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误入东宫

分卷阅读47

    说到一半,却又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接不下去。

    被尘封已久的记忆袭上心头,李旭向后踉跄了几步,复又在青石板上坐下。

    “先皇后之死,的确是被奸人所害,可若是圣上未起疑心,又怎会放任那人继续稳坐荣华?太子不足七月而生,倘若皇叔未在圣上亲征之际,于普庆寺之中密会先皇后,圣上又会疑她至此。”

    “够了,够了。”李旭深吸一口气,又长长地呼出。

    当年,他的确是在普庆寺中见过公孙沅一面,却并非他执意要去,而是因为有人冒充她的字迹,修书一封,声称自己身陷险境,急于要见他。

    二人见面之后,自然知晓了此事是被人设计,可之后的一段日子,却又各自相安无事,李旭便也将这件事给抛置于了脑后。

    再后来,李临班师回朝,沅沅腹中亦有了李玗。

    他自觉心灰意冷,索性远离庙堂,遁入禅道。

    只是斯人已去,当年的是与非,如今,却也再无争辩的必要了。

    晏遥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将目光垂下。

    三十年前,李家只不过是镇守闵州的一方诸侯。

    旧历四十年间,前朝颓势渐显,李旭与李临二人以清君侧为名联手起兵,用三年时间,推翻了前朝政权,而在那之后,李临因为取得了公孙一族的支持,才得以顺利登基,改年号为隆至。

    史书上寥寥数笔,道的清的是成王败寇,道不清的,却是这其中的恩怨情仇。

    李临求娶公孙沅,为的是权柄,这一点,世人皆知。可他究竟是否动了真情,却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

    无论当年孰是孰非,被这些前尘往事累及的后人,却又是何其无辜?

    李玗只知先皇后当年是被张氏所害,却并不知圣上的猜疑。

    以他的至情至性,晏遥难以想象他知道了真相以后,该会是怎样的悲恸。

    这也是为何她今日坚持要独自前来的原因。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旭才终于从那无尽的思绪之中回过神来,见晏遥还站在那里,低头不言,叹了气,说道:“这是圣上与本王之间的心结,自然合该由本王去解开。只是此事关乎先皇后声誉,还请太子妃……谨慎。”

    “晏遥明白。”说着,她又向李旭福了福身,道:“晏遥在此,代殿下,谢过二皇叔。”

    她下山的时候,已是酉时,夕阳西下。

    东宫的车驾早已在山脚下等候。

    晏遥掀开帘子后才发现,李玗竟然也坐在这马车里,却不知是等了多久了。

    “你……”晏遥疑惑出声。

    李玗既然来了这里,是一直在马车里等着,还是……还是他刚才,也随着她一同上了山?

    却见李玗面色自若,伸手扶了她一把,将她拉上马车,然后开口解释道:“这里偏僻,我放心不下,才一同来了。”

    晏遥上了马车,李玗倒也不问她与李旭二人究竟谈了些什么,反倒是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盒糕点,递给晏遥,温言道:“是不是饿了?从这儿回东宫,还得磨上一会儿功夫,先垫垫肚子。”

    晏遥诧异着从他手里接过糕点盒,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她打开盖子,从里面挑了块桂花糕放到嘴里,桂花的香气便沁满了她的喉舌,连带着她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

    等她吃下一整块糕点,想要同李玗说几句宽心话时,一扭头,却发现李玗已然闭上了双眼,身子随着马车的颠簸微微摇晃,睫毛微微颤动,看样子,像是陷入了小憩当中。

    这些□□堂之上波谲云诡,圣上执意要将高阳赐与五皇子李毓作为封地的消息流出以后,各路牛鬼蛇神都逐一粉墨登场。

    他应当,是累了吧。

    这么想着,晏遥便也不去惊扰他,只是轻轻将糕点盒盖上,然后将整个盒子放置在一旁,也闭上了双眼,想要打个小盹。

    她自然不知道,在她沉睡过去以后,李玗睁开双眼,看了眼身侧的她,又将目光转向别处。

    他的眼底是彻骨哀恸,呼吸,却比平日里还要沉稳半分。

    五皇子一党翘首以盼的诏令,终究也没有颁下。

    非但如此,今年端午,就连筹备了数月的家宴也终究未能摆成。

    皇帝的病情似乎愈发严重了,如今就连五皇子李毓,也难以得见天颜。

    如此情形,众朝臣的心便也愈发的不安分起来,那些原本与五皇子亲近的人,现下也不敢轻易站了队伍,就连五月中,徐家举办的诗酒会,这些人也纷纷借故不去。

    偏偏就在这时,皇帝下了另一道诏令,命太子监国。

    圣旨是福海亲自带到东宫来的,宣读完旨意后,脸上的神情看上去比起一个月前,还要更加亲近几分。

    “恭喜殿下。”

    李玗接过圣旨后,同他客套几句,命人取了蓝田玉制成的鼻烟壶出来,赠与福海,却并不再与他多说什么旁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