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郑斌的心情是大好,通过这一战,兴汉城是发了一笔大财。
每天运出去几十车粮草,供养那些被围的五万赵军一天的消耗。其实这些粮草也是从赵军营地抢来的。
然后便是一车车的武器铠甲和各种物资运进城来,城内官员在忙着清点。虽然这些武器铠甲都要重新回炉重炼,但比铁矿石冶炼要轻松很多。
还有随军的两万名杂役,在张平攻下赵营之时,便全部被俘虏。张平释放了赵军的俘虏,这些杂役则全部留下了。两万杂役中有大批的工匠,光铁匠就有五千多人,还有木匠、马夫、裁缝等等,这些工匠对于兴汉城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这五千铁匠,在城内流水线生产的兵器工场内,可以大量的打造兵器,而锻造水平也会上一个大台阶。郑斌一直想装备的锁链甲,也许便成为可能。
那六万匹战马,也非常重要,尤其是羌族的那三万匹战马,都是没有阉割过的。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惯,战马都有阉割,因为怕战马在战场上因为发情而影响战斗力。以往缴获的战马都是已经经过阉割了的,这些战马可以用,但以后老了,便没有战马了。因为羌族一直以养马为业,所以他们的战马不进行阉割,这次得到了三万匹没有阉割的战马,对于兴汉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在其中选出,然后便能进行品种培育,这样兴汉城便有源源不断的战马可以提供。
接受这些战利品,可是忙坏了城内上下的官员,但大家都乐不可支,经过这一战,兴汉城算是站稳了脚跟。以后虽然要更换旗帜,名义上成为赵国藩属,但他们知道,他们算是得到的承认,正式跻身为一方诸侯,周边势力也不敢小看他们。
郑斌这时又下令,在城市的中心广场,建一座方尖碑取名为英烈碑。又在城外选一处山坡,建造英烈祠,作为列次战斗中捐躯烈士的埋骨之地。这次大战,兴汉城一共阵亡了二百四十七人,郑斌在战后第七天,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仪式,将这些烈士的遗体火化后,先供奉在善堂内,等英烈祠落成后,再移入英烈祠,让后人永远供奉。
郑斌此举,令战士们感动不已,历来兵士都不被重视,战死之后往往只是被草草埋葬了,从此便籍籍无名最新章节。古人最为重视生后知名,不知有多少人为博一个生后的善名而不惜生死。现在郑斌要建造英烈碑和英烈祠,战死之后能进入英烈祠,那是莫大的荣誉。还有会在市中心的英烈碑上留下名字,从此青史留名,这些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兵士们为此都沉重,无心去留意这些,每日只是呆在军帐内羞于见人。但姚襄却大感兴趣,留意观察兴汉城的一切,他发现这兴汉城内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井然有序,人尽其责。没有人会偷懒,也没人会破坏规矩,整个城便如那巨大的水力车轮一样,有序的运转着,每天如此。而正是这样的一种秩序,让兴汉城爆发出惊人的生产能力。各种物资通过各种奇特的机械和奇妙的安排,被生产出来,然后流转到所需的地方,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这里的人,并不为温饱而犯愁,只知努力的劳作,然后获取一份对应的收入。每天还要参加一个时辰的军事训练,那些人拿起武器便是战士,放下武器便是工人和农民。除了那千余身披精甲的虎贲战士,和近千飞鹰骑兵是职业的战士外,其他都是这样的征召士兵。只有在战时才会被招募,平时则按各自编制,进行生产。虽然每天只训练一个时辰,但通过阵法的组织,使得每个人只要按照规定的步伐和动作去做便可以了。长矛阵和弩箭阵并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关键是阵法的运用。所以那一个时辰的训练,就是训练阵法和刺杀或者射击。
这些都给姚襄很大的启发,可是他明白,兴汉城的做法,他不可能照搬。很多事情他无能为力,就如将土地全部归为公家所有,然后再租给农户的做法,便彻底消除了历来困扰各个朝代的土地兼并问题。可是如果姚襄就没法做到,他要这样去推行,族内的长老都占有大片的土地和奴仆,他们就不会答应。还有当地的坞堡堡主更不可能把土地和户籍交出来。这些人都是姚襄得罪不起的,一旦这些人反对,便会让他们家族失去控制部族的能力。但姚襄想,虽然不能复制这里的国政,但去可以简介这里的战法。上次的长矛方阵,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在合适的时候,这种冲击是致命的,他已经决心回去也要编组这样一支长矛方阵军。
如此,又过了一月,樊坦和姚苌带着大赵皇帝石虎的圣旨前来。正式对郑斌进行了册封,封郑斌为卧龙郡公,授镇南将军,节制卧龙郡,阳谷、山阴两县之事,又封张平为阳谷县候,王狐为山阴县候,余下部属均有封赏。另外赐郑斌工匠一万名,奴仆十二万,分批迁来。
郑斌领部属拜接了石虎的圣旨,如此便正式成为了赵国藩属。首批一万名工匠和二万名汉奴也已经到了,郑斌安置好迁来的人口。便下令张平撤去围困。五万赵军终于可以回返了,姚襄前往和郑斌辞别,这些时日,姚襄借空时常去郑斌处走动,姚襄为人豪爽侠义,和郑斌倒也性情相投,两人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十分投缘。包括被俘的孙伏都,也已经过医治,伤势好了大半,这次一并释放了。
辞别姚襄一行,日已西沉。郑斌站在金锁关向西望去,天际残红,犹如血染,想起一月之前,此处血流成河,不禁心中感慨。徐徐吟道:“暮色映残红,夕阳照关城。征鼓方休去,西风卷黄尘。漫漫青山远,幽谷埋忠魂。犹见金戈起,煌煌大。”
(天津)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