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十字军之剑

十字军东征与萨拉丁相关

    [[[cp|:210|h:140|a:c|u:file1/chapters/20136/6/2817485635061352876002137741433jpg]]]海廷大捷,收复圣城

    占领阿勒颇使得萨拉丁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巴勒斯坦地区的十字军。在他看来,叙利亚和埃及就像两个磨盘,会把夹在中间的十字军磨成齑粉。

    1187年,萨拉丁集结力量进攻十字军中最强的耶路撒冷王国。7月3日,萨拉丁在太巴列湖西岸附近的海廷包围了十字军。阿拉伯军队点燃十字军营地周围的灌木丛,浓烟熏得十字军喘不过气来。十字军没有水喝,极度干渴。太巴列湖虽近在咫尺,但是他们却无法冲破阿拉伯军队的包围。在盛夏的酷热中,大批十字军士兵渴死和热死。

    4日清晨,十字军将领雷蒙率领骑士发起冲锋,萨拉丁命令军队留出一条缝隙,让他们逃走,然后再合围,将全部耶路撒冷步兵包围起来。最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几乎被全歼。穆斯林军队俘虏了十字军统帅居伊·吕西尼安,打碎了十字军鼓舞士气的“真十字架”。随后,萨拉丁在居伊许诺不再与穆斯林对抗后便将其释放。

    耶路撒冷王国已经无力抵挡萨拉丁。经过13天的围攻,耶路撒冷投降。1187年9月2日,萨拉丁选在登霄节这一天进入耶路撒冷,以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登霄。

    与88年前十字军攻克耶路撒冷时大开杀戒形成鲜明的对比,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没有杀一个人,没有烧一栋房子。根据受降时签订的协议,耶路撒冷每个男人要缴纳10第纳尔赎金,每个女人缴纳5第纳尔,儿童1第纳尔;无力缴纳的人则成为奴隶。萨拉丁免去了7000穷人的赎金。萨拉丁的弟弟向萨拉丁要了1000名奴隶,随即将他们释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随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隶然后释放。最后,萨拉丁自己宣布释放了所有战俘,不要一分赎金。

    在十字军占领期间,阿克萨清真寺被改为圣殿骑士团的总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萨拉丁将它们恢复为清真寺。磐石清真寺金顶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礼的声音再次回荡在阿克萨清真寺的上空。有人向他建议拆毁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萨拉丁没有同意。相反,他将耶路撒冷的圣地向所有宗教开放。

    签订合约,和平共处

    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的消息震动了欧洲。教皇乌尔班三世闻讯后惊愕得心脏停止了跳动。继任教皇格利高里八世呼吁采取行动。十字军的热情再次被。3月3日深夜,萨拉丁病情恶化。法迪勒却不能整晚陪着他,因为如果他没有像往常那样晚上从萨拉丁的城堡回家,大马士革立刻就会陷入猜测和混乱之中。4日清晨,一位宗教学者在萨拉丁的床前诵读。当念到“他是我的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我只信托他”时,萨拉丁脸上露出平静的微笑,溘然长逝。

    1187年,为抗击十字军,萨拉丁从各地调集60000名军队,组成阿拉伯联军,发出了“真主至大,把法兰克人赶出耶路撒冷,收复失地”的号召。同年7月,萨拉丁率军在巴勒斯坦提比里亚湖附近的赫汀(哈丁)发动对十字军的进攻,一举歼灭十字军主力,耶路撒冷国王被俘。接着,萨拉丁又攻占阿克、贝鲁特、西顿、雅法、凯撒利亚和阿什克伦等沿海城市。10月收复耶路撒冷。1189年起,英、德、法3国国王亲率十字军第三次东侵,先攻占阿克城后,围攻雅法和阿什克伦,两度进逼耶路撒冷,萨拉丁率穆斯林大军,经过3年艰苦曲折的战斗,多次击败十字军。1192年9月英王理查一世被迫与萨拉丁签订停战和约。第三次十字军东侵以穆斯林的胜利而告终。萨拉丁遂即在收复的城市恢复建设,安置生活,并以宽宥和仁慈的品德对待异教徒和遣散战俘,与十字军以残忍和暴虐杀戮穆斯林及基督教徒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得人心,萨拉丁被东、西方史学家誉为具有“骑士风度的君主”。

    萨拉丁在位24年,其中有16年是在戎马疆场上度过的。他一生廉洁无私,生活简朴,一心关切阿拉伯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据阿拉伯文献记载,他逝世时只留下1个第纳尔及47枚迪尔汗的遗产。萨拉丁临终前,还叮嘱其长子麦利克·艾弗达勒“要敬畏真主,要体察民情,要关心百姓疾苦”。1193年3月3日,萨拉丁在大马士革逝世,终年55岁。葬于大马士革伍麦叶大清真寺附近,穆斯林常到其陵墓前拜谒,以示怀念。

    第一次十字军远征

    (1096—1099年),是唯一一次胜利的东征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杀了7000人,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十字军横征暴敛,促使人民不断起义,政权动荡不定。

    第二次十字军远征

    (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爱德沙,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溃。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军远征

    (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目的。德意志十字军(最初约10万人)一路上伤亡惨重,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红胡子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继续东征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在叙利亚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并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国,又卖给了原耶路撒冷国王以后,于1192年与埃及苏丹萨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沿海狭长地带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