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李响雷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许多天里,各路能够说上话的人都来给自己送上贺礼。有认识的勋贵,也有京城寺庙里的和尚,有的甚至是李响雷都弄不明白什么时候见过的人也来了。并且一个一个客气的要命,让李响雷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好在师兄了度最近也在黑石峡,没少来给他帮忙。几天下来,倒真是收了不少的好东西,比如说不知道谁送的一匹白玉马,有半尺高,晶莹剔透,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马的神韵更是到了极致,不知道是那位高人的手笔。
广元寺里也来人了,是一位师伯和掌门座下的一位师兄,都算是李响雷的熟人,他们含含糊糊的说寺里对李响雷接受爵位的事情,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师伯还是提醒李响雷不要忘了修行,更不要再红尘中迷失了自己。李响雷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接受爵位还有这问题,不知道会不会带来什么麻烦。他想了想也算是想通了,自己是广元寺的和尚,自己掌门师伯都不反对,自己师傅不反对,别人也没资格反对吧。不过这次寺里给自己带来的贺礼比起自己给寺里的供奉可是差多了。也不知道这掌门是真来送礼还是真来收供奉的,寺里的规矩也真是,自己赚了钱还要给寺里交供奉。
这边师兄和师伯刚走,京城里来了俩和尚,看上去都是仙姿仪容,一副得道高僧的摸样,李响雷不敢怠慢,赶紧和了度师兄把二人让进了李响雷所住的营帐中。
双方分宾主坐下,那位稍微胖一点的和尚说:“贫僧法华寺圆通,这位师兄是福胜寺泰安大师。”
“广元寺了度(了缘)见过二位大师。”李响雷二人一听是京城寺里来的和尚而且都是辈分很高的和尚,都赶紧行礼。
不过李响雷可不大高兴了,当时自己在京城的时候,法华寺自己可是连大门都没进去的,不知道这老和尚来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圆通大师发话了:“当年贫僧和令师金越禅师倒是有些交情,也曾在一起谈禅说法,甚是投缘,不知令师现在如何了,算一算也有六七年未曾见过他了。”
李响雷回答道:“前一段时间曾经在骆驰城外的菩提寺见过师父一次,之后就没有再见过了。”
“那真是遗憾了,令师佛法造诣高深,本来还想有缘的话再长聊一次,互相印证的,看样子真是缘分不到啊。”圆通大师有些遗憾的说到。
这时泰安大师发话了:“前一段传闻说当今大业皇帝赐封你故县伯的爵位,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李响雷说:“回禀大师,确有其事,感谢圣上的厚赐。”
圆通大师发话了:“了缘此话差已,受了这爵位就是坠入红尘苦海,于修行不利。”
李响雷压住心中不快,问道:“大师此言何意,敬请明示。”
“想我佛们中人,最戒贪嗔痴,此三者乃万恶之源,在四圣谛中,有集谛要义……”圆通大师一开始讲就有点停不下来了,李响雷和了度听的莫名其妙,自己身在军中,不受爵位就是不尊皇命,受个爵位扯得上这么多高深的佛法么,自己又没做错什么。
李响雷听的似懂非懂的,师兄了度看样子也是似懂非懂的,只有那个泰安大师貌似是听懂了,他时不时的插上一句,给圆通大师做个佐证。
讲完了大道理,看李响雷态度还算是客气,但是没做出什么承诺,就开始举例子,说某某人因为贪欲下辈子变成了猪羊,也许是过奈何桥的时候,忘了喝孟婆汤,记得往日的家,自己三番五次的跑回去才被儿子认出来。还有京城李姓欠了财主的钱,下辈子变成马来还债等等。
到最后李响雷也算是听明白了,俩老和尚是想让他放弃爵位。至于身上的钱财,更是对修行不利,想早日脱离苦海,去往极乐世界的话,最好还是要把钱给捐给寺里修佛像。而且老和尚明确表态,只要捐够一定数量的钱,可以特意在法华寺和福胜寺最灵的菩萨面前给他祈福,保佑他早日得道。而且还告诉他说,那里的菩萨才是最灵的,全国,甚至是方圆几十万里,一百多国家的菩萨都没有这里的灵。并且如果李响雷想去哪个寺中修行都可以给他找个风水宝地,这些风水宝地可都是所有和尚心中的圣地。
李响雷心中那个气啊,去年自己卖秘籍挣了点钱被师傅给供奉了,现在好容易碰到表姐,挣了点私房钱,师傅不好意思来要了,你俩和尚却想忽悠走,这也太欺负人了,想拿自己当傻子。不过不得不佩服,京城的和尚就是京城的和尚,卖相和口才都是绝佳,整个黑石国还真找不出几个。
就在李响雷和了度被两位大师忽悠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营外的号角声凄厉的响起。李响雷赶紧对二位大师说:“大师的心意小僧心领了,回头请示过师父和寺内之后,再做定夺。”
了度接着说道:“听这号角声,是全体集合的号角,在这个时节这号角响起,大概是岭南国的骑兵又来了,我二人有责任在肩,就无法陪二位大师了,还请大师见谅。”
两位大师互相看了看,无奈的说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还请深思。”
李响雷和了度行过礼之后,拎着盔甲武器就出了大帐。
令二人和两位高僧都没想到的是,他二人这一去,再回到这个屋子已经是三个月之后了。
这三个月中第一个月都是在黑石峡关口上过的,兵不卸甲,枕戈待旦,所有人都不敢有一丝的松懈,这也让李响雷第一次有了一种感觉,这石头垒的墙还是不够结实,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攻破了。剩下的两个月,李响雷又去了一趟铁岭城,去支援那里的战争,这一趟让李响雷真正的明白了战争的惨烈,他所率领的千人小队,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三百多人,他自己身上中箭六处,刀伤三处,好在都不是伤在要害。
战争在十月的时候就又停了下来,李响雷心中就奇怪,这岭南国年年来打仗,每年双方都死那么多的人,打了这么多年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是何苦呢,这曹镇也太不消停了吧。
但是今年跟往年有点不一样,今年不知道曹镇怎么了竟然派人给杨朔送过来一封信,提议双方交换战俘,双方把对方的俘虏都集中起来,等到十月二十那天统一在黑石峡外二十里的一块空地上交换。
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遍整个苦力营,所有的战俘们都兴高采烈,他们最近都非常的主动,一扫往日无精打采的疲懒模样,生怕在快要被释放的时候被人给杀了。
同时这个消息还用一种李响雷绝对想不到的速度传遍了全国,更令李响雷想不到的是,很多人从四面八方开始赶往黑石峡,许多都是家中稍微富裕些的人家,他们有儿子或者是兄弟在战争中失踪了,他们都期望着亲人们能够回家。
到十月十五的时候,黑石峡的军营外就已经住了不少人。黑石峡这里没有客栈,也没有什么百姓,根本就没有很多房屋来供应这些人来住。没有人讲究住什么样的房子了,那些有钱的人家带了仆人多的话,就就地取材搭上些棚子供自己住。而那些人口少的,或者是来的晚了找不到好地方的人们就睡在外面。十月的风已经非常的厉害了,晚上也已经非常的冷,但是他们都不愿意离去,杨朔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帐篷,并且每天送稀粥两次,防止有人冻死饿死。
十月二十终于到了,那天杨朔命令大军三更造饭,五更的时候,派出一万人马押着所有的俘虏浩浩荡荡的往预定的地方走去。剩下的两万人马除了分出来五百人来维持秩序,剩下的人都在黑石峡上准备可能会发生的战斗。
二十里路,走到已经快中午了,岭南国的将军还是刘志才,杨朔和他远远的客气了一番之后,双方的交换俘虏正式开始,根据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一个岭南国的俘虏可以换两个黑石国的俘虏。当时曹镇的提议是一个换一个,被杨朔直接给否了。理由非常简单,你岭南国的都是骑兵,训练起来比我们步兵可是要难多了,而且我们抓你们的人也难多了。我们步兵就不一样了,不用咋训练,找个农民,给把武器就能上战场了。到最后就是这么谈成了。
双方的俘虏们都被排成一排。从李响雷这边走过去一个,对面走过来两个。后来是这边过去五个,那边过来十个。
交换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李响雷队中的一个俘虏等不及了,他不听要求,疯了般的往对面跑去,双方所有的人都看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在那名俘虏跑到中间线上那一刻,后面一支箭,嗖的一声射了过去,直接插在那名俘虏的后心上,那名俘虏扑通一声趴在地上没了动静。
刘志才的队伍看着自己人被杀,队伍中一阵骚动,纷纷抽出武器,口中骂骂咧咧的,好像是在准备冲过来。刘志才一声吼,场面才有些稳定下来。但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李响雷非常吃惊,对方的四个士兵,两人一组,从俘虏中拖出两个来,拖到两阵中间,手起刀落,把两颗头颅咕噜噜的掉了下来,血一下子喷了老高。
杨朔手下士兵看着自己人无缘无故被杀,一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抽出武器,但是最终交换俘虏的行动还是继续进行,并没有因为这个小插曲而停止。
正午的时候,整个行动结束,双方缓缓撤退,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对方偷袭。
来到黑石峡,所有刚刚交换回来的俘虏都被集中看押在一起,杨朔明确讲,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间谍混入,要等到一个一个核查过身份之后,才能自由。
下午的时候,百姓开始来营中认人,于是整个现场一片喧腾,有两父子抱头大哭,有找到兄弟之后的欢声笑语,也有寻找之后没有结果的绝望的哭声。其实大多数都是哭喊声,找到亲人的在哭喊,找不到亲人的也在哭喊。
所有被认领的战俘都会跪在地上感谢大业皇帝,感谢杨朔,感谢佛祖。到后来有找到亲人的大户人家燃起了鞭炮。而另外一些在黑石峡有熟人的战俘们,也有熟人过来接风洗尘,整个场面变得开始喜庆起来。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