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吴天良对赵佶未来能继承宋朝的大统,有足够的信心,但这不代表当事人,也就是赵佶本人有足够的信心自己能坐得上那个位置。毕竟天良本人是穿越者,而赵佶他本人不是。穿越者有穿越者的眼光,有世间头脑最好的人都没有的洞察力。当然了,最最重要的,还是对于未来的了解。
此时,赵佶自己一个人在厢房里拿着酒杯喝酒,他想的当然不是和天良想的那样,考虑自己是否能登上皇位,而是想起刚才的天良向自己结交的那一幕,这件事情已经定了下来,赵佶的心情也随之高兴了起来,甚至感觉就连手中的酒,也变得更加芳香甘醇。
赵佶把天良赐给的宝玉拿在手上,摩挲了一下,越发感觉到这块玉的做工精致无比,可以说得上是宝物中的宝物,心里便很想见一下制作这块玉的那位高人。只可惜听天良刚才说过这位高人已经离世,因此,不可能再取得另外一块,不然的话,赵佶还真的考虑要把那位高人请到宫里来,专门为自己的皇兄或皇太后加工玉器,以讨他们的欢心。
赵佶有点佩服自己,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容易就拉上了一个得力的助手,这样看起来,自己的运气和魅力还真的不错,自己多一份力量,就等于自己的实力又大上一分。历来皇族中人要想壮大自己的实力,还非要下一番功夫不可。而与一些高官交往,又难免落人口实,说成是内外结交心怀不轨。而与一些富商交往,就没有这样的问题。
赵佶放下宝玉,双眼投向窗外,心里在打着算盘,赵佶认为,天良这个人绝对可以当自己的助手,他的艺术水平不错,就等于和自己意味相投,兴趣相同,一样都是喜欢艺术,就等于有着共同的语言。而且,这个人也有很强的能力,这个当然不用说,他知道吴天良这个人差不多是空手来到京城,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积累下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和响亮的名气,这种能力,可不是一般般可以说得过去。
对于自己能否登上皇位一事,赵佶他确实没有什么信心,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除开了诗辞艺术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能拿得出手的,说起办实事的能力基本上没有。至于说到交际的能力,虽然自己结交朋友的能力不低,也有数量不少的朋友,但大多数的那些所谓朋友,都是只会吟诗作对或是附庸风雅之辈,论起办实事实在是令人放心不下。
其实这也难怪赵佶,因为有着祖太祖兵变夺取皇位的启示,宋朝自开国以来就不怎么重视军事实力的发展,因此这个国家以文化立国,忽视甚至是打压军事的发展。就算是一些通过了科举考试的人,说起文章来可以说是头头是道,但是说起办实事来就没有什么用了。
而自己呢?赵佶也有自知之名,他虽说艺术水平不错,但其余的时间不是游手好闲就是流连于妓院欢场中,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结交对于治国有用的人材,平日见到的,全部都是喜欢艺术和文学的公子哥。他们说起文学来可以说是头头是道,但真的要说起办事能力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至于那些真正有治国能力和理财能力的人才,赵佶平日都不怎么熟悉,因为他们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时间陪着赵佶他玩,浪费宝贵的时间。
但是赵佶虽然是这样,知道,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来说,最需要的就是那一类的人才,能够真真正正能干,能够成事的人才,而不是整日皓首于穷经中的迂腐书生。
赵佶深知吴天良他是一个精明的富商,从情报中他可以得知,自从吴天良来到京城以后,他差不多是白手起家,创建了开诚商铺,所出售的铅笔,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身家财产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就积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京城向来是卧虎藏龙之地,这里有才能的人多如牛毛。因此,如果让其他的商人来京城发展,还真的没有他发展得那么快。
而这个吴天良既懂艺术,就等于和自己有相同的兴趣,而且,还生财有道,自己有这种人帮忙,确实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能够让一位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效力,对于赵佶他自己来说,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赵佶他当然不知道,对于自己的要求,天良答应得那么爽快的原因,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看好自己的身份,而是在于天良他很清楚未来的脉络,还有最重要的,是在朝庭上的那张龙椅,他很清楚将要由谁来坐,就是这位端王赵佶。
当然了,天良还很清楚当今皇帝宋哲宗将会在这一两年内归天,还有的就是赵佶什么时候会坐上那个位置,虽说准确时间不太确定,总之应该就在这一两年内,更何况天良听说了宋哲宗身体有病,这样就说明了赵佶登位的时间快要来了。
但是当事人,也就是端王赵佶,当然不可能知道那皇位最后将要由自己来坐,因为他毕竟不是穿越者,不可能知道未来的事,也就是说没有看破局的能力。
而皇帝这个身份则是代表着位高权重,得到它就差不多可以说是得到了一切。要说赵佶他没有觊觎皇位的心,那样谁都不会相信。但是他也有自知之明。他认为现在自己应该是没有办法坐在那个龙椅上,他想到的是自己的皇兄宋哲宗赵煦虽说身体不够健康,但是还很年轻,只有二十三四岁,虽说是因皇子死了,因悲伤的原因身体越发变得虚弱,但是毕竟还处于年轻力壮的时期。
而且,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宋哲宗本人不幸归天又没有皇子,根据辈份,还有申王赵佖可以顶上,自己的这位同父异母的兄长在朝中可是人缘极好,能力又不弱,不但在朝庭里到处都是称赞之声,在民间也是称颂一片。
除了申王以外,自己的弟弟简王赵似也很有机会,他和宋哲宗都是由同一个母亲所生,因此与宋哲宗的关系可以说是血浓于水,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而赵似也经常帮助自己的皇兄处理政务,从中获取了不少经验,也很有办事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天良看来,赵佶这个年轻人此时充其量只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尚未有经过社会实践和历练,还没有办法认清世道的年轻人而已。
但其实天良也没有资格说他,因为天良也是同样的这个岁数而已。只不过,两人所经历过的人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赵佶出生就是王族,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血统高贵,在王府过着的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风调雨顺的人生历程,因此,赵佶可以说不是普通人,而是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因此所经过的历练和磨难,自然也比较少,承受风雨和抗打击的能力自然比较弱。
而天良呢,出生于平民之家,虽说童年没有什么大的磨难,同样也过得没有像某些富二代那么舒适自在。他毕业后踏上社会后,马上就经过了社会熔炉的磨练和洗礼,看过和经历过的东西自然要比赵佶这个在温室里长大的王爷多得多。
然而,除了天良这个穿越者,整个大宋又有谁能想象得到,年纪轻轻的宋哲宗会在不久后就会龙驭归天,而这个年轻人最终会登上皇位呢?</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