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离魄

第四章 江南江北雁纷飞

    方腊被擒,征方腊战事告一段落。宋军皆大欢喜,升官发财两不误。

    朝廷上也松了口气,这猖狂的方腊终于就擒,且待押解回京,细细地碎剐了这厮。有此人为榜样,看谁还敢造反。一众君臣开始做江山永故,长享安乐的美梦。

    梁家凭军功起家,在朝中无半点根基,自然不会有人因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将去得罪现在如日中天的童贯和征辽大将刘延庆。梁拱上司王禀虽有心替他说话,但终究人微言轻,无补于事。

    那次事件被淡化了,梁拱父子被安了一个贻误战机的罪名,而抄家的命令已经传到了池州官府。

    正是十五月圆之夜,月光皎洁,整个池州城笼罩在祥和的月色中。梁家后院,一妇人倚栏杆而坐,观其打扮,就知道是个朴素持家的好女人。刚刚沐浴完毕,王氏披件罗裳,独自在庭院对月而坐。

    正是: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丈夫出征经年未回,这种亲人生死未卜的感觉很是让人揪心。拿起小几上的黄酒轻轻抿了一口,尽管徐娘半老,但长年习武锻炼身体的王氏仍然是显得精神奕奕的,毫无普通妇女的老态。丈夫常年不归,让她的难免芳心孤寂,只有举杯邀明月,浇一浇自己的愁思了。

    想到年方二九的女儿,王氏不禁泛起一股愁绪。她从小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所以直虽然美名传乡里,却到现在都未嫁出去。毕竟是自己的大女儿,早就盼着老爷梁拱为她说一门亲事了。

    胡思乱想之际,只见一红衣女子走来,此女身披红纱,发缠素带,项中挂着一块血玉,腕上系珠,袖中含娟。身量高挑,体态优美,行走间自有一股巾帼英气。

    她朱唇轻启道:“娘,你又在向爹爹了么。”把手中的绢布递给王氏,擦拭嘴角的酒痕。

    “是啊。”王氏叹了口气道,“已经很久没有你爹的音信了,不知他到底过得怎样。”

    “由爷爷在,谁能伤到爹爹。‘红玉的武功都是梁靖亲手传授的,自然是她的偶像。

    ‘唉,世事难料啊,战场上的事,我们女人又怎么能说得准呢?”王氏担心丝毫不减。

    “恨我不是男儿身,凭我的武艺,怎么也保得爹爹周全!”红玉倒是个武学奇才,小小年纪就被他爷爷训练得当,现在与刚出征时的梁拱相比也不差多远。

    母女俩谈不多久,一个小小身影颤巍巍的走来,那弱不禁风的模样很难让人相信他是武将世家梁家的长子。只见他不过十一二岁年纪,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脖子上悬挂着一个黄澄澄保命项圈。

    真是奇怪,明明体虚无比,可是外表看着却让人感到出神。如果不走动的话,谁又能知道这是一个药罐子呢?

    他缓缓躬身向王氏行了一礼,然后咳了几声,向长姐问好。

    三人的关系是极好的,王氏育红玉后再无所处,待怀瑾如亲子。梁拱时常在军营居住,红玉却因性格坚毅,扮演了怀瑾父亲的角色。而怀瑾因身体行动不便,就在书房遍观书籍,深通为人之道,进退有礼,被全府上下喜欢。如此自然无人欺他体弱,反而被所有人深深爱惜。

    “母亲,时唯四月,天寒风急小心受凉了,我们回屋说话吧。”

    王氏怜他体弱,对他所求无不应允,便找下人收拾残酒,在后厅重新开席。

    酒至半酣,又谈论了一会儿父亲的战事。

    “明日我再让吴伯派人到杭州地界打听一回,听说方腊已经被擒获,战事已经结束了。也许是你们父亲因为战事太忙没时间往回捎家书呢?”还是王氏稳重,拿出老成之谋。

    气氛渐渐有些紧张,三人饮酒不语。(本章节由网网友上传)

    过了一会儿,怀瑾道:“今年童试已过,等父亲回来,我参加来年的童试定能获得全县第一,我知道我难以习武了,所以我的目标就是状元。”

    王氏笑道“小状元志气不小,你要多为梁家争光啊!”

    红玉也慈爱的拍了拍他的头“你小子争气,到时候你姐给你护航,看看东京城的相公、员外有谁敢抢你做女婿。”

    怀瑾顿时耳根子红了半边,喏喏的说不出话来,又被他姐给打趣了。

    “好了,好了,你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老是欺负你弟弟?”王氏偏帮怀瑾,含笑申斥道。

    “娘,你又偏心,为何每次都同弟弟欺负我啦!”此时红玉哪还有平日里的一副冰霜模样,那小女儿姿态看的怀瑾偷笑不已。怀瑾天性聪颖,那不知道老姐嫁不出的原因。他也知道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红玉才会展示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好了,好了。时辰也不早了,你们还是快去睡觉吧!”王氏推了推两人,催促道。

    “母亲晚安”怀瑾施礼后退下,红玉也向王氏道了晚安回到了自己房间。

    谁又能知道这是三人最后一起吃晚餐了。

    “开门开门”

    清晨一大早,梁家大门被一群身穿皂衣的人拍打着。

    “什么事?”管家吴伯开门问道。

    “枢密院相公,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童贯童大人均旨,校尉梁靖、梁拱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梁靖战死不论,梁拱处死,兹命令池州地方官府抄起家用录入内库,子孙家人贬为贱籍。”

    仿如耳边炸响一声晴天霹雳,吴管家身子再不能动弹。众衙役推开呆若木鸡的吴伯,涌进了大门。叫嚣呼东西,隳突呼南北,真是自古执法人员一个样。

    大院仿佛遭了贼,好一阵鸡飞狗跳,众丫鬟仆役四散奔逃,无人理会,他们的目标是梁家夫人与公子小姐。尽管现在梁家失势,但衙役们也不敢做的太过分,梁家在池州本地还是很有威望的。本地当过兵的人都曾在梁家父子手下干过,谁知道那个不怕死的会冲上来给他们一刀。不过因为持有抄家的手令,领头的衙役真的很拽很嚣张。

    红玉大名在外,众皂隶不敢对其下手,怀瑾则不同,他与衙役就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啊。本来就遭罪的人儿,被一群混混般的人物推来搡去,几乎噘的咽气。

    红玉看到后怒斥道“给我放开我弟弟。”其冷峻的气势一时压得众衙役喘不过气来,这就是高手风范。

    “红玉姑娘,请体谅小人的难处,小人也是奉命行事。您看?”领头之人气势为之一夺,再也无法保持临来的嚣张。

    红玉明白形势比人差,不得不低调,于是让衙役弄来一辆马车,亲自报怀瑾上车。此去东京必是艰难,生死未卜,生存的压力头一次降临到梁大小姐头上。倒不是为自己考虑,实在是放心不下弟弟啊,这就是梁家的独苗,自己是拼死也要保住他的。

    在县衙里过了堂,就要押往东京。除了女眷能坐车,怀瑾焉能享受如此等待遇,取辆囚车夹了,今天就上东京。

    王氏却是清晨有去郊外骑马锻炼的习惯,因此躲过一劫。听得家里下人来报清晨事件,简直快要昏晕过去。

    急忙召集了一批三十人左右的忠诚家丁,安排了器械,就往池州通往东京的要道埋伏,准备劫囚。

    王氏乃江宁大豪王呈祥的女儿,这些陪嫁家丁都是王家堡得力青壮。王呈祥怜惜女儿,挑的都是身强力壮的护卫随身。虽然呈祥对王氏先前屈居梁拱小妾不满,但是爱惜女婿人才,故勉强应允婚事。后来王氏被扶正,两家的关系才开始真正融洽。呈祥年过六十仍膝下无子,所以非常疼爱外孙女红玉,甚至传其家传箭法,破了传男不传女的规矩,由此可见一斑。

    埋伏刚刚停当,押送梁家人的车队就从官道上行了过来。王氏暗暗观察,囚车里坐的是怀瑾,那马车中的自然是红玉了。官兵人数不多,不过二十人,却全是刚刚打过仗的西北军。王氏皱了皱眉头,决定在过江的时候下手,那时候把握最大,而且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然后直接投奔江宁娘家,怎么也能使娘仨安然无恙。

    想罢,挥挥手率领家丁撤退。依照官兵的速度,到了长江说不定就天黑了,到时候动手把握更大。想起夫君在世时候说过,池州九华山土匪头子小青锋与他是过命的交情。年轻时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后来被人陷害投身绿林,也闯出好大一副名头,人称江南小青锋。

    她派一个伶俐家丁手持梁家信物前去报信,请求小青锋援助,在长江渡口会合。

    好一个九华山,刘禹锡有歌赞曰:

    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县西南。九峰竞秀,神采奇异。昔余仰太华,以为此外无奇;爱女几荆山,以为此外无秀。及今见九华,始悔前言之易也。惜其地偏且远,不为世所称,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云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晖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累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藉甚乎人间!

    来不及贪看九华山胜景,直上第三座峰头,报了姓名,通了来意伶俐家丁上得聚义厅。只见两边喽啰声形猥琐,魑魅魍魉各行其道。正首一把交椅上却坐着个和自家主人差不多的汉子。抬头微瞟,发现此人手指、手掌处均有厚厚的老茧,一看就是长练掌剑的人。此人眼盯着家丁精光爆射,惊得家丁泌出一身冷汗。这种感觉只有在与老主人梁靖在一起的时候有过,看来这回小主人有救了。瞬息间,伶俐家丁脑海中便转过种种念头,真不愧伶俐家丁。

    小青锋是个重情义的人,听闻兄弟家有难,二话不说点起喽啰二百,马军二十下山抢人。

    小青锋虽然看不起虚伪的读书人,但对真正懂礼的人也是相当喜欢的,比如怀瑾。年轻懂事的后生总是会获得长辈的青睐,他曾一度跑遍大江南北为怀瑾寻求良医,以尽传自己所学,那是别人想求也求不来的。但终无所获,这让在孩子面前吹嘘无敌的他有点挂不住脸。

    他曾一度想收怀瑾为义子,但羞于向梁拱启齿,便一直耽搁到今。他下了个决定,这次下山,一定要将怀瑾带回来抚养,定要满足自己的愿望。至于与王氏商量,他相信王氏会作出同意他的决定的。

    且说土匪行军迅速,虽然路程较远,但还是先官军一步来到渡口。见到了王氏,又是一番劝慰“嫂嫂,我兄弟虽亡,但只要有我小青锋在,定照顾得你们一家好好的。您看是?”

    王氏把自己的决定向小青锋托出。

    “不行,怀瑾怎么能随妇人长大?此时梁家获罪,孩子入仕铁定无望,读那一身圣贤又有何用。不如在我这里将养打熬身体,将来继承我的衣钵,也不至于弱了梁兄的名头。”小青锋头摇得像波浪鼓一样。

    两人各执一词,未能细细分说。且看这天色已暗,官军车队将及来到渡口。

    官兵雇了大船,就要过江。此时长江上船只络绎不绝,忙碌的船夫、来回的商人、打了胜仗回师的宋军,一眼望去绵延无尽。

    小青锋等二百五十人分拨已定,各司其职。说一百人在岸上接应,五十人下水当水鬼,一百人上船抢人。

    喽啰们脱了上身衣裳,挽起裤腿,拿一把解腕尖刀,含一根芦苇杆,悄悄潜入水中。

    夜色朦胧,江中船影重重,江风凛冽,巡视官兵怎能察觉出水中的异动。

    小青锋开出埋伏的十余条小船,一船十来人,渐渐逼近了江中大船。一声唿哨响起,袭击开始,除了每船留五人看守望风,其余人等皆登船作案。

    小青锋没动用腰间三尺青峰,他用的是峨眉刺。开了血槽的峨眉刺,每扎一个人,都会放尽他的血,止都止不住。虽然西军精锐,但在水上,嘿嘿那就是给小青锋的开胃菜。

    也许都用不到这么些人,自己就能将宋军一窝端掉。还没来得及高兴,忽的船舱中撞出个黑影。来人黑衣蒙面,看不清脸,使一柄镶宝石的华丽软剑与小青锋缠斗起来。剑刺频频相交,两人脚下传来的大力竟使大船的甲板开始崩裂。黑衣人向江心一跳,正是小青锋部喽啰五人看守的小船。只见他轻轻那么一滑,五人便捂着脖项倒入水中,好强的剑法,已然进入宗师之境。如此强人,却不知藏在此处为何?

    小青锋看了后气得发上指冠,提气一纵,便稳稳落在三丈外的小船上。他丢掉分水峨眉刺,迅速拔出腰间长剑。说着多其实只是那么一瞬,眨眼间就和黑衣蒙面人交锋五六次。竟然接住了,小青锋有些诧异。自己的名头不是白叫的,那是无数厮杀得来的,自己一向以快剑杀人,端的是无往而不利。今天终于碰到对手了,不仅为了自己的荣誉,解救梁家人,更要查清这些人的来历和目的,来者不善啊!

    他回步左脚踢向蒙面人小腹佯攻,右手提剑上挑,要看清此人真面目。哗啦一声,黑衣人面巾被挑了个稀巴烂。小青锋却不认识此人,这是一个老得掉渣的人。头发灰白,眼睛黯淡,皮肤褶皱,竟明显没有一个练武之人的精神形象。黑衣人面不改色,持剑抢攻,将小青锋逼上岸边。

    那个老货飞身上岸,观他架势,竟是要赶尽杀绝。小青锋心里暗笑,真当我好欺负,多少年没对人用过那剑招了,保不齐今天让众人见识一下,什么叫一剑拂清风!

    小青锋剑势一变,从大开大合的阙阳剑法变为阴魂不散的回风拂柳剑法。老头面不改色,准确的说他从出场也就一个表情。(面瘫)?小青锋剑势如江河流水,绵绵不绝;又有如弱柳扶风,无微不至。青光点点,如细雨霏霏,金辉闪烁,又有如霹雳晴天。老头抵敌不住,鼓起真气荡开一剑,软剑向小青锋一劈,回身就欲上船。却不料小青锋早防他这一手,卖个破绽,侧身让过斜劈来的剑,挥出一道剑气,正中老头后心。老头去势不减,“扑通”一声栽入大江。

    小青锋命水鬼打捞,自己却飞身上大船。只见船舱门大开,尸首遍布整个甲板,上船来的五十人已全部死去,统都是一剑封喉,显然又是一个不弱自己几分的剑道高手所为。自己下船不过一刻,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这让明显欠缺智谋的小青锋有些懊恼。他走进关押人的舱门,却发现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被解开的绳子。

    这可怎么向嫂嫂交待,两个孩子竟然一个都没救出来,这让好面子的小青锋羞惭至极。等到问询地下喽啰,船上到底发生何事。众人倒是都口头一致,纷纷咬定,在第一个黑衣人杀出后不久,又杀出另一个黑衣人,此人身抱一个十一二岁年纪的小孩,像极了这次要抢的人。不一会儿另一个舱门两个残存的宋军士兵绑缚着小姐坐上先前空出的小船向北逃去了。因为顺风加上船只人少重量小,众人追之不及。小清风数了数,甲板上正好有十八具宋军尸体,看来喽啰的话属实。

    小青锋悔青了肠子,万无一失的劫人计划遭到了可耻的彻底失败,红玉继续北上,到了北岸,那就是宋军大营,自己是硬闯不过的,只有日后慢慢寻思良策了。怀瑾被不明势力劫走,毫无头绪可查,只能看看那个被干掉的老头身上有没有留下线索了。尽管知道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总好过没有希望。

    有分教,京城千里姻缘一线牵,杭州多一苦逼少年,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解说。2k阅读网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