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冲进皇宫,袁绍大声喊道:
“给我诛尽阉党。”
袁术、吴匡等人随即带领士卒冲到皇宫各处,看见太监就是一顿乱砍,这么好的机会,袁家兄弟要是再不把握,那就枉为世家子弟了。
这时候已为布衣的卢植、典军校尉曹操也闻讯带人到达皇宫,到处寻找皇帝和太后。
混乱之中,十常侍中的赵忠、程旷、夏恽、郭胜被杀死在皇宫之中。
卢植与曹操在宫中找到了何太后,并惊走了段珪,只是没找到皇帝和陈留王刘协。
卢植、曹操在京城四处寻找皇帝、安抚百姓,京师在士卒巡查之下当夜已然安定,眼看天色已是大亮,却是仍没有皇帝的音信,正急切间,曹操士卒禀报曰:
“阉党党首段珪人头已被传至京师,刚到夏门(北门有两个,西边叫夏门,东边的叫谷门)。”
卢植、曹操纵马赶至夏门,看那人头虽已满是露水、草泥,细看之下仍能辨出是段珪。
卢植详细询问那群带人头赶到京师的士卒,得知皇帝和陈留王均安然无恙,正在司徒王允、太尉杨彪等人护卫之下返回京师,卢植、曹操心下大定,曹操率兵把守夏门,卢植前出迎候帝驾。
一个多时辰之后,斥候回报北邙山方向数千人马向夏门行来,行军迟缓,看旗号竟是前将军董,片刻之后卢植遣人来报正是帝驾,曹操大开夏门,率人出迎。
卢植、曹操到了帝驾跟前,卢植虽已是布衣,但曾官拜中郎将,更休说经此动荡,国体有损,正是要维护君臣之道,故二人参拜之时均行君臣大礼。
待参拜完毕后,二人与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前将军董卓、中军校尉袁绍、右校尉淳于琼、河南中部掾史闵贡等人护送皇帝和陈留王回洛阳。
曹操不知道中间发生的事情,遂出言询问发小袁绍事情的经过。
袁绍详细的把事情经过给曹操讲了一遍,也就是:闵贡迫杀张让、段珪救得皇帝和陈留王,回洛阳的时候被司徒、太尉、淳于琼和他遇上,众人担心洛阳骚乱,就把段珪的人头快马传至洛阳以助平乱。
走到半路遇上了董卓的三千兵马,董卓悖逆呼喝‘天子何在’,被陈留王‘保驾耶,劫驾耶’夹枪带棒的堵了回去,陈留王待董卓下马拜见皇帝之后,又出言安抚董卓,众人这才安然回到了洛阳。
曹操听完之后未发一言。
在袁绍给曹操讲述帝王历险记的时候,董卓一直在琢磨,这个陈留王很有手段啊,回去跟我那女婿说说这个事。
到了夏门,按制外军无召不得入城,其余众人护驾回宫,董卓率军在城外驻扎,董卓把大营扎在了雍门(洛阳西门之一)之外五里。
董卓大帐,董卓与女婿李儒商量事情(李儒是董卓女婿,执行《三国演义》,史载牛辅是董卓的女婿,本文权当董卓有俩女婿)。
要说这李儒可是智谋之士,三国前期凉州两大谋士之一,另外一个是毒士贾诩。
董卓能混到现在的地步,李儒可是出了大力的,由于李儒几乎算无遗漏,董卓到现在遇事先问李儒。
“今日那陈留王可是给我了一个下马威,那小皇帝却是有点不堪。”
董卓就是一粗鄙狂妄的粗人,他在李儒面前也从来不掩饰,他把这种大不敬的对话当成是拉拢人的一种手段。
“将军,现在可不是谈论皇帝和陈留王的时候,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控制整个洛阳,这不是将军一直以来寤寐以求的吗?”
李儒很清醒,他知道现在要做什么。
“文优有话快点说,我哪次不是听你的,这次来洛阳的路上,也是按照你的策略,洛阳的局势果然被你料中了。”
董卓现在和以前一样,对李儒那是言听计从,他还要靠女婿给他谋取更高的职位和更大的权力。
“据我们的细作回报,宫里的宦官被袁家几乎杀光了,宦官势力已消亡,现在何进已死,朝中的势力只剩下士大夫和以太后、何苗为首的外戚。
士大夫是根深蒂固,想要撼动实属不易,需徐徐图之,只是这外戚就好办多了。”
“哦,杀得好,文优快快说来。”
董卓一听李儒有方法办掉外戚,兴趣大增。
至于细作回报的事,嘿嘿,他可不想天天看细作回报的鸡毛蒜皮,每次都是李儒看完之后总结给他听。
“何苗。”
李儒口吐一个人名。
“解决何苗之前要先震慑住朝中的大臣,不然我这个前将军办起事来会被朝中的废物们指摘。”
董卓能混到现在这个地步,那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李儒说出这个人名,董卓立即就明白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他要求李儒给他出计策。
“可惜我们只有三千兵马,那执金吾丁原可是有五万多人啊,细作说这几天就到洛阳,我们得想办法稳住他们,将军听我细细说来。”
董卓与李儒谈到半夜,定下详细计策。
第二天起,董卓严格控制野惯了的手下们,在董卓严令之下,没有人马敢私自出营。
第三天,丁原率五万大军到达洛阳,扎营于天子和大臣们都认为洛阳已成深固之势,没人再待见董卓,毕竟董卓在皇帝面前的悖逆之事已传出,并且有前科(灵帝的时候两次不奉诏),大家都不想与他沾包。
朝中开始封赏此次动乱之中有功之臣,封赏名单中没有董卓的名字。
一些在动乱之中没有捞到功劳的大臣,在高官的暗示之下,正在准备董卓的黑材料,打算趁董卓兵少的把董卓办喽,说不定凭这个事还能搭上封赏的末班车。
名正言顺嘛,中国时兴这个:先把人搞臭,最好妖魔化,然后人人喊打,再然后高层把这人给办喽,最后万民称颂。
从古到今从今到古都是这个套路,没嘛稀罕的,况且这董卓确实办的蹭事不少,大大减少了大臣们收集材料的难度,材料准备的确实很有料。
谁料倒董风潮还没有鼓动起来,自第三天开始,董卓的大营隔上三两天的就来一批骑兵,多的时候看那旌旗招展无边无沿的样子,怕有个一万多人,少的时候也有个二三千人。
丁原的五万多人占据人数优势,战阵上打败董卓没太大问题,朝廷还是不敢打。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