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良离开兰桂舫以后,这对眼睛的主人也隐没在夜色中。
开封城是宋朝天子的所在地,繁荣程度在宋朝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但是正所谓白璧也有蒙尘处,虽说是大宋的皇都,是最繁华之处,但是开封的繁荣的程度总的来说也不太均匀,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是那么的繁华。
在十年以前,依靠着水运的便利,城东比较繁华,而城西因为水运不及,交通相对于城西来说不太方便,导致在繁华的程度上明显落后于城东。但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在,城西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和商铺,而相对来说,城东就明显不如,只要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得出城西要繁华一点。
当然,这绝对不是什么风水轮流转之类的原因,追根究底,这都是因为在城西,有一间大宅子,在里面,住着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这是一间王府,在王府的大门正上方牌匾上,写着“申王府”三个大字。
每一位经过王府大门的人,在这里都会抬头望一下,对府里面居住的那个人充满了敬佩之情,因为整个开封都知道这么一件事,就是申王他虽然年轻,但是精明能干,德行高尚,品行端正,无论是对待官府中人或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对待邪恶刚正不阿,心里记挂着民众,并积极替民众着想,而且乐施好善,每次有什么天灾人祸都肯定第一个踊跃捐出银两来救人,因此申王在一般民众心目中的威望很高。
而且申王与当今的皇上宋哲宗交情极好,宋哲宗虽说一向都由关系密切的佖王帮助处理政务,但也多次邀请申王他来帮自己处理一些难点,而且,他的能力不凡,只要他一出手,朝廷上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无论是开封的任何一个民众都会这样让为,将来如果宋哲宗有一个什么样的不测,那么继承皇位的一定就是这位王爷。
因此,在申王府的周边,集中了不少人,而一般市民,都了解到了申王的品格,全都搬来这里住,都是为了能更靠近申王,知道申王一定会为他们着想。而且,在他们看来,如果申王殿下将来能坐上龙位,那样就是天下万民之福,大宋在他的治理下,一定会国泰民安。
而住在城东的另一位王爷,也就是端王赵佶,就不那么被别人看好了。端王喜欢艺术,城东的那些官员就挖穿心思找来各样名家的艺术作品献上去,不但如此,甚至还要花费一些人力和财力去民间搜刮一些奇花异石来讨端王的欢心,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让城东的经济水平反过来落后城西不少。
在一般的民众心里,这个王爷不务正业,同时对皇位又没有多大的野心,将来充其量也是一个太平王爷而已,根本就威胁不到申王,因此,在大家的心里,如果将来宋哲宗不幸归天,那么能登上龙位的肯定是申王。
不过今天的申王不在大殿中处理国家大事,而是在一个偏厅听着自己的一个手下的汇报。
话说刚才在兰桂舫的这对眼睛的主人此时出现在了这个申王府,他一五一十地对坐在正中央,对了另一个穿着王爷服饰的人一五一十地汇报了今晚他所打听到的所有情况。
坐在正中央,穿着亲王服饰的申王听完了报告以后,就站了起来,自言自语地说道:“果然,连我的皇弟也想拉拢此人。看起来,这京城很快就要不太平了。”
下面的那个人说道:“申王殿下,请恕小人直言,那个商人吴天良真的是值得我们重视吗,更何况,他现在已经投靠了端王,凭借着他在京城的财力,足以帮助端王做很多的事,很可能在今后,他会成为殿下登位的一大阻力。”
申王表情微微一变,对着下面的人说道:“鬼锋,不要责怪他,天良投靠我的皇弟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作为一位商人,地位不高,任何一个商人如果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就都想找一个依靠,尤其是我们这些皇族中人,如果遇到了我们皇室这一类高贵之人,难免会想办法来靠拢献殷勤,这乃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我的老朋友吴天良这样做,当然也是必要,这说明他还是有些见识。因此,莫要怪他。而他不知道我们在这里,即使是知道了,也不知道本王的身份,因此,他找上我的皇弟也无可厚非,此乃人之常情,本王不怪他,反之,如果他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本王可就对本王的这位老朋友在京城的未来有点担心了。”
这位叫鬼锋的申王手下还是有点担心,说道:“不过,如果让天良这人和端王紧密合作的话,那么对王爷你将来能否登上王位施加了一个不利的变数,小的看吴天良此人的能力确实有这么两下子,刚来开封没多久就凭借着开诚商铺,在京城发展了起来,鉴于他在京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势力,还有充足的财力,如果让他顺利和端王殿下联合,那么端王那边就等于有了一位能人和可靠的资金来源,那么此消彼长,那么就对王爷你来说就不利了。”下面的人停了一下,继续说道,“端王那里得到了这么一个得力助手,那么如果王爷你的王兄有一个什么不测,那么皇位的归属就可能会出现变数的。”
申王听了下面的人说了这句话,脸色一变,发怒了起来:“鬼锋,你好大的胆子,你胆敢咒我的兄长,当今的皇上归天,你活得不耐烦了吗?不要以为你对本王服侍了那么多年,本王就不会动你。”
虽说申王发怒了,但是这个鬼锋的头依然没有低起来,继续说道:“鬼锋从小家里就遭逢大难,如果不是王爷所救,那么这条命早就没有了,也就是说小人这条命是殿下的,鬼锋活了这么久,也已经够了,如果王爷想要小人的命,尽管拿去便是。”
鬼锋停下想了一会,就义正词严地说道:“但是鬼锋也知道,只有王爷才是大宋未来的希望,也是皇族中最有能力之人,王爷的皇兄龙体虚弱,如果在今后不幸西归了,那么遍寻整个皇族,只有王爷才是真命之主,而且——”鬼锋又停顿了一下,郑重地说道:“小的相信,大宋只有在殿下的掌握下,才能国泰民安,民众丰衣足食!”
端王听到了这样的话,怒声喝道:“鬼锋,这样的话就不用说了,如果还有下次,本王绝不宽恕。本王的皇兄现在还年轻,因此皇兄的病,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只要是国富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那么本王做一个太平王爷又有什么委屈的。至于吴天良这个能人,你放心,像他这么聪明的人,他最终会和本王合作的,我的弟弟端王成不了什么气候,天良迟早会了解的,算了,鬼锋你今天也辛苦了,就先回去休息吧。今天的对话,本王会当作什么通听不到的!”
“是的,鬼锋受教了,那么,就先行告辞了,殿下保重。”鬼锋说完就退了出去,只不过他临走时,心里是暖着的,因为他的王爷主子担心起了他的健康情况。要知道,在这个上下尊卑分明的时代,主子身为王爷,对自己一个下人如此,足以证明自己这个主子的高尚,而他自己,也为跟了这么一个好的主子而感到称心如意。
鬼锋也想到,只有自己的这个主子,才是最适合大宋的皇帝,大宋立国这么久了,很多不好的迹象都开始浮现,军事毫无起色,被契丹和西夏一败再败,官员开始变得腐败无能,人民大众由于过多的苟捐杂税,怨气也在不断地积累,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侵蚀着大宋这个巨人的身体,让这个巨人变得虚弱不堪。对外变得软弱无能,对内也毫无起色。而鬼锋认为这个天下只有在这位主子的领导之下,才能有发展的希望,不然的话,大宋只会一步步地陷入沉沦下去,并最终不可自拔。
但同时,鬼锋又有点不安,因为自己的主子不错是爱民如子,仁义之心满天下,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时,太过有仁义之心,也会让对手利用,以至于对王爷造成损害。
不过,有一点鬼锋是认定的,那就是端王成不了什么气候,和当今皇帝最亲密的,是皇帝同父同母的佖王,而最有办事能力,在民间最得名望的就是自己的主子申王,至于这个端王,除了有一点艺术修养以外简直是一无是处,皇位怎么可能会轮到他。
当然,鬼锋他不知道,皇位是归属有时不是以个人的意志和能力决定的,命运也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只不过问题是没有人能看得清,除开吴天良这个穿越者。
同时,在吴府,天良回来了,陈远兴知道了天良结交上了端王,在兴奋之余,也透露出了一丝的不安,兴奋的是自己的这个主子家底越来越丰厚,竟然成为了皇族拉拢的对象。
但是同时,陈远兴也知道,这条路风险很大,结交皇亲国戚是有些风险的,如果自己结交上的这个王爷能顺利登上皇位,那样当然是一本万利,飞黄腾达为之不远,但如果赵佶登不上皇位,那么后果就可大可小,正所谓树倒猢狲散,不但生意会大受影响,被驱离京城,甚至是获罪抄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如果宋哲宗真的没了,登上皇位的那位王爷,在陈远兴的眼光在朝庭上下和民间有识之士的眼光来看,继位者也应该是申王,退一万步来说,申王上不了也有佖王顶上,赵佶喜欢拈花野草这一点,在开封谁人不知,早就从很久以前起就有人这样子规劝过赵佶,就连他的母亲对于此事也有诸多怨言,但是赵佶他依然是我行我素,让人不得省心。以至于在欢场上他与某些女子交往的消息不断,甚至于给皇室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朝庭上下,没有人认为这个无心皇位,但心向艺术的端王有问鼎那张椅子的机会,一般来说,如果是一个聪明的政客,就会多方下注,以保证自己的前途不受到影响。陈远兴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当然,陈远兴不是穿越者,他对未来之事不可能了解得那么透彻,但是吴天良这个穿越者就不一样了。</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