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骄傲者的终点,是谦虚者的。这还是上小学的年纪,我在语文课上“发明”的一句名言。少不更事的自己,在那时有多自信,无限崇拜着自诩的所谓才气,该不会做如此猜想,经此多年,我等还会有“怕”的时候,而且心中所惧,也正是先前料定与己无关的最嗤之以鼻的才疏学浅技不如人。所幸在败露于他人之前,我自己先意识到了,便不敢怠慢,努力起来。
回想起初,刚进入专业课时还是相当吃力的。细数当时种种,耳朵里面不由分说的被灌满口音各异间或夹杂大舌音小舌音的“近似”英文,真是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脑子里还在反映着前面一句,紧跟着喷薄而出的三四句便无可挽回的远远错过了,就像是一直在游泳池里练习的自以为熟了水性的人,若毫无防备的被抛入大海,还是定要呛水的。这十足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心里猛然怕起来,非常紧张,何况跟所有遇见的人讨论课程,得到的答复统统都是第一个模块非常非常难。有的教授还给我们看了历年考试成绩,通过率甚至不足三成,这无疑加剧了大家心里的忐忑,所有人都丝毫不敢松懈,我自己更是全面开启了高考前夕的冲刺模式,紧紧跟着进度不算,还要额外花心思练习英语。有多久没这样努力的做一件事情了呢,成日里这样的用功,还是不敢说完全能够掌控。上课时要给出自己的观点,课前就要做足十二分的准备,而课后,紧跟着压下来的无数案例分析,只是所幸,最初的写作是小组合作,很庆幸我们没有浪费任何时间机会,就单刀直入找到了最合拍的搭档。唐索溪,做起学问时也如我一样套路,直入主题见招拆招,雷厉风行从不拖沓。做设计出身的我自己负责开放式策略题,传媒文案方向的她则针对理论论述,我们先各自码好,再交换修改,最后统一整合,第一次得最高分时,才算稍稍舒了口气,在这个新上,心中所喜的仅是:看来这种方法并不错。
想想此前那些个你一千我一千的日日夜夜,题目发下来,默默回去做,两个人加起来,一星期打完几万字,瘦了过十斤,再到后来,她多吃些滋补也能治好我的小病痛。这些不谋而合的小惊喜,全无计划,水到渠成。两个人加起来也年过不惑,可这些快乐,简单得就像所有停留在小学阶段的要好的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上课,放学一起做作业,发完考试成绩一起吃冰淇淋庆祝,有时候想想,总有那么一个人可以陪你一起通宵一起拼命,一起傻笑一起二,是一件多么多么幸福的事情。
做第一个个人报告时,我大概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铺材料,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全部列入,去图书馆“蹲守”先锋著作,用学生注册号贪婪的索取期刊文章,真正字字敲定的写作,则用了整整的一个周末,写完时顿觉用力过猛,甚至心生沮丧,那巨大的成就感,是要滞后多时的。我大概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作仅限于阅读的“疗养”,然后便重新催马扬鞭进入新一轮循环修改状态。这还只是专业课,尚属可控范围,最令人崩溃的是《市场价值创造》里面的“财务报表分析”。要知道,文科生数学不好,每一个画画的小孩儿,更都是数理的“折翼天使”,我们关于数字的那部分技能已然完全退化殆尽,况且,这会计课还要用英文来上,弄清楚那些个缩写实属不易,刚放在母语里搞清了个中关系,再放进公式里计算时,完全重新凌乱掉。此间的悲悲切切,时至今日仍不绝于耳不忍足视。
关于我辈数字技能的退化程度,我想大概可以用老师那个“非著名”的段子加以例证:话说某日晨起,老师和李姨去早市买菜,二人见有新鲜玉米便不觉欣喜,上曰一元五角两穗,李姨便要足数付之,老师当即拦下,反身与小贩议价:便宜点嘛,一块钱一穗好啦。
所幸当时做此报告的小组里除了我们俩,还另有男生一名,可同出文科的此君数学程度,也仅限于他是一名男生,不过还是完胜我二人,肩负起上升到乘除法高度的全部重任。交了报告,我们心中实时涌起的感慨,谓之:“度尽劫波兄弟在”。
第一个模块的节奏简直就是“摸爬滚打”,可真的结束时,大家才恍然发现,已然打好了一个十足坚固的根基。
做学术,拼的当然不是学的速度与记的耐力,要想领悟吸收,就要时时运用,况且理论若无指导实践的功用,是绝无存在的价值的。
最令我折服的,正是本院首发的“可持续发展之三个层面”理论,谓之个人,集团,国家,利益,责任,环球,经济,社会,环境三层面九要素平衡发展和谐共生。这听起来是个极庞大复杂也有些空洞的纯粹的社科理论,可它所形成的模型架构却极实用,小到生活纠纷大至人与自然皆可囊括,以致我心里面的小纠结,学术上的新困境,只须化入此框架,顷刻间明晰可辩迎刃而解。说到此处,看官莫言所述太玄,运用此观有个七步之法,只须按部就班的带入事例,便可获解决之道。其一,是找出“核心问题”,其二则是罗列出全部利益相关者,其三,根据“权力所在”,“舆论影响”,“关切程度”区别分析,三者皆有则为解决问题的真正舵手。第四,搜集资料来支持分析过程,第五,则是根据个人判断是非的原则,假设结果,寻求出路。进入第六步便可得出结论,但此时还要加上第七步,就是事后的自我剖析,定要此时心中毫无疑问的认可了,此法才是真有效。
用这理论,作为资深强迫症的我自己也觉得生活里轻松多了,最直接的力证,就比如日日见着唐索溪,念着这美妙的音节,也终究没又往深里想,把自己再次纠缠住。有些事情,注定无源无尾,既发生,便享受。
另一重进步,是对社会构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学会了维护自身的权益。
我们的生活里,判断社会完善程度的度量,就是设定的标准和履行的状况。事无巨细,皆有该遵循的准则,倘若这准则不够具体细致,则可视为法规的欠缺,该做补充修订。比如饭菜的份量,快递的速度,网路的流畅,药物的疗效,除去这些可以量化的理性标准,还有前台员工的态度,客服纠错的诚意,体验过程的顺利,所获结果的价值等等一干感性评判。既然标准在那里,有缺失时,使用者当然有理由上诉。我们从前的观念,总觉得维权既浪费时间又空惹怨气,即使最终得到些赔付,也值不回为此事所花费的精力。消费者尚可干脆弃权,若细究下去,提供服务者则是丧失了提高服务质量的机会,也就从而发展缓慢甚至止步不前,这对整个社会体系的发展而言决不是一个好现象。
另一方面,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这一切日常琐事,皆可归于服务领域,我所处的文化产业如此,政府部门,也理应以服务者的心态服务于人民。在这里,市民和政府直接单独的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多,也很方便,就像体验其他营利机构的服务一样,市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政府“协助管理”的服务。比如去市政厅办手续,工作人员温言应答笑语相加,等候区设施舒适气氛轻松,我得到的最直接的触动是:个体与集体真是没必要作为对立面全身戒备充满怀疑,我们都为了解决事情避免麻烦,相互多配合一点,过程会缩短效率会提高,心情也自然而然舒畅些。同为这社会的一部分,何苦的剑拔弩张事事作对,凭空添了怨气不说,也是无益于结局的。
重新回归到文化产业的立场,文化,艺术抑或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另一组成,也都是协同起来改善我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也是要讲供求关系的。没有作为服务接收者的大众做根基,没有顾客满意度做导向,空于象牙塔里自怨自艾非但无处发展,终将无法生存,能保证水滴永不干涸的方法,只有将其置于江河海洋。
现在的心态,真像重又回到了处于启蒙的孩童时期,有那么多新知识那么多种从未设想过的可能,好奇也崇拜,总觉得自己头脑里还空得很就拼命的吸收汲取,像朵小葵花。有时觉得,学习就好像是吃饭,有饥饿感也有饱足感,可这饱足感维持不了多久,我们逐渐长大,这成长却永远没个尽头,吃完此餐还是会饿,进食美物,这是最单纯的出于本能的快乐。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