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将军身材不算高大,但整体匀称、结实。此时虽然戴着眼镜,但是透过镜片,还是能够感觉到那敏锐、犀利的目光。此时,着一身中将制服,显得沉稳而英气。整个人带给人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气。这时,抛出话题,便目不斜视,座等众将领发表各自的高见。
尽管没有点名,也没有任何暗示,但冷场的局面才仅仅出现十多秒钟。首先发言的是卫立煌麾下第一大将,第十师中将师长李默庵。“司令及各仁兄,小日本处心积虑,图我中华之心,不是一日两日,其单兵素质,其武器装备,都作了精心准备,说句土话,就是有心算无心,与其对战,孰强孰弱、高下立判。但既为军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就是拿命拼,也要勇往置前,决不后退!”李默庵颇为悲壮地说。
参谋长郭寄峤不无忧虑地说,日本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长期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培植,据二十九军同仁的描述。上了战场的日本士兵,因崇尚武士道精神,个个悍不畏死,主战场我军始终处于不利局势不说,就算个别局部战场,我军获胜,那也是胜得很残烈。日军士兵没有一人投降,直至战到最后一兵一卒,甚至同归于尽。面对这样凶残的对手,我们得格外小心啊”
八十三师中将师长蒋伏生,更是垂头丧气地说:“日本工业发达,天上是飞机,地上是坦克、大炮,单兵素质一个顶我们5个,这个仗还怎么打,我看悬。”
一旅少将旅长蔡炳炎听不下去了,虎地立起,明显带有针对性地说:“我看小日本也没什么可怕的,二十九军大刀队不照样砍他们的脑壳,还不是砍得他们狼奔豸突,魂飞魄散。”
随着一个个将军的发言,张强发现,此时已经形成三股意见。
一股是以李默庵为代表的主战派,明知强敌在前,但也要死战到底。
一股是以参谋长为代表的温和派,战是一定要战,但如何去战,不支持蛮战、死战。
另一股则是以蒋伏生为代表的怯战派,面对强敌,腿肚子开始转筋的那一种。
近两个小时的争论,其实并没有达到卫立煌将军的初衷目的,倒是争出了各自对抗战的态度,对抗战的决心,每个人的心态如镜子般地呈现在卫将军面前。这个意外的收获,让卫将军在后来的战场上点将、布阵,识人用人时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短暂的会间休息后,会议继续进行。没有话说的数十名将军,一齐将目光投向正中的卫立煌司令,准备聆听司令作总结性的训示。然而出呼大家意料的是卫司令并没有讲话的打算,而是将目光投向最不显眼的后排角落处、独立团团长张强身上。当大家正不知所措时,卫司令说话了:“张团长,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你也谈谈你的看法吧。”明显带着鼓励而不容置疑的语气。
尽管会前有做过这样的假设,并且还精心准备过,但此时真的被点将,而且是在将星闪耀的将军们众目睽睽之下,心里难免发虚。大脑瞬间短路,直到耳边隐约响起的一个声音:“一个小小的杂牌军团长,能有什么见解”。将我唤醒,我深吸了一口气,沉稳地站了起来。调匀气息,侃侃而谈:“卫司令,各位将军,晚辈才疏学浅,斗胆谈几点看法,还望不要见笑,多多包涵呀!”
其一,日本帝国侵吞中国之心蓄谋已久,绝对不是偶然,不是一城一地就能满足其胃口的。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企图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即至前不久发动的七七事变。综上所述,我们别无退路,必须应战,否则就将成为亡国奴。
其二,接战之初,敌人锋芒正盛,加上其武士道精神,超强的单兵素质,以及飞机、大炮、坦克,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会丢城失地。我们所要做的是避其锋芒,收缩兵力,层层阻击,逐渐将战线拉长,利用祖国广大的空间,换起全民抗战的准备时间,达到相持局面即为胜利。
其三,抗战必胜。日本弹丸小国,资源溃泛,兵源不足,一经战线拉长,补给困难,交通运输线便成为生命线。只要不断地打击绵长脆弱的运输线,小日本的败象便已显露。再者,随着日军占领的地方越大,分出把守的兵力就越多,这样以来,可供攻击的机动力量就越少。反过来,缓过一口气来的中民在一致抗日的前题下,四处出击,全面开花。倭寇必然陷入中国全面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如此以来,倭寇被赶出中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我讲完了”
“好!精彩,绝伦”,卫司令象是发现宝物一样,两眼放光,赞不绝口。
数十名将军一时也被这不起眼的小小上校一番宏论所震惊。如雷般的掌声,在大家呆楞数秒钟后,经久不息,所有人看向张强的眼神在改变,面部表情在变化。大家都在心里重新认识和定位这颗冉冉升起的军中新星。有敬佩,有羡慕,有欣慰,甚至也有嫉妒
宣布散会后,惜才的卫司令便握着张强的手,便再也不舍得放开,生怕一松手便跑了似的,晚宴也被强令座在自己的身边,直叫众多老将看着眼红。
无比局促的张强,终于熬过了这觥筹交错、高谈阔论的宴会,最后还是被卫司令请到住处,准备促膝长谈。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