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梦之旅(全本)

梦之旅(全本)第5部分阅读

    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将会是实际的,而且有真正无限的时间来完成它们。年轻将不再是“浪费青春”,而是挥洒在神最具智慧和最欣赏的创造物——我们——的身上!

    注1约翰福音14:2。注2创世记1:1-28。注3马可福音6:3;使徒行传18:3;帖撒罗尼迦后书11-13。注4约翰福音5:1。

    120

    34第九章无尽的假期(1)

    对我来说,任何假期的第二天,通常都是最令人兴奋的。第一天所有令人恼怒的事——赶赴机场、提领行李、住宿登记、打开行李和熨烫衣物——全都做完了,你终于准备好开始玩乐了。没有什么比期盼更让人兴奋的了,这就是假期的第二天。眼前的整个星期都充满冒险的可能性,而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挑战。

    可是一旦接近旅行的尾声,通常会有一两件事冒了出来。要不,就是觉得有点无聊,竟然开始期待回家;要不,就是想到即将回到“现实”,而感到极度不安。人们大都是感受到后者。假期是如此稀有,却又总是过去得太快。

    我想,谈到天堂,我们都会有相同的感觉。一方面,

    123

    “永恒”似乎美好到令人难以相信它是真的。毕竟,有谁能永远活着?若要说生命中有什么是绝对确定的,那就是万物和人类都会死亡。有一处没有死亡的地方——而且美好的时光永不停息地滚滚而来——这想法对我们而实在太陌生了,以至于很难去想象它。

    另一方面,就算我们真的接受永恒的存在,但我们如何能确定它会是永恒的幸福?我们很难理解快乐如何能延续那么长的时间?毕竟,人对一切都会感到厌倦——甚至对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的本性。我想,有些人会有某种潜在的恐惧,深怕自己或许能享受天堂前三四百年的时光,但超过这些时间后就没办法了。当然更不用说十亿年了。我们要如何避免变得无聊至极呢?

    这又把我们带回到“时间”的问题上了——天底下最引人好奇、最复杂、最让人泄气又最困难的主题之一。

    如果你真想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那就试着去看一本有关时间理论的书。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着,时间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存在,还是大爆炸之后的结果;宇宙是整体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宇宙与时间并存;时间是如牛顿所相信的绝对,还是如爱因斯坦所宣称的相对;到底是真的有“时间”存在,还是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一体的。

    124

    神学家们对这整个状况并没有比较清楚。噢,是的,神当然是永恒的,他无始也无终;而且他本身不会有时间感,因为他的“本质”是不变的。但他到底是在创造世界之前就创造了时间,还是同时创造了时间和世界?由于以前他曾经化身为人,那么他现在是否也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时间之内?这些都是很大的谜团。

    感谢上帝,我们不必在这里把它搞清楚!关于这主题有几本非常棒的书籍,从纯粹的科学观点到宗教观点都有。它们深入研究这本小书所无法探讨的迷人问题和理论。我只是想在本书中概述基督教的基本教导,并从实际的层面来讨论如何将它应用在天堂的生活中。

    先要直截了当说的是,天堂将会有“时间”存在——至少是以某种形式。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事实,是因为我们知道天堂既是属灵的也是物质的。如同我们说过的,天堂会有树木、河流、城市和人民。那里也会有许多活动。人会四处走动,树木会在微风中摇曳,也有流动的河水。因此天堂的每个瞬间都会有变化。由于时间就是变化的量度,所以那里必定会有某种时间的形式存在。

    这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有人争论说,天堂没有时间存在——他们说“永恒”其实指的是“觉知”;来世没有“时间

    125

    的流动”。

    嗯,对上帝或甚至天使而是如此,但对我们物质的生物不是。只要拥有可移动的身体,我们就能测量这些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只要有手,我们就能戴手表!天堂的时间感受,当然与我们现在尘世的时间感是不同的。我们会稍微再谈一下这一点。但如同我们在这整本书中所了解到的,神是非常前后一致的。他从来不会完全除去对他有用的一切。天堂的时间对我们来说不会陌生,它会类似于尘世的时间。它或许会改变形式或焕然一新——但不会被毁灭。

    在来世,我们确切知道唯一会被毁灭的东西就是死亡(当然还包括带来死亡的行为——罪恶)。1死亡的消除,将会让我们对时间的感受,生根本的转变。目前,即使我们想对老化采取正面态度,也不由得会将时间视为最大的罪魁祸。不论我们多想让时间的脚步缓慢下来,它还是无地前进——而且迫使我们同它一起前进——走向永远一成不变的目的地:衰败、死亡和腐朽。

    35第九章无尽的假期(2)

    有人说,所有的故事都是悲剧,因为所有的故事——如果看得够远的话——都是以死亡为结束。从这观点来看,越幸福的故事,其结局越不可避免地变得令人哀伤。有时候,我们会强烈觉察到生命的悲哀;有时候,我们会想办法将它藏在内

    126

    心的背后。不论哪一种况,死神永远都会以某种方式威胁着我们。它以无数的方式扭曲我们的思维、毒害我们的感受。

    每次美好的事物结束,我们都会感到悲伤;不仅是因为快乐结束了,而且它还提醒我们自己必然会死。上帝肯定会给我们许多这类的提醒,因为他知道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将会满足于活在“无神”之中;盲目又不负责任地走向享乐;不太理会他及他所说的重要事物。他不仅让人类及我们所爱的动物死亡,也在沿途树立其他较不伤人的“路标”。他让每一天结束,一年的季节结束,假期结束,用餐结束,假日和家庭聚会结束,也让好书结束。所有这一切都会结束,因为神想教导我们一个大功课:有一天我们也都会结束——也许比我们所想的还快——他想要我们完全准备好这最终的结局。

    但天堂不会是那样子。我们的头上将不会有那种压迫人的阴霾。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天堂没有死亡”。基督信仰者相信,你是从空无中被创造出来的;你在人间会有一世的生命;你只会经历一次死亡,神会依据你在人间的表现作出审判,之后就会永远活着。2这就是我们的宗教信仰。这就是福音的“好消息”。到达天堂时,有关我们生命最惊人的事之一,就是确知自己的生命不会结束。我们再也不会将时间的流动,同越来越接近的“结束”联想在一起。因此我们在天堂的

    127

    美好时光,将不会受到毒害和扭曲。

    虽然我们现在能在理智上明白这一切,能以信心来相信它,但我们还是很难在内在“感受”到它。像“永生”、“直到永远”、“永恒”这类的词句,对我们而,只不过是文字罢了。我们真的能完全体会它们的意义吗?永远活着——去度一个无尽的假期——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有人曾告诉我这样去想象。先想象一条长长的海岸线,接着想象一只小鸟飞过来,从海滩上衔起一粒沙,然后飞到远方的陆地上去。一百万年后,这只小鸟又飞回来衔起另一粒沙子。并再次飞走了;一百万年后,它又回来。它一直不断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每次都相隔一百万年。然后想象那只鸟,要把全世界海滩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衔走。它要耗上无数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但它终究会完成的。当它完成的时候,我们在天堂的第一天,甚至都还没破晓呢。

    对某些人来说,这种奇想似乎有点愚蠢,但这是让“永恒”在我们心中真实呈现的唯一方式。如果一天花五分钟,运用你自己的举例和想象力来冥想这一真理,我保证你会开始体会到神赐给我们的这个礼物的浩瀚。

    当然,一旦我们知道基督教有关永生的教导,并试着想象几次将来会感受到的时间长度,我们还是得解决“厌倦”这

    128

    问题。我们要怎样才能快乐一百万年、十亿年或无数年?我们会不会把事都做光了?

    当然,解决这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相信上帝。毕竟,既然上帝有如此的力量和智慧创造出这个宇宙,并把星球安置在它们的轨道上,那么他一定有足够的智慧来让我们永远快乐!但人是脆弱的。我们想要知道,神打算如何做到这一点。

    我们之所以担心会对天堂的某些乐趣感到厌倦,是因为我们在人间已有过对它们产生厌倦的经验。我们没搞清楚的是,我们把事弄颠倒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些有趣的事,是为了要产生美好的感觉。厌倦某件事时,并不是我们厌倦这些美好的感觉;而是我们做的这件事不再产生这些感觉了。于是我们试着去做其他事。它们只行得通一阵子,接着我们又厌倦它们了。

    任何事做过头,我们都会感到厌倦。但我们对试着想要产生的感觉,却永远不会厌倦。你曾经对幸福感到厌倦吗?你曾经对满足感到厌倦吗?你曾经对笑容和欢笑感到厌倦吗?当然不会。

    36第九章无尽的假期(3)

    在天堂,我们不必试着刻意制造这些感觉。我们已经拥有它们,且到达最圆满的程度。只要与神同在,我们就能拥有

    129

    它们,如同我们在下一章将会更完整看到的。我们现在所沉迷的享乐——那里将会有很多——将只是锦上添花。例如,我们将能够在空中飞翔、造访伟大的城市、与动物玩耍、探索宇宙、认识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并从天赐的才能展中得到极大的乐趣——但其实我们不必做这些事也能感觉很幸福。因此我们永远不会对它们感到无聊至极,也不必出于想满足渴望而去做其他的事。幸福将会是我们最基本的状态。

    万一厌倦了存在本身——厌倦我们手上拥有的所有时间——怎么办?我们说过,人类和地球在天堂都会经历复活。它们将会重生成为新类型的生命。那么,时间也是如此——它的复活与转化,将会消除一切厌倦的可能性。

    我们怎能如此确定呢?上帝已给了我们一些有力的线索。我们以前就见过它们,但我们或许没有认出它们的真实面目——我们未来生命的一瞥。

    你可曾太过专心于工作或某个活动上,以至于忘记了时间?或许你当时正在购物;或许你当时正在运动;或许你当时正在亲热——或是正在阅读一本精彩的推理小说。在这些时刻,你对几分钟或几小时的时间流逝感觉如何?时间是不是似乎走得非常快?是否如俗谚所说的,光阴似箭?

    有时候,也会生相反的况。你是否记得,小时候你

    130

    坐在教室里,看着时钟的指针像蜗牛一样,慢慢地走向三点钟?秒针绕时钟一圈,是否就像是永恒一样?

    为什么时钟有时候似乎走得很快,有时候却又似乎走得很慢呢?为什么又有些时候,它完全静止了呢?

    你是否曾经站在像大峡谷或冰河湾的世界自然奇景前——规模宏伟惊人、美丽得让人窒息,使你无法感觉或思考其他的事——感觉生命中的一切,包括时间都停止了,只剩下眼前景色?你是否曾凝视着这世上你最爱的人的眼睛,并且有同样的感觉?

    在这些特别的时刻,很难分辨出到底过了多久。时间以某种非常真实的方式静止了。

    我们称呼这种经验为“超然”,因为它们超越了所有可估量的界限。如果用秒表来测量它们,我们会现实际上每个时间都是一样的——每分钟有六十秒、每小时有六十分钟。但那并不重要。虽然时间感或许很主观,但感受却是真实的。

    天堂就会像是那样子。见到神的那一幕,将会比任何峡谷都更让人兴奋;因此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将会更加超然。没人能铁口直断,天堂是否每小时是六十分钟,或一天是二十四小时,但那里将会有时间存在。而且你可以确定,我们将不会

    131

    有厌倦的感受。总结这一切最棒的方式,就是再次以你的童年为例。这是了解许多有关来世的关键。我们已经知道,教室里的孩子等待放学,就像是永恒的等待一样。但同一个孩子到了学期末,课业结束而暑假开始时,他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夏天对于孩子而,感觉又会是多久呢?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暑假是无止境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我无法相信它们只有两个月。它们似乎是永恒的。当然,那些日子本身在飞逝,但那是因为我太快乐了。夏天本身的时间很长,它的尾声一直都很遥远。这是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同朋友一起玩——而且并没有真正的重担或责任压在我的肩上。

    随着年纪增长,形通常就反了过来。我们得到不满意的工作;我们的责任按几何级数增加。结果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生了突变。因为无聊和苦差事的缘故,日子本身过得很慢;然而,这些年似乎是以光速在消逝的。

    天堂的永恒,将让我们返老还童。它会像永远不断的暑假——或者是,一个真正很棒的假期的第二天。我们将不会有压垮我们的沉重负担,不会有厌倦或失望,不会有压迫感——只有期待未来美好岁月的兴奋感。如此一来,它真的会成为我们未来的永恒,而不只是幼稚的幻想。

    132

    注1哥林多前书15:54-5。注2启示录21:4;希伯来书9:2。

    133

    37第十章旅行的高嘲(1)

    我一直非常幸运能多次去欧洲旅行,尤其是意大利。然而这些旅行大多纯粹是出差,我想办法东拼西凑才能挤出几个小时来游览一番。几年前,我决定真的去意大利度假——没有会议、工作和各种约会。我把旅行排满许多我能想到的“有趣”行程。妻子与我在罗马度过前半个星期,参观雄伟的教堂和博物馆;然后坐火车到威尼斯玩几天,在那里的河道坐小船、在圣马可广场休息,并购买慕拉诺岛(urno)的玻璃制品。我们从那里往南到佛罗伦萨,向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致敬,并同维琪奥桥(hio)的金饰商人讨价还价。接着我们慢慢南行,顺便去几个美妙的中古世纪山镇,例如阿西西(ssisi)和奥维多(orvieto)。我们甚至安排去那不勒

    137

    斯,从那里搭水上飞机前往卡普里岛,并划船穿越“蓝洞”(begrotto)。我们回到罗马结束假期,在最喜欢的咖啡馆和餐饮店做最后一次的享受。

    如同你猜想的,我们有一段非常棒的时光。但你知道这次旅行最棒的是什么吗?在罗马的倒数第二晚,经过一天漫长的旅游回到饭店后,前面的柜台留有一封讯息给我。上面写着:“请于明早七点到青铜门(bronzedoors),您已受邀参加教皇在他私人礼拜堂举行的弥撒”。

    我想起两个月前,我写信给教皇的秘书请求参加弥撒。但我做梦也没想到,它竟然成真了。我完全忘了这件事。现在,在饭店大厅读着这封留,我感到激动不已。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我们就搭着出租车去圣彼得大教堂。前一晚下雨,铺着石头的地面还湿亮亮的。我们跨过广场,经过贝里尼喷泉,穿越拱形的长廊直到“青铜门”,在那里和瑞士护卫碰头。通过安全检查后,我们同一群人被引领到等候室。接着往上走是一段又长又蜿蜒的楼梯,穿过一个天井进到另一间等候室,我们在那里脱去外套。最后,我们被护送到一间非常小、装饰非常素雅的房间——教皇私人的礼拜堂。

    教皇已经在那里了。他背对着我们,面向圣坛,跪着祈

    138

    祷。弥撒的所有细节我就不说了;但我必须说,那真是一生难得的经验。这位全体天主教教徒的领导人——他同任何总统或世界领袖一样,具有历史的影响力——就站在距离我不到两尺远的地方,轻声地祈祷、说话,甚至还偶尔与我双目相望。

    弥撒结束后,我们被带出礼拜堂,进入教皇的图书馆。在那里我们排列成迎接的队伍,等待教皇做完他私人的祷告。大约经过难熬的十分钟后,那些巨大的木门终于打开了,我们看到那个穿着白色服装的熟悉身影。教皇缓缓地走向我们,对每个人说一两句话。当他走到我面前时,我站在那儿说不出话来,脸上木然没有表。当我回过神来要开口时,他已走向下一位——也就是我的妻子。她,当然喽,毫无困难地说出一些优雅又合宜的话。

    不过这对我来说没有关系。我已经见到教皇了。

    重点是,虽然在意大利的假期里有许多美妙的时刻——参观古罗马大竞技场、看到了西斯廷教堂、在托斯卡尼喝奇安提红酒(chti)、搭船在大运河旅游——但有一件事特别与众不同。见到教皇——即使只有几秒钟——不仅是一种快乐,而且是深深满足的一刻。在回程的飞机上,那是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同朋友谈到那次旅行时,我们都把那部分留在最后当压轴。几年后的现在,回想起那次旅行,它还是我们记忆中在意

    139

    大利那段时间的。并不是因为教皇是如此神圣或比别人优秀;而是因为他在全体基督教信仰者与全世界面前都位居领导的地位,所以应该得到深深的敬重。

    当我们去天堂时,也会经历这一类的事。

    在这整本书中,我们已经谈到来世会见到的美妙人物及会去的地方,但什么都比不上见到上帝时的兴奋激动。上帝比教皇或其他任何的创造物,都更加无上崇高;因此见到他时,我们的喜悦也会比见到世上某个崇高人物时,更加无限强烈。我们都知道,见到名人或体育明星时会有多开心。人们在演唱会的后台大排长龙,只是为了见到他们最喜爱的摇滚明星并要求签名。那么,神可是所有名人中的王者。他已经闻名超过一百万年了;他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他是永远不会输的世界冠军斗士;他写下《圣经》,使他成为有史以来全球畅销书作家的第一名。

    38第十章旅行的高嘲(2)

    然而神还不止如此。

    《圣经》不只说神是美、力量、真理和生命的创造者;《圣经》还说,他就是美、力量、真理和生命。1这是很难了解的概念。它意味着,我们看见世上的物质所拥有的特性,其实只是在反映神的不同质量而已。你可以说,它们就像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神的照片。神学家的解释是,神太伟大了,他的创

    140

    造物没有一件能将他完全反映出来;相反,它们只能反映出他的一小部分。有些创造物反映出美,有些反映出爱,有些反映出真理——各个都有不同的程度变化及组合。

    问题是,光是看到他的反映物,我们就能感到喜悦;那么,见到真正的本尊时,我们会如何呢?

    让我用另一种方式来说。人们见到美丽的异性时,就会舌头打结又紧张;那么,当我们见到美丽的源头时,你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人们见到身旁围满特勤人员的美国总统——世上最有力量的国家领导人——时会感到紧张;那么,当我们见到所有力量的源头时,你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人们见到非常有学问的人——伟大的医生、科学家或教授——时都会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想象一下,当我们见到一切知识的源头时,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这整本书中,我们已经谈过在天堂会享受到的一切神奇的快乐。短暂且会消逝的“欢乐”喜悦,以及深层又持久的真实“幸福”喜悦,它们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别;但我们尚未真正厘清。在天堂,我们也会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喜悦;这喜悦的要源头就是见到上帝。

    几世纪以来,神学家们已经试着去形容,面对面见到上帝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他们甚至还为它取了个名字:“真福

    141

    直观”(betificvision)。

    他们说,“真福直观”将会是人类感经验中所曾有过的最快乐、最兴奋和最深层的满足。他们说,它将会给我们一种至高的幸福感;看着上帝时,我们将不可能再感到悲伤、难过或沮丧。事实上,由于“真福直观”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所以神学家们主张,如果不是神本身保护我们的话,光是与神同在,我们的灵魂和身体早就化为乌有了。

    为什么只是看着创造者就会伤害到我们呢?想一想日光。我们喜欢在夏天到户外玩耍——去海边、运动、在树下坐着或阅读——但我们从来不会想直视太阳超过几秒钟。如果我们这样做,视觉神经就会被烧伤而失明。是的,是神创造了太阳。他是太阳力量的源头,他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太难以承受”了,这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历史上任何声称见到过神的人,都说他们被“征服”或“淹没”了。基督教的神学家们,常用“狂喜”(ecstsy)这个词来形容这奇迹。不论用哪个术语来称呼,它都意味着某种相当有力量的东西。圣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忽然失明。阿奎那在祈祷时,才瞥见上帝一眼就几乎瘫痪了。“我写不下去了,”他说,“看见这样的显现,让我觉得自己过去所写的一切,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

    142

    在天堂,我们知道神必须找出某种方法,保护我们不会被他惊人的力量所伤害;因为他打算在我们面前比在《圣经》中或全体基督信仰中任何人的面前,都能更清楚地显现他自身给我们看。他打算给我们能够完全没有障碍直视他容貌的能力,并让我们完全体验灵魂所能承受的爱和幸福。

    而且对了,那种幸福的分量,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之前就已说过,天堂是无比喜悦的地方;但有一件事也同样的真实,即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喜悦程度,将取决于我们这一生的所作所为。通过生命的试炼使自己对神的信心燃烧亮的人,不断祷告的人,以及耐心忍受痛苦,过着神圣、无私、奉献生活的人,将会比那些侥幸进入天堂的人,得到更大的回报!

    现在你或许会想知道,为什么在天堂某人被给予“较少”的幸福,却仍旧享有完美、崇高的快乐;实际上,他和领受较多幸福的人一样,感受到同样的“满足”。圣女小德兰(thereseoflisieux)在她的《灵魂日记》(diryoful)一书中,用了一个美妙的隐喻来说明这个矛盾。她写道,她姐姐拿了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一个比较高,另一个比较低——两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她问道:“哪一个杯子比较满?”显然,这两个杯子一样都是满的,但它们容纳的水量却

    39第十章旅行的高嘲(3)

    143

    不同。我们的形也是如此。在天堂,那里有伟大、庄严的圣者——高的杯子,如果你要这么说的话——神将会把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荣耀、天福和快乐,注入他们的灵魂里。然后也有一些不那么伟大的圣人,他们在世的生活并没有充满信心和爱心,但是他们还是接受了上主的救赎。他们就像小杯子一样。虽然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容量,装满快乐和荣耀;但他们无法同其他圣人兄弟姐妹一样,拥有同样的快乐容量。谈到死后神将给我们不同的“奖赏”时,其实我们指的是能让神装满的“容量”。好消息是,我们每个人都还有时间决定在天堂能容纳多少喜悦——我们还有时间吹玻璃,拉开它,将它做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不论最终我们会得到何种程度的喜乐,但最起码,只要看到神我们就会快乐。问题是,我们或许在理智上已经了解,“真福直观”将带给我们番茄的喜悦;但我们未必就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它。毕竟,要想象一个只要看他一眼就能毁掉我们的存在体,实在是有点困难!而且“真福直观”这个词,本身就是那么抽象和具有神学性,让我们很难对它产生热。幸好,神了解我们的心智运作。毕竟,是他创造了我们的心理。他了解我们要在感上联结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灵体,会有多么困难。于是他赐给我们伟大的礼物。两千年

    144

    前,上帝决定要让他的创造物更轻松自在地认识他本人。他采用一种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他变成我们的一分子。2

    人人都知道第一个圣诞节的故事。圣母马利亚在伯利恒的马厩中生了一个孩子,天使们向野地里的牧羊人报喜讯,救世主已经降生人间。身为基督教信仰者,我们相信上帝自己化为人形,亲自来感受世上的一切痛苦;如此一来,他就能弥补我们第一代父母亚当和夏娃的罪,并让我们的罪也能得到宽恕。

    简单地说,基督教信仰者相信:耶稣就是神,圣子就是耶稣。本书之前说过,神其实是单一存在中的三个“人”——天父、圣子和圣灵。基督教信仰者认为,耶稣是神圣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多年前他化身为人,如今他在天堂仍保有人性。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真想了解见到上帝有多么美妙,先我们的心里必须清楚明白,我们见到的将不会只是一个灵体,而是一个人。到了天堂,我们不会看见神在云里飘来飘去。圣子——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将会行走在地面上。因此“真福直观”的经验,将会如同本书讨论过的其他事物一样,真实又具体。

    我们死后要去见的这位神,就是多年前住在拿撒勒的

    145

    同一位木匠;就是那位展现奇迹,让“瘸子走路、瞎子看见”,并让小女孩死而复生的同一个人。他身上还有当时被钉上十字架时同样的伤口;他的头、鼻子、眼睛和双手,还是如同当时他在复活节的早上显现给门徒时的容貌一样。除此之外,《圣经》中没有暗示过其他说法。

    我知道以这种方式去想象会很奇怪;但是把基督信仰全部归结起来,确实就是如此。在天堂,圣子将会同我们一起走路、说话、欢笑和享受所有的体验。

    如果你想对我们在天堂与神互动的形有个良好的概念,只要翻开《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你就会读到整部《圣经》中最棒、最迷人的场景之一。它生在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并得到光明之身后——如同我们将会在天堂见到的。一天早上,门徒外出打鱼,忽然看见耶稣站在岸边: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他们(门徒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3

    基督耶稣原本可以只在室内显现给他的追随者看(如同他在其他场合所做的);但是相反,他选择做些更有趣、更具人性、更好玩的事。他决定在外面帮他们准备早餐。圣子竟然准备在海边野炊,还有烤鱼呢!这是他在复活后的主要显现中

    40第十章旅行的高嘲(4)

    146

    所选择的一个场景。

    天堂将会是像那样子的。我们与基督耶稣的关系就是那样。如此一来,我们将能以人的方式,更轻松自在地爱他。

    上帝为耶稣安排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更接近他。借由成为小婴孩,上帝让我们更轻松自在地亲近他(还有什么比婴儿更不会令人感到害怕的事物吗)。当神成为卑微的木匠,而不是有钱又有名气的人时,他就能让我们更轻松地同他说话;当神选择承受极大的痛苦死亡时,他就让我们更容易对他表示同;当神在复活节那天重生,并为我们其他将会死亡的人打开天堂的大门时,他就让我们更容易对他表示感激。

    道成肉身(神成为人)不仅是上帝的善举,也是天才的灵机一动!在第一个圣诞日那天,他直接同人类的感受结合。可以说,他从天堂下来,“沾了满手的污泥”。一个智慧的灵光乍现,他再也不想当那个抽象、看不见的创造者了。

    就我们来世的生命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基督教信仰者时常谈到,有关和基督耶稣展“个人关系”的必要性。在天堂,那关系将会远超过我们狂野的想象。神在天堂欢迎我们的时候,他不会只是同我们握握手或给我们签名,如同尘世的名人所做的那样。他将会“好好地”陪伴我们。我们将能够同他说话,就像现在同我们的亲友说话一般。我们会听见

    147

    他的声音,他也会听见我们的声音。同他说话的时候,我们能够正视他的眼睛。敬拜他的时候,不会像是礼拜天早上去教堂一样(虽然我确定天堂也会有类似的东西)。我们在天堂的许多祷告,可能只是简单的对话,当着上帝的面,感谢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美好事物。

    另外一件会生的事是,神将会回答有关我们在人世的一切问题。每个人都有未解的疑问:例如为什么我会出生?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受苦的目的为何?诸如此类的大问题。以及有关我们生命的痛苦事件中一些较小的问题:为什么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会死去?为什么我会在那场意外中残废?为什么我的父亲会得老年痴呆症?为何我无法生育?为什么长久以来,我会如此沮丧、孤单?

    有时候,我们的疑问比较不那么令人伤痛:我那么想要那份工作,为什么我却得不到?为什么我的生命会走到这个方向,而不是如我原先计划的一样?为什么我的这段或那段感会不顺利?

    不论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它们其实都需要被解答。在天堂,神将会针对它们一一做出回答。“到那日,”《约翰福音》说,“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4

    你或许可以说,神将带我们做一趟个人的旅行。不是

    148

    到天堂旅行——而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旅。他将会让我们目睹,我们在尘世生活的每个细节,从出生到死亡;带领我们穿越生命旅途中的大转弯和坑洞,以及所有的挫折、失望、成功、失败和胜利。不要将它同最后的审判或天主教教义中的“炼狱”(purgtory)给搞混了。这里我所要指出的事实是,神打算揭开他为我们生命所做的大计划;而且我们经历过的所有事件——甚至是悲剧事件——也都符合那个计划5。你已经听过这个说法:“事出必有因。”在天堂,我们将会找出这个原因。我们将会明白如何将这一切拼凑起来。

    现在我们不可能做到这件事。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还活在“时间”里。人有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感觉生命像一个个片刻在连续前进,而且永远无法确定下一个片刻会带来什么。

    但对神来说,却不是如此。神处在时间之外。当他从天上看着张三的生活时,看到的不只是张三现在的样子。他看到的是张三所有的一生,从生到死,犹如他在观看名为“张三”的一页。他可以在这一页的上端看见张三的出生;也可以在这一页的中间,看到张三结婚;还可以直接到这一页的最底部,看见张三在医院过世了,身旁围绕着他的孙子。他一眼就能看到全部。

    41第十章旅行的高嘲(5)

    149

    神看得见我们生活中将会面临的所有抉择,以及这些抉择的一切结果。他看得到我们的错误、罪孽及搞砸的事。他看得到我们将来会做的事,远远超越时间之前。为了要完成他的旨意,他将这一切选择作了这样的安排,好让他的计划最终能完成。神学家们称之为“天佑”(providence)。

    上帝如何协调他的天佑和我们的自由意志,这是我们信仰中最大的谜团之一。我们知道,当某件“不好”的事生时,神还是允许它;但他也把事作这样的安排,让那“好的”最终能从中出现。在天堂,上帝至少会让我们看见,他如何做到这一点,以及他带来了什么好事。我们将会明白,为什么挚爱的人会英年早逝;为什么新闻报导中的这些女孩,会遭到残酷的强犦和杀害;为什么街角的那个小男孩会得自闭症——为什么神允许这一切可怕的事生,以及他如何找到方法利用它们,以完成更伟大的美善。

    神很少告诉我们,他允许这些悲剧生的理由。通常,他都要求我们相信他、信任他的判断。他的目的——永远——就是要让我们更接近他。有时候这会立刻生,有时候我们必须等上几年,尤其是当我们非常亲近的人过世之后。很可惜,除非到天堂与神同在,否则我们不会知道每一个“为什么”的答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