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逍遥国

第二十一章 逍遥游

    这天起,玄月宗藏仙阁又多了一个喜欢抱着兔子看书的少年。与众多玄月宗弟子不同的是,这个少年看书的速度极其变态,往往不满半年便能翻阅完一座玉塔。看他的架势,好像要把所有玉塔翻个遍。

    有同门劝过他,说修为要紧,看不看这些杂家野史都不重要,好好想想怎么提升境界才是正事,境界提升,寿命延长,看书的时间自然更多。若是能飞升成仙,与天地共存,那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也有同门劝他,说看书要细致,翻出翻得跟风吹似的,那叫看书么?与其落得个看了就忘,不如好好研习一座玉塔,或勉力修行,或回世俗赚个千秋万代的家业。

    然而这少年总是摇头微笑,致谢并坚定地回绝。他心中自有打算:按现有的修真体系,自己资质极差,突破筑基已经是侥幸,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只有博览群书,找到线索,才能在茫茫仙路中求得一丝真正的生机。

    所以他累了在玉塔上打坐,饿了在玉塔中吃饭。每个月只有半天的时间走出藏仙阁,去预备下个月的食宿。衣食住行,几乎全部靠着腰间的储物袋解决。

    一晃五年过去,王玉渐渐长大。

    这个长着粉嘟嘟小脸的可爱少年,随着时间的一点一滴流逝,逐渐变得有些英俊,轮廓也锋利起来。颀长的身材,素净的长袍,稚气犹存但棱角已显的脸型,配上浓浓的眉毛和跳脱中透着淡然的双眼,俨然一个帅气的小伙儿。

    五年间,万归和藏仙阁长老,已经习惯了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少年,看书与修行都安安静静地躲在玉塔之上。大伙儿都打听清楚了,放眼玄月峰,他刻苦无双,聪颖无双,然而资质差得也堪称无双。

    王玉修行的奇异之处,第二考过后已经被道清子禁了口,是以就连这些作为门内顶梁柱的大乘期长老,都不知道这小子的另类。

    可能,道清子早就察觉到了些不妥之处,然而心存愧疚也罢,师祖关心徒孙也罢,并没有任何深究或者张扬的意思。

    时值九月,满山林木象征性地黄了十几天,掉了几堆落叶,然后很快又恢复了青春。仙山景象,终究不同于凡尘。但再怎么盎然的绿色,看久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王玉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季节的变迁,因为他目前最大的兴趣,在于征服眼前一座又一座高耸的书塔。

    刚到藏仙阁头两年,王玉看的是修真界的变迁,了解了自修真界形成以来,已经消失了的和依然延续下来的形形色色的门派。修真界成立数十万年,经历了数代人类文明的变迁,始终淡然处之,遥遥望着一次又一次毁灭与重生。期间无数门派如彗星般崛起,也有无数门派黯然退场。直到三千年前昆仑派云仙道长以绝世之姿横空出世,终于形成了昆仑派领袖群伦,其余正道门派众星拱月的格局。而天邪宗,则是在辛苦熬到云仙道长飞升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历时两千余年,由三代雄才伟略的宗主苦心经营,千年前再由无痕老妖一锤定音,才雄霸邪道,天下邪门皆尽俯首称臣。

    王玉感慨于时空滚滚,光阴不返的同时,也似明镜照心,把一腔躁动不安的童趣,磨砺得淡然如水。赤子的执着,与智者的通达,经由无尽修真史书两年的熏染,竟然奇迹般地在王玉身上结合起来。

    再看的,是门内前辈的笔记,这却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因为存笔记的玉塔虽有十座,总共也没有多少本书。王玉现在能理解的,都是元婴之下的修行方法,对王玉来讲比较易懂,且笔记中重复也多,所以没花太久时间。而太高深的,从元婴到合体后期,只需要死记便可,也用不了太久。

    然后是数千年间各修真门派的心法道术概况,这又花了王玉两年多的时间。好在只是大概看一下,熟悉各派功法的大致路线,而不是挨个学习。要不然别说是两年多,就是一千年多,也学不完。

    当然,即便是想挨个学,也是学不来的,因为各派的核心功法,很少有外传的可能。

    王玉现在看的,是修真界各中奇奇怪怪的灵兽、精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里钻的、水里游的,但凡有记载的,王玉都看得津津有味。就像穷小子突然进了皇宫,里面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

    五年之间,他已经奇速无比得看完二十余座玉塔,把其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凭借过人的记忆,全部装在了脑袋里。

    然而这个进度,王玉并不是十分满意,因为在看书期间,每隔几天,王玉都会被一个娇俏的少女拉下玉塔,以传授实战经验为名,在塔下空地叮叮当当一顿暴打。

    至于原因,自然是这少女闲来无事,想起自己还有一个长得相当可爱且越长越顺眼的小师弟,忍不住就想欺负两下。

    这事儿,显而易见,经过了某个不良师父的默许。

    少女自然就是月灵儿。这五年,月灵儿出落得愈发水灵,不知不觉,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自小便由道清子看护修行的她,天赋比之一鹤还要优秀些,是水火木三属性的地灵根,专修水系,此时已是分神中期的修为,进境之神速,一度在昆仑群山乃至普天之下的道门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王玉知道师父和月灵儿一片好意,但他看书的头两年,已经沾染了太多淡泊的念头,竟不想掺和任何争斗,只求安安静静地呆在玄月峰,全力感悟天道,博个长生逍遥,仙及父母师父便可。但如实跟月灵儿一说,招来的不是解释和劝说,只是更加用力的几下剑背抽打。这让王玉相当无奈,但为了少受点罪,不得不继续小心应对。日子一久,王玉的实战经验倒也没落下。

    这一日,阳光普照,藏仙阁里的王玉,好不容易有一个安稳看书的日子。

    一座玉塔尖上,传来隐约的朗读声。

    “天地之间,凡名山大川,钟灵毓秀之处,皆有充足灵气。草木都可化为精怪,何况山川灵脉?灵脉所在,若无人发觉,藏匿万年以上,便可由气化生血肉,是为先天灵兽。机缘不同,生成的灵兽也各有不同……”

    王玉连续不断看了五年书,早已练就了一目数十行的功力,再加上智力超群,往往一页纸扫上几眼,就能记得一字不差。以这种速度,按说看介绍灵兽的书,根本不需要读出声来。然而这一本异物杂记,王玉却极度重视。

    满腹疑惑地想着怀里的兔子,王玉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它太过乖巧,甚至可以说有些通灵。从家里一路走到宗门,这只兔子有无数次的机会撒欢儿跑掉。然而每当王玉想起它的时候,总能发现它恰好就在自己身边,这让王玉百思不解。

    体型不变还好解释,吃了一鹤那么多灵草,就是头猪也该有那么点道行。可是一只兔子人性化到什么都懂,而且不跑不闹,乖巧如小媳妇的地步,这就相当不寻常。

    所以王玉很想在书里找到答案。

    可惜的是,看将近一年有关灵兽的书籍,一座塔几乎翻了个遍,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现。

    “肯定不是先天灵兽!老爹给我抓来的时候,这小家伙睁开眼睛都困难,哪有半点天地灵兽的样子?绝对是只田间普通小兔子。”王玉仔细看完所有关于先天灵兽的介绍,大到青龙朱雀,小到蚂蚁蚯蚓,形形色色却有一个共同点:成型之日,就是先天灵兽灵智大开之时。可自己第一次见这只兔子的时候,它连眼睛都没睁开,想动弹都困难,怎么可能有灵智?

    “费解啊费解,难道它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以王玉现在的见识,回忆过去兔子吃过的东西,自然明白里面不可能有什么能帮它开启灵智的仙草。苦笑着摇摇头,把这事儿放在脑后,继续乐颠颠看别的书去了。

    看书,总是件令王玉愉快的事情。尤其在这个所有人修仙资质都比他强了远不止一筹的山头上。强大的记忆力,让他时不时窃喜,补充一下修行的信心。

    但王玉也只能公然窃喜于自己的头脑了,因为他的修行仍旧慢如龟爬。五年了,虽然到了筑基顶峰,真元满布全身,但依然只是小小的筑基期!金丹虽然一步之隔,却仍然没有跨越。

    有史以来,天赋再差的乱灵根,在感应到天地灵气,形成真元之后,积蓄真元的过程都不会超过三年。筑基期,只是个在体内聚集天地灵气的过程。除了天灵根,其余任何体质都没有太过分的差别。

    还好,即便如此龟速修行,王玉的自信,仍然能被脑子里记忆的海量书籍强势地支撑起来。海量,的确是海量的,连各派的掌门都不曾试过如此疯狂地看书,更别说记住了。

    倒是那种奇异的与天地灵气的沟通方式,五年间有了很大程度的长进。王玉甚至感觉,目前平和的环境,与自己安然的心境相得益彰,对自己独特的修行有极大地助益。环境与心境越契合,可以沟通的灵气数目就越庞大。

    如果再次面对那条血线蛇,王玉有信心瞬间凝聚庞大的灵气,化作一个巴掌,先把那长虫一下扇出老远,算是戏耍,再直接捏爆它的脑袋,让它半点反抗余地都没有。

    王玉还暗自给这种另起炉灶的修行方式起了个古色古香的名字:“逍遥游”,取“逍遥天地,任我遨游”之意。

    这功法,名字倒是甚好,只是不知前途如何。

    这天起,玄月宗藏仙阁又多了一个喜欢抱着兔子看书的少年。与众多玄月宗弟子不同的是,这个少年看书的速度极其变态,往往不满半年便能翻阅完一座玉塔。看他的架势,好像要把所有玉塔翻个遍。

    有同门劝过他,说修为要紧,看不看这些杂家野史都不重要,好好想想怎么提升境界才是正事,境界提升,寿命延长,看书的时间自然更多。若是能飞升成仙,与天地共存,那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也有同门劝他,说看书要细致,翻出翻得跟风吹似的,那叫看书么?与其落得个看了就忘,不如好好研习一座玉塔,或勉力修行,或回世俗赚个千秋万代的家业。

    然而这少年总是摇头微笑,致谢并坚定地回绝。他心中自有打算:按现有的修真体系,自己资质极差,突破筑基已经是侥幸,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更上一层楼。只有博览群书,找到线索,才能在茫茫仙路中求得一丝真正的生机。

    所以他累了在玉塔上打坐,饿了在玉塔中吃饭。每个月只有半天的时间走出藏仙阁,去预备下个月的食宿。衣食住行,几乎全部靠着腰间的储物袋解决。

    一晃五年过去,王玉渐渐长大。

    这个长着粉嘟嘟小脸的可爱少年,随着时间的一点一滴流逝,逐渐变得有些英俊,轮廓也锋利起来。颀长的身材,素净的长袍,稚气犹存但棱角已显的脸型,配上浓浓的眉毛和跳脱中透着淡然的双眼,俨然一个帅气的小伙儿。

    五年间,万归和藏仙阁长老,已经习惯了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少年,看书与修行都安安静静地躲在玉塔之上。大伙儿都打听清楚了,放眼玄月峰,他刻苦无双,聪颖无双,然而资质差得也堪称无双。

    王玉修行的奇异之处,第二考过后已经被道清子禁了口,是以就连这些作为门内顶梁柱的大乘期长老,都不知道这小子的另类。

    可能,道清子早就察觉到了些不妥之处,然而心存愧疚也罢,师祖关心徒孙也罢,并没有任何深究或者张扬的意思。

    时值九月,满山林木象征性地黄了十几天,掉了几堆落叶,然后很快又恢复了青春。仙山景象,终究不同于凡尘。但再怎么盎然的绿色,看久了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王玉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季节的变迁,因为他目前最大的兴趣,在于征服眼前一座又一座高耸的书塔。

    刚到藏仙阁头两年,王玉看的是修真界的变迁,了解了自修真界形成以来,已经消失了的和依然延续下来的形形色色的门派。修真界成立数十万年,经历了数代人类文明的变迁,始终淡然处之,遥遥望着一次又一次毁灭与重生。期间无数门派如彗星般崛起,也有无数门派黯然退场。直到三千年前昆仑派云仙道长以绝世之姿横空出世,终于形成了昆仑派领袖群伦,其余正道门派众星拱月的格局。而天邪宗,则是在辛苦熬到云仙道长飞升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历时两千余年,由三代雄才伟略的宗主苦心经营,千年前再由无痕老妖一锤定音,才雄霸邪道,天下邪门皆尽俯首称臣。

    王玉感慨于时空滚滚,光阴不返的同时,也似明镜照心,把一腔躁动不安的童趣,磨砺得淡然如水。赤子的执着,与智者的通达,经由无尽修真史书两年的熏染,竟然奇迹般地在王玉身上结合起来。

    再看的,是门内前辈的笔记,这却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因为存笔记的玉塔虽有十座,总共也没有多少本书。王玉现在能理解的,都是元婴之下的修行方法,对王玉来讲比较易懂,且笔记中重复也多,所以没花太久时间。而太高深的,从元婴到合体后期,只需要死记便可,也用不了太久。

    然后是数千年间各修真门派的心法道术概况,这又花了王玉两年多的时间。好在只是大概看一下,熟悉各派功法的大致路线,而不是挨个学习。要不然别说是两年多,就是一千年多,也学不完。

    当然,即便是想挨个学,也是学不来的,因为各派的核心功法,很少有外传的可能。

    王玉现在看的,是修真界各中奇奇怪怪的灵兽、精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地里钻的、水里游的,但凡有记载的,王玉都看得津津有味。就像穷小子突然进了皇宫,里面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

    五年之间,他已经奇速无比得看完二十余座玉塔,把其中所有有价值的信息,凭借过人的记忆,全部装在了脑袋里。

    然而这个进度,王玉并不是十分满意,因为在看书期间,每隔几天,王玉都会被一个娇俏的少女拉下玉塔,以传授实战经验为名,在塔下空地叮叮当当一顿暴打。

    至于原因,自然是这少女闲来无事,想起自己还有一个长得相当可爱且越长越顺眼的小师弟,忍不住就想欺负两下。

    这事儿,显而易见,经过了某个不良师父的默许。

    少女自然就是月灵儿。这五年,月灵儿出落得愈发水灵,不知不觉,已经是十八岁的大姑娘。自小便由道清子看护修行的她,天赋比之一鹤还要优秀些,是水火木三属性的地灵根,专修水系,此时已是分神中期的修为,进境之神速,一度在昆仑群山乃至普天之下的道门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王玉知道师父和月灵儿一片好意,但他看书的头两年,已经沾染了太多淡泊的念头,竟不想掺和任何争斗,只求安安静静地呆在玄月峰,全力感悟天道,博个长生逍遥,仙及父母师父便可。但如实跟月灵儿一说,招来的不是解释和劝说,只是更加用力的几下剑背抽打。这让王玉相当无奈,但为了少受点罪,不得不继续小心应对。日子一久,王玉的实战经验倒也没落下。

    这一日,阳光普照,藏仙阁里的王玉,好不容易有一个安稳看书的日子。

    一座玉塔尖上,传来隐约的朗读声。

    “天地之间,凡名山大川,钟灵毓秀之处,皆有充足灵气。草木都可化为精怪,何况山川灵脉?灵脉所在,若无人发觉,藏匿万年以上,便可由气化生血肉,是为先天灵兽。机缘不同,生成的灵兽也各有不同……”

    王玉连续不断看了五年书,早已练就了一目数十行的功力,再加上智力超群,往往一页纸扫上几眼,就能记得一字不差。以这种速度,按说看介绍灵兽的书,根本不需要读出声来。然而这一本异物杂记,王玉却极度重视。

    满腹疑惑地想着怀里的兔子,王玉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它太过乖巧,甚至可以说有些通灵。从家里一路走到宗门,这只兔子有无数次的机会撒欢儿跑掉。然而每当王玉想起它的时候,总能发现它恰好就在自己身边,这让王玉百思不解。

    体型不变还好解释,吃了一鹤那么多灵草,就是头猪也该有那么点道行。可是一只兔子人性化到什么都懂,而且不跑不闹,乖巧如小媳妇的地步,这就相当不寻常。

    所以王玉很想在书里找到答案。

    可惜的是,看将近一年有关灵兽的书籍,一座塔几乎翻了个遍,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现。

    “肯定不是先天灵兽!老爹给我抓来的时候,这小家伙睁开眼睛都困难,哪有半点天地灵兽的样子?绝对是只田间普通小兔子。”王玉仔细看完所有关于先天灵兽的介绍,大到青龙朱雀,小到蚂蚁蚯蚓,形形色色却有一个共同点:成型之日,就是先天灵兽灵智大开之时。可自己第一次见这只兔子的时候,它连眼睛都没睁开,想动弹都困难,怎么可能有灵智?

    “费解啊费解,难道它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以王玉现在的见识,回忆过去兔子吃过的东西,自然明白里面不可能有什么能帮它开启灵智的仙草。苦笑着摇摇头,把这事儿放在脑后,继续乐颠颠看别的书去了。

    看书,总是件令王玉愉快的事情。尤其在这个所有人修仙资质都比他强了远不止一筹的山头上。强大的记忆力,让他时不时窃喜,补充一下修行的信心。

    但王玉也只能公然窃喜于自己的头脑了,因为他的修行仍旧慢如龟爬。五年了,虽然到了筑基顶峰,真元满布全身,但依然只是小小的筑基期!金丹虽然一步之隔,却仍然没有跨越。

    有史以来,天赋再差的乱灵根,在感应到天地灵气,形成真元之后,积蓄真元的过程都不会超过三年。筑基期,只是个在体内聚集天地灵气的过程。除了天灵根,其余任何体质都没有太过分的差别。

    还好,即便如此龟速修行,王玉的自信,仍然能被脑子里记忆的海量书籍强势地支撑起来。海量,的确是海量的,连各派的掌门都不曾试过如此疯狂地看书,更别说记住了。

    倒是那种奇异的与天地灵气的沟通方式,五年间有了很大程度的长进。王玉甚至感觉,目前平和的环境,与自己安然的心境相得益彰,对自己独特的修行有极大地助益。环境与心境越契合,可以沟通的灵气数目就越庞大。

    如果再次面对那条血线蛇,王玉有信心瞬间凝聚庞大的灵气,化作一个巴掌,先把那长虫一下扇出老远,算是戏耍,再直接捏爆它的脑袋,让它半点反抗余地都没有。

    王玉还暗自给这种另起炉灶的修行方式起了个古色古香的名字:“逍遥游”,取“逍遥天地,任我遨游”之意。

    这功法,名字倒是甚好,只是不知前途如何。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