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难以忘怀的纪念

第八回:自学收尾盘点与探讨

    间断了十一天的自学今天正式恢复了。不过有时还有点魂不守舍思想时有溜号現象。故想把原来的一本书读到底再换书的读书方式改一下,从明天起在读、等,这样当读一本书乏味时可换一本读。对感兴趣的有必要记的还可记点笔记或习写诗什么的,这样就灵活些。不过最近读历史故事时,却被汉文帝那种励精图治,勤政恤民,克勤克俭,和遣都史巡天下等方略与务实精神吸引住了。尽管是为维护他的统治但做法是利民的有的作法在帝王中也是史无前例的。

    他在位不过二十三年,却做了不少以德化民之事。他为奖励农桑,亲自种籍田,并下令地方官贷给贫苦农民五谷种子和口粮。还下令免除农税一半,人头税也减去三分之二,徭役由每年一个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个月,这些做法皆是与民有利之举。

    他本人也粗衣淡饭,并让爱妃慎夫人不穿拖地长服平时穿短衣。原本欲建露台,一算需百金相当中户十户家济而作罢。

    匈奴扰边派大军把匈奴打的打败远遁,让边民十余年安于生产。体恤民情还表现在临淄淳于意获罪送京都来受刑罚,小女缇萦随父入京,上诉状里提出愿卖身为官奴以赎父罪,文帝看状后很受感动,不仅赦免了罪并恩准回家,还吸纳状言而废除了肉刑。

    严法无私,他亲自出访甘泉留薄昭将军守京,薄昭得重权擅专,把文帝派来的使臣因与他有私怨给杀了犯了死罪。薄昭是他母亲唯一亲兄弟即文帝舅父,仍派大臣去劝饮毒酒自杀,当不听时,就又派群臣素服吊祭,不得已自杀。

    还诏令他自己死后傍山而葬一切从简,不许用金银铜锡器物陪葬。正因为他实施的一些方略得民心,所以出现了吏守常法,民安故业四海承平景象。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到封建君主社会中从未有过的当朝皇帝的作为。这与他相去不远的秦始皇相比有天壤之别。秦始皇靠吕不韦多方经营方有机会得到帝位,虽有统一和修长城之作为,也无法掩盖其利己主义:为享乐建阿房宫征役70余万人,为死后继续享受建骊山墓又动用70万刑役。当时全国才两千万人,可见他不惜人力、物力的利己主义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觉得汉文帝有些做法在历代君王中是史无前例的。当然他因梦宠邓通太过分,迁贾谊失察,后知道错了又召回了贾谊。读后深有所感,故大胆对封建皇帝汉文帝写几句感言:

    躬俭为政数刘恒,因陋就简旧宫挺。

    勤政体民安边塞,免租减役思民生。

    废除肉刑恤民情,从谏纳言悯缇萦。

    执法不私亲娘舅,常衣简食尚民风。

    未读这段历史总认为历代帝王大都享乐至上,挥霍无度,导致民不聊生终被推翻。可是一看到勤政体民的汉文帝的一些举措,深感不可思议,觉得在封建帝王最高层统治者中;竟然破例的出现了这样一个有作为的当朝皇帝,实在是难能可贵。

    寫完感言稍閑復又想起志清他们,而且走后王会计屋快成我的驿站了,几乎晚饭后总爱去他那里坐一会儿,话也越谈越投机,他也喜欢讨论历史人物或故事,借以排除纏綿的思念。昨晚他谈起“管鲍之交”我俩讨论了大半夜。他说“管仲若不遇上鲍叔牙恐怕也不一定能名传后世。连他自己都说年青时同鲍叔牙做生意,分利时自己多分些鲍叔知道我贫不以为贪,三次出师三次败北不以为怯知时势不利也,我跟公子纠,公子纠死我未死,不以我贪生怕死知我有老母也。(管仲被锁囚笼中鲍叔还向桓公推荐他。)所以他深有感触的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更何况帮助公子纠时还一箭射在公子小白即后来的桓公的带钩上,那是致命一剑,本成仇人,由于鲍叔一力推荐说征天下是难得的人才,他比我强的友上传)看得出桓公的雄才大略,与他捐仇用才的雄心。“是呀,不杀他就不错了,用过去的话说他走运赶上无私的贵人了老王说。”不过也给鲍叔争气了,后来施展才华富国强兵帮助齐桓公首当盟主。“他是有些才能啊?因条件制宜,齐国靠海发展盐铁等几年富强起来了。使齐国成五霸的首霸他还当上了宰相,也是天时地利人和运气不错。”可以这么说,若没有鲍叔在囚车里恐怕就活不成了。鲍叔不仅识才极力推荐他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呢。“从管仲经历看人生不如意不顺心的事谁都会有的,时运不到也别着急,急也没用。管仲不露脸的事不是也接二连三吗,谁能想到装到囚车里就死的人时运到来了并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晚上咱俩儿是在探忠直之遗恨,发思古之幽情,当然自己也有不少收获。使我感到世上有些事是可预不可即的,又都是变化着的,同样理论上的认识也不一定都能付诸实现,这与当时形势与当事人的才知个性等都有关。还没等我说完,老王便哈哈大笑起来。“笑啥学习总要联系实际吗。”

    不知不觉这一年又要送走了。怪不得爷爷在时,常说日月穿梭催人老,现在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在这时间倏忽中不能捕捉到点东西不就是把時間白白的浪费过去了吗,这一年除了读十部书,记点笔记写了四十多首诗(自称的所谓的诗),再恐怕就什么收获都没有了。唉!还是把几本破笔记拿出来看看就知道了。于是从抽屉底下拿出来一本读书笔记,一本主要是练习写的诗。对这后一本翻了翻看了两遍显然是自拟的学步诗要:

    感物联类会与心,情动思发始成吟。

    意境展延思路广,想象丰富函概深。

    言志寄情犹贵隐,巧比妙喻显确新。

    当时是想参照,可实用上斟酌半天觉得没合适辞便图块,没时间细推敲,为凑成一首还是很随意的,难能照谱而行。又翻了翻笔记,从里面掉出一页纸已经很皱很旧了,展开一看原来上面写有三首诗的诗稿,仔细一看原来是两年前在火车站不期而遇一位五十年代初来青康藏高原,搞过地质勘探的地质工作者,他很风趣地给我讲当年他们翻山越岭在山沟找宝的经历。他说:“那时西宁就是一个土城碴子,哪有什么楼房,就东西一条大街一眼就看到头了。一到柴达木,后来便整天钻山有时几天都见不到人,经常搭帐篷露宿,临走车一拉,还说吃的倒便宜,酸奶牦牛肉开始吃不惯,鸡蛋两毛钱一大捧····”这份诗稿是我想记录下来他们当时的情景。可能没写完就出差送下放的人去了,回来后忘了。现在正没事就又拿起读了两遍作了点修补便入册在案:

    三首:

    (一)

    青藏高原多风沙,常伴健儿走天涯。

    秋去寒来严冬度,春来夏往难见花。

    有人行处无人家,餐风野宿荣岁华。

    野兔黄羊偶出没,惊慌远遁何太怕。

    (二)

    金凤送凉暑气收,极目冰封远凌秋。

    探出铅锌铜石油,钾盐奇丰世罕有。

    丰富资源壮蓝图,合理分配利统筹。

    地质健儿无长址,野鹤闲云天际游。

    (三)

    清风伺机溜进屋,移物扬尘滥翻书。

    何处受阻气不顺,无端发泄发不出。

    不打照面越窗去,头也不回气呼呼。

    写好归入诗记本后又放桌里,一看表已12点多了,急忙睡下。早晨王会计做完饭敲我窗户说咋还没起来,我说昨夜睡的太晚了。他说炉子没压赶紧起来做饭吧。十点他过来了,一进门就说干啥睡得那么晚是不老毛病又犯了,又想起朋友来了?我说不是,年终了我把笔记整理一下不知不觉就12点多了“最近听到什么好消息没有”?“没有,若听到还能不对你广播我说”。老王笑着说最近你情绪不错,这就对了。人过一生身经百事,牵肠挂肚的事多了都总放在心上谁受得了。“事与事不一样,我与志清一起的时间加起来可能比与家里所有最亲的人在一起时间还要长,更何况他这个人很理智又很有志气,与人处事也很有礼貌,我想这就是自尊心强的人的特点吧?不像有的人爱面子还常做不爱惜面子的事。他对人诚恳不虚伪,对就是对,不对可指在当面,同情心强,愿帮助人。在校我与女友分手那一阵子他比我还急,事后常为我作消愁解闷的事。这样的朋友远离是重大损失,一时怎么能忘掉。还有刚提到的女友真可谓一失慎成千古恨。似乎常在左右,稍闲便会有她的影像出现。忘却极难。不过近两个月在你关切开导和一起探讨历史故事与问题中,想的少了确实好多了。“尽量控制自己少做傻事。”

    王会计一离开又觉得寂寞,顺手把,看一遍觉得貂蝉深感义父的养育之恩,急义父所急,秉承王允意旨表示尽忠除暴万死不辞!以韶华之花容月貌,无畏无惧谍于董卓、吕布二虎之间,只好准备两幅面具,机智灵敏的周旋于二者之间。媚眼泪眼交加,巧舌如刀似剑,不惜一切的完成了除掉元凶董卓重任,取得了众望所归的效果。十几岁弱女子竟胜过了百万雄师。

    越想越感到有趣。复又选阅了两回读完便大体回想一遍,感到这部书作者似以刘备代汉并视为正统,无形中刘备就成为歌颂对像,偏爱往往难以公允。并以安刘抑曹为主导展开了群雄逐鹿的政治军事斗争场面,曹操得利与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天子之威名很快统一了北方。诸葛亮为安刘大计到东吴舌战群儒,说服了孙权周瑜建起孙刘联盟抗曹,赤壁一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于是揭开了以此三国为主的军事、政治斗争场面,很多都写得既生动又惊险。尤其那些斗智斗勇的场面活龙活现。斗勇如三战吕布,赵子龙在长坂坡百万军中救阿斗,三出三入,神勇奋战连曹操都夸爱,并下令所到之处不得放冷箭;关羽斩华雄前斟酒一杯斩了华雄酒尚温。(当然关羽马快,华雄还没看清未来得及应战头就掉了。所以快得酒尚温)马超潼关渭水六战曹操,曹操被杀的弃袍割鬓扯旗裹头狼狈不堪,使这个挟天子而权倾宇内的丞相丢尽面子。难怪人们看了便爱不释手总想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看完。我想这本书的读者一定很多,王会计常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还说过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显然他是

    三国演义爱好者,明天我俩儿探讨这部书时预料会更热烈。

    晚饭后我推门进屋王会计正在吃饭,我说今天饭时你可落后我了!“哪儿呀,我基本上和每天一样,可能你今天提前了!”就算是我提前了。“最近看你情绪的确不错,就该这样,看来读书探讨作用不错吗?”也不尽然。有时听到某句话碰到某件事还会引起思念,不独志清他们还有在校的遗憾等丝丝缕缕不是时时都能控制得住的。不过我现在尽量努力不堆在脸上。总之由衷感谢你的关切。我涮下碗就来。还未坐下就忙问今天咱们探讨什么?“我想探讨一下,你一定比我看的知道的都多,因你平时说话都离不开常说刘备摔孩子等,所以这次得你先说我帮凑。”“好,我先说就我先说,这本书念小学时就看过,那时基本是看打仗,甚至还带倾向性,比如总希望赵云、关羽、马超打胜仗,却很少思考。工作以后也看过一遍,也同别人讨论过。总的觉得作者是以刘皇叔代汉的正统思想明显,因而对刘备忠厚仁义待人,爱民和不忍夺取同宗基业等方面来突出他忠厚、谦卑、礼让,都似定调为歌颂。事实上我觉得有夸大不实之处,甚至有时有虚伪作秀表现。在陶谦让徐州上可能是不好意思接受;荆州虽然刘表是让过,他也表示谦让不忍,其实蔡夫人、蔡瑁一直把持着襄阳,尚有刘琦守江夏;所以固然也说过同宗若攻之恐天下唾骂之类的话。可是当初见卖主求荣张松时,松恭维说:“代正统居帝位亦非分外”时,他拱手谢曰“此言太过备何敢当,”实是虚伪,只是作个姿态而已。后留松三日,松走时设十里长亭相送,特别听了张松一番取蜀话后说:“备闻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虽欲取之用何良策?便行投石问路之实。狐狸尾巴已露出来了。张松这时献上蜀地理图。山川险要府库钱粮等均标明。不仅不拒绝反谢曰:“他日事成必当厚报。”“对,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他曾对庞统说:“与我水火者操也,他以急、我以宽;他以暴,我以仁;他以诡,我以忠,每相反可得成,足见以柔克刚乃是他得意之作,也可以说是他的策略。还有在吕布临刑前求救于他暗示应承,可是当曹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说:君不见董卓丁源耳。足见其虚伪狡诈。一句话操令牵出处死。实质是除掉了他与曹操抗衡的最大障碍。难怪王累阻刘璋提醒说:”备世之枭雄“。不过也确有不少表现他仁厚爱民之处,如不忍舍弃跟他撤离的十万之众。一概而论必将会与作者本意犹太相违。

    老王接着说:“曹操多疑太奸诈,从小就不安分守常,不好好学习愿和不三不四的人混,他叔见了规劝他,它便记恨,一次远远见他叔来了他诈抽风状倒地,叔父把他送回家对其父说了他的病状,他叔走后对他父亲说失爱与叔等语,后来他叔再同其父说阿瞒什么就不信了。他在军中怕有人暗算他,便扬言他睡梦杀人,睡着时谁都不要走近他。一次中午睡觉,近侍见他被子落地便捡起盖在他身上,他便起来杀了近持又睡了,后起来时故意喊谁杀了我的近持,最后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便命厚葬,在葬时杨修说非丞相在梦中而是君在梦里;后来因杨修几次知他心事:御园门阔的事,一盒酥的事,以致到军中口令“鸡肋”的事,都忌杨修知他心思,所以就借杨修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因此说欲撤兵了,凡上述种种曹操借故,以扰乱军心罪杀了杨修。太霸道了,确是世之枭雄。”

    还有他杀董卓未成逃跑被陈宫所获,陈宫很敬重他的义举不仅放他还丢下县官跟他走了,途经吕步奢家留他们住下,并准备杀猪招待,吕出去买酒等,家里伙计正准备杀猪只听说挑胖的杀,便疑心害他们,于是把家人十几口全杀了,走到后边一看绑着猪知道杀错了。他们在走的路上碰到吕回来驴前还挂着酒,并殷切挽留却被曹操又一刀杀了。陈宫说前为误杀已知杀错了,为何又杀了吕步奢?他说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可见曹操确是奸诈残暴的典型,他虽非常重视人才,但出发点也必须对他有利。”

    “在众多武将中我最喜欢赵云、关羽、马超、张辽”我说。老王一听笑了。我问他笑什么?他说:“咱俩儿是不谋而合。”我说:“赵云忠勇稳健,既有自知之明也有知人知明,他擇主而事。孔明舌战群儒带他作警卫,借东风又安排他接应,可见赵云必有稳妥可信赖和机警之处。

    关羽神武英耀豪爽刚毅,是忠刘与豪气仁义的典范。不为高官显爵所动,降汉不降操是忠刘集中表现。但华容道义释曹操义有余而忠有所失。从操作为敌国头号敌人,从忠君角度看是犯罪。马超年青有勇无谋,中反间计后无依,急中择主其实是为找个落脚点而已。确勇得可贵。我同意你的评议,张辽在吕布与他临刑时表现英烈大丈夫气概,文韬武略兼有,在操营有如蜀之赵云,果不出所料今天讨论热烈不断,对错只是咱俩儿的看法,也只表明当前的认识而已。</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