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资本链条终结论

资本链条终结论第1部分阅读

    《资本链条终结论》

    01序言

    某天,某公司门前,来了一个乞丐,他看了一眼该公司贴在公告栏里的《招聘启事》:本公司“大门守卫”一职空缺,有意者请到人事部接洽!

    乞丐揭下《招聘启事》,端着讨饭用的破碗,手里拄着自我保护时用的响竹竿,推开公司大门,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把《招聘启事》扔给人事主管:这个职位是我要了!

    你的待遇要求是多少?

    你们公司一年的分红总额是多少?

    去年的分红总额为——三千万克黄金!

    我的年薪要求不高,一年一千五百万克黄金!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这是我计算后的确切要求,不答应,那就拜拜!

    等一下!我想问问,你能与本公司签多久的合同?

    时间不久,就一年吧!

    好!本公司雇佣你啦!现在就签合同!

    人事主管拿出合同,两人正式签约。

    02绪论

    写完《界限资本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我为试验里面的东西而写的小说,至今还有一部没有写完。4月26日凌晨,我躺在床上,想着我的小说该怎样继续写下去,突然发现,通过这段时间对小说的续写,我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想法和思考,一直在我心中构思的《界限资本论》续写,就此开始动笔。

    我用了一个故事作为本文的《序》,没有看过《界限资本论》的人肯定会问:“这个故事到底是笑话,还是在讥讽谁啊?”我的回答如下: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让与该故事类似的事情,真实地发生在人类社会中——不过,这个故事的基础,就是本文的题目主体——资本链条终结。

    本文的论述基础为:一、物质资本;二、文化知识资本;三、工序资本;四、价值守恒定律。

    本文的具体内容是:用逻辑推论,非常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证明“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现今资本流动的链条”,最终的方向是“终结资本链条”。

    《界限资本论》中一直还欠着大家一篇附录的论文。附录的第一篇论文是本人的大学毕业论文(真想在这里感谢某些人——我现在很思念他们,虽然有他们的联系方式,却又不敢跟他们联系——我性格的原因,抑或我过得太糟糕了!)第二篇论文《反货币的产生》,它一直都在我的笔记本上,可惜一直都不想动笔把它写完,因为光是这么篇小论文太过极限,所以我就把它用在本文里,作为开头章节的一个部分。

    对了,还有个事情,就是《界限资本论》提到的“物质资本拥有量上具有垄断地位”这个观点,好像一直没有跟大家做出详细的解释,我也把它放到这里来进行论述。

    哎,我不是数学爱好者,也不是大学里的什么课题组成员,更没有在物质上支持我研究的个人和单位,数据模型、模拟函数、图表等等一系列的研究工具,我都没有那个实力去使用,只能用看似非常不专业的东西,来写这应该算是非常专业的东西,所以根本就不属于“学界”吧,不过,对于广大的读者来讲,也许会有那么点优点,可能会更好地理解本文,并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论证。

    1货币

    因为文化知识资本的流动比较特殊,这里暂时排开,工序资本更加特殊,它的性质是不怎么适合用货币来表达的,也得排开,只得在对物质资本进行论述之后,再单独进行论述。

    在物质资本流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并不是物质资本的质量与数量,而是对于物质资本含有的价值的市场认可,即物质资本作为一种商品,与其它每一种物质商品进行交换时的互换比例。

    这个比例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先后用了各种各样的货币来进行简化。不但简化了交换的过程,在买卖物质商品的时候,还使人们把这个比例隐藏了起来,而互相讨论:“你的商品多少钱?”

    这个简化具有的好处,我归纳为:1、简化可互相替代商品的对比;2、提高物质资本回收效率;3、加快生产力先进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占据市场,加快淘汰生产力落后的生产者,进而推进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4、促进个人、地区、国家的分工。

    从上面的归纳出来的好处可以看出,货币的产生,对于物质资本的流通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不过,直到人类世界发生了几次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近期的金融危机,大家都看出了现今世界的货币体系有问题,于是就出现了超主权货币的呼声。

    说到超主权货币,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一个疑问,我在序言里用的货币为什么是黄金?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作为全世界都使用过的一种货币,作为现在许多国家用来稳定纸币的重要物资,称之为黄金储备,它的功能不是具有相当大的超主权货币的功能吗?所以,我决定在本文里,所有涉及到货币、价格、价值等问题的时候,所有的单位都用“克黄金”。

    对于超主权货币,很多人认为它是拯救金融危机、防止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我个人却认为:这将把全球的经济,带入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发展空间。因为只要是国家、政府等等各种组织发行的货币都具有几个缺点:

    1、货币抹杀了可互相替换商品中,每一个商品具有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商品质量、数量的波动,而引不起价格的波动,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2、当货币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完全进入了纸币时代,正跨入电子币时代,但是某一种货币的发行量,依然掌控在某一个组织手中,那么,根据现今各个组织管理权力的分配方法,这个发行量的控制,始终是掌握在那些财大气粗者的手中,这就导致了货币发行量的控制,成为剥削他人的一种工具;

    3、货币发行量的控制,引发了物质资本拥有者为加快资本回收,建立了变相的货币(例如:股票、分期付款、期货等),导致间接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进而剥削他人的利益,进行明明白白的压榨;

    4、“拥有大量货币者”进行流动性操控,可导致某些拥有物质资本者的资本链条崩溃,还可以毁掉与该资本链条有关联的许多个人与组织;

    5、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已经脱离劳动者加入商品的价值,而成为许多“拥有大量货币者”的主观价值,价值规律出现了不适用的假现象,例如:在经济危机中,某企业破产,意味着某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减少,但是这个时候,这个企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却会比未破产的时候低上很多;

    6、因货币引发的经济危机,如果只依靠货币来应对,必将使经济急剧倒退,这就产生了政治团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定各项经济举措,来压制那些在经济危机中获利的人或组织,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经济多元化发展,把经济死死地压制在某条轨道上,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更大的经济危机。

    这六个缺点,之间有一定交叉,不过,他们之间所针对的情况有些不同。对比我提出来的优劣点,可以看出,这些优劣点有针对商品交换的,有针对资本回收进行再生产的,有针对生产力发展的,还有针对社会化分工的。优点很好区分,缺点我一时半会儿也划分不出来,所以,在这里就不进行这四个方面的对比性讨论啦。

    既然我提出了这六个缺点,下面给出我就给出我得出这六个缺点的原因。

    11货币对商品买卖的伤害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说说什么是“可互相替换商品”,什么是“每一个商品具有的特殊性”。在本文里“可互相替换商品”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这个章节里特指的物质商品,是在外形、质量、含有价值量三方面基本相同,而且在使用它们进行生产时,能互相替换的商品;另一种,是含有物质、文化、工序三种资本的商品,在外形、质量、含有价值量基本相同之外,还需要包括生产、运输、销售等与商品的企业或组织,在进行自己所负责的生产时,所涉及的专利、原料、机器、生产的工人、生产的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基本相同的商品。第二种“可互相替换商品”的数量极其少,严格点说,这个世界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商品存在。“每一个商品具有的特殊性”指的是,每个商品在进入其所在销售网络或者销售区域的时候,它作为另一种商品的原料,对于每个交易的双方所具有的不同供需关系。

    物质商品在生产完成之后,在进入销售渠道之前,假设每个商品拥有的价值量为(包含剩余价值)。商品进入销售渠道之时,需要经过包装商、销售代理商、运输商、零售商、库藏商等企业或组织的渠道,或者由生产部门交给直销部门,或者因是预订商品直接交给运输部门发货……总之,当任何商品在完整自身的生产之后,都要加入新的价值,才能完完整整地到达客户端的面前,假设这个新加入的价值量为b,那么,当一个客户面对商品的时候,这个商品的价值量应该为+b。

    在谈论货币如何伤害商品买卖之前,首先得假设,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与其标示的价值量是相等的,即标示为“100克黄金”的货币,它代表的价值量就是100“克黄金”,也就是不考虑任何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11杂酱面的价值量

    现在,就来讨论一下货币如何伤害这个价值量为+b的商品。先从生产时间非常短暂,买卖过程也非常短暂的商品说起,例如一碗杂酱面!

    同一个店面、同一锅煮出来的两碗都含有价值量的成品杂酱面,由同一个服务员端到同一张桌子上的两个客人面前,店面为两个客人提供的餐具都是具有同样价值量的——也就是说这两碗面在进入客人肚子之前,含有的价值量都变成了+b。

    1111合格标准之争

    两个客人吃第一口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问题一:甲喜欢杂酱面咸一点,乙喜欢杂酱面淡一点!

    我们把这两个人看成是两台进行生产“劳动力”这个商品的机器,那么杂酱面就是他们购买的原料,因为两个机器性能的不同,对原料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消耗同样的原料之后,生产出来的“劳动力”的数量、质量、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三个商品生产指标中肯定就有一两个,甚至全部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他们利用杂酱面进行再生产时,在同样的时间内,赋予同样数量杂酱面的价值量也就不同,导致了生产力的不同——基于此,甲乙两人吃完同样含有价值量+b的杂酱面,也就是甲乙两人都购买了价值量为+b的一碗杂酱面,可是因为杂酱面里含盐的数量x(毫克)的原因,同样的杂酱面在他们两个人的跟商家进行交换时,甲乙两人的价值判断就出现了分歧。

    假设甲对盐的需求量为x+1(毫克),乙的对盐需求量是x-1(毫克)。为了展现这点盐的差量产生的效果,我们先假设1毫克的盐的差量不会引起一碗杂酱面的价值量+b的变化。

    在这里,甲对杂酱面的要求只需要再加1毫克的盐,就可以达到,乙却要从整碗面里挑出1毫克的盐来。如果真的要使杂酱面达到两个人的要求,甲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5秒钟的事(假设价值量为0005克黄金),乙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可能是10分钟(假设价值量为05克黄金),极可能是大于整碗杂酱面的价值量+b的,而且结果还可能会让杂酱面的质量彻底变坏,不在适合作为生产“劳动力”的原料。于是,在甲乙二人品尝一口之后,价值量为+b的杂酱面,在于甲就变成了+b-0005,在于乙就变成了+b-05(价值量可能成为负数)。

    难题就出来了,在交换的时候,甲就想少付0005克黄金,可是商家肯定不愿意,因为杂酱面对于商家来说是合格产品,一旦争论起来,双方投入的价值量肯定又是大于焦点中心的0005克黄金,所以由于双方买卖的商品在交易时已经达到双方的合格标准,所以甲与商家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消化掉这0005克黄金的价值量。

    乙面对着一碗根本就不知道含盐量是否达到自己的杂酱面,他使用的判断方法,最简单的就是吃一口。如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确认这碗杂酱面不合格,基于食品卫生安全,商家只能回收并销毁整杂酱面,处理这件事至少需要回运(假设价值量为b)、倾倒(假设价值量为b)两个过程(客人享用之后,这两个过程可以包括到再生产中,不过这里处于非正常流动,所以还是另算为好)。还有就是迫使商家让这碗杂酱面达到他的标准——达到标准的方法有加入相同比例相同的面条和汤水以及各种配料(盐的数量上就需要经过精密计算,会增加更多的投入,这里省掉),还要更换更大容量的碗,搅拌均匀后,确认已经达到乙的合格标准,然后把超出的量进行处理,这里增加投入的价值量假设为4b。

    商家在生产一碗合格的杂酱面之后,却因为乙的标准跟商家的不一样,导致合格产品成为了不合格产品,还得投入价值量对其进行销毁,商家在第一碗上总共付出的价值量变成了+b+2b,获得利益为零,要获得利益还得给乙送去一碗价值量为+b的杂酱面,整过交易过程就损耗了+3b的价值量。如果商家自己加工使面条在保证质量下达到乙的标准,损耗的就是4b的价值量。这样的情况下,商家肯定不愿意再进行加工,更不愿意进行回收销毁,就以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合格的为根据,而强迫乙买下。

    如果乙方买下的话,那么他就得在+b的价值量外再投入一定的价值量处理掉这个商品:再投入05克黄金进行处理结果得到的是价值量为0克黄金的废品——在不动用商家的资本的情况下,他得投入资金去买水与面,然后再煮熟,再拌匀,再……或者干脆搬来一个实验室,提取1毫克盐出来,可这个十分钟的期间,面条的温度、面条的韧性等等方面的质量指标已经变坏,对于乙来说,整碗面更不符合他的合格标准了,成为了废品,他就不会再吃——损失的价值量为+b+05;选择直接丢弃,损失为+b;选择继续用于生产,结果生产出来“劳动力”的质量与数量,含有的价值量都有可能会降低——这里对资本链条的损伤造成的价值量流失,小可以小到几口开水,大就可能大到引发乙身体机能出现波动,进而引发连锁反应,最后丢掉一人甚至几人的生命。

    这个问题对于甲乙两个人来说,还有其他的情况,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三种情况已经说完了,如果想弄清两个人的每一种情况,那就使用一下数学中的排列组合一下就行啦。

    问题一讨论到这里,有人就要问:“货币,货币的踪影在哪儿?怎么看来看去都没有看到货币作孽的证据?”

    现在我就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的原因,一定能看到货币的踪影。在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合格的杂酱面?很多人确认合格是否,采用的标准都是大众要求的平均化:该含有的配料齐全与否?每种配料含量的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生产加工工艺是否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是否在保质期内?

    好,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围绕着货币来的。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同一家面馆,做出的同一种杂酱面,价值量都为+b,在同时端出来的以后,因为客人的标准不一样,在商家自己统一的合格标准上进行了处理,或者依照客人的标准进行了生产,所以出现了有的卖+b+0005,有的卖+b+05(一般情况下4b05)。

    在货币存在的情况下,谁会允许这样的差价存在,立刻就有人向法院起诉,面馆欺诈!本来这两个交易双方在完成交易之后,因买卖的商品达到了自己的合格标准,所以都非常满意,商家赚得了钱,客人享受了一碗满意的杂酱面。可是因为货币的出现,买卖双方都会对比每一次买卖杂酱面的货币流量,结果就是,乙一盘算:“对啊!我吃亏啦!我要去找面馆算账!”面馆一盘算:“对啊!我吃亏啦!我要去找甲要那些少给的钱!”——从此以后,为了平息这些争端,商家与客人都要求国家政府制定统一的标准,买卖双方都以这个标准来检验。结果却是吃这种杂酱面的人,有的虽然觉得在受罪,却还要付那么多的钱,只能有苦往肚子里咽,根本就没人理你!生产杂酱面的人在制作杂酱面的时候,却只能在国家标准里浮动,机械地生产着同种口味的杂酱面,可是结果也令面馆十分恼火,很多人吃了都不怎么满意,还不停地找麻烦,一会儿要加酱,一会儿要多放点汤,一会儿不要蒜,一会儿不要姜……逼得他们只能放弃规模化生产,在生产前,还要仔细询问一下客人的口味,这样才能挽留住客人,勉强维持着店面的生存。

    这就是罪魁祸首隐藏的地方,因为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使货币在交换中起到简化的作用,而反过来对商品的生产、买卖进行的规定!商家与甲乙三方,在这个杂酱面的问题中,到底谁错谁对?一下就清楚啦!围绕着货币的衍生政策直接就可以判定,商家的标准是对的,而甲乙两人的标准都是错的!如果有谁不信的话,就拿着一碗咸了或者淡了的杂酱面去法院起诉一下试试。

    如果是以物换物的话,双方在进行买卖杂酱面的时候,肯定都会先检查对方的商品是否达成自己的标准,而且交易双方肯定会准备一些方法让对方确认自己的商品是不是合适对方。如果对方的商品不适合自己的标准,交易根本就不可能成立!符合自己的标准之后,再根据自己所处的市场的区域、处于人际关系的网络,来确定这个网络中的双方商品的价值量,一旦谈不拢,双方肯定不会利用商品是否合乎国家的生产标准、以及各种法律法规等东西来强制对方:你必须买我的东西,你必须卖给我你的东西!因为在这里每一个商品的生产标准,每个购买者心里对商品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商家想要挣钱,不再是根据什么国家标准去生产,而是开动脑筋,不停地针对每一个客人的口味去生产;每一个客人也就根据自己的合格标准去买,这样的话,客人对符合自己合格标准的杂酱面多给点钱,却是可以的——千里难寻啊!不合自己标准但是急着要使用,勉强能接受商品的时候,少给点钱也是可以的——一句话,在这里,定价的事不再是商家的事,而是买卖双方的单对单的事!不过这里最大的缺点就是交换的过程太过缓慢、繁琐,现代的人应该都不愿意,经常尝试这种以物换物的双方定价方式来进行交换!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这里我们至少可以肯定,货币在衡量商品的价格时,会抹杀每一个商品具有的特殊性。

    1112货币伤害商品买卖的成因

    大家看了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想说,“有货币的情况下,难道就不可以吃上一碗适合自己标准的杂酱面啦?实在不行,就带上一套实验室设备去,或者为了买只值0001克黄金的杂酱面,用掉1克黄金去要求商家生产符合自己标准的杂酱面,我就不信采用定做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都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杂酱面!这不就打破你的结论了吗!”

    对于这种说法,我举双手赞同,因为这种叛逆式的做法,恰恰帮了我的大忙,如果每个人都采取这种方法去购买东西的话,这就完全打破了现今资本流动中的货币体系,进而背叛了现今的金融体系。

    为了解决我这个新的说法,我们先得分析一下为什么在货币的流量越大,人类社会中,商品的数量就会越大,进而推出为什么会货币会伤害商品交易。

    在餐饮业中,某一种食品的生产标准,不知道哪个国家有了真正的国家标准?就像我们可爱的杂酱面,哪个地区有这样的标准?为什么国家还没有制定这样一个标准?或者那些生产企业为什么不组成一个协会,自己制定个生产标准?

    我们先看看,与杂酱面类似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制定了统一了标准的食品吧!我略微想了一想,只想到两种,一种是在制作面条上基本统一的方便面,还有一种就是面包!前面说的是杂酱面,这里我就接着说方便面吧!我粗略地估算了一下,生产方便面的企业规模应该比生产面包的企业规模大些!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在方便面的行业里有大量的资金在流动吧!这个行业应该非常符合现今企业越做越大,资本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动目标!

    可是谁见过方便面统一了口味——他们为什么没有把辣椒、食盐、酱料等几种配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个配料袋里(好像价格最便宜的那种就是这样,我是不是给了自己一耳光)?或者干脆像做好的杂酱面一样,直接在制作面条的过程中统一这些配料的比例,全部混杂在面条里?为什么这些企业花了这么大的功夫,得到的成果,却不能取代大街小巷的面馆?为什么那些大餐厅里不做方便面套餐?为什么那些高级豪华的酒店不把方便面作为唯一推荐的面类食品?为什么国家领导人不能带领大家,吃一辈子的方便面?

    我想大家心里已经有底儿了吧?这就是还没有完全统一生产标准的方便面,如果真的是完全统一,毫不照顾个人口味的话,我想方便面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时间,也就一两年吧!

    我们还可以看到,方便面的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方便面也不只有一种方便面,很多企业都是有多种方便面的:“麻辣”、“红烧牛肉”、“泡椒”等等,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方便面统一成综合了这些独特配料的单一商品呢?难道是生产企业不想吗?我们推算一下!统一生产标准的好处!

    11121

    11121经济独裁统治的诞生

    一个国家,所有企业生产的方便面,就一种,无论是哪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无论企业的生产力如何,他们都是按照国家统一的口味标准进行生产。在方便面的销量、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企业肯定就能少投入很多资本:

    配料固定,可以撤掉什么研究新型方便面的科研机构;生产工艺完全一样,可以减少生产设备、生产职工、生产工序等等的投资;由于方便面的标准一样,至少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不会变动,各个生产企业产生的废料又完全相同,可以由各个企业联合起来,对废料的重新利用进行科研,一旦取得成果,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继续科研下去,用不了多久时间,方便面生产企业就不再有任何废料的排放,那将是世界上最最绿色的企业,口碑与效益双赢;由于标准统一,所以在培养新一代的职工身上,完全可以印制一本操作手册,让职工研究上一两天,老职工带领一两天,马上就可以上岗,根本不用进行任何的人才储备,企业可以少花很多投资;由于标准统一,销售方面,因为做什么营销、广告等等根本就不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竞争力,不用再去做,又节约了很多投资。

    这样一来,生产力先进一点的企业,自然就能赚取大把大把的钱财——一旦再进行货币运作,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自己建成一个垄断型企业,这个企业不赚死才怪。

    生产力先进的生产企业,效益是明摆着的事,银行不大把大把地往这个企业扔钱,那才是怪事!有了银行的钱,然后再跑到股市里,大笔大笔地融资!用不了多久,生产力先进的企业就能把分厂建遍天南地北!因为“wto”等国际贸易的组织的作用,整个世界都采用统一的生产标准,非常可能!那个时候,这个企业就能把分厂建到各个国家,各个城市,抢占那里的方便面的市场,因为生产力先进的原因,很容易稳稳地扎下根!一个超级的,垄断全球方便面的生产企业就此产生!这个效益有多大?还用说吗?

    国家进行反垄断,那就拆分成生产寡头!还不行,各个分厂,全部独立,各个股东占有的股份比列按照垄断企业的比例直接下放到这些独立出来的分厂里!让这些分厂垄断其所能覆盖的区域就行啦!——就是把每个分支拆分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企业,可是由于这个统一标准、先进生产力的原因,就算把他们拆分到只能在一个城市里,一个乡镇上,甚至小到在一个村生产销售,还是能形成他们的垄断地位!他们之间的竞争又根本不可能谁打赢谁!最后,只好组成一个方便面协会,对全球的方便面市场进行间接垄断!我就不信!哪个国家会跑到一个商品只覆盖了一个小村子的企业中去,进行反垄断调查!

    方便面市场一垄断,好了!这里面的大股东,肯定就是轻轻松松儿地赚钱啦!然后按照这个模式拓宽到其他领域……持续下去,这个大股东很可能成为这个世界至高无上的独裁统治者!你说,想赚钱的人会不愿意吗?

    现在,肯定有人就要说:“方便面多几个品种,在交易中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繁琐的问题,用得着,统一成一个商品吗?这样的话,这么一个怪胎的帝国就不会出现啦!”

    现在,我们就假设,上面的方便面企业可以在五种方便面的生产标准中任意选取一种或者几种进行生产——这样的话,还有有很多人的口味没有照顾到,对吧!生产力先进的某一个生产企业,他先做的一种方便面,然后因为他的生产力先进嘛,开始向银行贷款,并购一个生产力在另一种方便面先进的企业,再贷款,再并购……垄断地位取得,方便面的独裁统治再次形成!并购不行,互换股份,进行联合,照样形成这个非常坏的结果!

    还有一种形式,那就更加新颖了!为了方便,我不再用方便面来假设,用杂酱面来假设:由于形成了统一的生产标准,或者几个统一的生产标准,我们假设一家生产杂酱面的企业生产出来的杂酱面,在面对所有顾客时,价值量一直为+b。我们再假设,在这家企业外,还出现了+b+1、+b-1的两种杂酱面。此外,再假设一条街道上,价值量为+b的杂酱面,每天平均售出3000碗,每碗获得的利润为0001克黄金,一天的利润是3克黄金。我们不去管+b的数值,也就是说只要一家杂酱面生产商掌握了这么一条街道的杂酱面垄断地位,那他每天的收入就可以达到3克黄金!

    一天,一个占有+b杂酱面三分之销量商家的老板,发现了某一个专利,可以让自己的每碗杂酱面的含有的价值量成本降低000001克黄金,以100克黄金的价格买下这个专利,于是他每碗杂酱面的利润就变成了000101克黄金,每天的利润多了001克黄金,投资的回收期,不计银行利率,成本回收期为10000天,30多年,时间过长!他就开始计算,如果掌握了整条街的销量,投资回收期变为10年,掌握同样的100条这样的街道,那就只需要33天多一点……规模化!要收回自己的100克黄金,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规模化!但是这个商家自己又不想再增加投入,重新建立店面去跟别的商家抢顾客——最快的方式是,联合,把这个专利的成本平摊到生产价值量为+b的杂酱面的所有商家身上,于是这个商家就拿着这个专利,先跑到这条街的另外的商家那里去,以该使用专利获得的利润五五分成的形式,以不得降价为条件,授权给其他商家使用,然后跑到另外的街道——别人跑来免费送给自己使用专利,既能提高自己的生产力,还能从里面获得利润,不答应?除非想倒闭……一下,整个价值量为+b的杂酱面的生产力都提高了000001克黄金/碗,如果竞争存在的话,这个专利推行的速度应该是几何级数,一下就能在全国铺开!

    买下这个专利的商家,以全国每天的销售量一算,就算10万碗,每碗获得0000005克黄金,一天他就可多获得05克黄金!那也得200天才能回收,还是太长——不过,现在的他,不是已经跟所有的竞争对手建立了同盟的关系吗?那么何不涨涨价?可是涨价需要理由啊!有什么理由?国家设置了统一的标准,没法涨价!对,再去买上这么一个类似的专利,用在其它两类面上……

    当生产力进步得快一点的时候,这些个商家获得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大!因为他们在使用专利上建立了同盟关系,肯定是不会透露给国家的,当国家发现的时候,我想,他们肯定会有第二位商家得到了第二个专利,在同行中进行推行……那多好啊——国家的统一标准,在这里,竟然成为一种新型垄断诞生的肥沃土壤。

    11122大量货币持有者的祸心

    这时,我们已经进入到货币伤害商品买卖的深层次问题了。

    在这时我就要问了,大量货币持有者,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是商品的种类吗?还是商品的价格?或者是商品的质量?还是商品中含有的剩余价值?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在经济社会中,每个持有货币的人,想的不是关于商品的这些问题,想的应该都是,我投入一笔钱购买了这个商品,会给我带来多大的效益!如果,买一碗方便面就可以获得付出的两倍以上的效益,他还会管这个方便面到底合不合自己的口味吗?他不吃直接扔掉也行啊!

    在前面的分析中,那些把手中的资本(绝大部分都是钱)打入这个生产力先进一点的方便面企业,为的肯定是利益!可是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经过最初入股的股东、贷款的银行、股市购买股份的股东,前前后后的支持,他们就会看到这个企业在同行业中建立一个怪胎的商业帝国,这时,他们又会怎么办?只要这个帝国开始涉足其他领域,用不了多久自己的生存也堪忧——为了自保,自己也建立起这样的帝国?或者成为这个帝国的一份子?不去投资,反过来去投资那些生产力比较落后的企业,让他们进行扩大生产,压制这个企业?

    就前面那一个生产价值量为+b的杂酱面的企业来说!我们算一笔账,就知道,这些持有货币的人会有多么的矛盾!由于这个企业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所以,每天获得的利润比别的企业就要多上05克黄金!200天就可以收回那个专利的成本。在这里使用一下价值守恒定律——剔除掉所有货币的存贷款利率、企业、个人借贷等等的利润,让所有的货币变成全封闭,不产生损耗的水管里的水,无论它怎么流,它的质量不变——除非它的速度已经达到不能忽略的,相对论中阐述的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回到正题上,也就是这个企业每天从人类社会中捞取到了,不是自己企业里进行生产的职工制造出来的剩余价值的05克黄金,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多么富有的人,不管你是多么贫穷的人,每天可能会从你手中流过的货币就会少05克黄金——实在对不起,这个说法涉及到了工序资本!换一种说话会好些,这个企业所在的水管,体积每天扩大05克黄金的容量,而且扩大一点就会装满一点,那么整个封闭的水管系统里流动的货币每天就会少05克黄金,而是跑到这个企业这里来存储一段时间,也就是说,除了这个企业的股东外,所有的人每天都要凑出05克黄金送给这个企业!也就是说除了这个企业外,所有人持有货币的总和每天将减少05克黄金!

    这个企业拿到这个一个小小的价值量,他会怎么办?把它扔到钱袋里不用——假设全世界的货币拥有量为1000万亿克黄金,那么2000万亿天之后,这个企业是不是有可能把全世界的货币都装在自己的口袋里?如果这个企业拿出来用,继续发展生产力,利用国家的统一标准,那么每天的从我们手中掠取的货币就会越来越多,我们手中没有任何钱用的那一天,会来临得更加早!

    面对这么一个结果,那些持有大量货币的人会有什么想法?等着这家企业慢慢地蚕食自己手中的钱?肯定不会,当然是跑过去投资啦!自己去蚕食别人的钱!当大家手中没有钱的时候,该怎么生存呢——那个时候,我们可再也买不起一碗杂酱面,借钱、贷款……我们最后肯定都会成为这家企业的奴隶!

    在这个极坏的结果出现之前,我想被压迫的人们肯定会把这座大山先推到的,那些持有大量货币的人也会想尽各种办法,控制企业的生产原料等等的方法来限制这种极端的现象出现——但是发展经济、发展?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