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国敢问鼎之轻重》相关的友情推荐:----------------------------------------------------------------征途-弑仙---悍戚-----哑医--------------卧唐------------------------------------------------------ -替身------------------------浮霜----------------瑾医---------------类神--牛男--------
以下是:天津为你提供的《战国敢问鼎之轻重》(正文第十五章,离间进行时。)正文,敬请欣赏!
王启坐直了身子;“此次前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要拜托您。”寒噤摆了摆手说道;“什么拜托不拜托的,咱们这么多年的老朋友有什么说不了的,有什么事情你就直说。”
王启踌躇片刻道;“实不相瞒,我之前曾去过赵国想要在赵国出仕,但是无意间得罪了平原君门下的食客捏孙所以不得不投靠了信陵君的门下,但是如今信陵君也成了丧家之犬,跟着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前途,所以希望您能为我向秦王引荐。”
寒噤用手捋了捋下颌的胡子;“你也知道秦王虽然是求贤若渴,但是也是要看真才实学的,如今秦王想要东方六国的领地,你又正好刚从东面来,不知你有什么好的谋略来献给秦王?”
王启沉吟片刻道;“其实我之所以前来投靠秦国正是因为我手中有一些有利于秦国的消息来禀报,而这些消息将有可能为秦国根除内患。”
王启沉吟片刻;“如今秦国虽然看上去无比强大,但是却内乱不断,究其根本乃是因为各各门阀之间相互争权夺利,相互碾压,使得秦国的大部分国力在内耗中丧失,你可是有什么妙计来解决此事?”
王启答道;“正是,此次前来我也想以此来作为最终目标来出仕秦国。”
寒噤摇了摇头;“这还不够,仅凭这些还不能让你在诸多谋士中出头,如果你冒然提出的话,各大门阀会让你无法在秦国立足。”
王启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秦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整顿的门阀势力。”
“哦?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更加重要?”寒噤不由奇怪的问道。
“秦国近来不断征战四方,前些年攻取巴蜀之地,这几年又不断进攻东方六国,穷兵黩武肯定使得国家的实力下降,虽然秦国拥有富饶的关中平原,但是关中平原水旱灾害不断。粮食的产量自然也是无法增加。”
“王兄可有何良策啊?”“良策是有,不过还要请韩兄代为引荐。”
寒噤沉默片刻;“不如王兄就先由我的门客做起吧,等有了些许名声我也好为秦王引荐你啊。”
“如此就多些韩兄了。”王启轻轻躬身行礼暂时住在了寒噤府中。
而此时的陈浣则在前往楚国的路上,这一年因楚国南方的南蛮部落拒绝向楚国进贡楚王亲自率领楚军攻打南蛮。
陈浣一路骑着马向郢城赶去,一路上虽然颠簸但是却很是平静,楚国到不愧是一个水中的国家,这一路上虽然带着马匹但是有三分之二的路程都是在船上度过的。渡船上船家看着明显是北方人模样的陈浣好奇道;“小伙子,看你的样子不像是楚地的人吧?来楚地可是很辛苦啊。”
陈浣微微笑了一下;“我是来这里探望亲戚的,北方路上都用车马,楚地舟船还真是有些不习惯,不过时间长了道也还好,至少比陆路要快些。”
船家一边摇着船橹一边笑着说;“你们北方的人自然不会习惯了。不过我们楚地多水这风光自然也是很好的,有功夫你不如去四处游览一番,倒也是别有一番情趣。”
“一定,一定”陈浣一边回答船家一边观看着四周的山水。“你真的决定去投靠春申君了么?”身边的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问另一个人。这个人大概三四十岁的模样,脸有些消瘦,穿着一件黑色的粗布武士服(宽襟窄袖的一种衣服,不是小日本的那种),腰间别着一把青铜剑,赤着脚。武士回答道;“这时自然,我有一些关于楚国的情报,只要将情报献给春申君,他自然会将我纳入麾下。”说着得意的摇动了一下头。
“那是关于什么的情报呢?咱们认识这么多年,你不透露一些给我么?”青年继续问道。“这当然是不行的了,除非你作为我的家臣和我一起投靠春申君。”武士理所当然的说道。青年满脸不情愿的说道;“你想都不要想,我才不做你的家臣呢,我现在有吃有喝,你上顿不接下顿的,做了你的家臣岂不是要饿死?”说着满脸的不信任。
听二人的对话好像是其中一人要去楚国的春申君门下谋生,陈浣一想也许会和自己有个照应,于是起身来到武士身前行礼道;“在下法家弟子李斯,敢问勇士大名?”武士听到有名家弟子和自己打招呼急忙起身还礼;“在下儒家弟子庄不周,不知您有何见教?”
陈浣;“刚才贸然听到两位老哥讲话得知您要去投奔春申君,在下正好也要前去投靠,不知师兄是否可以略为介绍一下楚国的情况,以方便在下出仕楚国?”庄不周起先很警惕的看着陈浣,当得知陈浣也是前去投奔楚国时才稍微放下可一些心中的戒备,但还是询问道;“看样子你是北方的人,为何不在北方诸国中某个差事呢?这楚国即偏远又是自古就被中原各国认为的蛮夷之国,似乎在这里出仕很难名扬列国吧?”
陈浣满脸失落的说;“实不相瞒,在下本是韩国人是,少年时跟随门主学习,虽然不是什么经世之才但也是小有所成,于是难免有些骄傲,终于一次得罪了当地豪绅而不得不逃出韩国,其他国家我也不是没有去过,但是却没有被人赏识,因此我才来到楚国,不知师兄为何不去其他东方六国之中,而来这里呢?”一堆谎话陈浣说的脸不红心不跳,反而将庄不周说了个大红脸,庄不周尴尬的不知如何回答,陈浣急忙为他解围道:“想必也是昏君难以看出师兄的大才华,所以师兄才来投奔春申君的吧?”
庄不周急忙顺坡下驴道;“是啊,是啊,都是昏君所致,都是混君所致。不过我来投奔春申君也是因为偶然得到了一个消息,我想如果将这个消息作为投名状的话春申君肯定会将我收做家臣,因此才来。”
陈浣急忙拱手施礼道;“师兄大才,若是小弟定然不能识破如此大事,还请师兄相告详情。”
“这…”庄不周沉吟道。陈浣急忙打断道;“都怪小弟鲁莽,既然是师兄赖以出仕的消息自然不可以轻易示人,还请师兄原谅则个,不过想师兄大才,日后必定出人头地,到时候还请师兄不要忘记小弟啊。”一连串的马屁拍的庄不周晕头转向,听到陈浣说他定能成大事又有些洋洋得意生出了炫耀之心,其实庄不周早先曾经出仕韩国,因为他好色贪财又虚荣误事才被韩王驱逐出韩国。庄不周听到有人赞扬自己于是又忍不住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在下得知楚国春申君的门下有人做了赵国的细作。”陈浣故意显得毫不关心;“这有什么?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呢?原来不过是捕风捉影的事情罢了,兄长还是小心被春申君砍掉头颅吧。”说着露出了满脸的失望之情,庄不周着急道;“这时真的怎么成了捕风捉影了呢?告诉你我还知道那人名叫孙彪,原来是赵国平原君门下的门客,后来就来到了楚国做了军官,他暗地里没少给赵国传递消息。”陈浣听后已经在心中打算要凭借这件事来作为自己出仕楚国的投名状,但是表面上还是装作毫不在意道;“师兄说笑了,这都是小事,想必以师兄的本是楚国定能做到令尹一职,在下与师兄性味相投,不如一会下船后我们在酒肆共饮一杯如何?”
推荐阅读:-----------------
(天津)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