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中的军事白罗尔雅训练着比她更白痴的手下们,那边,葛师爷已经找到了当初要巴结的后台,小刘公公的侄子刘得。
刘得见送的礼厚,便将此事与小刘公公说了,小刘公公看了一下礼单、书信,就叫把人叫进来。
葛师爷进来后行了礼,小刘公公没有叫他起来。
“你老实地与咱家说,赤湖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葛师爷说,信上已经写得明白了。
小刘公公听到此话,一对绿豆大的小眼睛硬生生睁到了黄豆大,两眼精光暴射,“你当咱家是傀儡戏里的木偶人么?老实说,否则送衙门上夹棍!”
葛师爷看了一下左右。
小刘公公把左右都遣走了,连刘得都叫出去了。
葛师爷方伏到地上,哭道不瞒公公,赤湖县县官不是被江洋大盗所杀。
第四十六章不识庐山真面目
更新时间2013-2-1410:58:25字数:1490
小刘公公听了这话,便教葛师爷起来说话。
葛师爷说到,县令是为了孝敬公公,尽忠朝廷……
小刘公公哼道,不要说官话,长话短说。
葛师爷说,地方上刁民难治,欠的官钱粮太多,县令略微催了催陈年的积欠,预征了一些后年的税金,刁民们就起来打死了县令,还在县里闹事哄抢……多亏一个叫罗尔雅的监生,带了一群忠勇的庄客,做刚做柔,砍了几个为首之人,又许了放粮,又把抢的东西都还了大户们,将地方镇压下来了,但是论起来究竟是出了民变,这一个激起民变的罪名不小,恐怕事情闹将出来,不但县令要算一个罪有应得,并且恐怕还要牵连公公,因此小人斗胆,就如此如此地写了公文,说县令是被江洋大盗所杀,这样县官可以算做殉职,也不会牵连到公公……
小刘公公想了一想,说如此也好,那罗监生如何?
葛师爷说往日甚是安静,近来托县令的福捐了个监生,与县令还有半师之谊,所以如此替县令出头,将事情镇压下来,又为了这份情谊,该给的孝敬,一文不少地给公公送来,只求不教县令背那个激起民变的污名。
小刘公公点了点头,说如此说来,那地方上还多亏了罗监生了。
当下叫人把葛师爷和从人在客房安顿了。
葛师爷走后,小刘公公把刘得从帘子后面叫出来,说你也听到了,这做官的学问你还差的远,好生学着,多动动脑子,既然县令被江洋大盗杀了,他还送礼做什么?自然是为了教我与他掩盖这激起民变一事了。
刘得唯唯称诺。
小刘公公又写了书信与赤湖县附近大户打探了情况,都说赤湖县虽然没了县官,却因为有“杀了江洋大盗”的一伙乡勇镇守,所以地面甚是安静,那罗监生年纪不上二十,甚有本事,又不要名利,都是看在前县令与他捐了个监生的份上,日夜带了乡勇家丁巡逻地方,又出私财雇佣饥民们扫大街挖水沟,修河堤挖湖泥,所以饥民们也不闹事。
于是小刘公公也放心了。
这日叫刘得极其优厚地与招待了葛师爷,安抚了几句,拿了一张空白告身(委任状)给罗尔雅写了个“巡捕”的官职做酬谢他帮助掩盖的谢礼,打发他回赤湖县报平安,一边又提点地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一个杀死县令的民变,轻轻地盖了过去。
消息传来,罗尔雅欣喜万分,总算不用担心朝廷大军了,虽然朝廷的兵很烂,但是自己手下那群白痴简直就不能叫做兵……
这段日子罗尔雅在用哨子、笛子、鼓和锣训练他们,刚刚训练到他们能听命令集合和解散。
“他喵喵的,早知如此,我当初就该去山上抓些猴子,就是猴子也不比他们难训练,起码猴子不会找借口:请病假、请事假、请婚假、请产假、请死亡假、开小差。”罗尔雅想。
葛师爷毫不犹豫地收下了罗尔雅送他的一对金杯,他这回可是给罗尔雅立了大功。
虽然这“巡捕”在大楚是武官中的末流中的末流,但是罗尔雅这也算做上官了,不是么?
再说,金杯还是小事,罗尔雅不会让他身上的“三尸脑神丹”发作才是要紧的,想到罗尔雅逼着自己吃了那东西后的冷笑他就不自在,路上对随行的两人再三献殷勤,那两人才说这是什么任教主的“三尸脑神丹”,功用?功用他们也不知道,这是教里的大秘密。
葛师爷是个心里有鬼的人,越是打听不出来,越是心惊肉跳,何况他也是爱财的人,想罗尔雅只派两个不认字的人押他去打通关节,一点都不担心给他的那担金银,自然是因为防范措施好,不怕他捣鬼。
他不知道,那入口即化,甜中带凉,凉中带香,香中带膻的东西,是罗尔雅不成功的羊奶薄荷蜂蜜冰淇淋。
他更不知道,金银对罗尔雅来说没什么大用,一来她自己有发财的法门,二来钱再多她难道能三妻四妾么?
葛师爷以己度人,自己吓唬自己,把自己吓得魂不附体,因此才在小刘公公跟前,再三与罗尔雅遮掩,没想到不但把事情遮掩了,并且还为罗尔雅谋了个官做,自以为是建立了不世奇功,洋洋得意。
当时罗尔雅与葛师爷俱是满面春风,只是各自算盘不同。
第四十七章许愿
更新时间2013-2-1411:01:26字数:1773
新官新气象,虽然只是当了个芝麻中的芝麻,末流中的末流的巡捕官的罗尔雅,也不例外。
首先,她就不能跟过去当“维持会会长”那样,穿自己原来的衣服了,要做官服、官帽、做腰带、买靴子。
这套行头往罗尔雅身上一套,让她感觉很不自在,觉得自己好像穿了人类衣服的小狗,要多奇怪有多奇怪,单大嫂等人倒是喜不自胜,自家官人终于当官了。
“怪不得管官服叫官皮,横竖这不是我自己的皮。”
其次,她过年的时候,也不能跟过去一样,门上贴张年画,关门吃顿好的,就算了事了。
因为罗尔雅做了官,自然不能住在田庄里了,原来买房子的举人,情愿不要钱借给罗尔雅住,罗尔雅记得自己当初是如何诅咒白拿自己东西的县官的,所以一定要给钱,谦让再三,举人收了十二两银子算一年的房钱,罗尔雅又额外给对方的管家三两银子做茶钱。于是一家人又搬回了城里,还在原来的那套房中。
腊月二十四,家家送灶,鞭炮声中灶王爷上天,人间开始了过年。
腊月二十五,罗尔雅集合了手下的维持会会员,请了十个厨子,杀了五口猪,招待他们吃了一顿,凡是缺勤在五天以下的,每人封个红包,红包里是两个五钱重的吉祥如意花纹银钱,手下缺勤少的十人长,每人两匹素绸、一坛酒,十两银。
然后从自愿者中挑选了一些没有家累负担的光棍,负责节日间的治安、消防,说好一天五钱银子。
几个百人长,在节日期间每人轮流值班统领,罗尔雅也分别按过去的表现,给他们发了奖金。
其他人都放假到年初五。
当晚虽然罗尔雅拼命躲酒,还是被灌了个半醉,回家的一路上都扯着破嗓唱着“热血好男儿,比太阳更光”“在那希望的田野上,小麦金黄稻米成行”“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什么样的节奏最呀最摇摆”
好在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省钱,当晚的酒都掺了一半水。
所以还没出什么大丑。
腊月二十六,林大爷和林小荷到家,说已经买通了沿路,有官方的文书,先抄送了送来罗尔雅,罗尔雅叫穆关保到街上买了泰运来的苏式盒子,开了一坛自家做的葡萄酒,给二人接风。
以后几日,县里大户轮流来请罗尔雅这个新官新发户吃酒。
原本,罗尔雅即使做了这个芝麻官中的芝麻官,这些大户也未必正眼看她,但是刚经了一场乱子,罗尔雅又现管着五百人,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又说乱世有枪便是草头王,虽然大户们还不晓得乱世将近,但是刚经了一场乱子,也知道在匪徒面前,有什么做官做举人的亲戚,都不能遮风挡雨,还得靠罗尔雅手下的庄客们,所以也都纷纷有意与她拉关系。
再说,罗尔雅毕竟是监生,是官呀。
再再说,罗尔雅虽然是捐的监生,但是原来也认识几个字,不过是文章写得不好(其实是从来不曾写过),究竟不是那些一个大字不识的新暴发户可比,所以与她来往,并不丢人。
这几个理由一加,罗尔雅一直脚不沾地,到腊月三十才能回自己家吃上一顿饭。
就是在自家过的腊月三十,也与往常不同,正堂摆了神位,放了香炉,各大户、街上受罗尔雅保护的店铺们连日送了许多线香、蜡烛、桌围、鞭炮、焰火等过节之物来,其他花红羊酒不必细表。
好在林小荷也认字,罗尔雅不在家的时候,就由她一一写了回帖,打发来人,到晚告诉罗尔雅又有哪家请。
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关门合家吃过年夜饭,罗尔雅拿出叫林小荷在京城买的彩缎——已经做成了新衣服,给林小荷换上,又给了她两个金花钱,作为她的新年礼物也作为她这些日子给自己帮忙的报酬,又给她鞭炮焰火玩,林大爷单大嫂穆关保等人,也都是新衣新鞋压岁钱,大家一起听穆关保讲他在丽水时候的经历。
守过了岁,各人各自回房,罗尔雅进屋的时候,陶立雪拿了一个东西放在她手里。
罗尔雅一看,是个极精致的小香囊,上面绣着两只红灯笼柿子,一把镶嵌七彩宝石玉如意,代表了事事如意,又绣了“岁岁平安”四个字。
罗尔雅一阵茫然,岁岁平安,往常觉得再老套俗气不过的祝词,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惨现实后,她才觉得这四个字是如此的可贵,是呀,其实就是她罗尔雅,又何尝想过什么领兵、做官了,她一直所想的,不过是自由、平安地生活而已,但是……但是……
陶立雪见她脸色不好,苦道:“绣得不好,只是……”
罗尔雅忙道:“比我绣的是好了去了,你太费心了。”
说完后,她给陶立雪鞠了一躬,学着前世在书上看到的句子,念道:“一愿小姐千岁,二愿家人平安,三愿如梁上燕,岁岁常相见。”说完,吹了灯。
虽然这个世界没有生日蛋糕,也没有像是要太平的样子,但是潘多拉之盒里最后的一样,不就是希望么。
希望天下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能岁岁过一个平安的年。
第四十八章后院
更新时间2013-2-1411:09:49字数:1405
过了年,正月初一,罗尔雅一大清早起来,穿了新官服,到衙门与县丞等人贺新年,到庙里祭神求新年平安,到中午才到家。
因为罗陶二人在赤湖县都没有亲眷,所以下午也还甚安闲。
次日,是县里丁秀才老母生日,罗尔雅雇了一个专门给妇人盛装帮忙的老婆子,服侍陶立雪穿了新做的巡捕夫人的品服,按品级戴了花翠,坐了轿子,两个“治安维持会”的会员前导,林小荷和那老婆子坐车跟随,一路到丁秀才家。
门口击鼓报罗巡捕夫人到,丁秀才娘子亲出迎接,里面已经有许多官家女眷,大户娘子,彼此寒暄一阵,谦让一回,陶立雪方坐了。
众官宦、乡绅夫人先前听说罗尔雅是捐的监生,做的又是武官,心里还有些小看之意,以为新发户,不知有个怎样粗俗无礼的老婆,虽然迫于形势,要恭维一番,心里也预先掩了鼻,准备看新发户老婆的笑话。没想到现在看到陶立雪,人又温婉,又知道礼数,一点都不像个新发户老婆的模样,那恭维之中,也就不知不觉地带了几分真心。
她们却不知道,陶立雪进了这女眷云集的地方才舒了一口气。
礼数,规矩,女眷们之间的口蜜腹剑,宅斗,这些才是她从小受的教育。
虽然她现在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地荒唐可笑。
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这个女杀人犯(还是杀死亲夫的犯人)笑容可掬地和一群连小鸡都没有杀过的官宦女眷谦让着座次。
毕竟,这比笑容可掬地给丈夫纳妾容易多了,不是么?
既然她可以为了生存,给丈夫纳妾,那同样是为了生存,去奉承一群除了后院的天空就没看过其他天空的女人,又有什么难的?
有了陶立雪是个有教养的女人这个印象,隔日罗尔雅到各处大户、商铺家贺节的时候,便也有女眷偷偷从屏风,或是花窗中,偷看这个新发户是什么模样。
一看居然还不上二十岁,又是标标致致的好模样,都不禁暗自叹息,陶立雪要是马上进坟墓,那该多好。
其实严格来说,罗尔雅并不帅。
但是,前世留给了她挺直身板的习惯,多年的肉奶补充,让她长了一个这世界中的男人也不算矮的身板,多年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经历,给了她一双灵动的眼睛,前世的卫生常识给了她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再加上阴差阳错下不到二十就捐了监生又做了官,再加上她虽然不考科举却不吃酒赌钱而是百~万\小!说治家……这一切的一切加起来,就是……
一个值得大户们的妙龄庶女、不,嫡女们托付终身的对象。
当然,大户们的女儿通常也都是十四岁之前就嫁人的,不过,那有什么要紧?只要做着官,休说大四五岁,就是大个二三十岁,前妻丢下四五个孩子,那也是一门绝好的姻缘!
可惜陶立雪还没有变成前妻。
太可惜了。
既然她看起来身体健康,一时半会还不像要把罗夫人的宝座让出来的样子,也就有机灵的大户女眷打听详细了,说罗尔雅与陶立雪结了这几年亲,没有生个一男半女,却从不曾出去嫖妓,也没有把丫鬟收房,也没有动过买妾的念头,可见……可见罗尔雅惧内。
既然罗尔雅惧内,那么巴结上陶立雪,岂不比巴结罗尔雅本人更有效果?
这是很容易打听,又很容易想到的,更容易证实的——罗尔雅自己穿得十分朴素,但是陶立雪的行头却着实不少,上次丁秀才老母寿宴的时候她连换三套衣服,都是极好的妆花罗缎,还有许多首饰——她们不知道,这是因为罗尔雅不敢露出女相便不敢打扮,所以变本加厉地打扮陶立雪。
有钱自己不拿出去花差,老婆却有许多首饰衣服,可见……
于是又有许多帖子送到了罗家,这些大户娘子们都纷纷想到婆婆要做生日,老母要做生日,孩子要做生日……从而邀请罗夫人立雪上门吃酒、赏景。
一时间盘盒往来,十分热闹。
不几日,陶立雪已经结拜了十个干姐妹,认了七八个干女儿。
第四十九章一年之计在于春
更新时间2013-2-1411:12:08字数:1372
大年初五,众店铺迎过了财神,纷纷卸下门板,开始营业。
罗尔雅却面临一件麻烦事,虽然去年给予了缺勤少的人额外的奖励,但是归队的人还是少了二十。
她完全可以预见,等到春耕开始,她的“治安维持会”的缺员问题,会严重到什么地步。
而且她一时半会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耕地假”。
这是不管19世纪的美国农民,还是彪悍好斗的俄罗斯哥萨克,都会理直气壮地给自己上司开出的假条,她完全没有理由认为,自己的手下们,会有超过他们的觉悟。
其实,要不是目前的形势逼人,维持会减员并不是坏事,养兵实在太费钱了,雇佣几个工人,或者买几个奴仆,跟天天给几百人开饭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也难怪历朝历代都不乏吃空饷喝兵血的人。
从一百人的碗里每碗挖小小一勺,一家老小还吃不完呢。
当然,她可以学习官府的榜样,除了一张兵皮,不给他们任何东西,让他们到处勒索、抢掠百姓,这样做,不但节省了开支,搞不好还能大赚一笔,起码,就她所知,那些名义上只有一份工食的衙门书办,家家都有上千两银子的产业。
所以,像书办这种名义上没有俸禄,还要付出子孙三代不得科举的贱职,从来都是在家族中流传,若是实在没有继承人,转手卖出也值许多银子。
这样做的后果也很显著,近的,有刚刚被砍下首级的前县令,远的……
罗尔雅摊开了面前的邸报抄本。
用烽烟四起,来形容眼下的大楚,并不过分。
而朝中诸公的意见,居然是每亩土地再加派两钱银子,用于“剿匪”。
虽然这个意见还在激烈讨论中,但是罗尔雅知道,这是会通过的。
因为,参与讨论的人,都面临着被造反农民侵夺庄田的危险,又拥有不缴纳土地税的特权。
所以,造反是一定要镇压的,而开支是一定要加派到土地税上的。
而他们所经营着,又没有免税特权的海外奢侈品贸易之类,最近,又得到了“与民休息”的减税。
这就意味着,原来温饱有余的自耕农,可能会因为这多出来的加派税款,而卖儿卖女,或是借上可怕的高利贷(朝廷决定的每亩两钱银子,加上一层层官员小吏的孝敬,再加上原本该举人乡绅负担的那些,等落到没有做官做举人亲戚的农夫头上的时候,绝对不是每亩两钱)。
而朝中诸公的第七八房小妾们,在买珍贵的海外龙涎香时,可以用原来的那么多钱,买到原来两倍之多的香料,也许,因为大量被税收迫害得离开土地的农民加入城市劳动力大军的缘故,这海外奢侈品里的运输人力成本,还能进一步下降。
“这些蛀虫!”罗尔雅暗骂,她就不明白,朝中诸公,哪个不是千里挑一的天才,为什么一个个都为了眼前的那一点点利益,去毁灭王朝的根本呢?
她当然想不通,因为她没有十来个小妾要穿金戴银,也没有十来个小妾的十来房亲家要提拔照顾,更没有十来个小妾生下的十几二十几个孩子要准备聘礼嫁妆。
这十几个孩子里,男的,在娶亲之前便要有两个不丑的通房丫鬟,好及早生下孙子,让老爷在没有退休前还能来得及给孙子办完体面的婚事,女的,要给将来的宅斗,准备足够的嫁妆和漂亮的陪嫁丫鬟,这些都是钱。
一个曾经每年十来两银子的收入就能让全家时常吃肉还能积攒家产的人,是无法明白每年光是土地就有几千两白银收入的贾府是如何维持不下去的。
因为她是无法想象,光是几个小姐加丫鬟,一年光是吃素就能吃掉三百多两银子的开销水平。
但是不管她想得通想不通,她都明白,乱世将至,手里的兵可是千万克扣不得。
不但不能克扣,并且还必须给予足够的蛋白质补充,足够的训练,足够的装备。
而罗尔雅一样都办不到。
她连人都凑不齐。
第五十章二百五
更新时间2013-2-1411:15:07字数:1318
春耕开始了,农民们或是驾着自家的,或是驾着租来的牛只、马匹、驴,或是干脆驾着自己的家人,开始了春耕。
遥远的京城里,皇帝也在全体大臣的注目下,在挑选出来的老农的陪同下,开始了“天子亲耕”仪式。
在更加遥远的西方,那些多子女的妇人们,成群结队地跑到田地里打滚,企图用这种交感巫术把自己旺盛的繁殖力传给土地,借以获得丰收,而以烧死巫婆闻名的严厉的教会,对这种大规模的、公开的巫术活动却从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他,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一场歉收不仅仅意味着地主变成农民,农民变成饥民,饥民变成饿殍……
当农民全都变成饿殍的时候,教会吃什么?
上帝可不会给牧师们降下面包。
现代发达的物流运输可以迅速地将粮食送到灾区,而在古代,一千斤粮食在运了五百里后,能剩下两百斤就相当不错——这还是只是运输途中的消耗而没有计算官僚的漂没。
所以,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天灾,基本上不可能指望政府的救济。
洛阴省的农民们因为天旱把龙王爷用铁链吊起暴晒,西方的农民们也会因为滴雨不下而愤怒地剥去教堂里天使的彩衣,这种愤怒,教会是不敢面对的。
民以食为天。
这是一句相当古老的俗语,但是罗尔雅在穿越到一个吃不饱饭的家庭,亲眼见证了那么多吃不饱饭造成的家庭离散的悲剧后,才清楚地认识到这句话的分量。
春耕开始的时候,罗尔雅骑马立在小山丘上,用望远镜观察地形,触目所及,都是忙于春耕的景象。
这副望远镜是她派林大爷和林小荷到京城定做的。
所以林大爷和林小荷才会比葛师爷晚那么多天回赤湖。
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水晶眼镜,她只消有一个与通常的镜片凹凸相反的镜片就可以了——大概是这样,不过打磨出一副勉强能用的成品,可是足足花了她三百两银子。
没办法,水晶不便宜,特别定做的又是以前没人做过的玩意。
看着平原上忙碌的人和牛,罗尔雅产生了一种错觉——她在玩前世一款游戏,叫什么来着,《家园》?还是《文明》?
穿越多年后,前世的经历已经开始模糊了,罗尔雅只记得,那个游戏与开心网的偷菜的区别就是,邻居不光会偷光你的菜,还会杀光你的农民,烧毁你所有的东西……前世作为军事白中的军事白的罗尔雅,不开金手指连教学关都过不去。
罗尔雅很喜欢玩经营类游戏,可以种田、盖房,不过经营类游戏前面加上“策略”,时不时跑来一群杀人放火的强盗,就让军事白中的军事白罗尔雅万分痛苦了。
现在的罗尔雅,比玩策略经营类游戏还要痛苦,因为游戏里征兵只需要鼠标一点,消耗一点粮食、肉类、木头,你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你指东他绝不往西,永不叛变,要干啥就干啥,不会埋怨,不会嫌累,还不会因为没事干去马蚤扰农民的老婆……更没有啥“春耕假”,游戏里士兵就是士兵,农民就是农民。
而现在么……
治安维持会,连会长,一共实在二百五十人。
其他人都忙着回家耕地去了,虽然会长是个好人,虽然……不过,还是耕地要紧啊,将来一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老婆的衣服,女儿的鞋脚,还有最最重要的,交天子的钱粮、还地主的高利贷,都指望着这一季的收成。
留下的都是家里没地的无产阶级。
怪不得革命导师都说无产阶级觉悟最高——你看,他们就没有请耕地假。
罗尔雅感慨。
“哼,哼。”穆关保对这一条持保留意见,不过,罗尔雅身边的维持会会员,大概数不出一个比他更加无产阶级的了,他连自己的人身都不属于自己。
第五十一章金生丽水
更新时间2013-2-1412:58:58字数:1054
穆关保有资格怨念,因为他原本不是会出卖自由的人。
穆关保的父亲,曾经是个一无所有的农民,哥哥嫂子占了家产,他不想一辈子当光棍给哥哥做长工,于是离开家,给一个到东丽贩卖毛皮的商人做马夫,做了两年马夫后他攒了点钱,在东丽买了几亩荒地,还养了些鸭子——他跟商人跑了两年也有了些见识,知道养殖业比单纯的种地来钱快。
不幸的是有只鸭子死了。
穆关保的父亲舍不得辛苦攒钱买的鸭子,就把鸭子剖开,准备做成烧鸭——至于是自己打牙祭还是拿到市场上去卖就不得而知了。
然后他在鸭胗里发现了金沙。
听到这里的时候罗尔雅的脸色非常古怪。
我也养过鸭子,这金手指作者怎么不开给我!
然后她想起来,为了避免鸭瘟,死鸭子她一旦发现就立即烧掉或是深埋……
哎,这穿越的现代知识也有不好的地方,虽然让她避免了当初养的那些鸭子全军覆没,可也让她没机会看看鸭胗里是不是有金沙了!
总之,穆关保的父亲就这样发了财,置办了庄田、商铺,娶了附近地主家的小姐,大少爷穆关保无忧无虑地活到了东虏打来的那一天。
穆关保的父亲派管家带了少爷逃亡,自己舍不得辛苦积攒的家业,留在东丽。
从那一天开始,穆关保再也没有听到他父亲母亲的消息,再也不知道他们的死活。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
更没有战地记者和红十字会。
连平民用的邮局都没有。
驿站只传递朝廷的公文和邸报。
朝廷的公文和邸报上当然不会有穆关保父亲的名字。
他曾经想过投军,甚至不顾管家的拦阻偷偷去报名,但是管征兵的人居然要敲诈他的好马——这事罗尔雅已经知道了。
后来,忠心耿耿的管家劳累担心过度而死,给管家治病、发丧耗尽了不通世务不晓得物价的大少爷的最后一点随身细软(财物)。
再以后,穆关保知道朝廷大军已经出征丽水,认为自己不日便能回家,想到父母不知怎样了,于是连一贯珍视的宝马都肯卖了,再说,他做惯少爷的人,实在想不到“赖账”这招,他已经欠了客店不少店钱了。
再再以后的事情,就是遇到罗尔雅了。
其实,要是换成别人,穆关保未必会打那个赌。
但是,既能留下宝马又能回返家乡,那是多么美味的诱饵,而能狠狠损一下面前这个装模作样的小白脸,又是多么快活!
于是,他吞下了诱饵。
然后,被钓到了赤湖。
这也就是穆关保一直不肯服气的原因。
尽管他的主人已经做上官了。
他也知道,若是在东丽,那么,他的姐姐能够嫁个巡捕,而他能够因为这种关系到巡捕手下当个亲卫,对于他的父亲都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巡捕也是官,虽然是个末流中的末流,但也是官啊,披了一层官皮,什么钱粮啊,加派啊,都好说好说了。
现在他不需要赔出姐姐,就能在巡捕手下当亲卫,但是他还是非常不爽。
他想家。
第五十二章互助
更新时间2013-2-1413:01:23字数:1302
罗尔雅对穆关保的思乡之心没什么对策。
一来,她不可能在两军对垒的时候送穆关保回乡。
二来,她眼下要忙的事情很多,穆关保还算一个得力的助手,镇压不法之徒的护法,尽管他时常心不在焉,毕竟身板架子在那里,当保镖也许称不上多么忠心,在有需要维持治安的时候,打街上的小偷混混还是十分卖力的。于公于私,失去穆关保对她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三来,反正穆关保没有盘费,附近的人也都认得他是罗尔雅的人,他再想跑,也不可能,她并没有安抚对方的必要。
综合研究,穆关保的回家被她安排在所考虑的事情的最后。
眼前急需的是,鼓舞维持会会员的士气,想办法给他们弄到足够的营养、装备和训练。
春耕的时候,罗尔雅前些日子派会员们挖的湖泥,清理的阴沟淤泥,出乎意料地卖了个好价钱。
原来这湖底的淤泥,也是不比猪粪差的肥料。
只是在冬天水浅的时候去挖湖泥,不像叫女人喂猪,小孩捡粪,需要精壮的劳动力,一点偷懒不得,是个十足的苦差,消耗热量又大,稍微吃得差点就伤身体,所以一般人不是十分对土地上心的人,都不会动这个心思,地里缺肥,宁可去做工买粪买豆渣豆饼,也不会去挖那不要钱的湖泥。
而罗尔雅挖湖泥的起因不是为了肥田。
她要保证赤湖县不出乱子。
赤湖县顾名思义,有湖,那旱灾不会特别厉害,就是湖干了,往地下挖个一两丈,往年存的水还在呢。
但是一旦暴雨连绵……
所以罗尔雅挖湖,清理沟渠,给可能出现的洪水先腾个地方出来。
而她还有另外一个不能明说的理由——维持会五百人,每日吃着白给的饭,不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只怕有的是乱子。
如果挖上一天湖泥,到晚上肯定倒头一觉睡到大天亮,别说什么后巷的私娼、前院的小寡妇,就是自己撸一把的力气都没有了。
当然明面上她没有这么说。
每天她贴十个字,到晚上能根据她念的一句话把这十个字写出来的,明天可以不去挖湖泥,改做上街执勤、或者通阴沟、或者巡逻检查哨兵之类的轻活,如果写不出来,那明天就去挖泥。
会员们对这一条没啥异议,认字的人理应得到优待嘛。
商家也愿意认字的人来做执勤,他们当然比较聪明。
挖泥需要吃饱饭,这对罗尔雅问题不大,她本来就没打算克扣手下的伙食。
她需要的是手下们的肌肉,不是一串用来吃空饷的名单。
而随着卖湖泥,她的另一个问题出乎意料地得到了解决。
许多小农户没有足够的现钱,但是养几只鸡鸭,到时候用若干鸡蛋、鸭蛋偿还湖泥的钱,是双方都皆大欢喜的事情。
何况罗尔雅还愿意垫出小鸡小鸭的钱,各家农户的妇女小孩将鸡鸭养大后偿还了泥钱、小鸡小鸭钱的蛋都可以自己留下,或者公道卖给罗尔雅——对于罗尔雅来说,这是一个极廉价的给手下补充珍贵的动物蛋白质的方法,对农户来说,这是一个有了固定买主的好差事,况且罗尔雅的泥钱利息不多,怎么计算也不折本。
于是甚至有些自己经营的中小地主也愿意用这个法子算泥钱,他们自己有本钱,在湖里养一群鸭鹅也不费事,一个小孩就可以放养几百只了,比起用一群壮劳力挖湖泥还要给吃饱饭真是便宜。
受此启发,罗尔雅将维持会的一部分功能改成了“互助组”。
手下们也欢迎这点,比起一会儿吹哨集≈ap;合,然后一集≈ap;合又吹笛子解散这种莫名其妙的所谓训练,吹哨就汇集了去上工,然后吹笛子下工吃饭这种规矩容易理解多了。
第五十三章西虏来袭
更新时间2013-2-1413:09:14字数:1109
罗尔雅的这些措施,也只有她本人搞才有效果,不为别的,她不但不克扣手下伙食还自己掏钱贴补——她可没有小妾通房的花销,也没有附庸风雅逛青楼搞诗会的爱好,乱世将至,与其去抄诗混个名士,不如真真切切地掌握一支武力。
除了维持会,她基本没有别的开支。
湖泥换蛋之类的与小农户互助的事情,她首先自己不克扣,其次她又会写算,自己也经营过农庄,手下便也欺瞒不得。
对于十人队长等,她采取连坐制度,不管现代人认为这多么不人道,但是她还记得这是曾经帮助秦国取得天下的商鞅的政策——而且后世一边骂秦朝一边把这个政策维持了两千年,可见非常有效。
手下做得好,队长有加倍奖金,而且队长的家眷还可以得到为单身会员洗衣服、缝补之类的活计。
手下做得不好,队长做得再好,第二天也得继续挖湖泥。
罗尔雅就这样在赤湖县大搞经营建设,种田种得不亦乐乎。
日子一天一天平淡如流水般地过去,别说敌军,在穆关保出手几回后,她连小偷都不太能看到一个。
有时候她看着湖光山色,听着采莲少女们和渔夫们唱着歌谣,也不禁恍惚,好一番太平景象,我是不是太神经过敏了?
但是回到衙门一看邸报文书,就知道自己处在怎样的世外桃源之中。
罗尔雅的眼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身边的太平世界,一个,是处处烽烟的大楚世界。
罗尔雅被这两个世界给折磨得都快精神分裂了。
她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可以谈论的对象。
陶立雪是个很好的听众,而且在女眷中如鱼得水的她很是给罗尔雅出过几招,比如县丞是个不管事的,驿丞最近最宠爱小夫人等等,可惜她作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教育中从来不包括天南地北,更不要说什么政治斗争、朝堂局势。
穆关保虽然是个男人,但是对朝廷的力量也是盲目相信的,否则也不会到赤湖给罗尔雅当保镖了。
县里最有学识的是两个举人,他们也不过上过两次京城,一路都还在背诵八股。
其他人多半都是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赤湖的。
葛师爷在赤湖已经算是个有长远眼光的人,可惜他能看见的也只是升官发财往上爬,至于他爬的大楚这棵树本身要倒根本不在预料之内。
当初与她在酒楼中谈话的其实已经是这个帝国的精英分子了。
罗尔雅是休想在地方上找这么一群人的。
“百?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