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利诱的问题,周恒也是想了半天。这诱饵必须让百姓心动。而想来想去,现情况能让百姓心动的诱饵也只有粮食了。周恒现是打算采取“以商治国”的办法,但是,这粮食总不能当流通货币来用吧。虽说暂时是可以的,但长久下去,那绝对是行不通的。周恒很清楚,想要一个地方繁荣,必须要商业发达,有着各种能引入外来者的资源。如果一切皆以粮食做交易,那就变回旧时以物易物的时候了。根本就繁荣不起来。更不可能引入外来的投资者。总不可能别人商人带点别的什么商品来到你这地方。你这的人都拿粮食跟人家换吧。所以,这现行流通的“五铢钱”必须作为市场流通货币继续存在。
但是,问题是,现在的钱对于百姓是没任何用处的,这堆铜钱又不能填饱肚子,所以,必须能让这钱能换到填饱肚子的粮食,可是城内现在流民有一堆,哪里还有商铺。这城内的商铺在就全部毁在战火中了。哪怕有哪个商家能逃过这次战火,把粮食藏起来。现在这情况也不敢拿出来卖啊。还不留着自己食用么,恐怕一拿出来,就被这些无人管的流民抢掠干净了。而外地的商家这时候肯定不会来巨鹿投资,笑话,谁会来这么一个地方开商铺。所以,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己充当这商人。看来自己还是逃不过做商人的命运。不过这商铺,肯定不能以自己周家的名誉来经营了。否则这情面上过不去,试想下,如果依然是以周家的名誉来经营,百姓们会怎么想,新太守大人家有余粮,不但不拿出来赈灾,居然还做买卖之用,百姓会怎样评价你,
但是这商铺是以官方的名誉来开还是个人呢,想了想,周恒都觉得自己傻了,这拿官方的名誉开不就等于拿自己周家的名誉有何分别。况且渡过这段紧张时期后,这商铺必然是有利润的,如果以官府的名誉经营,这利润就得充公了,虽然现在这官府是自己家的。可这总有不妥,所以,这周家的老管家就升职了,少爷说了,我们周家已经是官家大户了。所以不方便再出面营商,所以念平叔忠心周家多年,特此升为新商号“华夏商铺”的新掌柜,特密令,不许告知任何人,自己和周家的关系,不能让任何得知周家和商铺有任何关系。
于是,这破城中多了一间“华夏商铺”,鹤立鸡群般地存在出现在城中,引起了百姓们的注意,因为这商铺经营的居然是百姓们都渴望的白米,流民们渐渐地聚在商铺门外,可是,百姓们发现,就算仅是卖到四文钱一斤的白米,也不是他们能负担得起的,于是,极为渴望食物的百姓中开始有人打起了强抢的念头,反正这数日内,抢掠食物的这些事到处可见,也不见有官兵来管,况且这次黄巾起义后,朝廷的威望可是大大不如从前了,但是,看见商铺外那数百朝廷精兵像杀鸡一般地杀掉不少试图强抢的乱民后,不少依旧报此念头的人暂时不敢轻举妄动了。
不久后,一个太守府又传出一个更令人兴奋的消息,太守向百姓发出两道新公告,这两道公告一下传遍了巨鹿十五县城,百姓中认识字者只有一些旧时一些逃过一劫的世家子弟,或者少数的寒门子弟,他们告诉百姓这消息中太守居然在招募令中提出一个非常丰厚的条件。那就是,凡是未获得谷种的百姓皆可报名参加朝廷招募的士兵和劳役,不同于以前的是,此次是有薪酬的,凡是参军者,每月皆可获得三十钱。而服劳役者每个时辰可以获得一文钱的报酬。而同时与这公告发出的另一道公告便是,太守勒令,严禁各种犯罪,严惩罪犯,出台,第一条,杀人者,处死。第二条,恶意抢掠百姓一律视为黄巾余孽,处死,第三条,奸y妇女者,处死。第四条,伤人者视伤者程度论罪,而被据报故意欺行霸市者,经查实,处死。第五条,盗窃者处于强行劳役五年之刑。最后,通令,凡我巨鹿郡百姓必须无条件遵守,如有不满者三日内可移离巨鹿。否则一律视为认可。另未尽之处日后另行补充,补充条令皆列入治理条令。如有不足,百姓可报于太守。另作增加。这条令可谓写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这周恒上辈子写合同写多了些。习惯性就代入进来。
而公告下方则贴着募兵和招劳役的各种事宜。募兵条件,参加者年龄限制为十八岁至三十五。报名者经过挑选,被选中为兵者,可以每月获得三十文钱的军队补贴。军队包食宿。可优先预支十文钱。凡是军人,家庭若有老幼,可先行补贴十斤粮食。而收劳役条件则为,凡参加者按照官府命令工作,每时辰可获一文钱。如有参选者故意偷懒,一经发现,立即辞退。男女皆可报名。另,凡是获取谷种者,每日可获官府补贴部分食物,直到收成未止。除第一年收成还食物七成于官府,日后全按此法分配,借“官牛”耕者官六民四,用“私牛”耕者五五分成。
这几份告示出台后,立马在城中引起了不少风浪,现时有了收入来源,百姓们也不用打着抢掠的念头了。而对于新法令,百姓们倒无多大怨言,虽然是重典酷刑,可是全都有利于百姓。每个犯罪者都是令百姓讨厌之人。惩罚重一些,谁也不会有怨言。条令出台后,百姓们纷纷赶到报名处报名,周恒本以为报名参军的人数肯定会是最多的,因为不但有免费的食粮,而且每月还有报酬。条件是最丰厚的。虽然招收的条件又是最苛刻的。而实际情况完全出乎周恒的意料,本来周恒以为除了参军,更多的人会选择劳役,出了这道公告后,周恒还担心了一下,害怕众人都为此两项而来,荒废耕种,而事实确是,报名领取谷种的人最为多数,其次到报名参军者,最后才是劳役人员。
看来,这时代的百姓老实者占大部分,周恒假设自己的身份也为难民,首选肯定是劳役,既不用冒着随时要打仗的危险,又可迅速地得到粮食。而此时的百姓皆为老实人,日出而作,日落歇息。春天耕作,冬天打猎。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如今有田给他们耕,而且还有期间也不用饿死,很多人都选择从操旧业。而入选中的都是些有经验的老农户。未入选者又跑到了招兵处,最后落选人才到劳役处报名。
就这样,廮陶城慢慢恢复了秩序,这些粮食是周恒从洛阳开始一路收购回来的。数量不太多。周恒不是并没有早就预料到有这样的事发生,只是他知道,在这时代,粮食很重要。所以他便用买官余下的钱一路收购着粮食,经过一番挑选下,在募兵方面,周恒只招收了五千士卒。把自己嫡系的千人全部提升为“伍长”却没有选出一“什长”,虽然这令人奇怪,但是谁也没有多言,其实符合条件的人大有人在,只不过是周恒自己没有那么粮饷养那么多人而已。
而劳役方面,周恒则男女照收,这比较出乎百姓的想象,周恒令男劳役者伐木建房,修饰城墙。女子则负责些轻松的工作,传递东西,生火造饭等不需太依力气的活。顿时,整个廮陶城便动了起来。而附近的县由于没有县令执行这命令,得到消息后想报名的百姓都纷纷往廮陶靠拢,因为只有这廮陶城才有这待遇,而且也只有廮陶城内才有米卖。发现这问题后,太守府立马发出了招贤令“招募县丞”,这县丞和郡丞意思差不多。辅助县令办事,而另外就是在县令不在时。代领一切事务。县令是朝廷直接任命的,周恒不能越轨,那只有做些权限之内的事,招募县丞,百石以下的官员,一律由太守直接任命。不过这难度也不小,当时有文化的人基本都是士族子弟,而这巨鹿郡内的士族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周恒唯有降低要求来招募之,勉强筹够了各县的官员。可是素质明显大多不及格。周恒唯有再下一道命令,凡是是县丞断案理事,必须公开,效仿后世的公审。这就尽量避免有昏官误判,或者是贪官受贿的存在了。
</br>
</p>