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再跟李奶奶文婶聊天,元秋便开始打听做工的事。李奶奶听了只摇头,元秋既不识文断字不是那种心灵手巧的女人,要请女佣的人家还嫌她不够能干,接点针线活回来做只怕也达不到要求,况且两个孩子还小,哪里就走得开。倒是文婶说,街道有糊火柴盒的事情做,就是钱少,糊10个才1分钱。元秋的眼睛顿时亮了,1分钱也是钱啊,2分钱就能买一根油条,要是自己勤快点,每天糊100个没问题啊,那就是1毛钱了。如果娘家再来人,至少可以弄一碗油条豆腐汤了。
元秋原也没想瞒着张老二糊火柴盒。只是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忙,真正能干活的时间也只有下午小孩睡觉的那两三个小时,因此也没有特意告诉张老二。每天下午,元秋带着两个小孩在文嫂家,一边照看着孩子一边跟文嫂干活。一天也只能糊二三十个,一个月下来也不到一块钱的收入。便是这样,元秋也觉得很满足了,毕竟她可以挣钱了。
这件事终究还是让张老二知道了。
知道了这事的张老二倒也没生气,只是没收了元秋所有的积蓄,又跑去街道说以后元秋的收入都得他来领。
这次元秋不干了。出来省城快3年了,她第一次跟张老二打架了。但瘦瘦小小的元秋哪是张老二的对手,张老二不过两巴掌就已经让元秋看不清东西了。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哭成一团,文婶和李奶奶再是看不下去,走出来劝架。她们不出来还好,一出来张老二是真的火了,什么资产阶级代表,国民党崽子全骂了出来,文嫂羞红了脸,躲了回家。李奶奶却是不怕,指着张老二鼻子说,你张老二打老婆算什么本事,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你养着老婆孩子你还得瑟了!你老婆没偷没抢,自己赚几个私房钱就不行,未必要她一辈子看你脸色!说罢,带着元秋和玉儿到他们家去了。本来元秋还想带建湘一起,李奶奶说,崽就是他的命,让他自己带崽试试看。
李奶奶的小儿子在家,听到了元秋的遭遇很为她抱不平。李奶奶又骂他,你起个什么劲,元秋一个乡下妹子,又是个睁眼瞎,未必你还能帮她找个好,不再受张老二的气。小李说,元秋才20岁出头,只要她自己愿意学,未必就会一辈子做文盲。找就找,只怕不是什么好单位,元秋不愿意去。元秋早已打定了要自立的主意,连声说,愿意的愿意的。李奶奶说,别听他乱讲,哪里就这么容易找到个的。
小李还真帮元秋找了个,药厂给药瓶贴标签的。这个,单调辛苦不说,主要是要闻一股子难闻的气味,别人都不愿意去做。但元秋愿意啊,药厂是国营单位,有食堂有澡堂有婴儿间,每周还有三个晚上开扫盲班,有老师教认字,最主要的是,元秋每个月也可以领到8块6了。小李很快就帮元秋办好了入厂手续,顺利到张老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元秋已经领到了一身灰卡其布的制服。元秋到底还是搬回去跟张老二住了,两口子吵架,众人都是劝和不劝分的。元秋对张老二说,张老二,你别再欺负我了,我现在也是有组织有工会的人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