,再等三年,不行!”
“如此,”偃珺迟想了想,又道:“好吧。”
她应了。谢弘喜不自禁,一伸手将她捞进怀中,不顾油腻的嘴,蹭得她满脸油。
夜里,偃珺迟将众人遣下,换了宫人服饰,跟着倒夜香的人潜出了皇宫,一路来到了琰王府。
谢琰领了圣旨,明日就要出发去西南。此时还在准备。乍见偃珺迟前来,不禁惊讶。
“四哥,带我离开!即刻!”
偃珺迟一见到他,便开口祈求。
谢琰一愣之后,也不问她,点了点头。
夜黑如墨,谢琰带着偃珺迟骑马疾行。偃珺迟望了一眼皇宫的方向,对不起,弘。
谢琰见她悲伤难过,道:“后悔还来得及。”
偃珺迟摇了摇头,“走罢。”
骏马飞驰,疾风掠过。此一去,再无相见时。
而当谢弘发现偃珺迟悄悄离开后,勃然大怒。一拳将承光殿里送她的那架古琴砸得个粉碎。下旨称“珺玉公主暴毙”。此后,世间再无珺玉公主此人。
谢琰听到这个消息后,叹息:她不愿留在皇宫,大半是因“珺玉公主”这个身份。
谢弘自是还在等她回宫,而她既踏出了这第一步,断然不会再回头。
《t朝史记帝本纪卷十一》:建武元年,珺玉公主薨,成帝哀恸,三月不朝。建武三年,成帝立杨氏为后。同年始,减赋税、省刑罚、开沟洫、选贤能、轻徭役,友邻四海邦国,国力强,国威盛。建武二十年,帝崩。无嗣。帝之弟,琰继位为匡帝,号永昌。永昌七年,帝崩。无嗣。匡帝之弟,胤继位为宣帝。
谢弘一瘸一拐地缓缓走近谢玄的面前。看着榻上之人紧闭的双眼,他的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嘴唇微微颤动,说不出一个字来。众人只听“扑通”一声闷响,谢弘倒在了谢玄榻前。
“二哥!”“弘儿!”谢胤与皇后同时大呼一声,谢胤倾身上前。谢琰亦快前一步,扶起谢弘。
谢弘借着谢琰的力,从地上起来,跪直了身子后,朝谢琰摆了摆手。
“二哥保重!”谢胤在谢弘身旁言道。
谢弘点头。心恨自己回来得太迟,竟连父皇的最后一眼都未曾见到。
一番哀悼过后,大臣们想起了遗诏之事,都纷纷开口让杨相继续才将的宣诏,将遗诏读完。杨相为难地看了皇后一眼,皇后点了点头。杨相重新展开遗诏。
谢胤在外殿听到了杨相宣读的前半段,这才抛下他二哥,匆匆进殿。他虽有私心,但也知这遗旨是必须得宣读完的。因此,他眉头紧蹙,看了看他二哥与四哥,两人眼里都只有哀戚之色,再无其他情绪。
无论杨相多想拖延时间,还是不得不开口宣读,“琰王谢琰驻守北疆八载,定国安邦,功在社稷,必能克承大统。”
众人听完,心道果不其然,遗诏的意思是要琰王继位。这在先前,他们大多都是接受的。而如今,谢弘归来,却不免又有纠结。
妃嫔、皇嗣、大臣们正思忖之际,皇后又将一道圣旨交给杨相,让杨相宣读。杨相一看那上面的内容,顿时大喜,宣召之声也大声起来,“二皇子谢弘文韬武略,固国安民,深具千秋之德,必能惠及万代,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这,这,这……
杨相话音一毕,众人不可置信地看着杨相。皇上怎会留下两道圣旨,并且,前一道意为琰王继位,后一道却要二皇子登基?
杨相也疑惑,但他自然是站在谢弘那边的。因此,将两道诏书都给了大臣们传看,证明这两道圣旨都是真实的,他所言非虚。
众人看过之后,目光都移向谢弘与谢琰。如此,该如何处理才好?
谢弘与谢琰也不知竟有这等事,一时讶然,沉默不语。
皇后虽让杨相将两道诏书都宣读出来,却也不知这种事该如何处理。
一时大臣们议论纷纷。
便在此刻,谢琰朝谢弘叩首,大呼:“吾皇万岁!”
他声音一出,大众皆惊。谢琰淡道:“父皇明言二哥继皇帝位。二哥自是我朝名正言顺的新帝。”
是了。谢玄第一道旨意虽大力表彰琰王之能,又言“必能克承大统”,却未言“应克承大统”。而那第二道诏书上却明言二皇子“著朕登基,继皇帝位”。众人心叹谢玄多此一举,又赞谢琰心胸广阔。
于是,在谢琰再呼“吾皇万岁”后,众人皆山呼“吾皇万岁!”
宁安寺里,钟声响个不停。偃珺迟一惊,趴在案上的身子霎时直起来。听这钟声,谢玄驾崩了?二哥的事,她还没弄明白,这又是怎么回事?怎会如此突然?
偃珺迟走到门边,敲门。却只听得阵阵脚步声慌慌张张地从她门前经过,并无一人来为她开门。
屋内昏暗,偃珺迟又踱步回到案边,心中忧虑不安。待到用膳之时,她问送饭的小沙弥,天都到底出了什么事。
小沙弥也没瞒她,直言相告。
谢玄真的驾崩了。而她二哥已登基成为新帝,正主持着谢玄的后事。
偃珺迟悬了几日的心,终于落下。她二哥还活着。她捂住心口,这世上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更让她开心的事了。
她问小沙弥她是否可以出去了。小沙弥称要问过住持才知。而一连几日,除了用膳时有人来,她仍只能呆在禅房内,哪里也不能去,谁也不能见。
而在天都,七日国丧之后,谢弘继位的诏书诏告天下,并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登基大典上,谢弘肃严而坐,群臣朝拜,山呼之声响彻整个天都。谢弘改年号为“建武”。
臣子上书封后之事,谢弘未准也未驳。且其登基第一件事竟是亲自去了宁安寺。
禅房门开启时,刺眼的光亮射得偃珺迟睁不开眼。她眨了眨眼,见数百禁卫夹道而立。而禁卫之首者一身玄色龙袍,正朝她看来。偃珺迟恍然间太不适应这一身龙袍下的他。
她怔愣半晌,裣衽欲拜。谢弘连忙上前一步,握着她的手,将她扶起。偃珺迟看着谢弘,一声“皇上”出口。谢弘蹙眉,却未说什么。他牵起她的手,上了一辆马车,然后下令回宫。
偃珺迟皱着眉头看向坐在她身旁的人,道:“我还是骑马吧。”
谢弘斜睨着她,声音低沉,“怎么?”
偃珺迟极少听到他如此语气,心头一跳,解释道:“你……如今已是皇上。自然不能如此……轻率。”
谢弘盯着她,并不出声。
偃珺迟很不习惯这样的他,仿似换了个人一般。她低头不再看他。
谢弘轻轻抬起她的下巴,轻道:“如此憔悴……”话毕,在她唇上一吻,然后伸手将她圈在怀中,轻飘飘地道:“终于看到你了。当我被巨石压住身体,我还以为此生再也见不到你了。如今,真好。”
偃珺迟埋在他怀中,也在想听闻他噩耗后的痛不欲生。如今还能窝在他怀中,听他说话,真好。
只是,他如今已是皇上,出了这马车,他们仍然无法在一起。
“二哥。”
“叫我名字。”
偃珺迟沉默。
谢弘逼迫着她看他。偃珺迟便抬起头看他。
“我们好不容易到了今天,我不准你再逃避。”
“是啊,好不容易有了今天。但你可知,我们更不可能在一起的。”
马车里的气氛很冷,两人互望着,都分毫不退,一直瞪着对方,直至皇宫。
偃珺迟仍住承光殿。谢弘在正阳宫。
一入皇宫,谢弘诸事缠身。杨相觐见,对谢弘禀道:“琰王私自调离北疆将领回天都,其心叵测。”
谢弘看着杨相,“哦”了一声,悠悠道:“真是琰王调离的?”
杨相身子一抖,躬身回:“除了琰王还会有谁?”
“朕正在想,除了琰王,还有谁有如此手段?当真是才干卓绝!”
杨相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继续忠言逆耳,“皇上莫要忘了先皇也有意让琰王继位。还是琰王率先称皇上万岁。如今,朝野之中,人人都称赞琰王心胸广阔。对琰王敬爱有加。”
谢弘哼了一声,他此言是说他名不正,言不顺么?
杨相看着一脸威严的谢弘,不似从前那般清隽儒雅,让人亲近,心中还有一大筐话,以及封后之事,却一时也不敢说出口了。
承光殿内,偃珺迟听素云说起天都及宫中之事。知晓了遗旨之事,以及谢琰在北疆的属下未得君令进都,如今谢琰赋闲在琰王府,谢弘尚无任何旨意。不禁有些担忧谢琰。怕谢弘听了闲言碎语,对谢琰做出不利之事。
她正担忧着,便见谢弘沉着脸进来,并一手挥散殿内伺候的宫人。
偃珺迟行礼。谢弘将她扶起,脸色在见到她的那刻起渐渐缓和了些。此时,已至亥时。偃珺迟道:“都这么晚了。二哥过来有事么?”
她不习惯称他为“皇上”。谢弘又沉了脸,再次重申,“叫我的名字。我从此不再是你二哥。”
偃珺迟道:“你别忘了,你父皇赐我谢姓。”
“妻子冠以夫姓天经地义。”
谢弘将她搂进怀中,温热的气息在耳边缓缓掠过。
“你……若我真姓‘谢’呢?”偃珺迟有些语无伦次。
“呵,你信么?”谢弘轻笑,“不过,你姓什么都无所谓。”
谢弘吻着她的耳根,在她耳垂上辗转、吮吸。
偃珺迟身子一紧,脸嗖的红了,双手抵在他胸前,轻呼着“不”。她话音未毕,身子一轻,已被谢弘抱起,朝床榻而去。然后被他轻轻放在榻上。他跟着躺了上来。
谢弘的吻从耳际到眉间,再到鼻端、嘴唇。
他的气息在她唇齿之间辗转,大手也在她身上游走。偃珺迟闭了双眼,他一朝做了皇帝,便是什么都不再顾及。她委屈不已,眼泪自双眼滴落到他的脸上。
谢弘一滞,停了动作,将她紧紧拥在怀中,喘着气轻声安慰:“好了,我错了。”
两人强自镇定了片刻,平复情绪后,谢弘缓缓闭了眼。偃珺迟见他极是疲惫,便乖乖被他圈在怀中不动。
许久之后,谢弘闭眼道:“杨相说四弟私自将北疆将领调离回都,居心叵测。珺儿,你认为呢?”
偃珺迟蹙眉,反问道:“四哥的为人,二哥还不清楚么?”
谢弘睁眼,看着她,道:“不甚清楚。”
偃珺迟一笑,“四哥若有所谓的居心,还会在先皇榻前,众臣面前替你解围,称你为‘皇上’么?至于那两个将领离疆回都之事,明显不是四哥的主意。听说他们乔装回都,却被杨相之人一眼认出是北疆之将,并被拘禁起来。我看倒像是有人故意陷害。”
“哦?你就这么相信他?”谢弘眯眼。
偃珺迟道:“我不信二哥会不知。”
“你竟然如此信任他。”
偃珺迟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有些恼,却仍道:“我自然是信任四哥的。”
谢弘起身,拂袖而去。
一连十数日,谢弘再没来过承光殿。偃珺迟也听闻了谢弘仍未处置谢琰“私自”调遣将领回都一事。又过数日,她听说谢弘开始彻查此事。在彻查期间,谢琰不得离开王府半步。谢弘还派了禁卫守在王府。任何人都不得进出。
又过了些日子,倒是杨怡容来了承光殿。她如今虽住在皇宫,又是谢弘明媒正娶的妻子,却并无封号。偃珺迟讶异她突然拜访。吩咐人上茶后,便听杨怡容道:“听说先皇让公主在宁安寺祈福,不得君令不可回宫。皇上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接公主回来。皇上与公主之间的兄妹情深着实让人羡慕。”
偃珺迟不语,听她继续道:“我作为公主的嫂嫂,也是心疼公主的。公主早已过了说亲的年纪,不能再拖。这□□的青年才俊,但凡有公主喜欢的,公主莫要害羞,嫂嫂给你看看。若是实在还没有,嫂嫂也乐意为公主物色物色。”
偃珺迟最恨自己的婚姻大事由别人做主。她还如此口口声声自称“嫂嫂”,心中些不屑,嘴上便道:“本公主倒觉得先让皇上为嫂嫂册封个位分才是当务之急。本公主的事就不劳旁人费心了。”
“你!”谢弘迟迟未对她进行册封,正是她心中之痛。她在他耳边提过一次为珺玉公主物色良婿之事,却被谢弘斥责的眼神给阻止。这珺玉公主容貌倾城,天下无双,她自然知晓谢弘的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