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南周行

第十五章 常平仓

    第十五章常平仓

    这一日的早上,余跃把董掌柜和杜谦宏都聚到了家里,准备商量新一轮的营销策略。

    余跃对杜谦宏道:“杜老板,这件事情势必需要您的大力支持才能办到,否则根本没有可能实行。”

    杜谦宏爽快道:“贤侄只管道来,只要是杜某人办得到的,决不推辞。”

    余跃同董掌柜交换了一下眼神,继而道:“听董叔说,整个保定府的笔墨文具全是由杜老板您一人在供货?”

    杜谦宏道:“贤侄太看得起杜某人了,我可没这么大本事。”

    余跃面露好奇之色,道:“愿闻其详。”

    杜谦宏道:“不瞒贤侄,杜某在保定府辖内州县都有生意来往,确实不假,可要说都是我一人供货,还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余跃道:“据我所知,保定府一带就数杜老板实力最强了啊。”

    杜谦宏道:“杜某人确实略有薄产,可与我实力不相上下的同行也有几家,供的货都一样,你有的我也有,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各有各的地盘,要想抢走别人的客人谈何容易。远的不说,就说这曲县城里的文汇楼,他们的货一直都是由府城的左家在供应。”

    余跃道:“杜老板,你可曾想过成为保定府一带最大的文具货商?”

    杜谦宏一脸豪气,道:“当然想,我杜某人不管做什么,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即使失败,才问心无愧。”

    余跃道:“小侄现在就有一个想法,或许对杜老板能有所帮助。”

    杜谦宏早已知道余跃相当具有商业头脑,露出期望的眼神,道:“贤侄有何想法,只管道来。”

    余跃想了想,道:“杜老板,城里同行的店,包括文汇楼我都去看过,恕我直言,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文具,包括您的货和左家供给文汇楼的货,都太差了!

    杜谦宏怒道:“你居然敢说我的货差?你只管去问问,我杜某人的作坊里出来的东西,那一样不是做工精致,用料讲究。”

    余跃道:“杜老板不要急,我话还没说完,我说差指的不是做工质量,而是说的包装太差!”

    杜谦宏满脸问号,道:“什么是包装?”

    余跃解释道:“假如我和董掌柜去你家拜访,都买了同样的水果,可不同的是我用手抱着水果去的,董掌柜是用果篮提着去的,杜老板您觉得谁比较体面?”

    杜谦宏道:“当然是董掌柜比较体面哦,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包装的意思。”

    余跃点头道:“杜老板果然是聪明人。”

    杜谦宏又不解道:“按贤侄这么说,我的货物每件都有包装啊。”

    余跃笑道:“我所指的包装是一种理念。”

    这回就连董掌柜也是一脸的问号,虽然大部分内容余跃都跟董掌柜说过了,可包装理念确实太超前了。

    余跃接着道:“没错,我们的货物都有包装,可这包装就好比大家穿的衣服,身份不同穿的衣服也应该不同,若是贫富贵贱都穿同一种样式的衣服,若是皇上同百姓穿一样的衣服去上朝,行吗?”

    董掌柜连忙道:“小余慎言,皇上的玩笑可不能开。”

    到底是现代人的思维,拿领导人开玩笑那是家常便饭,现在是封建社会,上面的玩笑可不是随便开的。

    余跃吐了吐舌头,道:“说溜了,不好意思。我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有不同档次的包装来对应不同身份的客人。”

    余跃接着道:“现在市面上的包装我大致都看过了,虽然贵重商品的包装确实要精致一些,可在我看来,远远分的不够细,我们要更细一些才行,老爷们用的咱们可以叫豪华装,士子们用的可以叫士子装,老百姓用的可以叫实惠装,小孩子用的就叫儿童装,总之,不同的人群咱们就要对应指定的包装,指定的包装对应相应的售价,这样才能让市场和利润往最大化发展。”

    杜谦宏有些我一直是交给各个作坊自己去管的,我等下回去就马上把做包装的人全部聚拢起来,另外再专门建一个包装工坊,贤侄,你觉得如何。“

    余跃点点头,道:”正该如此。“

    杜谦宏是雷厉风行的性格,想好了就便要马上去干。

    余跃拦住他,道:”杜老板,我想问你,若是新的包装成品出来后,您会如何销售?“

    杜谦宏不解道:”当然是按现在这样给各州店铺供货就是,有何不妥?“

    余跃道:”按现在这样也未尝不可,但小侄还有一法,比现在这样更好。“

    杜谦宏忙道:”贤侄快说。“

    余跃摇头笑道:”现在还言之尚早,我卖个关子,杜老板先忍忍,时机一到便告诉您。“

    杜谦宏楞了一下,随即笑道:”好好好,我先忍着就是,先走了,我这便去安排包装工坊的事情。“

    说完,坐上自己马车便走了。

    余跃对董掌柜道:”杜老板真的可靠吗?“

    董掌柜用非常郑重的语气道:”小余,别人老夫未可知,但杜老弟嘛,你只管放心便是。“

    余跃郑重的点点头,不再多问。

    就在这时,陈六神色焦急的跑进屋里,道:”掌柜的,听说城南外来了一大批流民。“

    董掌柜脸色突变,道:”什么时候的事?“

    陈六答道:”刚听店里的客人说的,衙役捕快都出动了,听说难民有好几百人呢。“

    董掌柜道:”知道了,你去店里吧,我一会儿就来。“

    陈六应了一声,便走了。

    董掌柜忧虑道:”米价这两天刚刚有些回落,而今这流民一来,势必再次涨价,谷贵伤民啊!“

    余跃道:”米价过高,衙门不管吗?“

    董掌柜道:”衙门当然要管,可只怕收效甚微啊。“

    余跃道:”为什么?“

    董掌柜道:”小余你可知道什么叫‘常平仓’制度?“

    余跃没听过这次词,摇了摇头。

    董掌柜解释道:”常平仓制度就是在各地设立粮仓,丰收之年粮价较低,衙门便以比市价高的价钱收购粮食,存入仓库;歉收之年粮价较高,衙门便低价卖出粮食,平抑粮价。就是为了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余跃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心里却道:就说是政府调控粮价我不就明白了嘛。

    董掌柜又道:“叶知县应该马上就会派人控制局面,开仓放粮,流民若少,粮价应该能得到抑制,但流民过多的话,地方上的粮食储备就会捉襟见肘,常平仓的承受能力将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不但粮价会迅速上涨,城内的治安状况也会隐患重重,更可怕的是本来还可以的地区也会陷入粮荒或者粮价飞涨的境地,由此出现新的流民,继而相互协裹着向其他地方流窜,后果严重可想而知了。”

    过惯好日子的余跃哪里会懂这些,听董掌柜说完,才意识到流民原来有这么大威胁,难怪大家都神色凝重,连陈六都是。

    余跃道:“那该怎么办?”

    董掌柜摇摇头,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希望灾情不太严重,流民数量不再急增了。”

    董掌柜自顾回到柜上,余跃确有些坐不住了,本就是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人,想要知道什么消息,上网查查就行了,可现在消息闭塞如同聋了耳目一般。

    午饭过后,余跃提着一小扎宣纸,便来到了紫南阁,这个时代的信息聚集地非茶楼酒肆莫属,况且开业到现在还没来谢过季先生,这自然是打听消息的第一选择。

    此时刚过未时,紫南阁里确已经人山人海,座无虚席了。

    余跃往后台方向走去,后台与前厅之间没有门,只是挂着一道帘子隔开,余跃知道未经允许擅自闯入别人后台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便站在门外稍作等待,待会儿若有人进出也好麻烦他传个话。

    不一会儿,一个少年从里面出来,余跃连忙上前相询,道:“这位小哥。”

    少年停下步子,道:“这位客人,有什么事?”

    余跃道:“请问一下,季先生可在?”

    少年答道:“季先生刚到。”

    余跃道:“那劳烦小哥通报一声,就说古韵轩余跃来访。”

    少年点头道:“那客人您稍等一下。”说完转身进后台通报去了。

    不一会儿,季子兴亲自出来了,道:“真是稀客啊,余老弟,快快请进。”

    季子兴将余跃领进了后台,又吩咐少年去准备茶水。

    后台里人不多,大部分是下午有节目的艺人,有的在做着准备,有的在闭目休息。

    季子兴道:“今日余老弟如何有闲情来紫南阁消遣啊。”

    余跃拱手道:“小弟今日是专程来拜谢季先生的,古韵轩开业成功多亏季先生鼎力相助。”

    说着递上了准备好的宣纸。

    季子兴笑道:“余老弟太客气了。我还要多谢余老弟呢,牛郎织女的话本已经流传到了临近县城,同行间也评价颇高,听说保定城内也开始有说此话本的了。”

    余跃接着寒暄了几句,便转移话题道:“近日粮价飞涨,季先生家中可有备些粮食?”

    季子兴道:“蝗灾将至,如何敢不备些粮食,涨价的第一日我便吩咐内人去买了许多高价米粮。”

    余跃道:“季先生果然有远见,今日听说城外来了一大批流民,当真有此事?”

    季子兴将声音放低,道:“确有此事,我早上遇见王捕头,听他说这批流民有两百余人,昨天夜里便陆续到了,现正在城南门外聚集,叶知县已经下令将流民暂时控制在城南门外,衙门会统一放粮救济,而且城门处都会加强守卫,禁止流民入城,以免引起骚乱。”

    余跃道:“知县老爷果然英明。”心道:居然跟董掌柜说的一样。

    季子兴也道:“叶知县政令通达,实为百姓之福啊。”

    余跃正要说话,却听前厅传来一阵喧哗,听声音判断好像有人在闹事。

    季子兴起身道:“来人好胆,竟敢在紫南阁闹事,走,瞧瞧去。”

    说完便掀开帘子,往前厅去了,后台里的人也跟着鱼贯而出,片刻间只剩余跃一人。

    余跃一把摸住怀中口袋里的银子,错愕道:“不是吧,又要看热闹!”

    </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