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明天的课是什么,你回答我上午两节语文,两节数学,下午,一节英语,一节体育。我简单的回答了一声:哦。既而漫不经心的问你:明天不是三节语文吗?我记得课表上是这样写的,好像原本是两节语文,然后第三节的化学也被换成了语文。你佯装懊恼的解释:你笨啊。只是上周临时数学老师要开会才把化学换成语文的,而且周五的的语文不也换成了数学吗?“哦”我依旧淡淡的答道。你的表情看上去该是对我多么的无语,好吧,这个时候,我总会适时的牵扯出其他话题。
“今天好冷哦!嘿,你绝不觉得”
“恩,对呀”
“你看你还穿这么薄,是因为脂肪多的缘故?”
这个时候,你总会眯着一双狐狸似的眼撇过头来秒杀我,夜光透过树的影子投在地上,勾勒起别样的斑驳。
“作业做完了吗?”
“没有”
“那为什么不做,你不做我怎么抄呢……”
“你不知道自己做啊”
你总是不喜欢谈作业,不喜欢谈考试,也不喜欢谈成绩,尽管你闭着眼就能考到全班前几名,尽管在我引以为豪的语文上也总是输给你,尽管,在考试的前一分钟你还可以埋着头拿着手中的漫画看得纠结欢喜,可是我并有要嫉妒你,或者怀疑你,而你,在人前总是习惯轻易的隐藏自己。你说你学习从来不努力,你说你每次都考试都觉得头晕,你说,你的作业常常都是抄的,你说,你上课从来就没有听过讲,尽管这些都是你无意透露给别人的,但是,你认为我信吗?你曾经学过八年的钢琴,可是每次到音乐教师里,叫你弹,你却怎么也不肯,有一次,要好的几个朋友又起哄叫你弹钢琴,你还是不肯,结果弄得所有人都十分扫兴。后来有一次,在晚上回家的车上,你突然告诉我,以前你们村里,只有你一个学钢琴,母亲对你很严,也因此拿过许多的奖,被老师格外看重,然后,因为这样,村里的人都开始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钢琴,逼着她们练级,然后他们总会有意无意的谈论起你,以至你现在很讨厌钢琴。这是你讨厌钢琴的理由,但我其实一直没有明白,这里面包含的究竟是几层含义。因为被村里人模仿的讨厌?因为自己的优越害了一群少年的内疚?原以为是“特长”的护身符顿时变成了全民共有的把戏?或者是讨厌那种变成榜样,被纷纷指点,人后议论的感觉?但我终究也没敢问你,得到答案又怎样,如果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还不如永远的疑问来得坦荡。
在别人眼里,你总是圆滑的又善意的,单纯得如同loli,可是到了我这里,每一种情绪在你身上却都变得喜形于色。
别人找你借笔,你会借,不小心踩到你的脚,你会笑着说没关系,弄丢了你爱的漫画,你依然给人的感觉是不介意,即使是讨厌又难缠的男生惹恼了你,你最多也只是咬着嘴唇,露出难受又有点愠怒的表情,而不是像我这样,直接一只手或者一只脚不用经过大脑就挥过去,管他一个三七二十一。
而到了我这里,我有一句话刺到了你,你可以半天不理我,我有半句话说得不合你的意,你便不同我讲话,即使有时候,我什么也没做,你偶尔也会冷着一张脸面对着我,直到我找出有满意又合适不过的话题,你才会重新绽放出脸上的笑容,我也才能稍稍的安心。可是面对其他人的时候,你明明就不是这样,无论是谁,你都对着他们笑盈盈的,你是个那样美好的善意的女生,你那么温柔又好相处,爱看漫画学习却名列前茅,如果你突然不笑了,那么所有人一定认为是有什么难受的事情伤害到了你。心里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而对我,你是这么认为的吗?
你没有喜欢的老师,我问你最喜欢哪个老师,你说都一样,没什么喜欢的。当我滔滔不绝的向你诉说着,哪位老师,特别可爱,我特喜欢她。哪位老师,特别有性格,我觉得他酷极了。你总是头也懒得抬的用余光扫我一眼,显得不屑极了,有时候还加上一句:是吗?或者:我不觉得。那样子真的找抽死了。但我却不得不承认,我是如此热衷于在你面前,描述着那些有的没的崇拜,瞎掰着他们的故事,而你越是觉得无聊,我似乎越是起了劲要这么做,就仿佛,要得到你更深层的鄙视之后,我才肯善罢甘休。
然而,在老师面前,你却是一个那么乖巧的孩子,你从来都认真做作业,你有效的带头完成了班里大部分人的gdp,你学习认真又努力,当然你上课从不讲话,不似我,总是因为“和同桌讨论”的音量过大,而被老师罚到后排站着,在理科班里,你不仅理科好,在文科上,语文和英语也丝毫不差,而且,你内敛低调,考得好也从不张扬,总说自己哪个哪个错点上真是错得冤枉。而我,常常因为作业错得太多被老师点名,又因为上课经常在底下讲话,被拉最后排站立,明明读的理科班,化学、物理、生物的成绩简直连文科生都不如,每次考得够差,别人问起来,还都能理直气壮(至少是毫不避讳)的告诉对方。
可是,我仍然没有要嫉妒你,我只是试图从我们身上证实一种矛盾的逻辑。看看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就像我无可避免的要把你当好朋友,又无可避免的不喜欢你。
我记得有一次,晚自习放学以后,我们并肩的站在车站的电线旁,等待着迎面而来的车辆,因为临近冬天的缘故天开始有些冷,风中我们瑟瑟的挽着彼此手,沉默不说。而那天的路灯特别暗,也许因为近来的天晚得较早,周围的小贩已经悄悄的撤走,周围零星的几个等车人也都是下了晚自习的学生了,明明是萎靡又本该落魄的一幕,却让我觉得尤为温情和动容,不一会,伴着那道白色的曙光,我们便知道要等的车来了。最开始上车后,我们也一直没有说话,但是我的内心,却觉得好幸福,试想在最年轻的时候,能够和自己同班好朋友,牵着彼此的手,一起放学一起坐车,一起八卦各种嬉笑,就像唯美而浪漫的日本电影一样,就像干净画面里的花和爱丽丝一样,可是我知道这样的日子已经不会太长。
“你说,我们分开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分开后?”
“就是毕业以后啊,我们读大学了,还会联系吗?”
“恩,会吧。”
“我们一定一定要联系好不好,因为上了大学以后,听说就会有很多新的朋友,新的感悟,和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我们就会慢慢不再联系,慢慢的把彼此忘记。我不喜欢这样,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保持联系哦!”
“好了,别想多啦,不会的。我们一定会常常联系的”
“真的?”
还没有听到她最后的回答,我们却不得不匆忙的分道扬镳。
“两路口到了,下一站石桥铺,请上车的乘客主动刷卡或自备零钞投币,请往车厢里边走,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靠近车门……”
“拜”
“拜拜”很多年后,我的记忆一直定格在她朝着我挥手和微笑的那一刻,直到今天,毕业后的4年,我们再没有相见,不是没有联系过,只是每每都选择了错过,而自从高三那年看完岩井俊二的《花与爱丽丝》之后,很讽刺的再也喜欢不上他以后的任何作品,有个朋友对我说:这很正常,人都是会长大的。其实我不害怕长大,真的,一点也不,或许我只是有些固执的不想失去什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