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孽缘真爱

第十章一起走过的日子

    (十)一起走过的日子

    在假日里,他们带强子去郊外玩,到了中午,强子要吃卖当劳,在卖当劳餐厅里,强子拿起一根薯条,塞到杰的嘴里:“爸爸,吃一口!”

    馨在旁边佯怒:“强子,你只顾爸爸不管妈妈了?”

    杰拍起了手:“呵呵,妈妈吃醋了!”

    算起来,他们已是结婚两年的夫妻了,但生活依然充实而富有。

    她已经逐渐明白,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将是与她携手白头的一个男人,他们心里深爱着彼此,爱在他们心里暗涌,不会迅疾地走开,使他们甘愿与对方相守到老,她一直对自己说,要善待这个懂得珍惜她的男人,他们将携手走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甘苦与共。

    教育强子,她从来都是命令式的语气:“吃饭的时候不要翘脚,要把碗中的米饭吃干净,不许调皮捣蛋去吓唬女同学,不许吃过多的零食,见到长辈要尊敬”

    所以,强子对她更多的是敬畏,虽然小时候强子很听话,但年纪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她也不似以前般的亲近,而杰用的方法则是鼓励型的表扬:“今年又长高了半个头,写字得了一百分,在运动会上成了运动健将”

    渐渐地,强子与杰更加亲近,有时调皮得敢对杰提要求:“买个奥特曼的新书包,买把玩具手枪,去吃卖当劳,看一场电影,买一双新鞋”

    当然,在得到这些恩赐之前,必须有很好的成绩单,杰要强子知道,要得到一样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

    看到强子迷上了动画片奥特曼,馨心急地对杰说:“别再给强子买动画片了,他整天打电脑,打得眼睛睛都变坏了。”

    于是杰开始控制强子,他在电脑上设一个密码,要进去,必须通过他的许可,终于,强子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名。

    这天,一回家,强子神采飞扬地说:“爸爸,我语文考了第一了!”

    强子跳到杰的身上,勾住杰的脖子:“爸爸,我会更加努力,争取门门拿第一!”

    面对如此兴奋的强子,杰满怀欢乐:“好样的!”

    他高兴地亲吻着强子,接着,杰放下强子,实现了他对强子的许诺,他用纸巾轻轻地擦拭着碟片上的灰尘,碟片立刻一尘不染,他对强子说:“送你的!喜欢这套奥特曼吗?”

    强子高兴得大叫:“喜欢!”

    杰用心地栽培着强子,在强子10岁的时候,他把强子送去一所非常著名的小学寄宿读书,他如同对待自己亲生儿子般地栽培他,锻炼他生活的能力,为了让强子过得好,他每月都汇丰厚的生活费给强子,他对馨说:“我们有能力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杰对强子虽然爱护,但绝不溺爱,他从行动中反射了他对强子的爱,他教他学会与人分享,有时,馨想,强子与杰之间的缘份大概比她还要深,强子整天跟着杰,听杰的话,而杰对强子甚至比亲生儿子还要亲。

    在寄宿的学校,强子常常写信汇报着每一桩小小的喜悦与成绩:“我当班长了!当大队长了!全校表扬我的拾金不昧”

    杰教育强子:“这个世界有许多扇门,一扇门关上了,不必气馁,会有另一扇门向你开启。”

    每个周末,杰都会开车去强子的学校接他回家。

    在强子回家的时候,馨会一直陪着强子做功课,强子会扬起头,向妈妈诉说自己的骄傲:“我拾金不昧,老师夸我,全校表扬,做上了大队长了。”

    为了培养强子的写作能力,馨让强子写日记。

    强子却说:“妈妈,我不爱写日记。”

    馨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写日记是为了记下一些有趣的事啊,以后看看,回想起来,会觉得人生很美好,你想想,最近有什么令你感动的事吗?”

    强子摇摇头,说:“没有。”

    馨再问:“那有什么令你高兴的事吗?”

    强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有啊,我升官了,当了大队长了!”

    听了他的话,馨摇摇头,心想,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官腔十足。

    馨再说:“比如,今天老师表扬你了,她为什么表扬你呢,你做了什么好事了?可过两天,她批评你了,又是为什么呢,你做了什么错事了!”

    强子小声说:“我和同桌吵架,然后,在中间划了条三八线,谁也不能超过。”

    馨笑了笑,说:“别人对你的爱护,你要记住,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还有,别人欺负你,你就要反抗,和他抗争到底!”

    有时候,馨和强子说话,会有一点艰难,因为他还没有到知恩图报的年龄,他喜欢出风头,喜欢被赞赏,但她依然如故地给他输灌一些人生的道理,不管他听不听得进去,他都会乖乖地点头,表示明白。这些道理,即使是成人,也未必认同,更何况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她从来不会勉强他完全懂得,她只是想让他明白,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感恩。

    正在这时,成教院的录取通知单到了。

    杰支持她继续学习,他只要她一心一意地学习,他对她说:“你不必担心家中的所有事务,有我呢。”

    学校就在这座城市里,离家很远,每天,他开着车来接送她上下学,她读书非常努力,分外地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此时,她已很少去酒吧驻唱,除了偶尔活动时酒吧的邀请。

    在酒吧里,她演唱了离开的最后一首歌,也是她最喜欢的《我只在乎你》:“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

    这首歌,是唱给杰听的,她感谢他带给她的幸福,他教会她要珍惜人生。

    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她坐在窗明几净的大学教室里,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愿望,尽管,她原来的理想与音乐无关,在这段日子里,她的人生被幸福和快乐填满,忘记了所有过往悲伤与痛苦。

    上课时,她望着她的外籍教师,她有着一双褐色平和的眼睛,总是穿着中国的旗袍,脚上踏着高跟鞋,对于她,生活的内容就是教书和旅游,她教书就是为了赚旅行的费用,有时,这个外籍教师邀请馨一起去旅行,她却婉言谢绝了,她想,要旅行,也是和杰还有强子同去,这样,才会有意义。

    他支持她去大学进修有关音乐的课程,白天,杰开车送她去学校听课,她分外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她背着书包穿过校园,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她相当认真地听课,做笔记,几乎每一句她都记下,每天认真地复习,放学后,杰开车来接她回家,两个人去学校门口最著名的川菜馆吃他们喜爱的青椒炒腊肉、水煮活鱼一路上,他们看到木棉花开了一地,香气逼人。

    是谁说她不可以再学习的?是命中注定,还是她性格的固执与倔强?以前,她选择了一条逃避现实的路,而现在,她的理想是做一名音乐教师,每天教学生们唱歌,和学生们一起歌唱美好的歌曲。

    有时,要晚自习,馨就在学校附近的日本料理店吃日本面,有很多的卤肉,合她的口味,在他工作繁忙的时候,她不要他接送,而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

    尽管忙于学业,她还是努力地尽着做为妻子的本份,在他工作忙时,她抢着做家务。有一次,他回到家里,所有的脏衣服都不见了,原来,馨拿去洗了,她捧着晒好的衣服还给他,衣服上,有阳光的味道,洗衣粉的味道,也有爱的味道,他不好意思地说:“最近,工作太忙了。”

    这年的春节,杰和馨带着强子,一起回到了馨在南方的故乡,她的故乡是她生命的源头,虽然在这个地方曾留下馨伤痛的记忆,但是,这里是她母亲叶落归根的地方,是馨曾经生长的地方,是她曾经读书的地方,她的母亲还在这里生活,这里将是母亲的归宿,而且,这里,埋葬着她最亲爱的外婆。

    对于馨来说,少女时代的伤痛记忆早已过去了,此时的馨,虽然饱经沧桑,但已是一个拥有温馨家庭的幸福女子,她仿佛一条大海中的船,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与颠簸之后,终于驶进了幸福的港湾,这个港湾是她一生相守的地方,她的未来,已经花好月圆了,这个家,让她心存无限的眷恋。

    离开故土已近十年了,这次,馨的归家,感到此时的故土已和她离开时的样子不太一样了,起了许多的高楼,道路宽敞,通了电,许多故人都已不在,出外打工去了,而母亲,依然独自一人住在未被拆迁的四合院里,每天用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她第二天醒过来,嗅到清晨的空气中泥土的湿润气息,她看见到母亲在杀自己家养的鸭子,准备炖水鸭母汤给他们喝,她用电磁炉来煮饭,不一会儿,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饭香,看到母亲每天只是吃稀饭,配一碗萝卜干、一碗炒花生,馨不觉流下了眼泪。

    母亲慈爱的声音在她身边响起:“傻丫头,哭什么?妈习惯这样的生活。”

    馨流着泪说:“妈,这样没有营养!”

    吃完早饭,母亲带着她去给外婆扫墓,在外婆的坟前,她们静默无言,这里已长出了不少的杂草,馨在外婆的墓前敬了一杯米酒,米酒是外婆的最爱,每次晚饭后,她都要喝一杯来自娱自乐,母亲坐在旁边,拔着杂草,馨扑在外婆的墓碑上轻轻细语,她有许多话要和外婆讲,她还记得儿时外婆将猪骨汤装在碗里给她喝,这时,耳边吹来温暖的和风,周围一片寂静,还有点点鸟鸣。

    此刻,外婆和她的心距离得如此之近,母亲看着她,止不住落了泪,看到她现在这样幸福,泉下有知的外婆一定满心欢喜。馨抹了抹眼泪,说:“外婆,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我遇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男人,我们非常相爱,我会与他终身厮守,共首白头,我过得很幸福,他给了我舒适的生活,就算我不开心,也有人和我一起分担了,他的名字叫杰,你可以安息了,希望你在遥远的天国,和外公也能快快乐乐、幸福美满,还有你的曾外孙:强子,你视他为心肝宝贝一样的啊。”馨说起这些时,笑了,嫣然美丽的笑容,绽放在幸福和满足中,她的心情有些怀念、兴奋,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哀伤,与外婆是天人永隔了,但情意始终荡漾在心底。

    回来的路上,她路过晒谷场,以前,这里在节假日,便有化着浓装的古代人用家乡话在唱戏,许多人搬了木凳子来看,热闹非凡,他们相互之间聊着天,嗑瓜子、喝绿茶。

    路过稻田,听到有青蛙的鸣叫,天上有明亮的阳光,空气清新湿润。

    她从少女时代就离开了故土,尽管家乡承载着她痛苦记忆,但有了杰,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她感到人的命运,不可预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