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死天书

第二十四章 鬼谷门

    第二十四章鬼谷门

    我们船队就停靠在巨龙附近,此时众人虽然知道了此阵的套路就是隔三差五地出现一些大礁石,礁石上雕刻着一些猫啊狗啊的图腾,但即使知道这些也毫无作用。最可恶的是竟然有人比我们早闯入水阵,还拿走了一些宝藏,至少在我看来礁石洞内肯定是放了值钱的东西,说不定还是什么迷阵地形图之类的呢,我觉得我们亏大了。

    午后我和楞子除了望洋兴叹之外,也无所事事。倒是芸娘有闲情逸致,弹了两个时辰琴,唱了一个时辰曲。我和楞子百无聊赖,只好听听小曲,玩玩蹴鞠。最后在船队闲逛的时候,恰巧碰到邓老爹在一艘绿眉毛上和几个老苍头赌博喝酒,我和楞子也就趁此五叔不在的良机消磨了大把时间。

    我之前一直以为邓老爹能教导出芸娘这种才艺无双、才德兼备的人来,他必定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就算不是长者,至少也应该是满腹经纶的文人雅士。但从其与那几个老仆役的赌博对弈来看,他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个地痞无赖,满口脏言秽语不说,还差点把我和楞子的银两输光,这是重点。我只好拉着楞子灰溜溜地往‘武定’船逃去,看来对赌博这东西我是毫无天分。

    夜晚,群星洒落苍穹的时候,吴松和赵百夫领着人回来了。

    一间较宽大的舱室内,众官择位而坐,下面恭敬地站着身穿重甲的吴松、魁梧健壮的赵百夫和几位水手。

    “禀各位大人,今日午后我等乘小船分头寻路,绕了礁石区一圈。”吴松禀报道。

    “绕了一圈?你是说你们回到了石猴处?”侯爷问道。

    “嗯,属下和赵百夫等人离开此处后,一路全速向东驶去,但约摸一个时辰后,就不得不转向往北前行。然后转向向西,在日落前到达石猴处。‘明兴’大船还完好无损锁在礁石上。”吴松道:“如王船主所料,这片浅滩是一个大圆。到处沟壑纵横交错,歧路分叉,像是迷宫一般,无论怎么走都走不进这个圆圈内部。”

    “看来这真如侯爷所说,这是个迷阵,礁石浅滩内部必定有个。”五叔道:“但最关键的问题是无路可通达哪。”

    “一路上发现大礁石了吗?”侯爷问道。

    “有。沿路有石鸡、石豕、使雉、石狗、石羊,加上原先的大礁石,一共是八块。属下查看过,鸡股、豕耳、雉目、狗手、羊口处皆有一人工挖成的小洞,但洞内空无一物。”吴松答道。

    “那尊石猴呢?”侯爷继续问道。

    “石猴身上没有什么小洞或是玄机,不过在那块大礁石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些……一些别人留给我们的东西。”赵百夫道。

    “是何物?快拿上来。”侯爷急道。

    “并不是什么物品,而是几句话。我们中的一个水手攀上那块大礁石,看到礁石顶部写了几个大字。”赵百夫缓缓道:“退者生,进者死,同道中人尽酒觞;商辩兵性,相天药农,金字天书轮番赏。”

    一听这二十几个字,在场的人一片呆木。都是什么玩意儿,完全不知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这些字是何意?”周亥大人忍不住问道。

    但问了也白问,大伙都云里雾里的,谁也不明白字的意思。前一句还好,连楞子都能听懂,也就是吓唬那些误闯水阵胆小的人。但“商辩兵性,相天药农”这八字简直就是天书,分开看每个字都是一项大学问,但连在一起就不懂了,也不知与这水阵有何关系。

    “商辩兵性,相天药农?商道、舌辩、兵家、药理、农产,听着像是有本天书专门写这个的。”马庸笑道。

    “另外,在石雉附近,我们还发现了一艘大船,大船已搁浅腐烂,应该是早于我们进入水阵的船只,也许礁石洞内的东西就是被他们拿走的。”吴松道:“而且看船的质地、结构,这艘船来自中土。”

    “看来确实有人闯过此阵,不知他们有没有成功。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五叔问道。

    “其他到没有,不过岔路水道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且十之八九是死路。”赵百夫道。

    “哎,现在这片水域倒不像个阵法,倒是个实实在在的迷宫。”五叔叹道。

    “不过经过我的筹算,这八块大礁石并不是围成一个正圆形。石猴在西北方,石马在西方,石龙仔西南方,石鸡在南方,石豕在东南方,石雉在东方,石狗在东北方,石羊在北方。两块礁石之间距离大致相同,只有一块礁石例外,那就是石猴。石猴的位置明显要靠近圆圈内部一些,若有的话,它离最近,但其内侧却有一带礁石丛,舟船难逾。”吴松娓娓道来,显然这是经过他精心计算的。

    “你派小舟去侦查过了吗?”五叔问道。

    “查过了,但其内侧被礁石所阻,大船不能通过。小船就算通过也难逃一死,礁石后便是汹涌波涛。”吴松道。

    “这样看来,石猴处并没有通行之路,但这几句话又明显像是写在入口处的。”五叔思索道。继而转过头去看着侯爷,这会儿侯爷一直陷入沉思,没有开口,看其神情好像也没有听众人讲话。五叔在用眼神询问侯爷的意思。

    舱室内突然陷入一片沉默,侯爷并没有接过话头,一直在用手指敲打着桌面,低头思索,良久才开口道:“‘商辩兵性,相天药农,’后头还有金字天书几个字是吧?”

    赵百夫道:“是的,这八个字像是和什么天书有关。”

    侯爷缓缓道:“天书,的确是天书哪。你们都听说过春秋隐士鬼谷子吧?”

    看侯爷的神情应该是知道一些隐情,至少他是看懂后面一句话的意思了。我们众人唯唯应诺,只要读过几本书的都应该鬼谷子这人,我清楚地看到楞子也点了点头。鬼谷子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家,精于纵横谋略之术,但此人一生未入仕,隐居于清溪鬼谷,故号鬼谷子。

    侯爷见我们相顾点头,便道:“鬼谷子亦人亦神,千古之师哪。相传此人隐于云梦山鬼谷岭时,得到一本无字金书,此书白日里空无一字,而夜间在月光的照耀下,才显现出金色文字,且此天书每夜都会现出一本足以媲美《论语》、《孟子》之类的著作。连续八夜后,鬼谷子已得到八本惊世之作,分别是经商、舌辩、兵法、修性、相术、天道、药理、农产之书。”

    “这不就是那八个大字吗?”马庸叫道。

    “没错。所以必是有鬼谷门的人隐居于此,并设此奇阵,阻挡外人。”侯爷道。

    “鬼谷门?鬼谷门中人怎么会在海外?”我忍不住问道,我从小就喜欢听这类奇人异事,这会儿我也是像个小孩听教师讲故事一样专心听讲。

    侯爷道:“这就说来话长了。鬼谷子得到这八本巨作后,潜心研究,昼夜不舍。终成一代大才,古之真仙。相传他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商有计然、陶朱公承其志,兵有孙膑、庞涓沿其谋,辩有苏秦、张仪袭其意,相术亦有袁天罡、李淳风之流继其学。鬼谷子精通奇门左道之术,可以说,除了今世的儒学他没有染指外,其他方面他都算是个祖师爷。”

    “鬼谷子见其弟子多是才堪大用,且在商、辩、兵等方面能傲视天下群雄,鬼谷子之名更是传遍天下,妇孺民夫皆知之。然而百年之后,鬼谷子入土为安,其弟子也英雄不再的时候,谁能保证后世之人还知道鬼谷子存在过,没几个人会知道古之真仙是为何人。于是,鬼谷子为让其思想著作流芳百世,供后人学习瞻仰,便创建了隐秘的鬼谷门。”

    其实,在我们书生看来,鬼谷子所习教的都是旁门左道、旁枝末节的一些东西,难登大雅之堂。而他传授百业之术,功在当代这我是知道的,但没想到他为后世能继其绝学而开山立派,光泽万世。这就像是我们读书人能够立书作论,广收桃李,向天下传授自己观点思想一样,这是所有文人心向往之的。鬼谷子不愧是一代宗师。

    “隐秘?侯爷的意思是鬼谷门一直遁世不出,不问世事。那他们如何向世人传授这天书?”马庸问道。

    “你们这几年听说过鬼谷门的消息了?反正自我大明开国以来,我便没有收到过其消息。鬼谷门一向如此,涉世不深且隐秘活动。除了鬼谷中人外,恐怕无人知晓其总部所在。”侯爷道:“鬼谷门中人多为孤儿流民,门中自然有人专门留意培养这种无依无靠的人,反正这种人乱世盛世都多得是。”

    侯爷喝了一口茶水,继续道:“鬼谷门除继承传授鬼谷子天书之外,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收集天下书籍诗文,记载各地风俗大事、民情言语,研究天书,发展生产。甚至是发明物件器具,排兵布阵、奇门遁甲、机关算计、星象、占卜、望气皆有涉猎。只要你们能说出、想到的陈年旧事皆有记录在案。若鬼谷门还在的话,也许我钟梁、王船主也会因率船队南行而被其记录史册。”

    “但所有这些都离不开鬼谷子的‘权谋’两字,鬼谷子崇尚筹划计谋。认为只要有通天之智,神鬼之谋,便可无事不成,天地不能奈何之。”

    “鬼谷门发展生产,倒是可以造福百姓。但是其门中人研究奇门遁甲、星象预言之术,本就有违帝王之性,且其权谋之说也让人生忌。难道各朝各代官府就没管过吗?”我忍不住问道。

    若说鬼谷门只是干些收集诗文、吟词赋诗之类的事,安安分分没有惹事的话,官府也就听之任之了,但他们还大肆研究创造机关器具,醉心于星象望气,这些可都是民间不安定成分,可能会被冠以造反、煽动乱民的罪名。

    侯爷对我笑了笑,眼神中充满赞许,道:“怎会没管过,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会允许一个摸不清、看不着而又危险的门派存在自己眼皮底下。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便曾派人追查过鬼谷门,但据说徐福便是出生于鬼谷门,暗中通风报信,使其逃过一劫,始皇帝最后连鬼谷门的影子都没看到,更别说知道其总部位置了。”

    “相传陈高祖陈霸先也是鬼谷门中人,精通兵法,专于奇门遁甲之术。但其称帝后,忌于鬼谷门能人众多,稍有贰心,神鬼难治。便派人领了一万人马攻其总部,这一万人可都是身经百战,跟着陈霸先出生入死的精锐。”

    侯爷说至此,又抿了口茶水。楞子有些不耐烦,问道:“然后呢?鬼谷门遭受重创?”

    “不。和始皇帝一样,他们连鬼谷门一个打杂的人都没见着,而且这一万人有去无回,全军覆没。”侯爷缓缓道。

    “什么?全军覆没?既然连鬼谷门人影都没见着,怎会全军覆没?”我惊讶地问道。

    “这就是鬼谷门的可怕之处,不费一兵一卒而全歼一万锐卒,这靠的便是门中诡异的机杼机关,奇门遁甲。这才是真正的杀人利器,若论震慑人心,杀人于无形,无人可出其右者。”侯爷道。

    “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没有世人知晓鬼谷门之事了?”我问道。

    侯爷道:“知晓鬼谷门的人肯定是有的,不过隐藏得深罢了。我相信在官场、商场、各行各业中都有鬼谷门的人,甚至是文人武将、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司阍衙役都有可能是鬼谷中人。这些人要么身怀绝技,要么是行业巨头,做收集情报、提供鬼谷门银两资助等事。要不然鬼谷门传世千年,你们以为他们经费源自何处。”

    “怪不得没人知道鬼谷门身处何处,原来是播迁到海外了。”马庸道。

    “不然。早在百年前,元蒙举兵南下的时候,那时还有鬼谷门的消息。据说当时一小股元兵行军翻山越岭时,三千人进山,却一个都没有走出来,全都失踪了。那座山便是云梦山。”侯爷道。

    “云梦山?是鬼谷子当年隐居授业的地方?”我道。

    “没错,那三千元兵都死在了山里,据说是鬼谷门中人在此布下无数机括陷阱,戗杀侵入鬼谷岭者。这也是世人最后一次听说鬼谷门的消息。”侯爷道:“后来鬼谷门的人眼见大宋将倾,异族践踏中原,便大举南迁。收拾所有家小弟子、书籍、器具往南方逃走,后不知所踪,没想到竟被我等碰上。”侯爷道。

    “这么说来,鬼谷门的人把所有门中财富都安全转移出了蒙古铁骑荼毒的北方,保留下了大部分中原文化,也算是民族英雄、侠之大者呀。”马庸叹道。

    “也算是吧。说来惭愧呀,保留我华夏文化遗产的不是皇家的人,竟是皇家忌惮欲除之而后快的隐秘门派。也算是一种极大讽刺吧。”侯爷苦笑道。

    “既然鬼谷门迁移至此悠远海外,意思就是要完全隐遁,不理中原之事,不再记载天下事物了?”我问道。若鬼谷门还有心于此,也就不会选择这么一个人迹罕至、交通不便的地方隐居了。

    “从其隐居之地来看的确是这样。”侯爷皱眉道:“但‘同道中人尽酒觞’这八字又作何解?”

    “同道中人?鬼谷门的道是收集天下大事情报,这不就是锦衣卫的人做的事吗。可惜我们中间没有锦衣卫的人。”这时一直坐在一旁细细聆听的张兆和大人开口笑道。

    “张大人说笑了。真是这样的话,我们随便拉个人冒充锦衣卫不就得了。鬼谷门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对锦衣卫那么有好感,况且收集情报之事锦衣卫做的随手小事,他们除了做这个,可还专门做更大的事。”崔远意味深沉地笑道。

    其实大伙都知道崔远所说的更大的事指的是锦衣卫巡查缉捕,在郭桓案等大案件中逮捕、残杀、斩首上万人,令人闻风丧胆。常人哪敢这样说锦衣卫,也亏崔远胆大妄为,口无遮拦。

    侯爷听罢,也不动怒,缓缓道:“这话也就在此说说罢了,下不为例。但鬼谷门确实不至于和锦衣卫志同道合,他们一向低调处事,没听说搀和过世事。”

    “侯爷说的是。”张兆和、崔远歉然道。

    “莫非说的是同样崇尚权谋的人?但我们在坐的除了读书人就是文官武将,肯定找不出一个研习鬼谷子权谋之术的人。退一步讲,整个大明可能都找不出几个这样的人来。”坐在一旁的五叔道。

    “没错,我华夏千年皆崇尚儒学,以儒术治天下。鬼谷子的权谋之术只是旁门左道、雕虫小技,但可笑的是,这雕虫小技困得我们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侯爷无奈道:“不过,我觉得这同道中人说的应该是鬼谷门之人。”

    我道:“侯爷的意思是此间隐居的人想要把酒言欢的是误闯此阵的鬼谷门之人?可鬼谷门就隐于此处,除了这里外,难道其他地方还有鬼谷门遗珠?”

    “没错,要不然还有什么人能和鬼谷门的人成为同道中人。要么就是鬼谷门遗珠尚存,要么就是精通商辩兵性,相天药农之人,可惜我们之中没有这种人。就算有这样的人,也难以仅从这两句话中得知所在。”侯爷道。

    “也就是说,我们要破此阵,还须靠自己,从这两句话入手。其他线索全无,这也不是八卦潜阵,只得一条一条水路摸索,才能找到通入的路?”五叔无奈道。脸色有些难看,要真是这样找路的话,不知要找到哪个猴年马月了。

    “除此之外,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侯爷道。

    一听这话,在坐的人都陷入了沉默。连侯爷这样略懂八卦潜阵的人都毫无办法,就更别说我们了。

    见没人回答,侯爷接着道:“既没有更好的破阵之法,我看明天还是加派人马前去探路,在死路岔口上做好标记。把路一条一条走完,我就不信走不出一条康庄大道。”

    五叔马上应道:“是,也只有如此了。但是如果一直这样找,十天后还是没路的话,我们该如何?”

    侯爷想了想,道:“诸位别忘了,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若找不到通向的路,那我们只有死路一条。还望诸君一起努力。”

    大伙同声应诺,这会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所有人都会尽力而为了。我突然有些羡慕已经下船回老家的彩云,至少她现在无性命之忧。</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