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重生三国之公孙世家

第七十六章连环诈

    耍诈不是袁绍的专利,宦官们也会耍诈,还会耍连环诈。

    八月,洛阳。

    宦官们对家人被逮捕装作不不知道,只是诈称要在回乡之前再伺候太后一次,计策成功,宦官们又都跑到了宫里。

    这天,宦官张让指挥常侍段珪、毕岚等几十个人布下埋伏,让一个小太监去宫门之外等待何进,要把何进诈进宫来,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布置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宦官出了宫。

    何进上朝完毕准备回家,宫门外一个小宦官正在等着他,见着何进就说:

    “太后召大将军议事。”

    何进想想,可能是因为宦官的事情,太后不方便在朝堂上说,下了朝找自己单独说说吧,自己手握大权,刚刚又饶过了这群宦官,关系已经缓和下来了,进宫应该没什么事,于是独自进宫去见何太后。(何太后临朝听政)

    连环诈完美释放。

    在何进进宫的时候,一个宦官模样的人在宫门之外给一个侍从打扮的人说了一句话,侍从打扮的人匆匆离去。

    何进刚进到宫里就在嘉德殿被太监们围住,话不投机半句多,少府卿渠穆直接把何进给宰了,可怜何进宰了半辈子猪,最后被人当成猪给宰了,还是群杀。

    “还是在家杀猪好啊。”

    何进心里最后冒出的是这样的一个念头,随后陷入无尽黑暗之中。

    宦官们还没来得及品尝胜利的喜悦,中军校尉袁绍和虎贲中郎将袁术就领兵到了南宫门之外。

    原来那出宫门的小宦官就是袁氏在宫里的内线,侍从打扮的人是袁氏的人,内线把宫里宦官准备诛杀何进的消息传给侍从,侍从直接报给了袁家。

    袁家立即整顿兵马,待得到何进被杀的确切消息之后,掌兵的袁绍和袁术立即就带兵到了宫门之外。

    何进的部将吴匡一直在宫门之外,何进被杀的消息他知道的也挺早,他抱着一丝幻想,打算冲进宫里营救何进。

    无奈手下只有百八十个何进的侍卫,冲击三次,都被宫墙上防守的羽箭射退,侍卫也只剩了三四十个人,袁绍和袁术带兵前来的时候,吴匡正在宫门百步之外叫骂。

    吴匡知道袁绍深受何进信任(何进因消息走漏对袁绍疏远才很短时间,吴匡还不知道这个事),看到袁绍、袁术带兵前来,立即向袁氏兄弟哭诉何进身亡的消息。

    袁绍、袁术带兵来之前就知道这个消息,要不怎么会带兵前来,但在吴匡面前,袁绍当了一回影帝:

    “突闻大将军孤身进宫,绍怕有变,特带兵前来保护大将军,奈何晚来一步哇。”

    说罢内牛满面,吴匡闻言也是面目赤红涕泪皆流。

    袁术心里早笑开了花,但此时此地可不敢笑出来,随即也在旁边大声哭泣。

    无奈袁术技不如人,哭了半天也没哭下一滴泪来。

    正在三人哭成一团的时候,墙头上丢下了一个人头,一个尖细的嗓音喊道:

    “何进谋反,已伏诛矣!其余胁从,尽皆赦宥。”

    一名军士顶着盾牌到宫墙之下取回人头,整个过程宫墙上只箭未发,看来是打算用何进的人头和其他人一概不问罪来降服宫外的人马。

    宦官们却不知道,整个过程本来就是袁家设计好的,区区一颗大将军的人头可满足不了袁家的野心,袁家要的是外戚、宦官一网打尽,然后独霸朝纲。

    至于那些外军,做一下洛阳的稳定工作之后,自可以用皇帝的名义让他们再回驻防地,外军里也就董卓实力强点,大不了让稍微忠诚皇室的执金吾丁原率5万北军(执金吾手下的军队)监视那个西凉武夫。

    还真不信了,在堂堂大汉帝都,重兵把守之中,众目睽睽之下,那个西凉武夫还能干出什么事来。

    又不是夺他的兵权,赏他点好处,他还不乖乖的哪儿来哪儿去啊。

    可惜袁氏这回还真是看走了眼了,这个西凉武夫还真不是好相与的。袁家为此次看走眼搭上了二十多条人命,其中包括太傅袁隗(袁绍、袁术的叔叔)和太仆袁基(袁术同父同母的亲哥哥)。

    《后汉书》说是二十余人,《资治通鉴》说是尺口以上五十余人,尺口就是婴儿,尺口以上就是除婴儿以外。

    三人掀开人头上的乱发一看,呵,大将军何进的人头,这个错不了。

    刚才三人一块哭的时候哥俩心里还有点忐忑,怕何进死不了啊。

    袁绍、袁术看完人头心里立马底气足了,五阳魁首都被砍下来了,人指定死透了。

    没错,就是到了21世纪,最好的大夫,最好的医疗仪器都救不回来,最起码21世纪初救不了,这个公孙续可以证明,不信你可以打他的手机问问,号码是110或者120,用的是双卡双待高端机,不用智能的。

    要的就是这个结果,等的就是这个时候。

    袁绍摸把摸把脸上的眼泪,大呼:“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

    大军准备了一下引火之物,顶着盾牌冒着宫墙上的羽箭冲向宫门,在正规军面前,城墙上的乌合之众根本不够看,大军几十个呼吸之后就到了宫门面前,开始放火焚烧青琐门(南宫门)。

    哥俩来的时候没带着破门的檑木,带着那玩意好像袁家早就知道需要破门一样,那样做太显眼,也瞒不住有心人的推测。

    现在这种做法,即使有人怀疑是袁家设计的这件事,也拿不出证据来不是。

    宫门的宦官党羽本就心不齐,见到大军兵甲齐整数量众多已经心寒,据守的宫门又被火焰吞噬,遂作鸟兽散,大军顷刻之间就突破了宫门。

    何进被杀这个事的过程,是我根据现有资料推测的,按照谁得利谁是主谋的原则,袁家的嫌疑最大。

    毕竟在这个事中外戚势力中掌握军权的何进身死,何太后独木难支,宫中宦官几乎被杀绝,士大夫取得了胜利,哪怕是暂时的胜利,那也是胜利啊。

    众所周知,写史书的都是文人阶层,士大夫与外戚、宦官不是一路人,三者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利用、互相攀咬的黑事多了去了,谁比谁好不了多少。

    政治立场的问题,一般都是把宦官和外戚写成反面形象。甚至有的皇帝得罪文人太多,后世的记载中也就多了很多这个皇帝的黑事,哪怕你英明神武都不行,比如汉武帝的起居录中记载汉武帝多次在出恭的时候接见大臣。

    当然这里说的是汉族政权的皇帝,大辫子天朝不包括在内,因为大辫子天朝有文字狱;现在可能也不行,我知道天朝小市民们头上有河蟹大神。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