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末大英雄

第2章 蔡邕

    走了一阵子,卫理渐觉身体略微发热,有种有劲无处使的难受,微一皱眉,抬头看见前面有一方石头,心中一动,当下走了过去,绕着石头走了一圈,找了两个着手点,然后伸出双手抱住大石,喝了一声:“起!”

    身后不远的陈管家傻傻地望着自家二少爷将一块至少三四百斤重的大石抱起,大脑瞬间进入了当机状态。

    陈管家跟在二少爷身边服侍了这么多年,二少爷的身体什么样他最清楚不过了,在此之前别说是三百斤,就算是三十斤要问他二少爷能不能抱起,他都要犹豫好久才敢点头,可如今他却亲眼看到二少爷把至少三百斤的石头抱起来了!

    陈管家使劲揉了好几次眼睛,一直把眼睛都揉红了,心里还是在问,这人真的是二少爷?

    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怪力!看来这下子在这个乱世活下去的机会又大了不少。卫理按捺不住心中也变得愉悦起来,渐渐地把开始时对乱世的烦恼担忧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三天之后,卫理终于带着一群下人登上了嵩山之巅,心中一股畅快之情难以言喻,这几天因为穿越带来的烦恼忧愁也几乎被一扫而空。

    古人云:“登高必赋。”如今的卫理虽然是个现代人,但以前的卫理却是个如假包换的古人,而且也是个饱读诗书的才子,站在山巅上看着四方美景尽收眼下,本能地就有一种想要作诗的冲动。

    这几天里,卫理已经发现原主人的各种本能对他影响不小,从最基本的行走坐卧等小习惯,到琴棋书画等技艺,很多时候总是做出一些下意识的行为,比如前两天一个抱琴的下人把琴放地上休息,他看到了颇感兴趣,这可是现代没接触过的东西啊,于是过去摸了两把,结果他一摸就有一种熟悉感,然后十分自然地弹了一曲,那种感觉简直就像玩了多年的某款三国游戏一样,熟练得不能再熟练了。事后他愣了好久才想到这应该是原主人的能力,现在被他继承了下来,不过这是好事,倒也让他欣喜不已。

    不过如今的卫理虽然继承了以前的记忆和能力,但是也还在磨合阶段,远没有完全融合起来,本质上他还是那个现代人卫理,肚子里哪有那么多墨水作诗。好在他以前读过不少诗词,虽然作诗是没那个本事,找一首应景的念念还是难不倒他的。

    卫理思索片刻,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然后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把开头两句改了几个字,这才放声念道:“外方夫如何,司豫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本是杜甫登泰山所作,但好在除了两个地名之外都还算应景,嵩山古称外方,地处司隶、豫州交界处,所以卫理篡改了一下念出来,总算是满足了心里那种赋诗的本能愿望。

    “好诗好诗。”身后传来一声赞叹。

    “过奖过奖。”卫理还以为是陈管家在夸他,头也不回,随口应道。

    过了一会,卫理才突然感觉不对,这声音很陌生啊,不像是陈管家他们?

    卫理赶紧转身,只见身前站着一老一少。老的是个五十余岁的男子,虽然两鬓微霜,平民打扮,但自有一股雍容气度,文雅非常,眼神中带着淡淡的欣赏;小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儿,水灵灵粉嫩嫩,虽然年龄尚稚,形容娇小,但袅袅娜娜,凤仪玉立,有若出水芙蓉,清丽脱俗,仿佛天地间所有的灵气都钟她一人身上了,美得不可方物,她怀里抱着一张瑶琴,正用那清澈灵动的双眼细细打量着他。

    卫理看到那女孩虽然长得闭月羞花,眉宇之间透着一股灵气,气质着实高雅,但毕竟年纪还小,放在现代根本就是一个还在念初中的孩子,因此倒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脱口而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小姐真是神仙中人。”

    这话虽然没什么错,但是这年代男女之间关系可不像后世那么随意,人家长辈在前,你不先跟长者见礼,却先盯着人家女孩儿念诗,难免让人觉得卫理有轻薄之意,因此老少两人当即就皱起了眉头。

    还好卫理心中坦荡,两人看到卫理眼神清澈,眉宇间不带一丝邪念,知道他是真心欣赏,总算没有因此怪罪他。老人淡淡一笑,道:“这位公子出口成章,才气冲天,想必师出名门,不知如何称呼?”

    卫理这才发觉自己似乎有些孟浪,连忙正身行礼道:“失礼了,晚辈卫理卫仲道,河东人氏。晚辈自幼随父亲读书,略懂文采,让老丈见笑了。”

    老人脸上现出一抹诧异之色,打量着卫理道:“你就是卫仲道?”

    卫理疑惑道:“老丈听说过晚辈?”应该不可能吧,以前那个卫理因为身体不是很好,从小在家里读书,几乎没有出去过,所以也没什么名气,除了家族中人应该没人认识才对,难道这个老人也是卫氏家族的?

    老人又问道:“令尊可是卫诚卫信林?”

    “正是。”

    老人手抚胡须,朗声赞道:“好,好,果然是难得的青年才俊,不只是才华横溢,从你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可知你心怀壮志,胸襟气魄非常人可及,卫信林的儿子果然没让老夫失望。”

    看样子这老人跟自己那便宜老爹认识,卫理一边思索,一边再次将疑惑的目光看向老人。

    “老夫蔡邕,与令尊略有交情,常听他提起你天资聪颖,饱读诗书,老夫以前还不信,现在看来令尊实在是太谦逊了,仲道实乃人中龙凤。”

    蔡邕!?

    哦买噶,这老人就是我的未来岳父?

    那岂不是说,他身边的这个小美女就是我的未来老婆蔡琰?

    卫理一时有些发愣,张了张嘴不知道说什么,怎么可以这么巧,难道这就是缘分吗?

    不过蔡邕倒没有想太多,因为他知道他的名气有多大,一般后生晚辈第一次见到他都是这个样,卫理这个反应本来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卫理好一会儿才消化了这个消息,脸现惊喜道:“久闻蔡先生大名,没想到今日竟在此得见,真乃三生有幸。那这位?”

    卫理看向蔡琰,明知故问。

    果然蔡邕满脸慈爱地看向小美女笑道:“这是小女蔡琰,她的才华可不及你胸中万一,若仲道不嫌她资质鲁钝,不妨抽空指点她一二。”

    这话中的意思可是相当明白了。在这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蔡邕竟提出让卫理教蔡琰,简直就是赤果果地说,小伙子,我很看好你,以后多跟我女儿接触接触,培养一下感情,至于培养起来之后嘛,咳咳……

    蔡琰妹子何等聪颖,哪会不明白父亲的意思,所以一听这话,小脸顿时红了,低下头不敢再看卫理。

    倒是卫理脑中全是现代人的思想,虽说跟原来的古代人卫理正在融合当中,但是跨越了近两千年的思想文化哪里是一下子转变得了的,因此卫理反而不明白蔡邕的意思,只当他是在说客套话,因此谦虚道:“岂敢岂敢,蔡小姐久随先生左右,必得先生真传,胸藏锦绣,超晚辈远矣。”

    蔡邕愕然,这小子难道不明白他的意思?可是以他的才华来看,不像是这种愚笨之人啊?蔡邕思索片刻,突然一笑,心中赞道,好一个谦谦君子。他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印象是越来越好了。</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