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汉末大英雄

第4章 变革

    当下众人先到嵩山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取回了蔡邕寄存的行李,然后赶到巩县,和之前卫理留下来看守财货的队伍会合后,便启程往东而去。

    在路上只要一有空闲,卫理便会拿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向蔡邕请教,虽然有些刻意接近的嫌疑,但因为蔡邕对他十分看好,倒也并不介意。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变得相当融洽,连带着卫理和蔡琰也熟络了起来。当然在蔡邕面前,加上蔡琰年纪也还小,因此哪怕卫理已经在心里把蔡琰当成了未来媳妇,却也没有什么无礼的举动,只是聊天时总会挑一些轻松的话题,常常逗得蔡琰娇笑不已。

    而卫理也发现,常常回忆各种书里的内容去向蔡邕请教,貌似对他融合脑中遗留的记忆有着不小的帮助,几天下来就已经把该记得的东西融合了七七八八。

    “啧啧,这就是传说中的虎牢关啊,果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难怪被当成洛阳东边的屏障。”

    一个身姿挺拔的青年负手立在一辆马车旁,看着不远处的一座巍峨雄峻的关卡叹道,然后心里还加了一句:“难怪董卓要派大军到这里阻挡关东联军,留下那三英战吕布的传说,感情想打洛阳也就这一条大路好走哇。”

    “不错,洛阳往关东唯有这一条河洛古道可走,此处北接黄河,南连嵩岳,地形险恶,虎牢关设在此处,可谓占尽地利,有一军在此,洛阳当得无忧矣。”

    听到马车里传来的话,青年淡淡一笑,心想若你知道这虎牢关死死地把诸侯联军挡在了外边,保得国贼董卓一时无忧,不知会作何感想。接着又想,离董卓作乱也就一年多的时间了,我该怎么办才好,有没有办法可以阻止这件事发生,或者把损失降到最低?青年不禁又皱眉苦思起来。

    不消说,这青年便是来自后世的卫理了。由于他这次出门所带的财物总价值不下三千金,算是一个大商队了,除去负责管理商队的卫家旁支子弟和随行杂役不下百人外,还有统一配备了环首刀的护卫一百五十人。如此队伍虽然对虎牢关的上万守军来说不值一提,但若是别有用心混进关内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所以过关时相对来说有点麻烦。

    不过卫家作为传承数百年依然屹立不倒的一个大家族,虽然现在荣光渐隐,但在司隶一带也仍然是普通人眼中的庞然大物,往常卫家的大商队来来往往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这次过关也没遇上什么麻烦,有卫家的老人打点一切,队伍很快就得到了放行。

    不过人虽过了关,卫理的心却仍然留在虎牢关里。从来到这个乱世的第一天起,卫理就对一年多以后即将发生的董卓之乱有着极深的忧虑。可以说,虽然拉开了汉末乱世序幕的是黄巾之乱,但真正引爆了诸侯混战,使汉室天下变成诸侯割据局面的大变动还是董卓之乱。

    是董卓使各地诸侯认识到原来兵权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只要大军在手,就连皇帝也可以任意废立,顺者昌逆者亡;也是董卓的大军将关东联军挡在了虎牢关外,使他们在磨蹭中互生嫌隙,还没消灭敌人就开始了内讧,然后开始了互相攻伐,诸侯混战的局面就此产生。

    卫理来自后世,对所谓的大汉朝并没有什么感情,对汉室存亡并不在意;但也正因为他来自后世,所以他对战争打心里面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或者说是害怕,从小在新世纪长大的他,完全不敢想象真正的战争是何等可怕,更不愿看到“万姓流散,死亡略尽”的场景,所以他一直在考虑,如何能够改变历史,将董卓之乱扼杀在萌芽之中,或者至少也要改变结果。

    不过改变历史、逆天而行真能做到吗?多少穿越到汉末的前辈,还不是随波逐流,丝毫不能改变这一场祸乱的发生,我能做得比他们好吗?卫理抬头望天,思绪飘到了远方。

    过了虎牢关,再走三十余里就是荥阳城,到这天傍晚时分,卫理一行终于在城门关闭之前进了城。由于卫家经商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在很多地方都有专门的落脚点和商铺,这荥阳城里就有一座大宅专供卫家子弟休息。

    到了卫家大宅处,商队的安排自有别人处理,卫理自去请蔡邕父女下马车,蔡邕搭着卫理的手下了车,随后蔡琰也伸出一只纤纤玉手搭在卫理手臂上,卫理不禁微微侧目,只看了一眼,脑子里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好白嫩的小手,古人都怎么形容的,手若柔荑,肤如凝脂,还有指若葱根什么的,这些应该都能用得上吧?

    蔡琰下了车,正想礼貌地道一声谢,一转头却见卫理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手,顿时脸色微红,心有薄嗔,这人……怎能这样直视女子,好不知礼!

    小妮子心头薄怒,却又隐隐地有些羞意,赶紧走了几步,又不禁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卫理,不想正好看见卫理对他吐吐舌头,挤了个鬼脸。噗嗤,蔡琰赶紧轻掩樱唇,差点笑出声来。真是看不懂这人,之前明明是很谦恭守礼的,这几日接触多了,却总是发现他趁着没人注意做出一些失礼乃至匪夷所思的行为,实在不像一个士子所为,可不知为何自己又不觉得他讨厌,也生不起气来,反而老是有种奇怪的感觉。

    那种感觉……蔡琰皱眉一想,心慌!对,好像是有点心慌慌的,不过奇怪,我没来由的慌什么?蔡琰想不出原因,疑惑地向卫理瞧去,卫理似有所感,转头对她一笑,蔡琰赶紧把头一低,又慌了……

    卫理正要进门,头一转忽然看见远处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看什么东西,一个个神情激动飞奔过来的陈管家,道:“老陈,到底出了什么事,看你这样子应该是好事吧?”

    陈管家跑到近前,喘着粗气,一脸兴奋地道:“二少爷真是料事如神!”喘了几口气,接着道:“二少爷前几天不是说朝廷会把刺史改为州牧吗?现在圣上的诏书下来了,说是听从太常刘焉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并选派列卿、尚书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机,以镇压各地叛乱。二少爷在【60お城-6?0?s?h?u???】山上就把这些算到了,真是高明!”

    卫理看着一脸崇拜地看着他的陈管家,心里却觉得有些离奇,这似乎也太巧了点,他虽然记得有汉末改刺史为州牧这回事,但记不清到底是什么时候了,没想到前几天刚跟蔡邕说了,圣旨马上就来了,难道我也有金口玉言的潜质?

    再看蔡邕,这时的他一脸呆滞,似乎想到了当时卫理“诸侯割据”的说法,脸色有些灰败。不过他毕竟是当世名儒,养气功夫极佳,很快就又脸色如常,对卫理道:“老夫的房间在哪?”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