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玉海?”应云如见到鬼一般。
“有什么问题吗?”这玉海一脸的不解状,“我就叫玉海,你听说过我的名字?”
“没有。”应云赶紧否认,又不甘心地问道,“那个宅子真得没住人吗?我昨天晚上,真得到那里去过,今天我看到的东西,真的如昨晚上一样。”
“梦里去了吧?也许是鬼给你托的梦。”卖菜的眼睛一眯,“昨天晚上,就有人看见你在三棵树下睡了,都感到奇怪,一个骑着白玉追风的公子,衣着又是这样的华贵,偏偏又是那么无品地在巷子口的树下睡觉,真是奇怪。一大早起来,偏偏又要往鬼屋去,更是奇怪。都想看一看你意欲何为,所以你进去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围观,但又怕惹祸上身,也就没人敢跟你答话。也就是我,从小就胆大,什么也不怕,才敢帮你进去,随后还请你家里来。”
“我是骑白玉追风来的?”应云一惊,连卖菜的都认得白玉追风,看来洛阳真的多智者,想想连听书馆的小二都认的,倒也不再深究。这匹马无来由地丢失,又无来由地回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见了,自己怎么可能是骑马来的。
“有人看见我在树下睡觉?”
“千真万确,我可以拉上几十个人来证实。”
“这倒不用,”应云摇头,“这宅子的主人姓什么?”
“姓玉,不但他姓玉,我们这一带人都姓玉。这家的遭遇真叫可怜,宅子新落成,这家的小女儿也准备出嫁,一切都准备好了,可就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出了大事,小女儿不明不白地死掉,浑身没有一点伤痕,连带着还有这家的老妇人,以及十几个家人仆妇,均是没有一点痕迹。这是十年前轰动洛阳的大事,洛阳令带人来,也没察出个所以然,都说是被鬼咬了。后来也就糊涂了事,官府也不再管。至今关于这件事的传闻,仍然层出不穷。这本来是我们巷子最大的一户人家,就这样败了。个宅子的主人就搬走了,宅子也就荒废下来。早些年还是回来过的,带着一个看起来很呆的老管家,我们都称其为老呆。主人从来不进门,都是那老呆进去巡视。也好几年没见过这个宅主人,也没有见过这老呆。都是好几十岁的人了,许是死了吧。”
“老呆?”应云心中一惊,“那这家人叫老呆?那这家别的人名字你可记得?”
“那时我还小,他家的女儿我还是见过的,那时我们都叫她秀姐姐。应该叫玉秀吧?”
“玉秀?”应云觉得心突地一沉,那女子可不是叫作玉秀,但这玉秀,十年前已经不在了。难道自己接触到的,真的是一缕魂魄。
应云觉得事情蹊跷的紧,偏又寻不到一丝的痕迹。有些茫然地站起身,拉过马来,准备翻身上去。
这时,有几十个闹轰轰地走了进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有七条大汉,长得极壮。还有四、五个先生模样的人,鼻青脸肿,被应云被堵在院内。为头的大汉年级稍长,叫道:“小海,你来给我们评个理,我们都听你的。”
“什么事,说。”玉海手一挥,“都坐下说话。”
这群人还挺听他的,都各找地方坐下。
“是这样的,”大汉拿出来张纸来,道,“你也知道的,我们这些人都不怎么识字。我们家老爷子去世时,留下这张纸,说把家里的房子、地、钱财全分了,总共有七个儿子,但这张纸上的字问了很多先生,都不认识,反而不分青红地骂我们,我们已经打了有十多个先生了,这是最令人讨厌的五个人。其实我们怎么喜欢打人。玉海,你看。”
玉海接过纸,应云也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上面通篇都是骂人的话,骂完老大骂老二、骂完老三骂老四,一直骂到儿媳妇,反正一个也不饶。应云心想:“不是那些先生不识,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分家的文书。让别人怎么分。那些挨打的先生,估计也是生受了。”
玉海略一思索,哈哈大笑:“你们先别急,那些先生也是该打。这张纸里,你们家老爷子在夸你们呢,说大儿子孝顺,二儿子会办事,三儿子聪明,总之把你们全夸了一遍。至于家产,老爷子相信你们兄弟友爱,能够商量着办,也就不多言了。”
“真的?”七兄弟大喜,都盯着玉海。
“当然是真的,你们把家产统一报过来,有什么算不清楚的,我可以帮忙。”
“不用了,谢谢玉海,我们说呢,玉海果然是公道。”老大一挥手,让兄弟们放了那几个先生。然后,老大恭恭敬敬地从玉海手里接过那张纸,带领一众人浩浩荡荡地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应云不解。
“这七个儿子都是败家子,把老子的钱都糟光了,还妄想着有遗产可分。偏偏老爷子临死时故作神秘,让儿子供吃供穿,临了,还请人写了这么个混账遗嘱。”
“那你为何还要说纸里写的都是夸他们的。”
“这几个蠢人都是能打架的手,没见那几个先生吗。哄他们高兴也就是了,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你看,他们一高兴,也把那几个先生放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吗?”玉海轻松一笑。
这时,又陆续走来几拔人,有分家产的,有评理的,玉海都剖析明白,众人都是怒气而来,满意而归。
应云对这里巷间的事情很少了解,就听这玉海闲磕牙。
“唉,卖个菜都不能好好卖,这一晃一个上午都过去了。”玉海见众人散尽,对应云发着牢骚。
“挺好的,”应云点头赞道,“玉兄有暇,可到磨盘街找我,门口墙上贴有一个‘应’
。”
一定一定。
卖菜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向应云挥手:“公子走好。”
过了三棵树,有数条岔路口。好在正是白天,不时有人来往,应云问明了磨盘街的位置,顺路走了下去。
那卖菜的哧地一笑,转入隔壁的一户人家,也是个不大的院子,但还算齐整雅致。屋内走出一个老妪,身后跟着个管家模样的人,可不就是那个老呆。
“终于走了。”卖菜的嘿嘿一笑,“看不出这个公子哥模样的人,胆子还挺大,告他说是鬼屋,偏偏要闯进去。”
“也是情孽,”老妪叹口气道,“情之为情,世人往往醉其甘味,然其甘也有限,转眼即为苦海,繁华落尽,自然是满目萧瑟。我这一把岁数了,还陪着你们这些年轻人发疯,也不知该还是不该。”
“师父什么时候做错过?玉秀妹子也算是可怜人了,就这个心愿,我这当师兄的自然应该施以援手。师父老人家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当然不会袖手了。”
“这个应云来到洛阳这是非之地,到处乱撞,我看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命折进去。玉秀这孩子对他一片痴心,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管。”老妪边叹息边摇头。
“这个应云,有时看起来挺傻,其实是挺聪明的一个人。和他聊一聊,还是挺开心的事情。”玉海道,“师父,按你的吩咐,我对应氏车马行进行了详细探察:
“应云的父亲应天龙一年前死得不明不白,也无从察证,有人怀疑是应云的六叔所为,但弟子看来不像。那六叔仅是个头脑好点的无赖而已,要害死应天龙这样的高手不大可能。应天龙死后,应氏车马群龙无首。在襄阳,他的六叔控制了总行。但六叔接手后,却发现应氏车马仅剩下一个空架子,账上也不过仅有数十万钱,六叔就怀疑应天龙早已经将钱财转移,最有可能知情的,就是应云。恰好这时,应云要去洛阳,并且带走了号令各地分行的印信,更加深了六叔的疑心。应云前往洛阳的一路上,总有些人对他沿途跟踪,但都没有动手。应云也不知是真的不知还是故意为之,一路上是全无防备的模样,酒也喝的,饭也吃的,觉也睡的,六叔派出的那些江湖油子,愣是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老妪轻轻问道:“还探听到什么了?”
“应氏车马中,办事能力最强的,是三个人,分别是京城的李炎和赵逢,管城的曹掌柜,曹掌柜为人较为尖刻,应天龙对他一直不太放心,把他放在管城那个不怎么重要的地方。由于京城为天下之中,事大而繁,应天龙就把李炎和赵逢两人一起放在了京城,也有互相牵制的意思。李炎是大掌柜,负责方方面面的行内行外事务,赵逢是大掌班,却掌握着财权,连带着帮内人员的管理。李炎虽然代表京城车马行,但论行内事务,权力倒也不一定有赵逢大。就在应天龙死后不久,赵逢突然离去,李炎大权独揽。原来应天龙曾经给车马行定过规矩,不能太靠近某个权贵,以免陷入政争之中。李炎在赵逢离去之后,一屁股坐到了外戚杨家一边,依着杨府的权势,将京城车马行倒也办的有声有色。但俨然已经成为李氏车马行,如果不是应氏在京城原有的影响太大,只怕已经改换了门庭。”
“那赵逢去了哪里了呢?”老妪问道,“我记得这个人,为人极仗义,算得上一个豪杰。只是说话尖刻一些,轻易就会得罪人。据说,喜欢他的人和恨他的人一样多。”
“这个弟子没有查到,也听到了几种说法,都说不太清楚,随后我会派人去补查一下。”玉海显然没料到婆婆会关心这个赵逢,略微慌了一下,续道,“这李炎与杨府的那些清客们都为相熟,包括那个酷似好女的文玉郎,大肚子的商醉人,竹竿也似的卢千变,还有那些上上下下的管家豪仆,都有一定的瓜葛。将军也会偶尔见一下他,每次见过,这李炎都会炫耀数日。他的那个儿子李方就更为不成话,跑前跑后,就如杨家的一条狗似的。去年冬天,杨家的小儿子看上了一个乡下姑娘,这李方竟然带人连哄带骗,把那姑娘弄到京城,献给了杨家的小儿,后来那姑娘被赶出去时,正是腊月天,有人看到那姑娘被冻毙在路上。”
“有这等事?”老妪怒火上撞,狠狠瞪着玉海。
“是有个极可靠的人说的,应该不会差吧。”玉海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极为辩解,看老妪脸色无他。
“这李炎想要吞并整个车马行,已经是确实的事情。只怕应云还蒙在鼓里,早晚会吃亏。我估计,有个陷阱在等着他。玉海,你和你哥一起去。最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行了,能够善了就善了,多做杀局,也没什么好处。”
玉海施礼道:“弟子受教。”
“你叫玉海?”应云如见到鬼一般。
“有什么问题吗?”这玉海一脸的不解状,“我就叫玉海,你听说过我的名字?”
“没有。”应云赶紧否认,又不甘心地问道,“那个宅子真得没住人吗?我昨天晚上,真得到那里去过,今天我看到的东西,真的如昨晚上一样。”
“梦里去了吧?也许是鬼给你托的梦。”卖菜的眼睛一眯,“昨天晚上,就有人看见你在三棵树下睡了,都感到奇怪,一个骑着白玉追风的公子,衣着又是这样的华贵,偏偏又是那么无品地在巷子口的树下睡觉,真是奇怪。一大早起来,偏偏又要往鬼屋去,更是奇怪。都想看一看你意欲何为,所以你进去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人围观,但又怕惹祸上身,也就没人敢跟你答话。也就是我,从小就胆大,什么也不怕,才敢帮你进去,随后还请你家里来。”
“我是骑白玉追风来的?”应云一惊,连卖菜的都认得白玉追风,看来洛阳真的多智者,想想连听书馆的小二都认的,倒也不再深究。这匹马无来由地丢失,又无来由地回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见了,自己怎么可能是骑马来的。
“有人看见我在树下睡觉?”
“千真万确,我可以拉上几十个人来证实。”
“这倒不用,”应云摇头,“这宅子的主人姓什么?”
“姓玉,不但他姓玉,我们这一带人都姓玉。这家的遭遇真叫可怜,宅子新落成,这家的小女儿也准备出嫁,一切都准备好了,可就在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出了大事,小女儿不明不白地死掉,浑身没有一点伤痕,连带着还有这家的老妇人,以及十几个家人仆妇,均是没有一点痕迹。这是十年前轰动洛阳的大事,洛阳令带人来,也没察出个所以然,都说是被鬼咬了。后来也就糊涂了事,官府也不再管。至今关于这件事的传闻,仍然层出不穷。这本来是我们巷子最大的一户人家,就这样败了。个宅子的主人就搬走了,宅子也就荒废下来。早些年还是回来过的,带着一个看起来很呆的老管家,我们都称其为老呆。主人从来不进门,都是那老呆进去巡视。也好几年没见过这个宅主人,也没有见过这老呆。都是好几十岁的人了,许是死了吧。”
“老呆?”应云心中一惊,“那这家人叫老呆?那这家别的人名字你可记得?”
“那时我还小,他家的女儿我还是见过的,那时我们都叫她秀姐姐。应该叫玉秀吧?”
“玉秀?”应云觉得心突地一沉,那女子可不是叫作玉秀,但这玉秀,十年前已经不在了。难道自己接触到的,真的是一缕魂魄。
应云觉得事情蹊跷的紧,偏又寻不到一丝的痕迹。有些茫然地站起身,拉过马来,准备翻身上去。
这时,有几十个闹轰轰地走了进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有七条大汉,长得极壮。还有四、五个先生模样的人,鼻青脸肿,被应云被堵在院内。为头的大汉年级稍长,叫道:“小海,你来给我们评个理,我们都听你的。”
“什么事,说。”玉海手一挥,“都坐下说话。”
这群人还挺听他的,都各找地方坐下。
“是这样的,”大汉拿出来张纸来,道,“你也知道的,我们这些人都不怎么识字。我们家老爷子去世时,留下这张纸,说把家里的房子、地、钱财全分了,总共有七个儿子,但这张纸上的字问了很多先生,都不认识,反而不分青红地骂我们,我们已经打了有十多个先生了,这是最令人讨厌的五个人。其实我们怎么喜欢打人。玉海,你看。”
玉海接过纸,应云也好奇地凑过去看,只见上面通篇都是骂人的话,骂完老大骂老二、骂完老三骂老四,一直骂到儿媳妇,反正一个也不饶。应云心想:“不是那些先生不识,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分家的文书。让别人怎么分。那些挨打的先生,估计也是生受了。”
玉海略一思索,哈哈大笑:“你们先别急,那些先生也是该打。这张纸里,你们家老爷子在夸你们呢,说大儿子孝顺,二儿子会办事,三儿子聪明,总之把你们全夸了一遍。至于家产,老爷子相信你们兄弟友爱,能够商量着办,也就不多言了。”
“真的?”七兄弟大喜,都盯着玉海。
“当然是真的,你们把家产统一报过来,有什么算不清楚的,我可以帮忙。”
“不用了,谢谢玉海,我们说呢,玉海果然是公道。”老大一挥手,让兄弟们放了那几个先生。然后,老大恭恭敬敬地从玉海手里接过那张纸,带领一众人浩浩荡荡地走了。
“这是怎么回事?”应云不解。
“这七个儿子都是败家子,把老子的钱都糟光了,还妄想着有遗产可分。偏偏老爷子临死时故作神秘,让儿子供吃供穿,临了,还请人写了这么个混账遗嘱。”
“那你为何还要说纸里写的都是夸他们的。”
“这几个蠢人都是能打架的手,没见那几个先生吗。哄他们高兴也就是了,何必和他们一般见识。你看,他们一高兴,也把那几个先生放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吗?”玉海轻松一笑。
这时,又陆续走来几拔人,有分家产的,有评理的,玉海都剖析明白,众人都是怒气而来,满意而归。
应云对这里巷间的事情很少了解,就听这玉海闲磕牙。
“唉,卖个菜都不能好好卖,这一晃一个上午都过去了。”玉海见众人散尽,对应云发着牢骚。
“挺好的,”应云点头赞道,“玉兄有暇,可到磨盘街找我,门口墙上贴有一个‘应’
。”
一定一定。
卖菜的脸上闪过一丝笑意,向应云挥手:“公子走好。”
过了三棵树,有数条岔路口。好在正是白天,不时有人来往,应云问明了磨盘街的位置,顺路走了下去。
那卖菜的哧地一笑,转入隔壁的一户人家,也是个不大的院子,但还算齐整雅致。屋内走出一个老妪,身后跟着个管家模样的人,可不就是那个老呆。
“终于走了。”卖菜的嘿嘿一笑,“看不出这个公子哥模样的人,胆子还挺大,告他说是鬼屋,偏偏要闯进去。”
“也是情孽,”老妪叹口气道,“情之为情,世人往往醉其甘味,然其甘也有限,转眼即为苦海,繁华落尽,自然是满目萧瑟。我这一把岁数了,还陪着你们这些年轻人发疯,也不知该还是不该。”
“师父什么时候做错过?玉秀妹子也算是可怜人了,就这个心愿,我这当师兄的自然应该施以援手。师父老人家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当然不会袖手了。”
“这个应云来到洛阳这是非之地,到处乱撞,我看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的命折进去。玉秀这孩子对他一片痴心,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管。”老妪边叹息边摇头。
“这个应云,有时看起来挺傻,其实是挺聪明的一个人。和他聊一聊,还是挺开心的事情。”玉海道,“师父,按你的吩咐,我对应氏车马行进行了详细探察:
“应云的父亲应天龙一年前死得不明不白,也无从察证,有人怀疑是应云的六叔所为,但弟子看来不像。那六叔仅是个头脑好点的无赖而已,要害死应天龙这样的高手不大可能。应天龙死后,应氏车马群龙无首。在襄阳,他的六叔控制了总行。但六叔接手后,却发现应氏车马仅剩下一个空架子,账上也不过仅有数十万钱,六叔就怀疑应天龙早已经将钱财转移,最有可能知情的,就是应云。恰好这时,应云要去洛阳,并且带走了号令各地分行的印信,更加深了六叔的疑心。应云前往洛阳的一路上,总有些人对他沿途跟踪,但都没有动手。应云也不知是真的不知还是故意为之,一路上是全无防备的模样,酒也喝的,饭也吃的,觉也睡的,六叔派出的那些江湖油子,愣是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老妪轻轻问道:“还探听到什么了?”
“应氏车马中,办事能力最强的,是三个人,分别是京城的李炎和赵逢,管城的曹掌柜,曹掌柜为人较为尖刻,应天龙对他一直不太放心,把他放在管城那个不怎么重要的地方。由于京城为天下之中,事大而繁,应天龙就把李炎和赵逢两人一起放在了京城,也有互相牵制的意思。李炎是大掌柜,负责方方面面的行内行外事务,赵逢是大掌班,却掌握着财权,连带着帮内人员的管理。李炎虽然代表京城车马行,但论行内事务,权力倒也不一定有赵逢大。就在应天龙死后不久,赵逢突然离去,李炎大权独揽。原来应天龙曾经给车马行定过规矩,不能太靠近某个权贵,以免陷入政争之中。李炎在赵逢离去之后,一屁股坐到了外戚杨家一边,依着杨府的权势,将京城车马行倒也办的有声有色。但俨然已经成为李氏车马行,如果不是应氏在京城原有的影响太大,只怕已经改换了门庭。”
“那赵逢去了哪里了呢?”老妪问道,“我记得这个人,为人极仗义,算得上一个豪杰。只是说话尖刻一些,轻易就会得罪人。据说,喜欢他的人和恨他的人一样多。”
“这个弟子没有查到,也听到了几种说法,都说不太清楚,随后我会派人去补查一下。”玉海显然没料到婆婆会关心这个赵逢,略微慌了一下,续道,“这李炎与杨府的那些清客们都为相熟,包括那个酷似好女的文玉郎,大肚子的商醉人,竹竿也似的卢千变,还有那些上上下下的管家豪仆,都有一定的瓜葛。将军也会偶尔见一下他,每次见过,这李炎都会炫耀数日。他的那个儿子李方就更为不成话,跑前跑后,就如杨家的一条狗似的。去年冬天,杨家的小儿子看上了一个乡下姑娘,这李方竟然带人连哄带骗,把那姑娘弄到京城,献给了杨家的小儿,后来那姑娘被赶出去时,正是腊月天,有人看到那姑娘被冻毙在路上。”
“有这等事?”老妪怒火上撞,狠狠瞪着玉海。
“是有个极可靠的人说的,应该不会差吧。”玉海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极为辩解,看老妪脸色无他。
“这李炎想要吞并整个车马行,已经是确实的事情。只怕应云还蒙在鼓里,早晚会吃亏。我估计,有个陷阱在等着他。玉海,你和你哥一起去。最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行了,能够善了就善了,多做杀局,也没什么好处。”
玉海施礼道:“弟子受教。”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