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无情的小偷,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偷走我们的幸福,那些丢了的快乐,消失后,才发现它的珍贵。
像一句很文艺的台词,当年我们抱着书包,等着下课铃响的一瞬间飞奔出教室,如果现在想起来,一定会走慢一点,再慢一点,让那段日子过得长一点。
追剧、游戏、逛街、吃饭、喝酒、聊天……当初有大把的时间,都用来挥霍了,真是无所不欢!等到临阵上场时,才想起挥刀磨枪,唏嘘感叹,光阴飞逝日月如梭。这大概就是,至少一部分人眼中大学的考前突击模式。哈哈哈!考试,果然是最权威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毕竟1分钟和高压下的60秒,时效性是不等的。
大考前夕的紧张备战,像摇滚一般的节奏,像果实收获的季节,说真的,也是那一段时光,会让人心底觉得倍感踏实。当初苦苦奋斗,背井离乡踏上这受万人敬仰的高等学府,一时间诱惑太多,如果说迷茫可能有点笼统,懵懂的我们一开始都有点不知所措。当然了,学习仍然是学生生涯里的主旋律,只是学的东西杂了。
下周三就要考高数了,这个周末注定不会好过。交完本学期的最后一张答卷,就可以闪人回家了。偏偏越是到这种关键时刻,越是状况百出。这一周是猴去看她男朋友的日子,刚好赶上考试,两个人都是倔脾气,旧伤未愈又生新伤,305宿舍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
这个时刻,“小七”已经去自习了,空空和莎刚洗漱回来,怕再一次引爆炸药,谁都不敢去劝架,地打了招呼。
“巧,怎么你们南餐没早饭吗?跑到我们云餐来蹭饭。”
“听说云餐美女多,专程赶来蹭饭。”
“好吧,你们这是去自习的节奏?”带着很惊讶很怀疑的语气空空问道。
“开玩笑,现在不自习,难道要挂?”积极的还有躺哥。
“自习,要得要得,不然真要挂。”柯景欣用他并不普通的普通话加入了一句,虽然带着广东口音,却很特别。
“你们谁高数复习好了?求答疑。”这时候跟空空一起的莎同学说话了。
“这你得找威哥了。”
“威哥,曹晓威吗?为什么找他?”
“传说中的数学天才,理科王子,曹晓威,你们居然不知道?”
“有这么牛吗,在哪呢?”
“劝你们还是放弃吧。”
“为什么?”
“这个关键时刻,不是被一大群人围追堵截,就是一个人在一个人不知鬼不知的地方研究阿拉伯数字。”
“总之,四个字,威哥很忙;五个字,威哥非常忙。”
说到威哥,貌似引出来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你一句我一句说开了。曹晓威——传说中的数学天才,清华的落榜生,曾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被西北工业大学破格录取,多次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荣获一等奖。
这里不想把一个人吹嘘得神乎其神,因为他终究是一个人,不是神,没有什么所谓的与生俱来的超能力,如果说是天赋,也是融合了后天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曾因一分之差而与清华擦肩而过,成为他人生旅程上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或许是工大惜才的缘故,所以留下了这位奇才,这也就解释了他一贯的冷漠和孤独,太像一个密闭的太空舱了,只在自己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
说的差不多了,边涛随口问了句:“你们通常去哪自习?”
“通常是打游击,最近是去我们上高数的教室,结课后,那里比较有气氛有感觉,高数课题组老师的办公室就在隔壁,到时答疑也方便。”
“求带,考试就靠你们了。”
“都是突击党,我们也很水。”
“一起复习,心里踏实。”
“那倒是。”
这个曾被数学老师当堂点名的人物,边涛,抄习题册抄出了名,连带着姓名学号原封不动誊了一遍,弄出来一个真假吴俊风波,也算是一角了。只是有点不走运,其实在大学,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物存在着,平时打游戏着了魔,迟到旷课抄作业,以至于要考试了,跑到通宵自习室彻夜不眠地突击,如此才能顺利通过,拿到学分。
也难怪大家伙全军出动,破天荒的在大周末赶上突击部队,原来传说中不止有一个传奇的数学天才,数学院还有极具威慑力的“四大名捕”。每次高等数学期末考试都有无数英雄豪杰折在这“四大名捕”手里。似乎为了证明“数院四大名捕”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看似面熟的题,做了微小改动之后,就要费上一番脑筋,不过真显出了名捕的实力。曾在一次考试中以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之势让近百人挂掉了,补考阵容庞大,权威性不容置疑。
在这样学术气氛浓厚的高等学府,挂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一旦挂了,仿佛整个世界就黑暗了,挂一科,如同被打入地狱,万劫不复,本学期所有的评优推荐入党统统与你绝缘,更别提奖学金了。除非你内心足够淡定,不屑于此,政策如此,也没人愿意以身试“法”,冒着被补考的惨痛代价,此刻出动也算趁热打铁,明智之举。
曾有网友戏称:我认为大学考试考的不止是智商,考的是人类生理极限和情商,外加情报搜集能力,套词套话能力,自学能力,速背速记能力,背到假重点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考场上的侦查与反侦查能力,以及印那一堆跟考试不知道有无关系的东西的财力。所以我始终认为大学期末考试是高水平的,能真正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
突击部队里基本上都是属于需要“参考”一下别人的作业才能完成自己作业的主,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真正明白到了什么相关题目都会做的也就是那几个整天上自习的人。每到星期天的晚上,为了赶交一周的作业,蜂拥而上,一个人的习题册以班为单位,1传2,2传4,按2的n次方的速度被传抄着,四五次过后,全班的作业就差不多收齐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需要时时鞭策。纵然一万个不喜欢,考试也是极其必要的存在着,坚挺过如此漫长的岁月,在更好的事物取代它之前,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道理。难道不是吗?因为那次高考,让相隔千山万水的我们有缘相聚此地。
当心中有了一个目标时,就会一心一意奔着这个目标奋进,复习也是最有效率的。那一段时光,在自习室里,为了推导某个公式而绞尽脑汁,草稿纸堆积了一沓又一沓;那一段时光,一坐下就是三四个小时,时间嗖的一下就过去了,到了饭点,连吃饭都不忘讨论,哪些是重点,哪些必考;那一段时光,有复习近乎到了走火入魔地地步,躺哥那一句句经典语录,“混蛋的平方”,“爷爷我一定废除了这厮考试,妈的,考了这么多年,无穷级数!”等等,堪称数学术语的国骂。
那一段时光,夜色笼罩下,灯火通明的自习室,像一座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教堂,在黑暗中,极尽绽放着它璀璨的光芒。回去的路上,仿佛闪烁的霓虹也在为我们鼓劲加油,即便是晚上11点到寝室,那一股斗志还未熄灭,一个说:“我看到晚上2点。”一个顶:“我看到晚上4点。”一个直接cao了:“我晚上不睡了。”
那一段时光,大家彼此安慰:“阿弥陀佛!真主会保佑我们顺利通过的,阿门!”
那一段时光,真的,很怀念!再想起时,已忘了当初自习了什么,心中是一阵阵温暖的亲切感。</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