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难以忘怀的纪念

第七回 老王偏方巧安神

    我如约推门进屋一看老王早倒好两杯水放在桌上,他见我忙说:“快进来,咱们就開始讨论:“自古忠臣何以少正果”你看怎么样?”“行倒是行,就是题目可真够大的了。不过也不是没一点规律可循:一般来说开国帝王以治为主,也能吸取些前朝亡国的教训;明主纳忠言事例也很多:如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称帝后把功臣萧何、张良、陈平、韩信等封侯;唐朝李世民喜爱忠直之臣魏薇,唐朝初功臣还绘图上了凌烟阁。忠臣少正果多发生在傭主、昏君、幼主中的垂帘听政,並發生在各朝代中晚期較多。一般來说那些傭主、昏君不施仁德,所以忠直之臣难容,奸臣一得志,首先要扫清障碍,勢必乱杀无辜。我说这些可能你早就有所考虑了,还是你说吧。”

    “我主要是从为什么忠臣正果少想了一些问题。”老王说:“不一定对,我说完你必须得谈你的意见。”“那自然讨论吗。”“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它带有普遍性。从夏朝奴隶制社会开始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政体止各个朝代几乎或多或少都存在。”“所以我才说这个题目太大呢!”“大没关系咱们俩儿能认识多少谈多少,这样总不至于没活说吧!”“那倒是不错”。“首先我从帝王分析起,因为他是一朝一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忠臣有无正果他起决定性作用。所以首先看帝王是明主还是昏君,虽然都是最高统治者,却又有截然不同的才能及方略,明主图治当然就爱有才之士了。自身也怀有治国之道亦能辨明是非、也就能从忠言,善纳谏;而昏君图眼前享乐,不辨忠奸,犹喜欢阿谀奉承,所以一些奸佞之徒专营升官发财之道者必然投其所好,因此深得欢欣,从而得以信任窃取大权,逐渐为所欲为,直致不惜祸国殃民。”“对,忠奸是两种思想立场对立的吗!向上爬势必得清除对立面扫清一切障碍,或排挤、贬低忠臣,甚至三朝元老都不放过,所谓踩着别人肩膀向上爬,也许来历可能不外乎这些吧!”“从另一方面看老王接着说,忠臣大都是爱国的,为国效忠,治国齐家平天下,上利国下利民是他们行为的出发点。“忠君爱国不顾个人安危,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直之士。”“关键时刻献身不保身”我说。“是的,历史上与国家共存亡,和不惜生命为国尽忠者举不胜举,就从来说吧,伍子胥一直对吴王放松对越的警惕不友上传)特别提出近患(越国)远争,即对跟前复仇之越国不顾,光想与齐、魏争盟主的危险性一再直谏,虽已倾心吐胆然而忠言逆耳,直到赐死仍坚持他的忠言不渝。还有越国的大夫文仲、范蠡在越已经亡国,勾践携妻到吴国为奴情况下,范蠡跟上仍依君臣之礼随机应变出谋划策;文仲是有非常治理才能之臣,不仅尽心竭力治国,而且犹有谋略提出灭吴七术。而灭了吴国成功之后范蠡根据勾践为人,决定功成身退并劝文仲。文仲抱愚忠不放终被赐死,若非口碑树在人们心里别说正果恐怕连个名也很少有人知道。“唉!我说了半天你一言不发怎么个意思?”“因为你说的很精彩很深刻很生动我都听得入迷了。再说未间断不能插话,何况讨论中也没少插话呀。看来对这个问题你是有老底曾研究过的,否则不可能说得这么细致有条理的”。

    确实忠臣想的是国家安危和有利民生,其实使人民乐业也可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但不能高瞻远瞩的帝王是做不到的,更何况多是急功近利之徒。忠臣不以个人私利损公,所以说话就无所顾虑,连生命都奉献给国家,自然也就无所畏惧敢于直谏,鄙视奸佞;故忠奸便成为历代朝政中两种对立势力。直谏是明的,而那些奸佞之徒不仅明争暗斗夺利争权,经常还背后放暗箭,常言“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所以很多忠臣功名未就便被暗箭射杀,哪还能有正果可言。如爱国诗人屈原上书提出联齐抗秦在当时条件下,强强联合是对的,却被楚国权贵反对两度被放逐。有理没处说只好问天写出了。再如北宋末年的坚定主战派的李纲、宗泽等至死主张不变并积极率兵抗金复国。一直身体力行尽心竭力。李纲根据金兵只有六万,而宋包括各镇援救兵力就有二十万之多,提出扼守河津,截敌粮饷坚壁勿战待机出击是很好的战略战术方案,而钦宗不予支持,李纲只好亲自带兵抗击打了几次胜仗,反遭权奸诋毁两次罢官,但老百姓和太学生却为他鸣不平,当时又离不开他,故又召回复职后,他毅然提出绝不与欲乘机自立的张邦昌同朝为官,因理坚钦宗不得不降职张,从而足见李纲爱憎分明忠心不二。最后李纲也只当了七十七天右丞相被罢官,无奈提出情愿归故里,报国无门岂能不伤忠臣之心。宗泽康王南迁时为东都留守。他一直主张打败金兵接回蒙难漠北的徽钦二宗复国。他多次上书赵构提出诏令各地守备,勤王兵,集汴京城下保卫汴京,也得不到支持,他只好做些造战车、设防、固城备战工作:立坚壁二十四所,沿河遍筑连珠寨等并组织兵力抗击金兵不断取得胜利。其中起用岳飞援汜水等就两次获胜,另一方面在打得金兵胆颤时上书情真意切请高宗还汴京,以便诏令调动一切兵力抗金。高宗虽亦心动但身边奸佞黄潜善王伯彦等不仅阻碍,还暗令宗泽不得轻动!宗泽呕心沥血为国备战出击使得金帅耽心并派使者来劝他投金,他毅然竟把两个来使斩首。最后终致为国忧愤成疾,临终尚嘱来看他的将领努力歼敌我死亦无憾了,这种忠心可谓天日可见。人们熟知的岳飞打了很多胜仗,致使金兵闻风丧胆,正在节节胜利打到朱仙镇欲渡河追击穷寇关键时刻,秦桧用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并无罪证被杀害。秦桧本来也是被俘关在金营里,金是有意放他回来的。他能驾小船带妻王氏从海上回到杭州,还编造欺骗说杀了看守夺船回来的。当时就有人怀疑他跑怎么能带上不关在一起的妻子?而且又在关键时候杀了抗金将领岳飞。高宗却听之任之,实在令人费解。可见李纲、宗泽、岳飞等无功名正果还不是宋高宗亲近主和派奸佞所致吗?至于高宗是否有私心都值得怀疑。老王又气愤的说:“尤其那些昏庸无能不辨事理是非的帝王,尽喜欢阿谀奉承,一些乱臣贼子就投其所好,渐渐变成了他们的保护伞。忠奸不两立,奸臣窃权当然要清除对立的忠臣,就不容忠臣有正果这是个重要原因”。“对!就因为这种种原因历朝历代忠臣冤死的举不胜举,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听说财神送宝来了,便问我爷爷财神是不是财宝多的没处搁?爷爷说财神叫比干他的心被纣王挖去了没心所以谁都给。长大才知道挖心也是因忠谏招致的。众所周知赵高用指鹿为马卑劣手段除掉忠直之臣;以上都是帝王昏君宠幸奸臣谋害了忠臣。还有一种是帝王大权旁落,多因皇帝未成年继位,母后或祖母皇太后垂帘听政,往往大权被转移到国戚手中,如西汉末王莽篡位得力于姑母王正君;还有更甚者东汉顺帝时被称为跋扈将军的梁冀,蝉联四朝(后三朝小皇帝全由他选定的)所以权倾宇内为所欲为,就连顺帝在朝堂上说他是跋扈将军他就把顺帝毒死了,更何况不听他的忠臣啦”。老王接过话茬说:“明朝于谦忠心耿耿,他不徇私舞弊,为坚持秉公办事得罪了一些想升官发财的奸臣,结果石亨等一伙小人借助明英宗复辟,互相利用得到重用,小人一旦得志便置于谦死地。老王说到此瞅了我一眼说我这题目大才有说不完的话呢。”那好我也再接着说点:对你刚才说的是大权旁落的另一种形式,即侍臣窃权宦官掌政汉末十常侍作乱导致汉朝四百多年江山灭亡。明朝立国朱元璋特铸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可是明朝反而最甚。从朱隷起几乎每朝宦官都掌有大权。熹宗时宠幸阉党,魏忠贤得志掌握东厂(特务组织),到处乱杀无辜,排除异己。顾宪成无奈辞归故里,在东林书院讲学,很受欢迎,听讲的人越来越多。魏忠贤一伙心里有鬼很害怕,便以东林党罪名加以迫害,还杀了杨莲、左光斗以及苏州反魏党者很多人。得以舒張好多了。</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